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2021/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的颓废选择,有人认为常伴青灯古佛是件非常文艺范儿的事,但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那么出家,有什么样的条件?出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出家,到底出的什么家?

电视剧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桥段,“大不了我去出家”,似乎出家是人生困境时的一条退路。或者,有些角色情感失意后,黯然剃度出家,以此斩断情丝……打住,那毕竟是电视剧!

出家的真正动机,并不应该是失意后的无奈之举,更不是借此逃避现实。落发、剃度、出家,不仅意味着外在形象的改变,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离开自己的小家进入僧团的大家……更关键的是,要出离五蕴的家,出烦恼的家,出三界的家。这绝对不是一出家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自己经年累月的修行,甚至是生生世世的修行。

出家必须父母同意

出家不是想出,随便就能出,首先必须符合一些硬性规定。第一条就是年满18周岁,获得父母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单身证明、体检证明到愿意接收出家的寺院。同时,没有严重的传感性疾病、没有债务问题缠身、没有违犯国家法律或诉讼官司纠缠,精神健全、心理健全……

出家前设有考察期

至于哪家寺院接收剃度出家,则由各家寺院的住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出家这件事,不仅是加入僧团,还有一份师徒关系在其中,所以也更讲究因缘。

寺院方面在查实来人身份来历后,即使愿意接收,也要在正式出家前设置一到两年的考察期,除了没有剃度,不穿僧衣,其他的修行和生活基本参照出家人。在此期间的身份被称为“净人”,不仅与出家人一样晨钟暮鼓早晚课,梵呗、诵经、坐禅都要学习,还要做一些管理殿堂香灯、扫洒庭院的事务。

出家也要具备相应的修行能力

僧团过的是集体生活,不仅是奔着修行而来的,还要担负弘扬佛法的责任。一般来说年纪太大或太小,生活自理能力太弱的人都不是很适合。考察的另一个要点是,是否有坚强的意志,能吃苦耐劳,有持戒修行的毅力。

出家后修行生活不轻松

当“净人”的身份通过了考察,正式剃度后的几年里,还将陆续受持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女众为)。如果个人有意愿考取佛学院继续深造,可向寺院提出申请,凭寺院出具的证明参与佛学院的入学资格考试,通过后方能进入佛学院学习。佛学院的学习也是非常紧张和忙碌的,有各种考核和讲经辩论。

不论是否能进入佛学院,还是佛学院毕业了,出家人在寺院的修行生活也绝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整日坐在庭院或树下谈玄说禅。除了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做早课,除了日常诵经坐禅的修行,出家人在寺院还有不同的“岗位”。

有的要在客堂接待十方信众,登记各类法会事务、答疑解惑。有的想发挥自己的特长,用普通人容易接受的方式,组织活动、开设讲座来传播佛法。有的长年呆在闷热的香积厨里,负责几十甚至几百位法师、居士、义工的斋饭,每天处理几百斤的蔬菜食物。

佛门中还有一句重要的训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出家人的劳动叫“出坡”。有的寺院地处郊野,自种粮食,就要出坡。有的要负责或参与寺院的修缮,需要懂得相应的建筑知识,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山林寺院,生活非常清苦,经费紧张、人手不足,砸石头、扛砖块也得出家人自己动手,都是极重的体力活儿。正所谓,行住坐卧、担柴送水,无不是修行。

古人有言,出家乃大丈夫所为,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与世人不同的路,放下世间人都要贪求的名利情感,挑起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的担子,这条路真的不轻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

星云大师《我们应知的努力方向》

一.入世重于出世 在过去,我们中国佛教徒的思想,总...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走路要轻 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

为什么观音菩萨要帮助恶人呢

问: 《普门品》说,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若有罪,若无罪...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念佛别怕妄想,不后悔,不怀疑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参禅、悟道、了生脱死

住宗门下的人,要行宗门下的事。你们要晓得:宗门下行...

【佛教词典】无余依

(术语)无余涅槃又云无余依涅槃。依者苦所依之身体也...

【佛教词典】去行

(术语)去秽土之行也。申言之,即为往生净土而修之诸...

多用心

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

外婆的舍利花

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真的有阿弥陀佛吗?很多人都会...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

病者应以「无所得」来调伏其心

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生、老、病、死是分段八苦的内容...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

【推荐】梦参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眼明心却盲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明朝郑兴儿: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