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净界法师  2021/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此定成已,心定不动,清净寂静,名“识无边处定”。

前面的空无边处定,它的修行特点叫作厌色依空,他讨厌色身,特别赞美虚空无边无际的相状,他厌色依空,依止空。这个地方是厌空依识。这个时候他虚空不要了。我们看看。

他说,他讨厌虚空的相状。为什么讨厌它呢?因为“缘多则散”。这虚空太广大,范围太广,虽然会让我色身的障碍消除了一点,但是让我内心散乱,因为虚空太广了,会破除我寂静的禅定。那怎么办呢?他把虚空的相状给消灭掉了。

他接下来干什么呢?回光返照。他去观察:我为什么能够缘虚空呢?我一定有一个明了的心,我缘这个明了的心不是更好吗?我缘明了的心,我也可以脱离色身的干扰。所以他就缘内心那一念明了寂静的心识,就是识无边处定。这个时候把虚空的相状舍掉了,转而依止那个明了寂静的心识,因为心也无相。同样是无相,你向外攀缘是广大的虚空;向内攀缘,是内心这种无相的寂静的心。

内心的心比较好缘,所以他就怎么样呢?“此定成已,心定不动,清净寂静,名识无边处定”。所以,这个人更高明了,他舍掉外在的虚空,安立在内心的寂静的心不动,这个叫识无边处定,厌空依识。

看第三。

三、无所有处定,谓行者复厌“识心”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故舍于“识”,转心缘“无所有法”;此定成已,空色双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名“无所有处定”。

前面是厌空依识,这个地方他空识俱灭。这个行者认为:明了寂静的心也不可以依靠,因为你经常依靠明了寂静的心,缘多则散,破坏我的禅定。所以他把那个明了寂静的心那个相状也放弃了。那么他的心放弃,他住在哪里呢?住在无所有,他自己捏造一个无所有的相状。他说虚空也靠不住,我一念明了的心的相状也靠不住,这两个都干扰我的寂静。

怎么办呢?他自己捏造一个无所有的相状出来,然后心就住在这个无所有的相状。这个时候“空色双亡,识心都灭”,内心寂静的力量更强,而且“迥无攸往”,空空荡荡的,“名无所有处定”。这个人外不依空,内不依心,住在一个无所有的相状,这个叫作无所有处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

末世众生仗自力断惑证真,甚难甚难

原文: 接手书,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门所以,及与...

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问: 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山高那碍白云飞

唐天复年间(901-904),善静禅师南游参学,礼谒元安寺洛...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所谓禅病,是指由禅修方法不当直接引发的身心疾病或显...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不杀生 意识到毁灭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养同情...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

【佛教词典】大盗戒盗人物结犯之主

亦名:盗人物结犯之主 子题:掌护损失主、寄附损失主、...

【佛教词典】口轮

由佛口而说的法,能摧破一切众生的烦恼,谓之口轮。三...

为什么会忙会累

从全年劳作的农业社会到现在每星期5天、每天8小时上班...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这个悟性真常了惑虚妄,就是说啊我们先经过破妄,诸位...

人生箴言—圣严法师语录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于少欲知足 安身在于勤...

净业三福的施设不是目的

这个三福给大家念一下,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佛说: 欲生...

永明禅师劝世念佛歌

浮世生身事若何 犹如春燕垒巢窠 波波役役营家计 不如随...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 《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

黄庭坚转世的故事

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十二因缘--轮回中的连环钩锁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