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

彻悟大师  2024/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

【原文】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

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圣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之业乎?倘置净业而别取权乘小果,亦是虚度光阴,亦是以如意宝珠,而贸一衣一食,况取人天有漏之果乎?

如是珍重,如是爱惜,则心专而佛易感,行勤而业易精。果得真生净土,亲见弥陀,时承开示,面奉慈音,妙悟自心,深证法界。延一念为长劫,促长劫为一念,念劫圆融,得大自在。得非自食其珍重爱惜之报乎?

【译文】

世间最可为珍重的,莫过于精神能量。世间最可为爱惜的,莫过于有限光阴。生起一念净心,就是佛法界缘起。生起一念染心,就是九法界生因。凡动一念心,就是十法界的种子,起一念心就是在损耗精神,能不珍重自己的精神吗?今日已经过去,生命也随之减少,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能不爱惜自己有限的光阴吗?

如果知道精神如此珍重,则不敢乱动其它念头,必定心心念念都在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如果知道光阴宝贵则不敢虚度,必定时时刻刻都在熏修净业。倘若舍置阿弥陀佛名号,而去别修三乘的圣行,也是在浪用精神,也是如同用千斤之重的弓弩,去射一只小小的鼷鼠一样,更何况是去造六道的生死轮回之业呢?倘若舍置净业而去别取权教的二乘小果,也是在虚度光阴,也是如同拿一颗如意宝珠,去换取一件衣服,一顿饮食一样,更何况是取人天有漏的果报呢?

如是珍重精神,如是爱惜光阴,则心就专一,而佛就容易感通,行持勤奋而道业自然容易精纯。果得真往生极乐净土,亲见阿弥陀佛,时刻亲承开示,面奉慈悲梵音,必然妙悟自心,深证一真法界。即可延一念为长劫,促长劫为一念,念劫圆融,得大自在。难道不正是自己珍重爱惜精神光阴不虚度浪用,执持名号才得到这样的果报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门专修」与「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否矛盾

问: 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

修念佛法门有两种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

法照大师劝念佛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

临终助念的几个重要观念

(一)临终关怀的实质 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好乐净土,尊重名号

大方向我们在学习净土的时候,你要分成两块,第一个你...

印光大师综述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一、修净土者应当修学的经典: 《印光大师文钞》中摘...

略述净土法门之殊胜

诸佛如来以慈悲利物为本怀。故示现人间,说无量法门,...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五种可随时随地修行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几种随时随地可行的办法。每个人因为...

念佛要有韵调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现代人非常强调自我尊严,并且很多人...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

【佛教词典】第十八愿

(名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

【佛教词典】下众

指下七众。即沙弥、沙弥尼、学法女、出家男、出家女、...

忏悔有这三种方法

忏悔有几种方法,有取相忏,有作法忏,有实相忏。这里...

心开意解(法语短语)

亲近善士 学佛依止考察善知识,要有证德像恵能大师这样...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

无事最可贵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说: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

最好的领导者

团体的领导者有两种型态:一种是权威型,在他的领导下...

怀孕的胎儿有缺陷该怎么办

问: 我和妻子都信佛,妻子怀孕五个月了,胎儿都能动...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

了解自己的念头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

以不净观善摄其心,去除贪爱染着

不净观是佛教的一种修持观想行法。众生因为贪爱,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