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被人「利用」开拓了无限的「价值」

星云大师  2011/1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刚来台湾的最初几年,我居无定所,因此经常随喜帮助别人,有人兴学,我帮忙教书;有人办杂志,我协助编务;有人讲经,我帮他招募听众;有人建寺院,我助其化缘……,更有些老法师发表言论,怕开罪别人,都叫我出面,我则义之所在,从不推辞。因此,一些同道们都笑我说:我总是被人利用来打前锋,当炮灰。

一直到一九六五年,我自行创办佛学院,一位年近八十的唐一玄老师在课余闲聊时,和我说道:「给人利用才有价值啊!」这种迥异世俗的言论,无疑道尽了自己多年来的心声,我引以为知音,并且在日后的数十载岁月里,我一直本此信念,心甘情愿地与人为善,被人「利用」,无形中为我的人生开拓了无限的「价值」。

记得初来台时,为了弘扬佛教法义,我义务为《人生月刊》担任编辑,不但为撰文照排伤神,为改稿润笔熬夜,还得自付交通费,倒贴邮票钱。前后约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发行人反而要我感谢他,他对我说:「你利用这个杂志发表文章而出了名。」这个世界上,谁「利用」谁,真是很难定夺啊!

刚开始到宜兰传教时,我办了各种接引年轻人的活动。有些青年不喜欢枯燥的定期共修法会及佛经讲座,常常借故缺席,却兴高采烈地参加佛歌教唱、国文导读等课程。旁人常劝我不要白费心机,并且跟我说:「这些青年没有善根,只是贪图有歌可唱,或想免费补习国文,预备将来考学校而已!他们不是真心信仰佛教的!」我一笑置之,心里想:即使如此,我也愿意成就他们,被他们「利用」。

没想到日后这些青年,如:慈惠、慈容、慈嘉等人,均纷纷皈依佛门,到了今天,他们都成了佛教界的翘楚。《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音乐歌唱,只要运用得当,也不失其度众的「价值」。马鸣菩萨不就「利用」一曲自编的「赖吒和罗」,而使得华氏城中的五百位王族弟子同时悟道出家吗?

一九五六年,我计画举办活动,接引大专青年学佛,又有人坚决反对,理由是:「大专生只会糟蹋道场,损坏设备,又没有定性,他们只是利用这个活动度假罢了!这种花钱不讨好的事最好不要做。」我当时身无分文,还是力排众议,在台北借用别人的地方,举行大专青年学佛营。结果,吴怡教授、张尚德教授,及以写《野鸽子的黄昏》而闻名的王尚义先生,就在这时和佛教结上因缘。

从过去到现在,台北普门寺每周所办的「佛光山朝山团」,从一九六八年每人的收费二百元到现在的三百元,都包括了车费及两宿五餐,以物价来计算,根本不敷支用,经办人乃至信徒本身屡次向我反应调整以平衡收支,我都没有答应。因为我觉得:能够让一些囿于时间或经济因素不能来山的北部人,「利用」这一点方便,种下得度因缘,未尝不是功德无量啊!果然,许多人就因此皈投三宝,甚至披剃出家,这种慧命的「价值」可谓山高海深,不可限量。

我在高雄开创佛光山,没有多久,山下就有一家名叫「佛光」饮食店的店面开张了。那时,有人就跟我说:「师父!为什么我们佛光山的名字给他们拿去当招牌用,我们应该采取行动阻止,否则外人都误会佛光山在做生意。」我也感到非常无奈,但是想到「佛光」能普照大地,不正表示佛教法力无边吗?

不久,佛光新村、佛光砂石场、佛光旅行社、佛光大旅社、佛光加油站等,都一一出现了,甚至台北、嘉义等地还有以我「星云」来做为大楼名称者。徒众更埋怨了,在开会中纷纷表示抗议。我告诉他们:「诸佛菩萨连身体脑髓都要布施了,一个名字也算不了什么!我们的名字能够给人去利用一番,也表示自己很有价值啊!」

许多人看到佛光山卖汽水、销售纪念品,便诟病佛光山商业化。其实外人只看到佛光山要钱,却没有看到佛光山不要钱的地方。佛光山的一切收入,可说是非佛不作,不但用来弘扬佛教,还要供应三千名僧俗四众食宿生活,乃至教育福利等费用,更要用来办理其它各种佛教事业。其中,约有六百名佛学院学生「利用」这些收入学佛修道,近百名育幼院院童「利用」这些收入长养身心,佛光精舍、仁爱之家约二百余名无依老人「利用」这些收入安养颐年,还有其它行政单位「利用」这笔收入办理活动,净化人心……。我们没有恒产,却能自给自足,应付这些庞大的开销,可说是把十方的钱财高度「利用」,发挥了十方信施的「价值」。

创建佛光山至今,经历不少困难,天灾洪水固然可怕,山下悍民更是难缠,以铁牛车围山,以棍棒打出家人,那种无法理喻,叫人难以置信。可是,令人讶异的是:乡民们每逢春节,都扶老携幼来山联谊;冬令救济时,也携家带眷来领赈济品。

一些工作人员对此不能释怀,往往向我抗议,说道:「这些人没有良心,他们只会来拿红包,取赠品,利用完了以后,就过河拆桥,既不说好话,又需求无度。」我总是劝他们:「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乡民中也有好人,更何况行菩萨道,应该不念旧恶,施不望报。看到他们能欢欢喜喜来山,和佛菩萨结个善缘,我们应该为他祝福才对!」我们应该以自己拥有「价值」非凡的功德法财,能给人多多「利用」,来作为自我期许。

有些出版界人士,包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甚至大陆等地,未经同意,擅自刊登我的文章著作。上焉者保持原貌,下焉者将我的名字删除,尤有甚者,还补上他们的名字,另一些人则擅改标题,以耸动的文字来吸引读者。我那些从事文化事业的徒众,常为此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些人剽窃智能财产,竟然也冒犯到神圣的宗教界来!」我则为现代人的不尊重别人,不看重过去而感慨万分,因为历史是人类演进的过程,我们抹煞了过去的纪录,又将如何计画未来?只是往好的一方面来想,我的著述能被这么多人青睐,大概尚有可取之处。文字般若的功用就在于它能无远弗届,深入人心,但愿大家都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利用」这项「价值」,就能使佛法流通更广。

为了炒热新闻,促进销路,一些报章杂志以攻讦毁谤佛光山或我的名节声誉为能事,信徒们看到这些不实的言论报导得太过分者,往往利用各种管道,要求这些刊物在报纸上刊登道歉启事。

记得有一次,名作家刘枋居士看了一篇暗骂我的文章,怒气冲天,老远从台湾打电话到西来寺来找我,说要联合多人发起护师运动,我连说:「不必!」个人荣辱不足为念,承蒙信众厚爱,个人铭感五内。想起《西游记》里,大家都想吃一口唐僧肉,不禁自我消遣:能被这些刊物「利用」,让其分得一杯羹,也未尝不是助人多利啊!

有感于过去从事佛教文化事业的辛苦,我对于一些文人都比较照顾,凡是有求于我者,我都给予资助,有时还作不请之友,自动伸出援手,甚至在自己经济情况也不好的情况之下,一样以诚意关心协助那些过去对我不怀善意的文友。我不是滥慈悲,假仁义,也不是打肿脸充胖子,我只是觉得:我能有这份能力,「利」他人之所需,使其「用」来周转,表示我的境况还是比他好一点,何必吝于喜舍呢?一些小型佛教出版事业要求帮忙,我也尽力纾困,以寄望其「利用」这一点助缘,而增益佛教对世道人心的贡献。

过去,佛光山沙弥学园曾经招收过二、三十名沙弥,我们不辞辛劳,将他们抚育成人后,有些沙弥竟被父母强行带了回去。许多徒众为我难过,他们认为:那些父母只不过是「利用」佛光山把孩子们养大,因此要求我不要再接受沙弥来山,但我还是照单全收。因为我觉得:即使沙弥们全都被父母带走,他们从小在法水里涵泳浸润,至少长大后就能知因果,明善恶,即使踏入红尘,也不会为非作歹,这种教育无论对个人或对社会而言,都是很有「价值」的!

为了方便信徒,我设立朝山会馆供应食宿,一些游览公司的导游有时订了数十桌素席,临走时,只付个五元、十元,柜台员工不齿这种无德的行为,遂向前和他解说,却遭反唇相讥:「寺庙不都是随喜添油香的吗?」馆长因屡赔不赚,不能帮忙补贴常住而忧心。我常安慰他:「没有关系!自己吃亏一点,被别人利用占便宜,正可以广结善缘啊!」

别分院的典座行堂法师也常来和我抱怨:每次法会活动,总有许多志在赶斋的人,抢先到斋堂占位子吃饭,却让那些真正来寺听经闻法、礼佛拜忏的虔诚信徒没有位置,饭菜不够。他们希望我能提供一些防止之道。我说:「不但不必防止,而且各住持当家以后要多备桌椅饭菜。因为建立寺庙,就是要普门大开,广度众生。何况这正表示寺院的饭菜煮得好吃,所以才有人利用啊!」

我经常碰到素昧平生的社会人士或竞选公职的政客专程拜访,并且要求合照,徒众常在一旁「警告」我:「师父!您要小心啊!他们是利用您来打知名度的。」一些新成立的公司行号或建屋工地,也常在传播媒体上大做不实广告,说我「莅临剪彩」,因而常有信徒特地打电话来为我打抱不平,他们说:「这些人利用您的名字招徕顾客,别人不知道,更要说您是企业和尚了!」

甚至,我也曾应邀至灵骨塔寺主持开光,弟子们为此心疼,他们说:我很傻,南北舟车劳顿,从未收取一文钱,却不知自己已经被人「利用」去大赚其钱了。近闻有人为了促销佛像法物,而对外宣称他们的货品被我加持过,更是荒诞无稽!不过,没有关系,如果这样能使他们名利双收,除了为他们的因果业力可惜以外,也是我一种利他的菩萨道吧!

十年前,经济情况还很拮据。有一天,掌管会计的弟子拿著一叠请款收据,说道:「师父!最近住众患牙病的人很多,常住尽量给大家方便,但是牙病的医药费很高,他们领了常住的恩惠,却常常对人乌鸦嘴,不说好话。依我看来,实在不必为他们出这笔冤枉钱!」但我坚持为他们换上好牙,因为我宁可他们不说好话,也不能不给他们一口好牙,以便他们将来「利用」来开口说法时,能令信徒欢喜,得到无上「价值」的法宝。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会讲经?」其实说来惭愧,刚开始弘法时,我不但不能讲得差强人意,连上台都会发抖,蒙信徒们厚爱支持,能够让我不断实习,我才能够有今天小小的成就。及至今日,我虽然已是退居和尚,仍不辞劳苦,应邀至四处开示。徒众心中不忍,常劝我多休息,他们那里知道:我正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来报答大众的恩德啊!

佛光山一向提倡福慧双修、解行并重,所以佛学院设有出坡作务的课程,以藉此锻炼学生们的身心,一些不知情的香客上山看到,往往说道:「这些学生好可怜唷!竟被寺庙利用来做工呢!」有一天,一名机灵的学生欢欢喜喜地反答道:「我们是利用这些工作来修行呢!」同一件事情,却有著两种说法,说明了各人心中的「价值」不同,自然苦乐也就有所差异。

在社会上讲经弘法久了,经常接触到各界人士,其中不乏政治人物前来请示佛法,因而引人侧目,招来「政治和尚」之讥。起初我很不以为然,久而久之,心中也泰然了。想想:佛陀频频出入王宫,与大臣贵胄说法,岂不也成了「政治佛陀」吗?而玄奘大师为皇帝建言国事,以及历代国师的辅弼朝政,又怎么说呢?中国佛教历经多次教难而能如浴火凤凰般再生,在上位者全心全力的拥护佛教,实在是功不可没。此外,国家社会也因为佛法的复兴昌隆而政清人和,这些世所共睹的史实,无非说明了:「利用」不但不一定只具有负面的意义,而且还能造成大家的利益。

所以,我们不必斤斤计较谁利用谁,因为世间一切事相都是互相缘起,而愿与众人一齐享有互相利用的成果,就能发挥「利用」的最高「价值」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爱的分配法则

从前,战乱频仍,到处是难民。在长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

把生命价值建立在外在上,那你一定不开心

有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太太,儿女都过世了,先生也早已过...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乐善好施德化一乡的李士谦

父母谢世,归心佛乘 李士谦,字子约,出身赵郡李氏,平...

人欠你的,天会还你

刚刚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讲到学佛要先学吃亏,世间绝对没...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星云大师《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前言 佛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义...

星云大师《君子的风度》

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小人。怎样的人才...

命运的好坏,与自心善恶积德结缘有关

世间上的人,有的遇到挫折灾难,或运气不佳,就到处算...

星云大师《向阿弥陀佛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每天来到您的座前,以极为恭敬虔...

【佛教词典】末迦吒贺逻驮

(地名)Marka?ahrada,译云猴猕池。玄应音义十四曰:...

【佛教词典】宿命智通愿

(术语)四十八愿之第五。使往生之人天,皆得宿命智之...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

「我执」让我和老公渐行渐远

昨天早上,一纸离婚协议书,把我的婚姻带到了迷茫的境...

随顺世缘少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除烦恼》,讲了放下我执,精...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一只猫的故事

女儿从北京回来,除了带给两老一些礼物外,还有一只猫...

四十八大愿——(第38愿)妙服自然在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

白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考证,在我...

星云大师《四个问号》

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在天气这样炎热的时...

钓鱼,残忍的雅致

佛子们,尽量劝别人不要钓鱼。曾几何时,钓鱼,一直被...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古代有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吵架,说: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