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净界法师  2023/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因此第一念不怪你,但是你第二念启动以后,真能破妄。你告诉自己,“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相状是过去的因缘所生的,跟我的心性没关系。

记住!灰尘归灰尘,镜子归镜子,刚开始把它弄清楚。相状归相状,心性归心性。不要搞得不清不楚的。我们现在是心跟相状弄得不清不楚。空观就是把它弄清楚:什么是因缘所生法,什么是你本具的心性。刚开始先把它弄清楚。

当然,我们不可能经常弄清楚,至少你起烦恼的时候你要把它弄清楚。刚开始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历练,就是培养第二念的反制力量。第一念我没办法,第一念是业力的冲击。我看到了这个人,我就起烦恼。正常!是业力的牵动。但是你起烦恼以后,你怎么办?启动你过去的佛堂的善根,告诉你自己:这个人,我的心性本来没有的,那是因缘所生的,因缘牵动,而因缘跟我没关系。

刚开始你不能够去涉入因缘,刚开始是要先守住心性,安住心性。然后修假观:这个因缘对我往生、对我成佛有何意义?把这个相状先离开它,再把它借过来。正常情况,什么相状对你都有意义。但一般人容易落入情绪,那就什么对你都是伤害了。一个人仁者心动,那是顺逆皆伤害。你一个人离开相状以后,每一个相状对你都有意义,你就可以把它再借过来:这种伤害告诉我,生死轮回不能再混下去,这也是一个往生。就是说,你会把这件事情转成你修行前进的力量。

所以,假观就是借相。这个相状出现了,不管快乐痛苦,对我往生之道、对我成佛之道有什么帮助,再把它借过来。如果你没有本事借,起码离开也可以,我就修空观,我就不借了,也可以。就是说,落入日常生活,还是你平常的节奏。但是在佛堂的功课是在你的规划当中。而日常生活是遇境逢缘,遇到刺激了再启动。因为你没有本事经常保持一心三观的启动,咱们没那个本事。所以我们现在要求第二念的正念。

其实,你第二念正念成功,临终的时候你就有把握了。临终的时候,妄想一刺激你,你启动正念。就是养成遇到妄想刺激的时候就启动正念,养成这种习惯。其实要先启动观照,再提佛号才对。如果说,我直接提佛号,这叫事修,那你就不是它的对手了。如果你今天不把妄想拉到心性来,直接在因缘上跟它对撞,那你就很不利。所以我们遇到妄想、过去的业缘在刺激我们的时候,先把心带回家,再来处理。先调整心态,再提佛号。

假观的相状,我们借那个相状是在我们的规划当中。比方说,我们到净土去,我们要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相状。我们借的相状基本上日常生活是没有的,比方说成佛的相状,比方说往生的相状。所以,假观的相状是在规划未来。但是日常生活的相状,基本上都跟你的过去有关系,就是还债,生死业缘。这两个相状,此相非彼相。有的相状,你处理得不好是要堕落的。所以假观的相是我们要规划的相状,日常生活的相是不确定的,那叫生死业缘,这个要弄清楚。

我们的历练,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空观,要记住一件事情,遇到事情不是马上念佛,马上持咒,这是不对的。先修理观再事修,先把你的观行提起来再提佛号,先把心态厘清了。你一旦产生攀缘心,跟外面的相状一执着,你提佛号,就很难修了。你要先拉到本来清净、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妄想;站在一种自性功德力的基础之下来面对烦恼、面对敌人。你今天不把它拉到一念心性,直接跟它对撞,那你就不容易了,因为它是无始劫来熏习所成,而你的佛号是偶尔修学。如果完全从事修的角度、从因缘的角度,它是熟境界,你是生境界,你不是它对手。

如果你今天不拉到一念心性,不靠你的自性功德力来帮助你,就在因缘上跟它对撞,那保证你不是它对手。咱们今天在三界轮回不是一天两天的,这个妄想跟了你那么久,你说消灭它就消灭它?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论因缘的话,它比你资深。所以我们不能在因缘上修学,这对我们太不利了。你先调整心态,拉到心性,谁都不是你对手。这个就是自性功德力的好。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所以我们遇到事情以后先讲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讲完以后你跟相状开始脱离。脱离以后再来面对它,再提佛号,那叫称性起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枉受轮回之苦,难道不悲哀吗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打坐经常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昏沉和妄想。整个修行...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攀缘心的相貌——前尘虚妄相想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

《药师宝忏》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宝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你是你的佛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

圆瑛法师:多念几声佛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

治愈「少白头」的三款食疗粥

中医采用食疗补益肝肾、养血乌发的方法,结合性志调节...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佛教词典】无垢净光法

(修法)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所说,造塔灭罪之法也,陀...

【佛教词典】白槌

(仪式)又曰白椎。凡鸣槌而白事者,皆是白槌也,然禅...

你为什么就碰不到高僧

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对修道人来是很不利的。大家都往别...

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

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

有些人厌离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挂单做义工,希望能够...

妄念纷纭只是一念

承示近来做工夫,于本地渐有入处,欲得秘密一语,以为...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准提菩萨——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

哪些钱财是不可以赚的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

佛教的偶像观念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

「命浊」的由来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时代变迁,现代社会不但男女工作机会平等,交友机...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