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年迈不可怕,只怕心态老

2011/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说起“老”,常会有人想起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等词,仿佛“老”就是衰败,就是调零、就是不幸。其实,此念差矣!同是描写“老”,我们的语言中不乏“老当益壮”、“老树繁花”、“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极为有气魄的词。究竟什么是“老”?正确的答案是:“老”并非仅指年龄,更是指,心态。

有个故事这样讲:有一位年轻人陷于婚姻失败不能自拔,他的心长满了皱纹,一天到晚长吁短叹,他的朋友意欲帮他一把,曾特意请他到家做客。可是,无论朋友怎么开导他,仍是无精打采。朋友知他善对联,意欲出联求对让他忘记苦恼,就故意指着桌上的两个菜出了一联:“皆为蛋,一盘淡,一盘不淡”,不料他却指一对酒杯对了一句:“同是杯,一只悲,一只不悲”,朋友听了,只好指指自己的鞋又出了一联:“左右鞋,一只斜,一只不斜”,不料了叹口气对道:“你我家,一个佳,一个不佳。”

自然,这才叫“老”——后来的事实也果然证明,才半年工夫;他就满头白发,一如蹒跚老者了。如此看来,年迈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老了心态!老年人拥有好心态,练出健康的体魄,才能使自己有精力、有能力选择个人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做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家庭的事。好的心境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心宽则乐观

以宽博的胸怀对待生活中的“阴晴圆缺”,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善良的心灵关心人帮助人。你自己也就不感寂寞、失落、孤独了,一定会生活在温馨美好的氛围之中。

二、心明则克邪

勤学习,辨是非,常有一颗明亮的心。时时注重理想、坚信念、信科学、严律己,压邪念,让饱满的精神不被摧毁,就会虽白发苍芬仍能紧跟时代,安然休闲继续为理想奋斗,必然活得充实潇洒。

三、心正则气正

培养正气,坚持正义,保持心灵的正直,讲革命气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身正,留下纯洁的清白,坚守自己一方净土,换来幕年的坦然,自然活得轻松愉快。

四、心纯则童心在

童心永存,心静如水、不怕死,不气恼、善排忧难,自得其乐,让生命之树常青。活得朝气蓬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可贵的九种心态

做事 人生在于做事情的过程,谋事而非谋人。成功是把...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

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

打扫心灵的房间

房间要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居住在这样的房...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无心才能心安

最近广钦老和尚一百零五岁诞辰,朋友找我去演讲,谈谈...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身心皈依阿弥陀,从此不做轮回客

庐山东林寺2018年8月上旬闭关圆满 古德云:上士闭心,...

南怀谨谈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

【佛教词典】中阴了生

人死之后,尚未投生,于中阴中,就能了知他将来投生之...

【佛教词典】息慈

梵语 ?rāmaneraka 之旧译。新译作沙弥。乃初入佛门者...

拜佛的两大误区

我每天住在普济寺,这是普陀山的首刹。那我们自古以来...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往生被能否重复使用

问: 陀罗尼被(往生被)能否重复使用? 慧律法师答:...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我们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关于皈依的意义与方法。在...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

英国莱斯特大学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图」,台湾在...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这还用...

多欲的过失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 这...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

人生的目标

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