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净界法师  2023/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问: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合到念佛的话是不是会让我们念佛的这个档次提高?

净界法师答:对,你看,《弥陀要解》就是这个思想,安住一念心性。所以《弥陀要解》讲三种功德力,自性功德力安住真如,然后法力不可思议,佛号现前,然后佛力不可思议,感应弥陀本愿力,它三力不可思议,对不对。

其中有一个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有没有,三种力,就是安住真如不随妄转。你这样讲,我想到在网路班,有一个学员问得不错,他说我们安住真如什么都不求,那阿弥陀佛佛号来,我们求不求呢?不要求!你有什么好求的呢,你感应是靠你的心去感应,你求,你一念妄动,阿弥陀佛就消失了。你不求,阿弥陀佛就把你忘了?不可能嘛。

诸位你要知道,你的往生不是因为你求来的,你往生是因为你心中具足资粮力,你有法,你有信愿行三个法现前,所以你感应弥陀,不是你求来的,你念佛念到阿弥陀佛来的时候,你看到,你也不要求,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所以印光大师讲,只问因地不问结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把佛号继续念,他自然把你带走,你有什么好求的呢。“求”不是功德的因地,它不是一个因地,这是一种严重的过失,就是一念妄动。

你看看《楞严经》把“求”、“一念的妄动”讲得多严重,所有的问题的病根就在这里,离家出走。我们今天会变成乞丐,就是因为离家出走,你离家出走以后,你怎么弄都不对。所以不要求,念佛法门跟禅净双修的结合,禅观的正念真如的安住心性,跟念佛是完全可以结合的。

你看《弥陀要解》就知道,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佛号历历分明,历历分明还是本来清净,这两个哪有什么障碍呢。理观不碍事修,这个东西完全不矛盾的,自性功德力现前,名号功德力现前,冥冥当中弥陀本愿功德现前,三力现前,不要求。

你把你心中的佛号准备好,阿弥陀佛自然会来接引你,他会兑现他的本愿的,你自然感应弥陀本愿,自然感应,谁说往生极乐世界,是求来的呢。所以你临终的时候,你就不要东张西望了,你好好照顾你心中的佛号要紧。我再讲一次,你心中准备好了,外面就准备好了;你心中没有准备好,向外追求,你就糟糕了,你舍本逐末,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们现在要从业力的思想,提升到心性的思想,我们现在的档次要从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提升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生命是你的内心创造出来的,所以根本还是在你的心,诸位你的心准备好了,外面是内心准备好,外在的世界就准备好,你相信这句话就没有错。

整个十卷《楞严经》,就是在讲这个观念而已,你准备好了没有,你不要管外境是谁来,你只要好好的在你的心里忆佛、念佛,魔来都拿你没办法,因为你不动,你不迷、不取、不动,他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心不动,他没有下手处。

何必向外求,但是你要向内去修,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布施的法,持戒的法,忆佛、念佛的法,你心中的法具足了,外面的功德自然显现,不要求,如果你还怀疑,请你去读《楞严经》,把这个疑根拔掉,这个很重要!

关于这个安住的问题,小乘的空观适可而止,这无常,因为这个药用得过度,会伤害大悲心,有些药是很猛,但是适可而止,你贪爱心重,那个小乘的四念处用一下,它的确能够对治爱取、贪爱,这个药适当就好了,太猛的话,这个苦谛的力量太大,伤你的菩提心。但是大乘的向内安住的药,你越吃越好,没有后遗症,没有过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要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吗

问: 学佛主要就是要解决后生大事.但我很多朋友都说在...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净土五经格局的由来

《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无量寿经》在...

净宗文化理念有利世界和平

和平是人类幸福生存的前提,然自有人类以来,地球人却...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

梦参老和尚: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问: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在网上烧香拜佛有用吗

问: 烧香拜佛是最常用的供佛方式,现在是网络时代,...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玄奘法师取经成功的两件法宝

玄奘法师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庙子里碰到一个...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

【佛教词典】须跋陀罗

梵名 Subhadra,巴利名 Subhadda。又作苏跋陀罗、须跋...

【佛教词典】执

【执】 p1031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执者:谓于我所中...

为何每天勤修却进步不大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

成功的两步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 寺庙,距离...

断疑生信修善法

问: 近来遇到朋友圈发来的各种为重症患者募捐的信息,...

说话前先用三个筛子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

美好的掌声

王先生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生意做得非常成功。 他的...

有我与无我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游行沙门,到摩揭陀国首...

受了菩萨戒,能否为生病的家人杀生做荤食

问: 弟子学佛多年,已受菩萨戒,吃长素。但家中老伴不...

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比丘(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白话解释

莲池大师所作《戒杀放生文》,精辟圆顿,事理兼备,悲...

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

血肉施蚁的乌龟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