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念法

元照法师  2024/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念法

【记】

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不忘心观。一心为能除,五盖是所除。故知上智微生妄念,即犯刑科,若此为心,乃真持戒。自余昏散,无足言之,虽严整容仪,谨守戒行,但惊凡眼,未合圣心。学者临文,宜应自照。

【大意】

佛陀制定的六念法,不仅清晨要心念,晚上也应该作念。其实全天都应该忆持六念法。

上根利器的人不管穿衣、吃饭都是如理作观。吃饭时,保持正念,每吃一口饭都要作观:为了存续色身、断烦恼、除五盖才吃饭,而不是为了贪图美味、滋养身体才来吃饭;受用衣服时,保持正念,衣物是否作净、观想受用衣物只是为了保护身体、使它不受损害,而不是为了装饰身体等等。能够时时保持正知正念,常而一心,这样的情形叫“能对治”;烦恼五盖就是“所对治”了。因此对于上根利智的人,用“常而一心”这个标准来看,只要正念没现前,没有“常而一心”,稍有忘失,就有犯戒的情形。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才算真正持戒清净的人。

其他昏沉、散乱状态的人,这里就不用讨论了。虽然有的人威仪严整、谨守戒行,身口意也没有违犯。甚至还有过犹不及,惊动凡眼的人。但从佛陀制戒的本怀来讲,是没有符合圣意。所以灵芝律师告诫后面的学人,我们看文到这里,一定要对照、观察自己,在学习戒律的过程中,与佛陀制戒的本怀是否相契合。

【注】

五盖:谓诸众生,此由贪等五惑,盖覆心识。而于正道,不能明了,沉滞三界,不能出离也。五者: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此之五法,能盖覆心性,使不能生善法。引自《佛学次第统编》。

六念:比丘所必须熟知之六种要事。即:(一)念知日月,念知受戒之月日。(二)念知食处,如全不受请食者,谓我常乞食等;如受请食者,谓我今自食无请处等。(三)念知夏腊,记忆受戒以后之腊数。(四)念知衣钵,念我三衣一钵具足,若有长物,则念我有长物,已说净。(五)念同别食,若与众同食之时,念我今与众僧同食;若别食时,念我今以某缘,与众别而独食。(六)念身康羸,若无病,则念我今无病,堪能行道;若有病,则念我今有病,应当治疗。[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三之二]。引自《佛光大辞典》。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卷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

老一辈的出家人,都是任劳任怨

培福很重要,所以在沙弥、净人阶段,其实就是累活重活...

【推荐】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

两鬼争尸的故事

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个人,有个年轻人,要拜他...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教中的美容和去体味的方法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象财...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

蚯蚓一个生命能变成两个生命,这是为什么

问: 这里提到这个蚯蚓被切割成两段,但是蚯蚓的两半均...

【佛教词典】尼民陀罗山

尼民陀罗,梵名 Nimijdhara,巴利名 Nemindhara。又作...

【佛教词典】独觉菩提

又作缘觉菩提。乃三菩提之一。谓独觉之人自发菩提心,...

倓虚大师亲述念佛往生的故事

关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临命...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

学佛后什么都是顺境了吗

文殊菩萨什么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诉...

法忍和生忍

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

生孩子难产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

不要随便发邪愿

现在我们做一个总结。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

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第一集 1、世之变乱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众生贪...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