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净界法师  2024/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前面是针对资粮位菩萨来说,在整个修学当中远离遮障的果报而成就殊胜的果报。这以下是约着加行位的菩萨。加行位的菩萨,当然,他有禅定,那么他禅定当中如果以本尊来当作他的一个相应法的话,他的禅定会产生一个增上的效果,第一个效果就是我们讲的普等三昧。

我们都知道禅定有三个原则:第一个,要善取所缘境的相貌。比如说你是用呼吸的,你必须把你的呼跟吸,这种出入息,在心中显现出来,要有一个所缘境。然后,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假设你在修禅定的时候,能够以本尊的名号或者他的身相当所缘境,那么,以弥陀的名号跟身相为所缘境成就的三昧,叫普等三昧。

这个普等三昧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它是经常性的;第二个,能够见到无量诸佛。

这个经常性就是一种陀罗尼的意思,它总持不失。我们一般的禅定在加行位的时候是不得自在的,比如说你在禅定当中显神通,你观想你这个时候色身是如梦如幻的,墙壁也如梦如幻,然后你就这样走过去了。但是不一定每一次都成功,有时候就走不过去。我们一个初心的禅定的人,他整个禅定的入、住、出——他要入禅定、住在禅定多久、什么时候出禅定,都不得自在。所以这个地方“经常”,表示他随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显现这种诸佛的身相出来,这是很特别的。就是他已经成就了陀罗尼,已经不会失掉。

第二个,更特别的是,他能够见到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他在因地的时候只有忆念一尊佛,阿弥陀佛,可能只是忆念他的声音,为什么他果地能够出现无量诸佛呢?这个就是普等三昧。这在一切三昧当中不可能的。一般修学呼吸的人,只能够在呼吸当中成就三昧。如果你开始观想杯子,你就进不去三昧,因为不是这个门。我们凡夫不能一即一切,法跟法是有障碍的。你习惯性用呼吸,你要进入禅定,就一定要用呼吸,没有其他的方法。

但是念佛三昧不同。因为佛跟佛是相通的,你因地的时候忆念一尊佛,你在三昧当中不但能够见到你的本尊阿弥陀佛,还可以见到药师佛、多宝佛,这个就是所谓的“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就是因为你在禅定当中修本尊相应,有本尊的功德,所以这个三昧的第一个特点,功德不失,成就陀罗尼;第二个,他这个功德能够普遍广大。

所以智者大师说:“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为什么呢?他进一步说,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他讲一个譬喻。他说:“譬如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说这个水呀,味道当然不一样。你看义德寺的仁义潭的河水,跟我们鹿谷的水味道不一样,但是等到它流入大海以后,同一个味道。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那个明了的心,每一个人成就禅定的过程不同,但是你成就念佛三昧的时候,你这个三昧的力量可以见到十方诸佛,同一个味道,因为佛的法身是相同的。

所以,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你一个修学禅定的人,如果以阿弥陀佛当本尊的话,你那个三昧的量特别广大,有这种“普等”的效果。这个就是我们说的“一即一切”,这种事事无碍的功德显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让弥陀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佛法的因缘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你自身...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造像的功德,有一个《造像功德经》,只说是一般的世间...

总观极乐世界依报庄严

(一)举所观境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 ...

南无阿弥陀佛即六字真经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犯盗戒的过失跟持盗戒的功德

毁犯盗戒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贫穷。二、共财不...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据香港东网本月27日报导,体重曾经高达1230磅(约合55...

如何预防「坐」出来的六种病

一、颈椎病 原因: 颈椎病的根源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

【佛教词典】斋时

(术语)吃斋食之时也。自明相现至正午之间。僧祇律曰...

【佛教词典】有漏色

【有漏色】 p0543   品类足论八卷五页云:有漏色云何...

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为什么只是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历代祖师大德有智...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

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

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

朋友拿了一份报纸要我作个实验,我同意了。 问题一:...

莲池大师是如何面对汤厄(烫灾)的

【原文】 辛丑孟春十日,予随例入浴①,失足沸汤中,从...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将不坚之财转为坚固功德法财

昔日,在天竺国有两个穷人,生活贫困,以卖酪来维持生...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公平分配财产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

这个心一动,身体也就会随着而动

何等是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