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谈「苦」

2011/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堪言,而有一种偏激的悲观厌世态度。诚然,放眼俗世,苦乐皆有,似不应以偏盖全,不然人生一无是处,活在痛苦中的一生有何意思?但佛教是在彻悟人生真谛后所言,对人生的态度并非悲观,亦非乐观,而是“实观”。目的在于教化芸芸众生能知苦断苦,并为获得真正的快乐幸福指明途径。

凡夫总是将苦乐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如家财万贯、仕途亨通,再至身体安康,两情相悦……如是种种,以此来衡量人生是否幸福。然佛陀以悲智观照,站在生死之流的彼岸来看众生,则唯苦无乐。那些被众生贪求追逐的所谓快乐,实为大苦。如身之疮,挠时快活,过后痛苦备至。正是由于众生的迷执,才导致流转于生死苦海而不得出离。由于圣凡境界迥异,凡夫自然无法体会,若站在当下这一生的立场上,要众生自始就了达如实之理,也是勉强不来的。佛教的慈悲正体现在此。一再强调“一切皆苦”,实力怜悯众生,以令其正视人生的痛苦,方可从中超越,进而获得真正的快乐。

要远离痛苦,首先得知苦。正所谓“遍知一切苦,永断生死流”。每个人对痛苦都有过或深或浅的体会,如:身体病恙、贫困潦倒、感情受挫、命运坎坷……林林总总。佛教对苦的分析透彻,总纳为身心二苦,常言八苦中的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七种痛苦乃生活中时刻都能感受到的,然众多之苦来自一源:即第八苦五蕴炽盛苦。为何?我们身心无非为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五蕴乃身心之本,各种痛苦皆来自身心五蕴的感受。

那我们的心为何会感到苦呢?其实“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本清净无垢,无所束缚如同虚空,真正引苦不是心,而是由于众生的无明无知,心在客尘中被妄想和执着所覆,妄想来自于执着,正因为妄执,令众生无我执我、无常执常、执垢为净、执苦为乐,遍一切时一切处,如此使众生流转于苦海而不得出。

至此不难了知,何为苦之本源了。如对症下药,获得离苦的方法也就不难,要破除无明,有正知正见,认识无常,进而断除执妄。世事本虚妄无常,但众生妄执常有,这首先在认识就已有偏差,到头肯定离解脱的彼岸甚远。断苦并不是要断心,而是要将覆心的妄执断除。生活中的种种痛苦烦恼皆由强烈的我执(自性见)作祟,有了我执就会产生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者交织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生活中岂不易生苦恼?“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就连我们的身体也只不过是一个五蕴和合的相状罢了,这个世界上又还有什么属于“我”呢?我们还有必要因未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痛苦不安吗?

妄执如镣铐令身心不得安乐自在,破除无明,断除妄执,自然可摆脱加在身心上的桎梏。清醒认识自己及周遭一切,试着放下,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执着于眼前无常的不实相,妄想逐渐就会熄灭,心境也就坦然自在了。

“我的心很苦”,物质生活极为富足的现今还常有人如此喟叹。为何生苦?怎样除苦?以佛法推究极易,解决问题也很简单。苦在心,因心有“我”而生苦。欲得离苦须断除我执,将覆于心上的尘垢拂拭,自然还心以清净,苦离而乐可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佛陀僧团论苦的根源

人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在爱情中成长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

不能悟道的五个错见

印度自释迦出世,遍习外道异学,终于菩提树下,证悟大...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

【佛教词典】火一切处

梵语 tejas-krtsnāyatana。又作火遍处、火大遍一切处...

【佛教词典】心差别相

【心差别相】 p0351 显扬十八卷一页云:论曰:心差别相...

梁桂英老居士往生记

一、母亲的苦难人生 我的母亲梁桂英居士,1936年7月出...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

圣严法师《小时候的疑惑》

我想先谈一下小时候发生的三件事情,它们在我的学佛之...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什么是真正的愚人

【竹窗随笔原文】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

身边的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

【推荐】教化猎人的白象

有一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了一个他过去生转世为六牙白象...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