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嘉言集

弘一大师  2010/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增广卷一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2、念佛不能纯一,必须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纯一。(增广卷二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3、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逆来顺受,则纵遇危险等事,已过便如昨梦,何得常存在心。汝既欲修行,当知一切境缘,悉由宿业所感。又须知至诚念佛,则可转业。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今为汝计,宜放开怀抱,一切不可以计虑,不可以担忧。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祸患鬼神。(三编卷三复同影居士书)

4、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也。然未断惑之人,常须努力。若一放纵,旧病定至复发。(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5、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瞋痴一起,立即觉了,则立即消灭矣。若以贪瞋痴为自家正主,则如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致消散矣。(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

6、被境所转,系操持力浅。则喜怒动于中,好恶形于面矣。操持者,即涵养之谓也。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矣。是以真修行人,于尘劳中炼磨。烦恼习气,必使渐渐消灭,方为实在工夫。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7、乩坛所说,多属灵鬼依托当人之智识而作。(增广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其所开示改过迁善、小轮回、小因果等,皆与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于说天、说佛法,直是胡说。吾等为佛弟子,不可排斥此法,以其有阻人迁善之过。亦不可附赞此法,以其所说佛法,皆属臆撰,恐致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愆。(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非佛法。(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8、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忙忙碌碌。无非为养身家,做体面,遗子孙而已。推其病根,只因执著有我,不肯放下。其念虑固结。虽佛与之说法,亦莫之能解。而于自己主人公本来面目,则反置之不问。任其随业流转,永劫沉沦,可不哀哉!(增广卷三眠云公堂序(代法雨书记僧作)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增广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

9、世间富贵,奚啻阳焰空华,直同囹圄毒海耳。(增广卷四示某比丘尼)

10、瞋者,见境而心起忿憎之谓。富贵之人,每多瞋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瞋怒。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杖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增广卷四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11、吾人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只因迷背本心,坚执我见。则一切诸缘,皆为对待。如射侯既立,则众矢咸集矣。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无不包括。亦如大海,百川众流,无不纳受。如天普盖,似地均擎,不以盖擎自为其德。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增广卷四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12、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譬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修身、齐家、治国、亲民之道,无不具足。古今来文章盖一时,功业喧宇宙者。其精神志节,皆由学佛以培植之。(增广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13、佛教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不但身心性命之道,发挥罄尽无余。即小而世谛中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亦毫善弗遗。唯于炼丹运气等,绝无一字言及,而且深以为戒。(增广卷一复郦隐叟书)

14、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增广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

15、但恨人之不诚心念诵,致不得其全益耳。(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16、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增广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17、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想乎。(增广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18、人一生事事皆可伪为,唯临死之时,不可伪为。况其无爱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净业成熟,曷克臻此。(增广卷二复周孟由昆弟书)

19、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增广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20、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增广卷四示某比丘尼)

21、有血性汉子,岂肯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高推圣境,自处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愤发,闻圣贤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负人耶?抑人负天耶?(增广卷一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弘一大师文章列表

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我们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住...

老鼠也能往生

清朝的时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门内,有一座庵堂,住持...

佛号如摩尼珠

原文: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

念佛法门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少康法师传念佛法的妙计

少康法师是净土宗五祖,少年出家,历学法华、楞严、华...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念佛人临命终时,该怎样面对病苦死亡

今天我们讲的是《临终切要》,《临终切要》呀,就是讲...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印光大师永怀录

(归元译白、编辑整理) 一、印祖生平 莲宗十三祖印光...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

原文: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大觉世尊,所说...

【推荐】《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封一题词] 宣讲因...

【佛教词典】痴狗

(譬喻)譬声闻缘觉之二乘。大品般若经十五曰:须菩提...

【佛教词典】律经

《律经》共有二千七百颂,分为九卷,印度德光论师所造...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

【推荐】一信之后,永不再疑

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一信,在...

杀生祭祖没有好处的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

佛经中讲邪淫的果报

佛在《善生子经》上讲: 【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

今世修福慧,后世得富贵

命终之时,若想带着自己所积蓄的钱财、宝物至后世去享...

【推荐】做弥陀的使者

大家在劝进行者,做阿弥陀佛使者,帮助众生往生这一点...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们再看什么是天眼。天眼是修学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报...

安住于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

素食让我回归天性

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以后,我自然选择的是素食。这并非因...

本愿念佛,不是信了随缘念念就能往生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须曼那花衣随身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城中有位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