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圣严法师  2011/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多增一分真我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从自我做起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修德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知羞耻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诚于内,形于外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等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救世先救心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成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祥和乐。

深思熟虑每句话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问心无愧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入群磨练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最坚强的人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不毁谤同道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

不伤害别人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彼此感恩、行善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何谓修行?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福至心灵

有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不要小心眼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步入解脱门

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时时尊重他人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练心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不散播是非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启发自我觉性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以众人为重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苦修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放弃忧愁惶恐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不谈神通怪力

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从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修学三要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同参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同道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圣人无梦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修行修心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鸟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戒、定、慧三学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四重德行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言理”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越用功为何烦恼越重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圣严法师:忙人时间最多

在座的居士们,多半是非常忙碌的人,都还能够安排时间...

圣严法师《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门》

六度万行 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目录 : 序言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推荐】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问: 有时听闻佛法,觉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证严法师:惜时惜命

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一切是时间的累积;好人活久...

乱发脾气是显示自己无能

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献扑满,我问孩子:「这些钱要做什么...

要学做自己的主人

人生,迷迷糊糊地来,懵懵懂懂地离开。这辈子,我们到...

证严法师:福报的来源

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财至,福...

【佛教词典】一心三智

谓人如果在一心之中同时修习空假中三观,就可以在一心...

【佛教词典】展转

(杂语)身体展张而移于他也。四卷楞伽一曰:展转相因...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一日,佛子罗睺罗等五十位沙弥,听闻佛陀讲述波斯匿王...

念佛共修的重要意义

大家在同一个道场,熏修、共修,非常好。为什么?如果...

真修与假修

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呢? 我听经闻法,吃斋念佛,当然是真...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

以善变应万变

今天一早走进办公室,老总公告公司,将全面替换计算机...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

业障深重有资格往生吗

平时我们常常有一种自卑感,觉得:我自己造作、举心动...

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

戒酒不难,有没有下决心而已

说戒酒不容易,其实是没下决心而已。我可以告诉大家戒...

修学普贤十大愿王的功德利益

(1)菩萨现身冥中加被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