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净界法师  2024/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的忏悔法门。在正式讲到课程之前,我们先简要的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修学忏悔法门。

唯识学讲到我们生命的现象,它用一句话来作总持,说是“恒转如暴流”。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有两种特性:第一个,“恒”,就是恒常相续;“转”,就是前后变化。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相续而又变化的一个水流,它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会从现在流到未来。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前生是一个男人,今生因为业力的转变,变成一个女人。男人转成女人,从五蕴的角度,产生变化了。比方说男人的色身跟女人的色身,变化了;我们的思想产生变化了;我们的感受也产生变化了。但是在变化当中,我们内心的深处,我们传承了过去的业力——善恶的业力,我们传承了过去的性格倾向,乃至于我们人跟人之间的善恶的因缘,也相续的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在无量生命的水流当中,是有所传承,有所变化,这个就是生命的现象。

既然生命像一个水流,那表示什么?表示我们的生命是有轨迹的,因为水流走过的地方就有轨迹。所以佛法把我们生命的水流分成三种轨迹:

第一个,就是“正定聚”的众生。正定聚的众生,他的生命水流非常单纯,就是不断的增上。这指的是初果以上的圣人。不管遇到什么善恶的因缘,他的生命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断的增上。

第二种人,叫做“邪定聚”的。他内心当中邪恶的功能非常的坚定,所以他的生命也很单纯,就是稳定的向下堕落。因为这种人内心的邪知邪见非常坚固,很难改变,你很难去教化他。他只有一种情况会改变,就是堕落恶道,受到极大的痛苦,他才会产生惭愧心,产生生命的反转。所以这种,佛陀把他判作邪定聚,这是邪知邪见的众生。

前两种都是比较极端的,我们一般人都是属于“不定聚”。就是我们生命的曲线是抛物线的,有时候上升——当我们的善业起现行的时候,我们生命是往上的,我们感到身心的安稳。有时候是罪业起现行,我们的生命是往下坠的——我们的身心感到闇钝或者躁动不安,乃至于经常做恶梦,这就是罪业即将暴发的一个征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么这个时候是忏悔的最佳时机。所谓忏悔就是说,你的罪业已经形成了,形成一个强大的风暴,但是还没得果报。如果已经得果报了,那忏悔就只针对未来,因为这个果报已经成熟了,你很难忏悔了。比方说,你前生男人今生变成一个女人,女人障碍多,你说我忏悔。你忏悔,不可能从女人变成男人,这不可能,这个异熟果报已经成就了。那么忏悔的时机就是怎么样呢?当我们的罪业征兆出现了,但是还没得果报,这个时候是忏悔的最佳时机。

要改变这个罪业的暴发有两种做法。一般人,就是没有学佛的人,他用取代、压制性的,他就积极的创造善业,他想用善业来取代、压制罪业。那结果呢?结果就是如石压草。因为,诸位!善业不能对治恶业,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两者共同存在。你看你这一片的草,你就把它铺上一片石头,当然你石头多的时候,它暂时的遮盖,但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当你石头变少了——我们造作善业不可能永远保持意乐,当你石头减少的时候,草又冒出来了。所以世间人面对罪业的方式是积极造善,这个是不根本的,这种就是压制性的忏悔,压制性的,对罪业产生压制。

那么佛法呢?佛法是从内心产生忏悔的善根。诸位!善根跟善业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善根对于烦恼、罪业有对治的力量,这个是佛法不共于世间法的地方。我们透过忏悔,是从根本上从罪业产生反转,就把这个根给除掉。

所以忏悔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消除我们平时修道的障碍。就是在罪业没有成熟之前,透过忏悔消除我们修道的障碍。第二个更重要,消除我们临终的障碍。愿我临终无障碍,我们才能够把正念提起来。

所以修学忏悔法门,就是透过忏悔的“善根”,配合修学忏悔的“法门”,这两个缺一不可,善根跟法门,然后从根本上把罪业给消灭掉,破除修学的障碍。这个就是我们修学忏悔的目的。

我们看讲义。

将述此义,大科分四:

我们分成四大科。先看甲一的“解释名义”。我们先解释忏悔的名称跟意义,以及忏悔所具足的善根是什么。这第一个。

第二个,“忏悔方法”。当我们具足了忏悔的善根,有哪些忏悔的方法呢?当然主要有事忏跟理忏这两个方法,我们在课程上会详细的说明,这两个怎么操作。

第三个,“罪除之相”。当我们如法的修学事忏跟理忏,如何判断我们罪障是否消除?这个地方有三品,下品的灭罪、中品的灭罪跟上品的灭罪。有三品的功德相,提供给大家参考,它如何判断。

第四个,“结示劝修”。最后我们用两个偈颂,把修学《忏悔法门》的整个内涵做一个总结。

甲一、解释名义(分二:初、释名。二、述义。)

我们先看第一科,甲一的“解释名义”。“解释名义”我们分两科:初、释名,二、述义。先看第一科的“释名”。

乙一、释名

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

准《业疏》云:取其意义谓不造新,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

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义虽通得,华梵须分。

我们加以解释。

“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最早在古印度的原文叫做“忏摩”。“忏摩”是一个梵文,早期的翻译,翻成中文叫“悔往”,就是对于过去已经造作的罪业,我们内心深深的悔过,就是“悔往”。“有言忏悔”,到了后代就直接把它翻成“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怎么来的呢?“华梵双举”,就是把印度“忏摩”里面的第一个字,跟中文的“悔往”的第一个字结合起来,叫做“忏悔”。所以这个词传到现在叫“忏悔”,怎么来的呢?“华梵双举”,取印度原文的第一个字,跟中文的第一个字结合起来的。这个地方先把“忏悔”这两个字做一个说明。

我们看第二段。“忏悔”的真实义是什么呢?“准《业疏》云:取其意义,谓不造新。”我们前面说过,佛教消除业障是从根本,所以你一定要有善根,不能只是造善业。什么样的善根呢?忏悔的善根它造成什么后果呢?“不造新”。就是我们透过忏悔以后,不但是把过去的罪业给灭掉,重点是什么?重点是你以后对这个罪业有免疫功能。就算遇到同样的境界,你真正如法忏悔的,你也不可能再造作了。这是佛教高明的地方,它可以把你的过去罪业灭掉,而且会让你至少在这个罪业里面得到了解脱,就“不造新”。

那么要满足这个“不造新”,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忏谓止断未来非”;第二个,“悔谓耻心于往犯”。所以我们今天要真诚的忏悔,要有两个善根成就。第一个,“忏”,就是针对未来,我们内心生起坚定的誓愿,决定不再造作,就是发愿。所以忏悔第一个善根,你针对未来要发愿永不造作。第二个,“悔,谓耻心于往犯”。这个是针对过去,对于已经造作的罪业,生起坚定的惭愧心而深深的悔过。针对过去叫做忏悔,针对未来叫发愿。

所以,诸位!你不管修什么法门,拜《大悲忏》也好,修《净土忏》也好,拜八十八佛也好,你要产生忏悔的效果,内心一定要两种善根,第一个,忏悔,第二个,发愿,你才能够把那种忏法的效果表现出来,形成一个“不造新”。

我们看总结。“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也有古人把忏悔这个词的“忏”字解释成“首”,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或者是“鉴”,就是表示你内心的观照智慧生起了,开始防非止恶了,这都是可以的。“义虽通得”,义理上是相通,但是“华梵须分”,就是“忏摩”是梵文,“忏悔”是华梵双举,这个要分清楚。

那么这段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它的意思是这样,就是说,我们佛法在修善,世间人也在修善,但是目标不一样。

世间人修善,是把重点放在善法这一块。比方说,他布施,重点在布施。他为什么布施呢?他是透过布施的善业去创造来生的福乐,他是要把布施转成来生的快乐的,所以他的重点在善业这一块。

那么佛法在修善法是什么目的?按照《法华经》是这样说,《法华经》一佛乘是说,“法法消归心性”。简单的讲就是说,借事修心。比方说,我们讲布施,你学过《法华经》再修布施的时候,你的重点不是要去创造布施的善业,你是怎么样?借事修心。你是透过布施,来强化你的无贪、施舍的善根。你在持戒,是透过持戒的操作,来强化你防非止恶的善根。你修忍辱,你为什么要修苦行呢?你是透过苦行,来坚定你的无瞋安忍的善根。这个地方不一样,诸位!我们是怎么样?我们是法法消归心性。我们是假借这个法门来强化自己内心的功能,一种善的功能。

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我们前面说过了,善法只能够生善,不能灭恶。你不断的布施,会创造善业,会强化你布施的善念,但是它不能调伏你悭贪的恶念,它没办法。你看,有很多人福报很大,那表示他前生有布施的善业,但他还是照样悭贪。善业不能对治烦恼,不能调伏罪业,所以他未来的果报就快乐中带有痛苦。世间人修善的后果就是这样,快乐中充满了忧虑跟痛苦,因为他没有善根力。那么佛法的善根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当你的无贪、施舍的善根生起以后,你是怎么样呢?永远远离贫穷的痛苦,而且创造福报。所以善根力跟善业力,第一个,善根能够灭恶生善,善业不行。

第二个,从时间上来说,你成就一个善业,那是一时的快乐,善业你把它花完就没了,就跟你平常没有造作一样,就恢复你的“本来面目”了。但是你一旦成就善根,你是怎么样?生生世世的受益。你这个人要是有无贪的善根,去哪里都有福报。你就算不幸,前生临终起颠倒,堕落到畜生道,你在畜生道跟一般的畜生道还不一样,因为你有无贪的善根,你的福德力还是在那里。因为一切唯心造,你这个畜生道的果报,多一个无贪的善根在加持你。

所以,诸位,成就善根那叫什么?生生世世的受益。到最后成佛的时候,那就是万德庄严。你看《法华经》后面讲到法身菩萨的三昧陀罗尼,他的因地都是从善根来的。《法华经》里面,佛陀说,你看某某菩萨他为什么这么庄严?他为什么那个光明中起这么多变化?因为他因地的时候栽培什么善根,所以果地就有这种三昧陀罗尼。当然,栽培善根相对困难,但是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它成就以后那是永恒的力量,它永远跟着你。所以佛法是重善根的,因为我们修善法的目的,是在强化自己的善根。

好,那么这个道理套在忏悔,忏悔的善根是什么?有两个善根。第一个,惭愧心,第二个,发愿的心,这两种。就是不管你拜什么忏,你之所以灭罪,这两个是正因,外面这个忏法只是一个助缘。就是你有惭愧心,你有发愿的心,你修什么忏法都能灭罪,就这个道理。所以讲,罪从心起将心忏。

那么这个“忏悔”的意思,我们先了解到底有哪些善根要具足:第一个,忏悔,第二个,发愿。

乙二、述义

我们看乙二的“述义”。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

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

我们加以解释。先看第一段的总标。“既识起因,能感后习。”我们修忏之前要了解两个情况。第一个,为什么会有罪业?要了解罪业生起的原因。

罪业的生起当然跟我们内心有关系,因为身口是工具,当然是跟你的内心有关系。有两个原因,从粗浅的角度是烦恼,你有贪瞋痴的烦恼你才会造罪的,第一个。那么从深层原因呢,就是妄想。你为什么生起贪瞋痴的烦恼?就是你有贪瞋痴的妄想。所以这两个都是生起罪业的原因,一个是粗浅的,一个是深层的,简单讲就是这样。因为你有贪爱的妄想,没有对治,妄想打久了以后就变成烦恼,有了烦恼遇境逢缘就造罪,就这样。妄想、烦恼、罪业这三个是相续的。所以我们先了解这个罪业生起,是由烦恼跟妄想生起的。

接着让我们看最后的结果。你造了罪业以后有什么后果呢?两个后果:“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

首先,我们造了一个罪,不管是杀生,不管偷盗、邪淫、妄语等等,你会产生等流果,这个是最可怕的。“感种类”,就是相同种类的妄想、烦恼跟罪业,“相续而起”。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可能有这方面的等流习性,产生了一个贪爱的妄想,然后你没有对治。反正妄想是这样,它生灭嘛,它不是增长就是调伏,它不可能保持原状的。凡夫没有保持原状,因为它是一个水流。好,这个妄想不断的增长,到一个程度就转成烦恼。有了烦恼,遇到恶因缘的刺激,就造罪了。造罪以后有什么后果呢?这个罪业又强化你的妄想,这个妄想又强化烦恼,这个烦恼让你更容易再造罪,就形成一个“滚雪球”。问题在这里。等流果就是,你本来是一个小小的火苗,结果越烧越大。

所以你不忏悔的后果就是“感种类相续而起”,你以后越来越难忏悔。如果你不忏悔,你说,我没有忏悔,但我也没有再造作,你只是缘缺不生!诸位,你内心的妄想跟烦恼的等流,不断的在增长。所以理论上,你越晚忏悔是越难忏悔,因为它怎么样呢?你一旦造了罪以后,它会产生一种展转相续的滚雪球作用。“感种类”,就是相同种类,你是贪烦恼,就强化了贪的罪业、贪的妄想,如果是瞋恚或者愚痴,亦复如是。这第一个,等流果。

第二个,“招苦报生后当受”。当我们内心的妄想、烦恼、罪业的等流不断的增长,因缘成熟的时候,开始算总账了,就是来生就必须要去承受,这三种相续的最后的痛苦的果报了。

那么我们忏悔的时机是什么情况呢?就是当这个“感种类相续而起”生起以后,但是还没有真正招感异熟果报之前,这个就是忏悔的最佳时机了。因为我前面说过,当果报出现了,那忏悔力量就有限了,因为这个果报已经成形了,那个总报成形了,只能改变别报了。

我们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是能对治,能够对治罪业的是忏悔跟发愿。那么现在我们说到所对治,所对治有三种:妄想、烦恼、罪业,三种。那么是这样:事忏是忏比较粗浅的,就是烦恼跟罪业;理忏就是正念真如,这个理观是忏悔比较深层的颠倒妄想。先知道有这个概念,我们后面会详细说明,有事忏跟理忏,各有各的对治。

我们看第二段。“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当我们面对了“感种类相续而起”,等流果现前,异熟果还没有成就的时候,赶快怎么办呢?“今改前非”,生起忏悔的心。“将修后是”,生起发愿的心,立定誓愿,永不再造作。

第三个,“从缘生灭,斯苦世法”,我们还要依止一个三宝的因缘,来消灭罪障。三宝因缘就是,修忏悔的法门当助行。这个地方有事忏跟理忏。事忏强调的是三业的皈依,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名、意业的恭敬。你看你拜八十八佛,你一定要怎么样?要“南无普光佛”,要拜下去,嘴巴要称念,内心要恭敬,对不对?所有的事忏,身口意三业都要具足皈依,因为他要求佛力加被。而理忏的重点在于正念真如,回光返照,忆念你的真如本性。你不断的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本来没有妄想”。这个是事忏跟理忏的重点,一个是强调“三业皈敬”,一个强调“正念真如”。

所以,这一段是把整个忏悔的法门说出来了。第一个,“今改前非”,忏悔的心。“将修后是”,发愿的心。这两种善根,再配合忏悔的法门,包括事忏、理忏,就能够把痛苦的果报消灭。

我们看总结。“于彼恶业,特生厌贱”,立定誓愿,对恶业产生厌贱,不再造作。“发重惭愧”,对于已经造的罪业,生起增上惭愧。第三个,“立对治过”,如法的修习忏悔法门,不管是《大悲忏》《净土忏》、八十八佛等等。最终,“洗心忏悔”,洗掉内心的妄想、烦恼跟罪业三种等流。所以整个忏悔是怎么样?断相续心。断什么呢?断“感种类相续而起”。

诸位,我们在忏悔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个观念,叫做“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是我们本来是没有罪业,那为什么有罪业呢?那是三种因缘造成的。第一个,打妄想。迷真起妄,打妄想。这个因缘没有控制好,就转成烦恼。烦恼也是一种因缘,也是一个生灭因缘。烦恼没有控制好,遇境逢缘,就造罪了。那么既然诸法可以因缘生,表示什么?诸法也可以因缘灭。也就是说,一切法有生起的因缘,它就一定有还灭的因缘。

所以诸位!理论上,你忏悔一定要有一个信心,理论上,任何罪业都可以忏悔,乃至于七逆重罪都可以忏悔。为什么?因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为你本来就没有妄想,本来就没有烦恼,它不是你本来的东西。所以这句话很重要,“从缘生灭,斯苦世法”。就是你忏悔了,一定要有这个信心。你只要方法对,包括你的善根具足,包括你的法门相应,方法对,内善根、外因缘具足,任何罪业都可以忏悔。这个就是你忏悔之前的信心。

这个地方,就讲出了忏悔的两个重点。第一个,事忏。事忏的重点在皈依,所以它的善根有三个,事忏是忏悔、皈依、发愿三个善根,它的核心在皈依。拜八十八佛,你看八十八佛,它前面先发露罪业,对不对?然后拜八十八佛,就修皈依,对八十八尊佛修皈依,希望佛菩萨加被。最后开始发愿。所以其实你不用很刻意,因为古德把这个忏悔都帮你规划好了,只是你知道一下,每一部忏法都一定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忏悔,先发露罪业;第二个,皈敬三宝;第三个,发愿。当然那个发愿很广大,发菩提愿。这个是事忏。

那么理忏的重点在哪里呢?忏悔、观照、发愿,它的重点在观照,在正念真如。因为你一直活在有所得的妄想,诸位,站在妄想的角度你不能消灭妄想,不可能,你只会创造另外一个妄想。所以你要面对妄想,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回光返照,把生命归零,回到你的本来面目,这个时候妄想自然就停下来了,所谓“觅心了不可得”。

所以,大家先记住一个观念:事忏有三个重点,忏悔、皈依、发愿;理忏有三个重点,忏悔、观照、发愿。一个是以“皈依”为主导,一个是以“观照”为主导,形成事忏跟理忏,这个我们后面会详细的说明。

甲二、忏悔方法(分三:初、思惟业果。二、生起忏心。三、正修忏法。)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是灭罪的正因。这以下是灭罪的助缘——方法。这个忏悔方法有三段。初、思惟业果。二、生起忏心。三、正修忏法。

乙一、思惟业果(分二:丙一、认知业果理论。丙二、判断业果轻重。)首先要先思惟业果。诸位,所有的法门都跟智慧有关系,你要生起善根,一定跟智慧有关系。忏悔有关的智慧主要是业果的思惟,这是比较有关系的。那么业果怎么思惟呢?先看丙一的“认知业果理论”。

丙一、认知业果理论

一、业果决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业果不失: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增长广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我们如何去思惟业果的道理,来强化自己的惭愧心跟发愿的心呢?有三种思惟。

第一个,思惟“业果决定”。什么叫业果决定呢?就是欲知前世的因地,我们前世到底造了什么业,很简单,你看你今生所受用的果报就知道了。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来生会受用什么果报呢?你就看你今生身口意的造作,就知道你未来是什么情况。

这句话简单的讲,就是佛教的因果叫做“三世两重因果”,过去跟现在叫一重因果,现在跟未来又是一重因果。所以我们今生有两种功能,我们今生既是果报,又是因地。什么叫果报呢?针对过去,我们今生在承受过去的业果;针对未来,我们又在造作一个新的因地。所以我们今生,对前生来说是果报,对未来来说是因地。

这个地方叫做业果决定。也就是说,善业决定招感快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不可能有差错,顶多是时间的延迟。说欸,我现在很贫穷,我修布施我还是很贫穷,没关系,因为你的善业是用种子先保留下来,你在承受过去生的悭贪的业。所以,诸位,我们对因果一定要知道,你今生的痛苦不是因为你今生造善,不是这个意思,是你一定有罪业。不可能说,我今生学吃亏,处处让别人,结果我贫穷,没有这回事情。忏公师父说,一个人要有福报,要学吃亏嘛。说我吃亏以后贫穷了,你的贫穷跟吃亏没有关系,你的贫穷是前生有悭贪的罪业。你今生的处处忍让、学吃亏,那个福报来生才会看到。所以我们对因果一定要怎么样?要有坚定的信愿。就是你造善业,决定不可能让你痛苦,不可能。这第一个观念,业果决定。

第二个,“业果不失”。就是假使百千劫以后,我们所造的业都会不失不亡。那么什么时候表现出来呢?要因缘会遇时,就是业力要成熟的时候,这个果报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当我们造了业力以后,它会用种子的方式保存下来。这个种子,你要不忏悔,它不会失掉。你修布施也好,修持戒也好,它还是不会失掉,只有忏悔。

过去有一个女居士,这个女居士在生意上做的很成功,她中年的时候得到癌症。然后人家福报大嘛,很多人就跟她通报说,欸,我带你到喜马拉雅山找高人帮你加持。她安排了时间,就飞过去了。然后那个尊者跟她讲说,你这个业,我可以用三昧力把它调伏下来,但是你来生还会得一次癌症,看你要不要。后来她考虑以后,结果她不要了,今生把它受了就算了,她就回来了。这件事情当初很轰动,大家都知道。就是说,你的业障不可能靠外力解决。

蕅益大师讲一句话,“既从心起,还从心灭”。诸位,这个业障是谁造的?是你内心造的。你的因地是从你内心造的,这个果地怎么可能从外面去改变呢?佛菩萨的福报力可以跟我们分享,善根是不能分享的,而这个灭罪正是需要善根力,其实你回去好好拜忏就好了。所以这个地方,“业果不失”,就是你所造的业不可能靠外力改变,不可能的,只能够由内心的觉悟产生善根去灭罪。

第三个,“增长广大”。我们春天种一颗小小的种子,到了秋天能够收获万颗的果实。那么人生造善造恶,果报也是这样。因地虽然狭小,但是我们前面说过,“感种类相续而起”,你不忏悔,它会不断的增长。

这个业果的理论,我们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第三个,“增长广大”。我们前面说过,我们的生命叫做“恒转如暴流”,那表示什么?生命像一个水流,表示什么?人生没有所谓的保持原状这句话,这句话是个空话,我们的生命是不断流动的。所以我们的业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增长,要么减少,两种而已。你说,欸,我造了以后,没有忏悔,但是我也没有刻意去强化它。你不用刻意,你只要纵容它,你就是随顺它了。就是说,你没有忏悔,表示你纵容这个恶念。你纵容它,它自己就会不断的在里面运转,就“感种类相续而起”。

所以你看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做沙弥的时候,到厨房里面偷了一汤匙的盐巴。他后来打坐的时候,一个像山的盐巴在前面挡住。为什么?感种类相续而起。这个公案大家都知道,就是你因地虽然造了一个小小的业,为什么得果报这么严重呢?因为你不断的纵容它,它就不断的在里面展转相续。记住!你不忏悔,表示你对它随喜,就这个意思。因为你知道你有罪,你不忏悔,表示你随顺它。那你随顺它,你就认同了这种相续的力量,它就会默默的增长广大。

丙二、判断业果轻重(分二:丁一、业果轻重。丁二、得果速度。)我们看丙二的“判断业果轻重”。

我们忏悔是这样,把重的先忏悔,就重者先治。那么怎么知道是重的罪障呢?看丁一的“业果轻重”。

丁一、业果轻重

约心:一、意乐故重 二、无治故重 三、邪执故重

约境:由事故重

约相续:加行故重

重大罪业的判定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约心”。你在造业的时候有三种心态,其中第一个就是重罪。

首先,意乐,就你造业的时候,你那个烦恼就跟石头一样的坚定,坚定的意乐,谁劝都不听的。那么你用这种粗重而坚定的意乐,所造的任何的罪都是重罪,“意乐故重”。第二个,“无治故重”。就这个人平常没有什么道德观念的,就是平常都属于那种放逸的状态,做人处事没有什么道德标准的。那么这种人,随造任何的罪业也容易比较重,因为他平常都是属于不对治、放逸的状态。第三种,“邪执故重”。第三个是最可怕的,就是你有邪知邪见。你认为造这个罪是应该的,你这样的报仇是应该的,就是邪知邪见。因为你邪知邪见,你就会什么后果?你无惭无愧,会让你的罪业更坚定。所以,邪执故重。

这个是“约心”,约你造作当时的心态。

第二个,“约境”。就是造罪所面对的所缘境,它有上中下品。上品的所缘境是人,你所对的是人,是最重。第二个是天,诸天。第三个是鬼神道。那么人当中,又以三宝、父母、师长这三种所缘境比较重。就“由事”——由所面对的所缘境来判定轻重。

第三个“约相续”,就是“加行故重”。就是这个罪你不是造一次,你是数数现行。有些人可能一时糊涂,一时的失误,一时的失念,造了一次以后就忏悔,就永远不再造作,那这个罪相对轻,也不容易得果报。如果是数数现行,表示你不是一时的失误,也不是偶一为之,那这个也是容易变成重罪。

那么这三种情况,“约心、约境、约相续”,三种里面具足两种就是重罪了。所以我们在忏悔,有一个原则,擒贼先擒王。你先反省一下,杀盗淫妄各种罪业里面哪一种罪业比较重,你先锁定那个。先把那个贼的王抓出来,那么其他的罪业就相对容易调伏。

这第一个,判定“业果轻重”。

丁二、得果速度

第二个,我们看第二段,“得果速度”。有一种业,它不是很粗重,但是它是一种增长的状态,这个要注意,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它会马上得果报,所以这个地方也要先忏。就是说忏悔的急迫性。

起造诸业,令业种子增长者,谓之“增长业”。

若虽起身语等业,而不令业种子增长者,谓之“不增长业”。

“增长业”定受异熟果,“不增长业”不定受异熟果。

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增长业呢?当我们生起身口意三业的造作,而这个造作,会使令我们第八识的业种子不断的增长,这个就是增长业。

这个不断的增长有两个判定标准。第一个,次数不断的增长。比方说你这个月造了三次,下个月造了六次,再下个月造了九次,这个就是次数的增长。第二个,你的意乐的增长,你越造越欢喜。就是次数的增长跟意乐的增长,两个具足就是增长业。这是属于增长业,造善、造恶都是这样,都属于增长业。

第二种情况,我们虽然造了身语意等业,但是不令业种子增长。那么不增长,我们前面说过,业种子没有保持原状。不增长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调伏的力量生起来,你开始调伏它了。比方你这个月造了五次,下个月造了三次,再下一个月造了一次,你的次数在减少,你的意乐在调伏,那个就是不增长业。

增长业跟不增长业有什么后果呢?“增长业定受异熟果”,来生会马上得果报,因为它形成一个强大的等流力量,即便它不是重罪,它也是容易在来生马上得果报。那么如果不增长业呢?因为你惭愧心生起了,调伏力生起了,除非你临命终遇到恶因缘再去触动它,否则是“不定受异熟果报”,它来生不一定会得果报。

我们加以解释。看唯识学对于增长业、不增长业的解释的三能变。

初能变,第八识的“业识”,就是异熟。基本上我们第八识里面,有很多很多善恶的种子。这个种子,刚开始从心地法门来说,先产生一个妄想,但是妄想不会造罪。你看我们一天打那么多妄想,真正实践的其实没几个。所以出现妄想的时候,其实问题不大。其实我们真正对治的不是妄想,是那个等流的力量。

妄想变成等流力量,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缘,叫做“执著”。第七意识非常可怕,恒审思量。我们每一个人各有各的执著。你看有些人他追求名,有些人追求财富,有些人追求男女的情感,他什么都不在乎,各有各的执著。这个东西没办法改变的,因为是他前生留下来的。这个第七意识的执著,就是虚空中有很多的水泡,各人追求各人的水泡。就是你一生打很多很多妄想,只有少数的妄想会去实践,少数的、极少数的妄想。而这个会让你实践的妄想,就一定跟你的执著相应,就是你的执著点。

这个妄想本来是一个很薄弱、很薄弱的力量,它连烦恼都不是,但是经过你的执著,执著为我跟我所——欸,这个就是我的性格,这就是我追求的,好了,这个妄想经过你执著以后,就转成第六意识的一种“念想”,就不断的去忆念它,不断的想象。透过你的忆念跟想象以后,它就会引生烦恼。因为,你如果是作美好的想象,就会让你产生贪爱。那个东西本来没那么好,但你越想它越好,欸,因为你妄想打出来的嘛。所以这个念想就会产生烦恼,贪瞋痴的烦恼。这个人本来没那么糟糕,但是你不断的用不好的名言加在他身上,就结果你越来越生气,生闷气。生闷气,遇境逢缘就造罪了。

所以,最初的妄想是正常的。一个人,诸位,打妄想是正常;但是妄想变成执著,这就不正常了,就念念入遍计执了;那么到执著以后,它一定会变成第六意识的念想。好了,当你的念想生起的时候,表示你的烦恼成形了,你内心有一颗定时炸弹了。再遇到外境的刺激,就爆发,就造罪了。造罪以后,又会把这个业种子回存到第八识,又生起一个坚定的妄想,又产生执著,又产生更强的念想,又更容易造罪了。这个是怎么样?增长业形成了。这种增长业,因为气势非常的猛利,它来生一定会得果报,除非你中间忏悔,调伏。善业、罪业都是一个道理。

我们举一个例子,所谓增长业。佛陀有一个弟子叫目犍连,诸位知道吧?神通第一。目犍连尊者有一天用神通力到忉利天去,他看到一个天人,哦!光明庄严。他就问这个天人说:“仁者,你前生修什么福业,今生招感这么光明庄严的天人色身呢?”他说:“我前生是一个婢女,主人脾气很不好,我稍微有一点失误,他是对我又打又骂。但是我发一个愿,不管什么情况,我不起瞋心。我就信守不起瞋心这个信念,今生就生天了。”

然后目犍连尊者又往前走,又遇到另外一个天人,也是光明庄严。他就问那个天人说:“仁者,你前生修什么善业,今生招感这个天人果报?”他说:“我前生是一个商人,信守一个信念,我不打妄语。”就是做买卖,从北方买来东西到南方去卖,赚差价。“那我在卖的过程当中呢,要么讲真话,要么我保持默然,不讲话,但是我不打妄语。我只要讲出了话,就是真实语。当然我也可以不讲话,保持默然也可以。因为坚守不打妄语的善业,我也生天了。”

那目犍连尊者就产生疑惑了,就回到人间教佛陀。把今天所看到两个天人的因果,如是如是跟佛陀报告。目犍连尊者就请问佛陀,他说:“佛陀,您老人家说要具足修十善业才能够生天。他们两个只修一个善业,一个修不妄语,一个是不起瞋心,就生天了,为什么?”佛陀说:“如果有一个人,他依止坚定的意乐,依止坚定的意乐即便他修一个善业,也可以生天。”这是什么?增长业。他心中有一个强大的增上意乐,即便他只修一个善法,也可以生天,因为它形成一个强大的增长的势力。

所以净土宗,诸位,净土宗会往生只有一种情况,除非你念到念佛三昧了,只要是带业往生的,一定跟增长业有关系。诸位,一个人到晚年,你怎么知道他会不会往生?他一定是增长业跟不增长业,两个要同时现前!

年轻的时候不算,晚年的时候,因为越晚年越准,他的生死业缘进入不增长业,他对于那种攀缘心,世间的这种生死业缘慢慢的淡化。也就是说,他有漏的三界的种子处于一种不增长的状态。相反,他对净土宗的信心跟愿力,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的好乐,属于增长状态。这种人是会往生。只有这种情况会往生而已。

很多人会忽略一点,他只注意他对净土的功德的欣求,忽略了生死业缘的调伏。诸位,我们的生命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在三界里面打滚很久了,累积很多的生死业缘才来念佛的。我们生命不是从零开始,所以你要处理你的过去,你要把过去的生死业缘调到不增长,就算不能完全消灭,但起码是怎么样?你那个妄想的力量是慢慢的在减少。我今年比前年淡薄了,明年对三界的业果又淡薄,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的好乐增长了,这种人是可以往生的,因为他可以带业。

为什么生死业可以带?因为他的业已经进入调伏、不增长的状态。为什么他可以往生?因为他净土的净业,虽然没有成就三昧,但是处于增长。所以他可以带业,也可以往生。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这个增长、不增长业,净土宗的操作是一定要注意这个。

当然这个地方我们就是说,在修忏之前,我们先了解自己的因果状态。你要治病,得要先知道你的病在哪里,先锁定你的目标。第一个,哪些是重罪?哪些是增长业?有急迫性,要忏悔的,这就是我们忏悔的所缘境。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先把忏悔的基本观念先说一下,下一堂课就正式说忏悔的法门。

0:00 / 0:00
忏悔法门1
忏悔法门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

为什么因果丝毫不爽,不能抵消

我们看,丝毫不爽。前面我们解释平等流类,佛教的因果...

有受菩萨戒跟没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

第一个、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没有...

为什么恶业众生临终十念也能往生

问:众生长久以来,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一辈子如果没有...

念《地藏经》出了障碍怎么办

底下就是佛所说的偈子,是前头长行文的重颂。 吾观地藏...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问: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

【推荐】肉食有何危险

肉食有何危险? 爱斯基摩人主要以肉类、脂肪为主,平...

黄豆的营养价值

1、黄豆含蛋白质40%左右,在量和质上均可与动物蛋白比...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

【佛教词典】执持

(杂语)固执不动也。阿弥陀经曰:执持名号。...

【佛教词典】阎魔卒

(异类)呵责堕狱罪人之狱卒也。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

出家作比丘尼的障碍

汝但谛思,自知取舍。至于不能出家,即欲舍命,此念虽...

佛为什么要说《阿弥陀经》

佛当时为什么要说《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从八个意义上...

身心的污秽,才感招环境的污秽

这个身就是革囊,革囊就是包着一层皮的这种厕所:我们...

【推荐】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圣严法师曾在金融风暴期间鼓励台湾企业家,在面对各种...

平心静气阅读思惟净土经论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

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推荐】在忆佛念佛中破除障碍、增长福报

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你必须把你的生命完全投入到弥陀...

昌臻法师《八关斋戒的意义与功德利益》

(一)八关斋戒的意义和为什么要受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

莫把他人过失扬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 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看众生...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

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