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惠空法师  2023/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不管别人好坏,但对于自己的好坏则要负责任,绝不可说“我就是这样”而不想改变,这是最要不得的观念。

一个人说话时的遣辞用句、语调、含意,可以让人得知他内在的学养、心量、思想和烦恼习气如何。内心清净的人,言语措辞平和不俗气;斗争心强的人,所用的字眼,必然是非好恶偏激强烈。因此当我们一句话出口时,就要反省这句话“成份”如何?说话的动机、心态有没有问题?然后再慢慢调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些脾气、习气,但一定要时时检讨反省慢慢调整。

身心的习气不只会表现在言语上,它也会表现在你的思惟、待人处事上,甚至炒菜、打法器上。尤其打法器时,如果内心不平静,会给人不安宁的感觉,有人打鼓打得乒乒乓乓地,使人觉得烦躁,可以感觉到打鼓的人心不安定。因此早晚叩钟、打鼓时,想到龙天、鬼神都在听,一定要用很安详宁静的心去叩钟、打鼓。

打宝钟鼓时也不用打得那么大声,听得到就好了,因为那只是带动大家共修的节拍而已,能达到引领大众的效果就可以了。唱诵时也是一样,声音的表达务求庄严不轻浮跳跃,尤其是唱赞或偈颂时不可太快,太快会令气急促,唱慢一点则气较舒和,唱完后使人感觉舒坦,有调节身心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要常去观照自己的心性。心是一切的根源,掌握住心就可以调整自己的生命,使它变得清净庄严。对于自己多多少少的恶念,一定要严厉地去警觉,绝不可放纵它。若因起恶念而造作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一发觉就应马上向别人忏悔,这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功夫。第一等人能控制自己的念头;第二等人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等人是清楚知道自己起恶念造业了,能马上改正忏悔。

这三种人都是非常可取的,第一等人和第二等人,我自己都无法完全做到,所以也不敢要求大家;但成为第三种人并不难,只要有心都可以做得到。所以要求大家至少要做第三种人,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行为,尤其不要到处去跟别人申冤,凡事自己要忍耐,学会去消解一切不如意。为什么?所有的不如意,全因为你自己的福报不够,如果你用一些小技巧或不好的行为去伤害了别人,那是你自己在污染自己的心性,损自己的福报,将来还要承受比眼前更恶劣的果报。今天你受到别人的欺负、伤害,只要心甘情愿地忍耐承受,不必多说什么,也不必去逃避,自己把问题消解掉。

在团体里,不可有不平的情绪,尽管好事都让别人占了,轮不到你,也不必眼红、嫉妒,只怪自己福报不够,十根手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你没有好东西给别人就算了,至少你要清楚自己没有福报而心甘情愿去面对承受外在一切不如意的境界,然后在自己的本位上努力地修集福报就好了。

我们能够常常反省自己有没有去伤害到别人,自然就会感到心安,若遇到逆境就当作消业障、磨心性。成长是自己的事,如果遇境不肯忍耐,也不愿接受环境的挑战,一心只想要一帆风顺,凡不好的事都要丢给别人,这样能成长吗?能行菩萨道吗?我常自嘲自己是没有福报的人,但我也很认命,为什么?这是佛法的真理啊!如果我们背离了佛法的真理,只是显示自己的幼稚、怯弱、无知、无智,更突显出自己没有福报。

福报从何而来?就是从忍辱、努力尽本份、站在自己岗位上默默修集福德资粮而来的。别人比你好、别人欺负你,你只能怨自己前世没有好好修,今天才会比不上别人、被别人欺负,所以不要怪别人,要怪自己。如果今天你不能忍辱,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你的福报只会更加减损,将来所招感的是内心更多的不平,内心愈不平就愈不容易安份,愈不安份就愈心不平,如此恶性循环,你的福报更是一天天地减损。

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用佛法来调和自己的生命、增长自己的智慧与福报。第一等人能自己消解问题,第二等人是向师长诉说自己的委屈。我希望大家做第一等人,要常常检讨自己的心性,不要放纵情绪与心念,懂得如何去消解内心里的烦恼。

在出家修行路上,难免会对周遭的人事不满而有情绪的波动,为了不致辗转往更坏的方向去,这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用佛法去消融自己的烦恼。你咒骂谁都没有用,因为所有的境界都是自己所现,都是自己宿世业力所招感来的,所以千万不可怨天尤人,这才是真正学佛者的心态,才是真正禅者的心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

用感恩的心来修行,智慧就会一直出来

今天我们修行要记住,要感念一切境界,用感恩的心来修...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人体自身拥有的31味心药

为了充分发挥心药作用,31个心你必须知道,这就是开心、...

三方面检查自己是否有进步

我们经过理观跟事修的修学,怎么知道自己有进步呢?可...

情重是堕三恶道之因

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纯想即飞(生天)...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

【佛教词典】达受

清代僧。号六舟,又号秋楫、南屏退叟、小绿天庵僧。居...

【佛教词典】阴持入经

凡二卷。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

人生的总预测

这个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它的吉凶祸福都是在做梦:...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

净土不摄非人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这个非人行没有人的道德行为!...

一念法供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

几则有关往生征验的莲宗故事

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彭二林(...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决定处境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

鬼世界的详细揭秘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说鬼,说说鬼,接下来的资料是关于...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 就是回家孝...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佛陀的十八种殊胜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

遭到毁谤应做如是思维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谗害和诬谤,不可嗔怨,不必计较。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