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念处观

惟觉老和尚  2023/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念处观

“四念处观”就是一种般若智慧。有的人讲小乘没有般若;小乘的四念处就是般若,怎么说没有般若?

我们修四念处观,就是在修习般若智慧。明白四念处观的道理以后,还要去修习、去薰习。怎么薰习?就是要去思惟,把这个道理放在我们意念当中,慢慢去想、去回忆,专注思惟这个道理,一遍、两遍、三遍,乃至于十遍、百遍……忽然一念相应,

什么叫做一念相应?例如修“观心无常”,观一观、观到后来,忽然所有的念头统统没有了,因为这些心念都是无常的,就像水泡一样,是虚妄的东西,慢慢就会化掉。众生不知道心念是无常、是虚妄,跟着虚妄的心念起惑、造业。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心念都是生灭、无常,继续用功起观行,慢慢、慢慢,这些生灭、虚妄的心念就没有了,这个时候一念相应,能观之智、能观这念心,与所观无常之理相应,妄想空掉了;寂灭的境界现前,一念相应,就契入寂灭,成道证果。

佛说八万四千个法门,我们不一定每个法门都要修;如果我们一门深入修“观心无常”这个法门相应了,一样可以得解脱、超凡入圣。

修“观心无常”,就是用智慧来破除愚痴的心。众生愚痴,有贪瞋痴、无明所以有我执、我所。你看我们心当中无明现前的时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始终觉得很烦恼,这就是心当中的无明作祟;无明现前,假使不知道观照,就会被无明转跑了。

如果知道观照,这念心一动就是“生”,马上就注意到这个念头生起来了,注意到它,这个念头一下就过去了,这就是“灭”;第一个念头过去以后,第二个念头又来了,这又是“生”,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生生灭灭、生生灭灭、生生灭灭……

这样去观,看到所有的心念都在生灭、生灭、生灭,所以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最后照破,妄想没有了,到达不生不灭的境界,一念不生,这就是般若智慧,就能得到解脱。我们修“观心无常”,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观,这属于小乘的般若。

小乘的般若观到最后,寂灭现前,就到达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脱离生死的根本。不过,以最高的境界来讲,寂灭也不住;心住在寂灭,只是让我们暂时休息一下。众生从无始以来都是在轮回当中,佛很慈悲,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下悟不到菩提心,也可以先住在寂灭当中,出三界,了生死;之后再回小向大,修菩萨道,成就佛道。

大乘是用般若的智慧来转烦恼。以大乘来讲,观行的方法是很多,除了观无常生灭以外,还要观一切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观一切法都是幻化不实的,都是一场梦,所以“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这也是般若的观法,这就是转识成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朝三暮四」成语的由来

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有个宋国人,...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

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 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

十不求法门

一切众生与佛本来是平等无二,实说是一体的。这正是释...

修行有三个次第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

无法代替的五件事

圆悟克勤有一个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

念佛不得力的标准是什么

问: 念佛大部分时间还是不得力,因为工作原因,平时...

出家后的四种修行法

出家中就有三种分别,一种是出世俗的家,我们现在的辞...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主导我们生命轮回就是行蕴

那么正念真如这一块,什么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

念佛是消业障的最好办法

有的众生,杀父杀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做尽坏事,...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

去年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

【佛教词典】沓婆回心

(故事)沓婆罗汉回小乘心而发大乘之菩提心。是通四分...

【佛教词典】一斩一切斩

乃“一染一切染”之对称。谓切断根本无明之迷,则能断...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再接下来第三科是有缘暂宿等法。有因缘,像我们来到寺...

遮止无意义的话语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难道连说话的权...

神通

讲到神通。大家就会联想到飞天钻地、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给自己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一个小伙子,初次到工厂做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车完...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午餐吃素不犯困

午饭后人特别容易犯困,往往无精打采。新加坡《联合早...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佛力加持

佛能度一切众生,但是他不能度无缘之人。我们说佛不度...

星云大师《失败的原因》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但成功与失败如影随形,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