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明朝郑兴儿: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

2017/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明朝郑兴儿: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家中做仆人,又老实又勤快,主人对他也很不错。有一天,当时非常有名的相士袁尚宝到王部郎家中来,见了郑兴儿一面后,对王部郎说,郑兴儿这个人留在家中不吉祥,会给家中带来很多灾难的。无奈,王部郎只好忍痛割爱让郑兴儿离开王家,出去自谋生路。郑兴儿离开后,王家确实比以前安宁了很多。

郑兴儿离开王家后,无处落脚,只好暂时在一所古庙中栖身。有一天,郑兴儿回到庙中,发现墙上挂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二十多两银子。他正要为得到这意外横财而高兴,转念一想,我命中注定贫穷,投靠了王部郎,却又因为对家主不利而被赶了出来,我怎么会有福气来受用这些财物呢?而且这银子的主人说不定拿这银子有什么急事要用,不小心遗失在这里,说不定关系着几条性命呢?我如果拿走了,虽然没人会知道,但毕竟是做了有损阴德的事了。我还是在这里等着,如果有人来找还给他吧!”于是,郑兴儿便在这里等候失主。

直到第二天,有一人懊恼的前来寻找银子,郑兴儿询问后,果然是此人掉的,便将银子还给了他。这人原来是河间府郑指挥史家中的管家,奉命带着银子到京城办事,结果不小心将银子掉在了这里。管家非要送给郑兴儿一半银子作为报答,郑兴儿说:“我如果贪图你的银子,还不如我昨天夜里连包带银子都拿走好呢?也不必在这坑板上忍着臭气睡了一夜了。不要昧了我的心。”言谈之中,那人得知了郑兴儿的遭遇,见他如此有德行,便邀他一同前往河间府郑指挥史府上,或许可以找到点差事做。郑兴儿本来就无处可去,就跟他回到了郑指挥史府上。

郑指挥史得知事情原委后,非常高兴,感叹郑兴儿竟如此有德行,见他相貌忠厚,气量宽洪,又因为自己没有儿女,便想认郑兴儿为养子。郑兴儿起初不敢高攀,一直推辞,郑指挥史说:“你的德行真是在古人之上,我如果给你金钱酬谢你,你轻财重义肯定不会要;如果不酬谢你,那我岂不成了忘恩负义的人了?况且你我居然同姓,这真是天赐的缘份,我还怕屈就了你呢?你为什么这么见外呢?”实在盛情难却,郑兴儿便同意了。

北方长大的郑兴儿自小会骑马射箭,在指挥史的栽培下,没几年就升为应袭舍人。有一年,他陪同郑指挥史一起去京城,睹物思情,想起了以前的旧事,因为感念以前王部郎的收留之恩,现在多年未见,所以前去看望。换上便服的郑兴儿来到王部郎家中,拜贴称谓和拜见的礼节仍旧按照以前主仆身份相称。王部郎在得知他就是当年那个郑兴儿后,非常吃惊,想起当年的往事又尴尬又惭愧。两人都取笑那个袁尚宝真是浪得虚名。

两人正准备要吃饭时,有人前来通报说袁尚宝前来拜见。王部郎便与郑兴儿商议,两人准备捉弄取笑他一番。郑兴儿披上件旧衣服,等袁尚宝来后,恭恭敬敬的为他端茶送水。袁尚宝一见,惊问这是什么人在这儿送茶。王部郎说他就是当年被赶出去的郑兴儿,至今没处安身,又回到这里来了。袁尚宝笑道:“你为什么要骗我啊?这人暂且不论日后,现在就是束金带的武职官员,这哪是你府上的仆人呀?”王部郎又问他:“你当年不是说他不吉利,会连累我们家人吗?”袁尚宝说:“我以前没看错,现在也没看错。此君现在满面阴德纹起,不是救了人性命,就是还了人家东西,他的骨相已经变了。看来是他有德于人,人也报答于他。今日之所以能够显贵,原因就在这里。”

郑兴儿听后,不觉失声道:“您真是神人啊!”随即将古庙还银之事的前后述说了一遍,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郑兴儿的命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全是因他拒私不贪,还人银子积下阴德的福报啊!郑兴儿后来做到游击将军,子孙也受到荫泽,这真是“善有善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做好人而命运坎坷,你还要不要做?

我从小对看电视没有什么兴趣,但爸爸规定我要看布袋戏...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

你要经常反省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改变我们的生命,改变我们的命运,...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

进寺院没拜佛是否要负因果

问: 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创造命运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摹仿国王

世间万事最初都是摹仿而来,譬如小孩学走路、读书、学...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水

在佛法当中,我们学来学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心。 在广...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

最不称职的御医

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

【佛教词典】道场

1、群众学道的场所。   2、佛寺。   3、成道的地方...

【佛教词典】隐形算

(杂语)以算法极意行隐形秘术之法。...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财之道

中国人每逢过年,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一般的...

有什么可嗔的

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

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惟贤长老《修学佛法的基本纲领》

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 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的好友,江苏巡抚...

前念无去,现念无住,后念无来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动念,...

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记者: 印顺大和尚,很多人对您出家前的经历非常感兴...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还是做胆小鬼最易

一天,幽谷老人正漫步山溪间,忽见一少年站立山崖,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