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净界法师  2020/09/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从净土的角度看,净土宗是不是也应该要发愿呢?看第二段。

(二)《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这段是引用《往生论注》,昙鸾大师的一个批注。昙鸾大师在解释发菩提心时,先引用《无量寿经》。他说《无量寿经》讲到往生有三种情况叫三辈往生。三辈往生修行的资粮的确是有高低的差别,但是它们都有个共同点:有一个成佛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往生净土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佛而去的。

三辈往生,我们也解释一下。上辈的往生,是“舍欲出家,而作沙门,严持净戒,修诸功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上辈是出家人,出了家以后,严持净戒,修诸功德,这是第一个。那么中辈呢?虽不能出家,“奉持斋戒,供养三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人可能有因缘不能出家,但是他经常能够受持斋戒,护持三宝,最后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中辈。

那么下辈呢?虽然他没有能力供养三宝,但是听闻三宝功德,欢喜信乐、随喜赞叹,别人修善法时,他要上班不能去,但是内心当中念念随喜赞叹,最后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说,虽然这三个人所发的资粮力不同,但是他们内心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个引导力——发起无上菩提心。

什么是无上菩提心呢?就是“愿作佛心”,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不想再继续轮回下去了。那么愿作佛心,就必须要有度化众生的心。度化众生的心怎么做呢?就是普愿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我们作一个总结:愿生彼安乐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假设一个人不发菩提心,他只是思考极乐世界的快乐,为了追求快乐而往生,这个人是不能往生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 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

你这个临终正念非常脆弱,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被破坏了

我们以前在读佛学院的时候,老法师很喜欢讲一个公案。...

【推荐】对阿弥陀佛的力量有怀疑

我们念佛法门,往生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往生最大的障...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妙莲老和尚念佛亲见的不思议境界

1997年,我和一诚老和尚等八个师父到台湾去传戒,妙莲...

莲宗二祖善导大师画传

一、年少出家,广学经论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五刑不如一耻

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孔子曾赞赏行己有耻的士大夫精神...

二六时中该怎么念佛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

【推荐】方海权《日行一善》

一、行善积德篇 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

【佛教词典】劫

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

【佛教词典】胜军地藏

(菩萨)对于胜军不动而说胜军地藏。莲华三昧经谓胜军...

流水有心终汇海——蕅益大师略传

农历正月廿一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圆寂日。蕅益...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宰我问孔子:爹妈死了,非...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问: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师答: 至心就是至...

大臣铸铜钟

战国时代,楚王命令大臣北宫奢铸造一座大铜钟。好的铜...

酒对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酒被喝下去,一分钟直接扩散至胃壁内,至达脑部。酒精...

念佛法门只是老太婆修的吗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人生问题,了生死。了生死的法...

佛在哪里呢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

依这个标准来看,你还是属于颠倒众生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

如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丰子恺有次画了一幅《牵羊》,画一个人用两根绳子各牵...

女子心中的五种贪爱之事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诸位比丘...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杂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