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界诠法师  2019/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槃者,应当皈依佛法僧。

皈依是何义?皈是皈投、皈向,或回转义。依是依托、依止、或信赖义。皈投三宝,以三宝为依托。凡回转依赖行为,都称皈依,非但佛教之专用。

皈依即救护义。如《大毗婆沙论》三十回说:“救护义是皈依义……诸有皈依佛法僧宝,不破学处,不犯律仪,不违法制,便能救护。彼破学处,毀犯律仪,违越法制、虽皈依三宝而不为救护。”

学佛者,为解脱三途及流转生死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就必须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尊佛、奉法、近僧就能得到救护。

皈依三宝为最先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所以皈依三宝的种类有五:一、翻邪三皈,二、五戒三皈,三、八戒三皈,四、十戒三皈,五、具足戒三皈。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因此,虽说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

佛教对能皈依者范围很广,人、天、鬼、畜,只要发心皈依,皆可接受。对所皈依境,要选择真正皈依处,天神不足皈依,因有诸障碍,诸漏未尽,不堪为众生作大利益。三宝具足无量功德,堪为人天之师,故应皈依。

2、如何皈依:应如何求受皈依?

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在佛世时,因受皈者根器厚,故不须礼节。如佛的第一个三皈弟子,

耶舍的父亲,在佛前如此说:“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皈依。皈依三宝的词句,颇为简单,为三皈三结即:

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三说后)阪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说)

前面三皈说三遍,是正授,后为三皈之结。受三皈时,说者听者,必须明白清楚,不能马虎。求受三皈,本来只要请求一位皈依师,在佛前三说三结便可。为了着郑其事起见,见月律师定三皈正范中,共有八顼:

—敷座请师、二开导、三请圣、四忏悔、五受皈、六发愿、七显益劝瞩、八回向。

我们现在以事相为主,理应恭敬供养一切佛菩萨的圣像,一切经典,一切僧众。不过本师佛是释迦佛,本师僧是皈依师,为了报恩,偏重本佛,本师亦

可。勿以为除本师佛,本师僧之外,其余不为恭敬供养,错也。

3、皈依后之行业:皈依三宝,可得救护,但必须修习正行,才能真正得救护。

《瑜珈师地论》说:“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善士即善友、善知识。《瑜珈师地论》又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

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华严经》说:“……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

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有所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失。”

又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为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从善知识来,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住,依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因为善知识有大恩德,作弟子者应正念思惟,如法亲近。对善知识应作师想、父母想。应承事恭敬供养。

承事供养善知识是为听闻正法,正法是佛的教法,依善知识开解,学人依之起行。在起行之前,依所闻法理引起如实不谬的作意,即是如理作意。有此作意。则知见自能清净,不起颠倒邪见,而起如理正行。正行,也即法随法行。法指涅槃法,最胜故。随法即道谛,它能证涅槃法,随顺于涅槃故。行是学人自心中受持此法,为求涅槃精进修行正道。是为法随法行。此为三皈后,所应行的四个次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不是佛经不灵,而是你理解错了

我们经常会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地藏经》上...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佛弟子身上勿佩带佛像、观音像挂件

印光大师在《复邬崇音居士书》中讲:前三日接到歧路指...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

怎样看待去寺院花钱消灾

问: 师父,某寺院的护法居士给我打电话说:你得来我们...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

如何判断这个人是否合乎善知识的标准

当然我们没有生长在正法时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就...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推荐】印祖谈家庭教育中母亲的重要作用

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惟贤长老《殊胜的净土法门》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

【佛教词典】五部见解有异

亦名:五师与根本部 子题:昙摩鞠多、法正、四分律、萨...

【佛教词典】真我

意指真实之我。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而谓涅槃之我德为...

如何顺利完成一昼夜经行念佛

大家到东林寺参加昼夜经行,首先要遵守经行的秩序。经...

心律法师:分手,也可以很美好

近来关于明星分手的传闻不少,其实说起来,明星离婚,...

路头若识得,生死当下休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

欠钱不还会遭什么报应

愿意将钱借与我们,这说明对方对我们很好,也很信任。...

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好

一九四九年元月,我来到台湾,看到当地社会经济萧条,...

念佛就是佛法界现九法界隐

当我们的始觉跟本觉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

修缮宝塔的功德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当时的舍卫城里有一位财富与多...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居士遇到假和尚应该怎么办

问: 遇到假和尚化缘怎么办?一个出家师父开示,说碰...

比丘与毒蛇

佛陀在世时,有一段时间住在竹兰园精舍,比丘们则散居...

静中有工夫,动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

105岁「佛门泰斗」谈养生与修心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本焕老和尚,是当今硕果仅存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