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2017/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寿康宁、消灾延寿、吉祥平安。

超荐普佛,是为亡者祈求冥福,帮助他们消除业障,超生净土,早日解脱生死。

寺院打普佛,有单独打的普佛,也有随课普佛(早晚功课)。基本都是早功课或晚功课的仪轨做完后,至长生禄位或往生莲位前回向,另外再加上拜愿、念文疏。

《药师经》对“消灾延寿”的内涵,阐释得很清晰:“消灾”必需认识到灾难乃自己业力所成。所以,想要消灾,必定要先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延寿”并非仅指延长色身的寿命,还要祈求事业、道德、子孙,乃至法身慧命的长寿;“消灾延寿”不但是为自身,更是为了天下所有的父母兄弟姊妹。

《药师经》还提示我们,要时常“忆念受持”,便会得到随心所求,满足其愿。如经文内中记载:“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忆念,就是我们要时时记得诸佛菩萨的大愿,并时时学着实行:要求自己长寿,必要先做放生护生、医病施药的事业;求富饶,必先布施财物,救济贫困;求官位,必先取人信服;要求子女,也必先广结善缘。

《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为光目女,其母好食鱼鳖,造杀生与毁骂三宝两大恶业,堕入地狱,受极大苦。光目女后经高僧相助令其至诚称佛名号,看到母亲在地狱的情况痛苦不已,如是塑画供养佛像。光目女依教奉行后,遂度得母亲出离地狱,转投人道。另一故事是讲地藏菩萨在过去久远劫前,为一婆罗门女,因其母信邪,常轻三宝,命终之后堕地狱。婆罗门女为度亡母,变卖家宅,香花供佛,一日一夜至诚称佛名号,最终其母依靠孝女设供念佛之力,出离地狱之苦,转生天上。

无论是吉祥普佛,还是超荐普佛,其核心内涵是一个:就是通过发心、发愿、皈依、祈求、忏悔,凭借佛菩萨的本愿力,达到冥阳两利。令现生者吉祥如意,亡灵得到超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

帮助堕胎的医生有什么解决之道

问: 帮助堕胎的妇产科医生临命终会有障碍吗?有什么...

【推荐】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于榻的公公病逝于长沙。最后的...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不论时地,不拣根机,只要念...

凡是这种的梦境,都是宿世众生在恶趣未能出离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

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

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

问: 寺庙里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还寿生、打吉祥还...

佛弟子应如何对待锡箔纸钱等

原文: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教中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佛欢喜日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

「三德六味」具体是指哪些

来寺院参加过过堂的居士都知道,寺院中早、中用斋前都...

【佛教词典】除散乱心印

又作弥陀定印。能使行者消除散乱心而入于三昧之印。结...

【佛教词典】义利

【义利】 p1239 佛地经论一卷十五页云:现益名义,当益...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

贤善长者妇堕饿鬼缘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

【推荐】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必有容,德乃大, 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涵容一切,才能...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和敬

天地宇宙之间,所有生命群居之处,必定要求得一个和字...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其心

诸位菩萨慈悲,诸位道友慈悲。凡是发心的到了这个法会...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

见佛生欢喜得生天

过去南印度有一个习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须早起,将...

不为慈悲以修西方,却欲嗔恨而堕为神

【原文】 世有疾恶者,谓世间为恶人,予力不能治。死必...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