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本源法师  2019/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烦恼浊,天台宗称之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贪嗔痴慢疑五钝使为体。“五”即五种烦恼,“钝”是相对见浊的五利使而讲,这五种烦恼受到生生世世的熏习,形成了坚固的习气,需要下一番功夫方能去除。它来的慢,去除亦慢,故称为“钝”。由于此五种烦恼能驱使众生迷惑造业,轮回六道受苦,故称为“使”。

这五种烦恼加上不正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称之为“六大根本烦恼”。

六大根本烦恼又会生起二十种“随烦恼”,即随着根本烦恼而起的烦恼,又称枝末烦恼或随惑。

“随烦恼”包括: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骄、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想要断除烦恼,首先要断除根本烦恼,根本烦恼一旦断除,随烦恼就自然断除。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它好比栓羊的一根桩,众生好比羊,桩跟羊之间用绳子系牢,羊围着桩打转,其最大的活动范围不出这根绳子的长度,羊越转,活动的空间越小。众生亦复如是,烦恼越小,活动空间越大;烦恼越大,活动空间越小。唯有将烦恼桩连根拔除,才会拥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贪

《三时系念》云:诸苦皆由贪欲起。贪欲即对财色名食睡过度的追求,或不义的窃取,为满足一己之欲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或对自己的财法吝惜,不肯惠施予人。贪欲的过患正如经中所云:“死堕饿鬼道,受饥饿报”。

二、嗔,即嗔恚

对种种不如意的境界无法忍受,而生忿恨或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遇到饥渴寒热,无涵养心而生嗔恨。《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的果报是将来死堕地狱,受身相丑陋之报。

三、痴,即愚痴

把六大根本烦恼浓缩起来就是贪嗔痴,因愚痴而生贪求,求之不得而生嗔恨,因此,无明、愚痴是众生轮回的根本。愚痴迷昧会让我们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起诸邪见、谤无因果、起惑造业、感召苦果。愚痴的果报是死堕畜生,任人宰割。

四、慢,即傲慢

慢有九种,慢、过慢、卑慢是最常见的三种傲慢心态。明知他人不如自己,内心还表现出轻视他人的态度,称为“慢”;自己跟他人同等,却认为自己比他人强,称为“过慢”;他人强过自己,虽知自己比不上他人,但内心还是产生傲慢的想法,称为“卑慢”。由于种种傲慢,导致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轻视他人、与人无法和睦相处。傲慢的果报是卑使下贱报。

五、疑,即疑惑

对于一切善恶因果,佛教真理,不能生起信心,狐疑不信,杜塞善门,滋生种种邪见,造种种是非恶业。

以上贪、嗔、痴、慢、疑五种烦恼是轮回的根源。烦恼,“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让众生不得自在,故名烦恼。宝志禅师说: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八大人觉经》: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可见,学佛之人想要成就,一定要在烦恼上下工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思考方式决定你快乐或烦恼

有时候我想:人为什么会生气?其实人生气的时候往往是...

请不要预支烦恼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在众生浊中不能洞觉

我们讲到在众生浊中,我们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

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教的生死轮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轮回现象在到处诠释。例如风起云...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

【佛教词典】道俗

(术语)出家之人曰道,在家之人日俗。智度论十曰:佛...

【佛教词典】光统

(人名)北齐邺城大觉寺慧光律师,地论之宗匠也,入邺...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

菩萨十八根本戒之谤弃大乘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

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

四烦恼六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

【推荐】莫以善小而不为

母亲最近身体不适,我便请了假陪她去看大夫。公交车上...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修行要经多长时间才能圆满

凡位菩萨的观照,第一个阶位是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

挂铃铛的骡子

有一则很有趣的寓言:一头骡子脖子上系着铃铛,骡子每...

大安法师: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

问: 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对那些认为做慈善会影...

心中的贪念就是贫穷的种子

我们今天总说缺钱,找不到工作,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

不净观是对治淫欲心的方法

纲常名教之防,莫过于礼。男女有别,非礼勿视,便是戒...

一切殃福终不朽败

我曾这样听闻的:当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