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大安法师  2013/1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心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说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通常说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指的是佛的身体,这里表达的却是我们的心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请法师开示经典这样表达的意义。

大安法师答:好,这里就涉及到佛法的一个性和相的问题。这段经文是非常深邃的,在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一法界众,是无相、无形的,也是无身的,是无身以一切众生的因缘为身。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只要有众生的地方阿弥陀佛的法身都过去了,所以,这个法身就入在了我们众生的念头里面,入到心想里面。那么我们的心想、念头里面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念头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当我们用我们这个当下的这个心、这个念头去观想阿弥陀佛,那么,当下我们念佛的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

要知道这个相,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主要是以我们这个世间最庄严的转轮圣相的相来表达佛相,如果说从究竟意义上来说,佛的相那远远不止三十二相和八十随行好。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随顺我们这个世间,转轮圣王的身相,讲三十二相。佛的相,在我们的内心是本具的。也就是说我们去系缘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的佛相,去念,就带起了我们自性本具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

心是无形无相的,这是从真谛层面说,同时它又无不相,它能显现一种相状,虽然显现相状也当即了不可得。所以,性和相,一个是从不立一法的真谛来说,它无形无相,一个是从它的缘起法来说,又能建立一切相。因为这时候你已经在念佛,你就是在系缘一个对镜,它就缘起了法,一种相状,所以,这里面它是不矛盾的,性相是一如的,理事是不二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把观音菩萨看作弥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经根据

问: 法师讲过,把观世音菩萨看作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

车里的佛像要如何摆法

问: 我在龙华寺请了一尊阿弥陀佛,当时我问寺院里的...

烦恼为何不能克服呢

问: 有些在家人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克服呢? 净界法师...

哪个法门消业障效果最好呀

问: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性别》

很多人想知道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是印度人还是中...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问: 我在电脑上听讲经,听懂了些道理,引起了我学佛的...

受戒后犯戒,罪业是否比不受戒来得大

问: 是先受菩萨戒后再慢慢持,还是等持好了再受?如...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念东林佛号起妄念昏沉如何对治

问: 在念东林佛号时由于每两句佛号之间的停顿时间较...

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

耻,德之基也。耻是恥的俗字,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一...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佛教词典】因明七论入门

西藏喇嘛教黄教派开祖宗喀巴着。又作因明七论入门除暗...

【佛教词典】十业

又名十业道,即十种的作业行为,有善恶的分别。...

真正有福报之人

当我们看到他人金钱丰厚,有名车,有豪宅,有地位,我...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宁可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

一九九二年,与佛光山合办敦煌古展,在筹备工作上十分...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圣严法师的学思历程

或许诸位老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校请了一位和...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

把「空性」当成休息站

问: 请师父开示,为我指点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尘劳...

念佛的两大障碍

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一个是昏沉障,一个...

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呵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