佛弟子文库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道爽法师  2019/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看到鬼之传奇的上演。在上古时期,人们就有了鬼的观念,《左传》等古籍中就记载了不少关于鬼的内容。人们将祭祀作为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而祭祀的对象,便是鬼神。按照民间一般的观念,人死后会变鬼,生时为阳间之人,死后为阴间之鬼。佛陀告诉我们,鬼道是众生六道轮回中的一道,称为“饿鬼道”。我们在此借助佛陀的智慧,了解饿鬼道众生的状况,以启发我们的智慧,增上我们的修行。

一、饿鬼道的状况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阎浮提众生造作诸多恶业,《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阎浮提众生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有差别,有总受和别受之分,称之为引业和满业。现从此二业角度看一看饿鬼道之情状。

(一)引业中的刀涂部落

1.悭贪炽盛,造作十恶

众生招感共同果报之业称为引业,也就是共业。有情世间因前世之业力所招感之身心,即有情自体,五蕴假合,成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道等六道或六趣。具体到饿鬼道,其业缘因果则与造作诸恶业有关。

贪、瞋、痴三毒烦恼是堕三恶道的最主要原因,贪心堕饿鬼,瞋心堕地狱,愚痴堕畜生。悭贪乃是堕饿鬼道的根本原因,更具体地说,造作十恶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瞋、痴,感召三恶道的果报,《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正法念处经》云:“观诸饿鬼,受大饥渴,自烧其身。以前世时,多起妒嫉,恶心破坏,广造三业身口意恶、十不善业,生饿鬼中。其人以作十种不善业道因缘,得一切苦,以恶业故生饿鬼中。”

2.诸苦难耐,罪报时长

饿鬼是鬼中的一类,因饿鬼在鬼道中的数量最多,因而此道统称为饿鬼道。《长阿含经》云:“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饿鬼道众生的最大特点有二:饥渴与恐惧。《大乘义章》云:“又常饥虚,故名为饿。恐怯多畏,故名为鬼。”饥渴者,饿鬼道众生咽喉很细,常不见食物,即便见到食物,将食之时便化为焦炭。恐惧者,饿鬼道又称为“刀涂”,因为他们总是生活在恐惧之中,总感觉有人要杀害他们。

人常怕鬼,实际上鬼更怕人。饿鬼多生活在阴潮、脏乱之处,相状丑陋可怖,也有端正如诸天者。《正法念处经》云:“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饿鬼世界者,住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长三万六千由旬,及余饿鬼恶道眷属,其数无量,恶业甚多,住阎浮提,有近有远。”据《法苑珠林》等资料记载,饿鬼道中极长寿者有八万四千岁,短则不定;《成实论》中说,饿鬼道中极多寿七万岁;《正法念处经》记载,不少饿鬼寿命五百岁。总之,饿鬼道众生受苦时间相当长。

3.三涂八难,去圣路遥

饿鬼道既属于三涂之一,又属于八难之一,对于修学解脱之道有天然的障碍。原因何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浅注》说,业最重的饿鬼,长劫不闻浆水之名;业次重的饿鬼,唯在人间伺求荡涤脓血粪秽;业轻的饿鬼,时或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填河塞海,受苦无量。所以对饿鬼来说,值佛闻法是非常困难的。

(二)满业中的鬼众百态

1.三十六种饿鬼

众生因各自别业(满业)导致命运的差别。一切饿鬼皆因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但饿鬼道中业因果报又有种种差别。《佛说鬼问目连经》中,目连尊者就向很多鬼说明了他们前世的业缘。《正法念处经》列举了三十六种饿鬼,现以这些饿鬼为例,来探讨一下饿鬼道众生的情况。兹将三十六种饿鬼的名称、相状、业因及果报等简况列表如下: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2.见不善而内省

饿鬼种类非常多,这里只是一小部分,但窥一斑而见全豹,由上可知,饿鬼道众生苦报剧烈,受报时长,最主要的业因就是悭贪。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表中所列的大部分饿鬼前世都在人道,心生悭贪、妄语欺诳、不行布施、诈取钱财等行为在人道中并不难见到,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人道众生如果不能舍弃炽盛的悭贪之心,便有滑向饿鬼道的危险。《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地藏菩萨“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如果为人悭吝,所做的事就很难如愿,而且会令自己的心量越来越狭劣,难承福报。“六波罗蜜”第一条便是布施,要懂得因果的原理,打开心量,多行布施。

众生业感不同,饿鬼道众生也不尽是薄福受苦之辈,也有具足福德之鬼,比如阎罗、城隍、土地、山神、河神、树神以及《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列举的恶毒鬼王等三十多位鬼王即属此类。这些有福德之鬼前世也持戒修善,但由于贪、瞋、痴等烦恼习气还比较重,所以投生饿鬼道,这是非常值得修行人深思的。

二、饿鬼的解脱之道

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众生愿力不可思议。《正法念处经》云:“诸饿鬼等,以不善业生饿鬼中,恶业既尽,受余善业,本于余道所作善业、可爱之业犹如父母,欲生天中,则有相现。”饿鬼道众生要解脱,佛门中有种种方便法门。

(一)仗诸功德,脱离恶趣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陀的弟子目连尊者刚得到六通,想要救度自己的父母。观察到自己的母亲去世后堕在饿鬼道中,见不到饮食,瘦得皮包骨头时,向母亲供养饮食,食物瞬间变成火炭。佛陀开示说,其母罪过很深,需要十方众僧威神之力,才能解脱。真心孝养父母之人,在七月十五日僧解居自恣时,应该为七世父母及处于厄难中的现世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使现世父母无诸苦患,七世父母离苦得乐。佛弟子皆应如此设供修福,来报答父母的深恩。

每年中元节,各大寺院道场共诵《佛说盂兰盆经》、供养僧众等,用意便在于此。又启建《蒙山施食》法会,向饿鬼道众生施食,行大布施,并仰靠三宝之力加持,使诸鬼道众生脱离恶道,超生善趣,乃至往生净土,皆是得度之路径。诸佛菩萨悲心深切,常常应化在饿鬼道中度化众生。《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中以饿鬼形象出现的面燃大士就是观世音菩萨所化,《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主命鬼王也是菩萨示现,以种种方便救度众生。

(二)信愿念佛,往生净土

诸佛菩萨之本怀,是引导一切众生得生净土,圆满佛果。解脱之路有竖出三界之通途法门,亦有横超三界之净土法门。对于末法众生而言,净土法门最是应机。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往生之三资粮,具足真信切愿即是慧行,执持名号即是行行。信愿持名,临终便可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简易快捷,无过于此。我们罪障虽重,但幸在人道,未罹八难,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能够遇到当生成就的念佛法门,是我等无上幸事。我们实不应以此宝贵之人身,行三涂六道之苟且;而应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唯此为大。愿诸同仁,各自勉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净土法门下手的方法又极为容易,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身罹绝症,听念佛号,微笑往生

身罹绝症,痛苦呻吟。听随身听,安详往生。 台中沙鹿有...

只需要念一句佛号,就可以解脱吗

问: 请问,净土宗,只需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

临终现这五种相,命终决定堕入畜生道

在轮回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和地狱这...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体性、作用、分类以及欲为根本苦的原因,...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得不偿失,...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修心要从八方面进行努力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

舍却贪爱,戒除贪欲

有个朋友炒股,股龄也有几年了,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

由心灵来引导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讲过我们生命有二种力量:一个是外境的力量,一个...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创造命运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

【佛教词典】见至

【见至】 p0638   显扬三卷十页云:四、见至。卽随法...

【佛教词典】佛成道日

指释迦佛成道之日。又称成道会、成道节、腊八。对此,...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

爱的表达有时不用语言

总有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让我们感动。而那些发生的...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问: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佛法说:「大...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念念不离阿弥陀佛

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