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慧律法师《金刚经》

慧律法师  2011/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妙行无住分第四】

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 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因为,有所住即成非住。菩萨对一切法,一点都不应当执着。【行于布施。】而行这个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有形相的,看得到的,一点都不执着。【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千万不能着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师父昨天不是讲嘛,真正悟道的人,是放下有限,而拥有无限;放下生灭,而进入不生不灭;放下有量,而进入无量。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复次者。连前起后之辞。】

【菩萨于法者。摠该一切空有之法也。】统统放下。

【应无所住者。一切之法。】统统放下,【应当无所住着也。】【法华经云。十方国土中。惟有一乘法。谓一心也。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二乘之人。不能解悟。谓言心外。即别有法。遂生执着。住於法相。此同众生之见解也。】众生也是执着,你修行人也是执着啊!

【行於布施者。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谓除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烦恼妄相。取舍憎爱之心。】除掉。【世尊即以教法布施。】这个法布施才是重要,才能破烦恼。【内破一切执着。外即利益一切众生。菩萨布施。皆应无住。不见有我。为能施人。不见有他。为受施者。不见中间。有物可施。】因为你、我、他、中间这个物,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当体即空。【三体即空。】能布施的我空,所布施的对象空,中间的东西也是缘起的空、性空。【住无所住。清净行施。不忧己乏。】不会担心自己匮乏。【中望报恩。】中间希望别人来报我的恩。【不求果报也。】凡夫布施不一样,【凡夫布施。希求福利。此是住相布施也。】

【不住色布施者。谓智慧性。照见一切皆空也。梵语名檀波罗蜜。此名布施。】

【不住声者。清净无罣碍也。梵语名尸罗波罗蜜。此名持戒。二乘之人。意谓从声色起。遂向声尘中分别。闻乐则喜。闻悲则哀。欲舍此声而取无声。名之为戒。】菩萨没有声可取,【菩萨无声可舍。色若是有。声从是生。】就是声就从这个跑出来,产生。【色既本空。】声音也不存在。【声从何起。】当下就空。【若能如是悟者。虽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虽在六尘中。六尘不能染。】所以说: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什么叫作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是: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在在处处。心常清净。】

【不住香者。谓见色清净也。梵语云。羼提波罗蜜。此名忍辱。二乘之人。妄生忍辱。惟恐贪着。欲行远离。故名忍辱。正是舍色取空。】舍这个色法,取这个空法。【不了中道也。】是色空不二。【殊不知香性本空。菩萨忍亦无忍。】没有一种东西可以忍耐的,当体即空啊!辱,也没有所辱之人,(【辱亦无辱。】)【须是自性清净。不起生灭之心。方始悟明心地。】

【不住味者。谓众生性。与如来同。无所分别也。梵语名毘耶波罗蜜。此名精进。了知舌根本空。为不住味故云。受诸饮食。当如服药。】我们这个色身要吃东西,不吃,它会生病啊,当作吃药吧,一点都不贪着。好的饮食(【或好】)【或弱。】或弱就是差。好的饮食也这样,差的饮食也是这样。【不可生憎爱也。】

【不住触者。谓心无取舍也。】没有取舍。【内无菩提可取。外无烦恼可舍。梵语云。禅波罗蜜。此名禅定。二乘之人。认触为色身。色身若是有。即言离诸触。】可以说离开种种的触。【色身既本无。】这个色身本不可得,哪里有触呢?【诸触何曾有。又云了触即无生。】所以,你今天这个接触很舒服,是妄想、颠倒;而不舒服,还是妄想、颠倒。不要在触上面下功夫,衣服有得穿,不错了!不要买那个一件几百万的。有个床铺躺一躺,也不错了,搞个床铺十几万?二十万?我前几天看到电视报告新闻,一套床单,枕头、棉被、床单,一百万,一百万那个买回来,你睡得着吗?你睡得着,我睡不着。上次有个韩国的影星来,他住的大饭店,住了大饭店房间的隔间,两个总统套房连在一起,一个晚上多少钱?一个总统套房十二万,隔壁也是十二万,两间二十四万,二十四万啊!若我的话,进去睡不着,那不可能,一个晚上二十四万?一个晚上,躺下去睡觉,二十四万?我怎么睡得着?我一个晚上睡四个钟头而已,我一个晚上才睡四个钟头,那二十四万,我睡一个钟头六万了,二十四除以四,我一个钟头六万,一个钟头六万,六十分钟,一分钟多少?吓死人了,一千元呢!进去小解一下出来,就花掉两千元了,这怎么睡得着呢?躺在床上就想:怎么还不赶快睡觉?一万元没了;过几分钟,两万元没了,看着二十几万渐渐流失,整晚都睡不着,吓死人了!说到那个,那种开销、那种奢侈,我们花不下,也受不了,我们真的受不了。如果像我们去,什么车仁表、裴勇俊来,对不对?我看新闻报导的,不然怎么……韩国影星,说谁长得有多英俊,我看了一下:嗯!真的是很英俊,难怪会让那些女人尖叫:啊!车仁表,(师父模仿影星fans看到影星时的疯狂样状)啊!裴勇俊,疯子!像精神病,讲《金刚经》,讲经说法没人来听,生死的凡夫去,挤爆了,挤爆了,没办法,众生嘛,就这样子,搞这个东西嘛!因此我们不要对这个触,要求太多。【不住虚分别。】虚妄分别。【一切诸万法。本来无所动。六祖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

【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梵语名般若波罗蜜。此名智慧。诸法属意。】“意”就是意、意识。【意属识。此识是妄。金刚三昧经云。所见境界非我本识。】注意!这个本识就是本性。我们所看到的境界,统统妄想、颠倒、执着,不是我本来的面目。【二乘之人。分别诸相。皆是妄识。本识又何可得也。菩萨了知本识。究竟。故无外分。】所以没有分别。【黄蘗云。本是一精明。】本来同一个本性。【分为六和合。】六根。【一精明者一心也。六和合者六根也。各与尘合。眼与色合。耳与声合。鼻与香合。舌与味合。身与触合。意与法合。】意:落谢的影子叫作意。【中间生六识。】六根、六尘、六识,【为十八界。】【若了十八界。无所有。一切皆空。束六和合。为一精明。此乃了悟之人。唯有真心荡然。】

【清净菩萨应如是布施者。谓舍除一切烦恼憎爱之心也。然烦恼本空。】所以,【皆是妄见。有何可舍。】【经云。一切诸有。如梦如幻。一切烦恼。是魔是贼。夫见性之人。十二时中。凡遇逆顺境界。心即安然。不随万境所转。一任毁谤於我。我既不受恶言。谤黩返自归己。】谤黩,这个“黩”就是任意的毁谤,还是回归到对方。【所谓自作自受者也。譬如有人手执火炬。拟欲烧天。徒自疲困。终不可得。】意思就是:你碰到有人毁谤你,你如如不动,自自然然的就弹回去。【故古德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这个“幽”就是清凉。【随流认得性。】随种种的生灭法、因缘,认得清净自性。【无喜复无忧。】清净自性,没有相的东西。

【不住於相者。非但见色是相。一切种种分别。皆心为相。如是之相。皆从因缘而生。】底下很重要:【应知一切分别。皆如梦幻。】一切的分别,统统是做梦,虚幻的东西。【遇缘即施。】“施”就是作用。遇到种种的因缘,就起作用。【缘散即寂。】【是故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西明和尚云。法相若是有。可言住诸相。法相既本无。故言不住相。既不住相布施。其福德更有何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东方无相的虚空,你有没有办法去想像呢?去思维呢?【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就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你不是说:叫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如何安住吗?就安住在无相,安住在不可得相。

这一段就是告诉你无相的伟大,无相就是无量无边,无可穷尽,不可思议也。只要有相的东西,就是生灭,就是隔阂,就是束缚,范围就是一点点。这里所讲的就是:有相一定比不上无相。

记住:用有相、执着的角度修行,百千万劫;用无相的,单刀直入,就见性,就成佛。

【不也。世尊者。须菩提谓虚空我思量之。实无可思量也。】

【不可思量者。既已觉悟。心无能所。即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岂更有可思量。】

【但应如所教住者。乃谓诸学人。当依佛教。住无所住。必得悟入也。】

0:00 / 0:00
金刚经1
金刚经2
金刚经3
金刚经4
金刚经5
金刚经6
金刚经7
金刚经8
金刚经9
金刚经10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

念诵这部经所得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

圣严法师《心无挂碍》

菩萨因为已到无所求无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罗蜜...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大安法师:般若智慧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

空与有

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

宏海法师:心经·可以静心也

第一讲 心经之心 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现今我们这个...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感应故事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

【推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

居士诵地藏经有哪些规定

问: 在家居士诵《地藏经》有哪些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定...

慧律法师《灵感观世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

【佛教词典】教镜

比喻经教如镜。即以教为镜,修行观照,犹如照镜。谓依...

【佛教词典】四修等持

【四修等持】 p0440 俱舍论二十八卷十八页云:契经复说...

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

或问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处...

莫教错过眼前事,无限春光不再来

初做功夫,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遇境生疑、逢缘理会处...

佛陀十号的详解

佛陀最通用的尊号有十一种,那就是:如来、应供、正遍...

禅的最高境界是不着相

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谓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间一切...

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

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

一切罪业的根源来自于愚痴

在《俱舍论》上说,有两种因缘,使令一个人出生会愚痴...

疗治众生的心灵疾病

《大乘宝云经》说: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

临终助念遭亲属反对,应该如何应对

问: 作为佛弟子,父母去世应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

四念处观

四念处观就是一种般若智慧。有的人讲小乘没有般若;小...

念佛治病的关键

在《念佛四十八法》中,还有病中持名一法,现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