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净土行人如何做到决定往生

大安法师  2014/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弥陀经》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至心信乐,《观经》具备三心,摄取不舍,善导大师金刚深信,请问皆是平时往生决定义吗?身为在家净土行人要如何才能做到往生决定?

大安法师答:《阿弥陀经》翻译“一心不乱”,玄奘大师相应的经文翻译成“一心系念”,那么这里面在一心不乱的理解方面,各个祖师大德各有不同界面的理解,答案也是千差万别。“一心不乱”如果按照天台家的注解,那么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这谈这个都是谈功夫了。那事一心不乱是伏断见思惑,理一心不乱是侵断尘沙破无明,破一品无明才得到理一心不乱。如果说用这个标准来考量,可以说绝大多数人达不到这个水平,智者大师示现是观行位。蕅益大师示现名字位,名字位不仅见思惑没有断,连伏都没有伏住,所以都没有够得上事一心不乱的程度,但是这两位祖师都往生了。所以这个一心不乱我们不要过于执著它的这种功夫,而更要强调我们只要具足信愿称名。

你能得到一心不乱固然好,事一心不乱往生到极乐净土的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往生到实报庄严土——破无明了,但是我们信愿称名,虽然是散乱心,可能连烦恼都没有伏住,但是仍然可以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所以这个《无量寿经》讲“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十八愿的前提,十八愿的前提它是从信愿感通佛力往生的胜妙来谈的,“乃至十念”——乃至你念十声,十声通临终也通平时,所以它没有设置什么高的门槛。但是我们也不要认为它很容易,为什么?

你至心信乐的心态不容易了,至心是至诚心,非常真诚的心,没有一点虚假,你的信是至信,那是清净的信心、圆满的信心。你的乐,你对于这个信心决定往生,你产生的心生欢喜的这样的心态。这个都要我们不断地闻思修,建立正信、正见、正行才能逐步得到的。包括《观经》讲的圆发三心即得往生,“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这是九品往生都要共具的一个条件,但是也是不容易的。至心就是至诚心,你看我们生活在五浊恶世这个末法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最容易欺诈的,自欺欺人的。虽然口头上说天天要往生往生,但是你叫他花点时间念佛,“诶呀,我这个事也没有做,那个享乐还没有来得及,慢慢来吧。”

天天说我要往生,真的阿弥陀佛现前,她又害怕了,还要跟阿弥陀佛请几年假了,贪生怕死。所以这个至诚心我们确实净业行人慢慢训练,可能世间法需要炒作机心,但是修行越老实越好。你不能跟佛菩萨去玩什么手段,佛菩萨太厉害了,举心动念都知道你是什么情况,越老实越好。深心就是深信之心,这个信心不是一般的浅信——深信!善导大师把深信概述为两个内涵,从两方面展开深信的诠释:第一个,是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无量劫以来头出头没,无有出离之缘。自身就是我这个业报身,要有自知之明,生死罪恶凡夫。罪恶生死凡夫,罪恶是来自于对自己念头的观照,我们举心动念的都是罪恶,于是就感得生死轮回的苦果。我们是这么一种现状。也就是说在五浊恶世我们出生在这个世间都是如此。五浊恶世怎么出来的?是有恶人才能制造这么一个五浊恶世,所以我们这些人都属于五浊恶世的恶人,就是罪恶众生。

所以这就他要有一种这样冷静的面对自己念头的真实来观照自己、考量自己、拷问自己、解剖自己。所以无量劫以来我们曾经也想修行、想出离,但是头出头没,常没常流转。常常没就没在三恶道里面,好不容易侥幸得人身,但是在人身里面你靠自己力量修行还是没有办法出离。没有办法出离的原因就是无有出离之缘,缺乏这个缘,缘是什么?就是他力。我们靠自力出不去,如果没有佛力,我们是永远在这里常没常流转。那法藏菩萨为什么发愿,而且用这么长时间发愿、无量劫来圆满愿?实际上他是要成就一个缘,成就让我们出离生死苦海的缘。所以第二个相信就要相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救度我等,无疑无虑,乘托佛力,决定往生。

你要有这种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就是我们出离之缘,而且不是一般的缘,是增上缘、是强缘,他的力量很大,是一个航空母舰一样的大愿船。我们只要信愿称名,你登上了这条大愿船,你不要忧虑不要怀疑,乘托这个大愿船的力量就能到达解脱的彼岸。你要有这两种深信:深信自己自力的怯弱,深信弥陀的那种救度力量的不可思议决定稳妥,你就构成了第二个深信。第三个就是回向发愿,你所有无论修世间的福德,净业三福,还是执持名号的正行,你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往相回向,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回向。所以你绝对不能回向其他的,就是回向一点——往生。然后你还要发一个愿:等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还要回来救度有缘的众生。这叫还相回向,还就是还要回来救度众生。

往相回向和还相回向的整合就成就大悲心,跟阿弥陀佛的愿相应。所以你圆发三心、老实念佛,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就能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怎么把我们摄取,摄就是摄受,取过来,取就是在很多众生中特别把你选出来,然后紧紧地抓住。不舍就是不让你再到三恶道里面去了,不让你再漏网了,直接让你到极乐故园里面去。所以摄取不舍的一个前提就是你要念佛,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遍照十方世界,专摄念佛人回归净土。

摄取不舍,这就是有它的选择性。我们上午打的比喻,你的电视台发射的信号虽然是都来了,但是你如果有一个电视机它才能显现,就这个意思。我们跟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摄取不舍能够得到,就是你要老实念佛,你老实念佛阿弥陀佛才摄受不舍。如果你不念佛,天天搓麻将,那对不起,你该怎么轮回就怎么轮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

建了空墓,这样对后代有影响吗

问: 弟子普兰,师父吉祥,我爷爷在困锦州时候牺牲了...

这个境界好还是先前境界好

问: 我在以前修行时,头脑中经常出现读经、背经和睡中...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

隋唐高僧善导大师

诸位,大家吉祥。我们都听过佛门有一句话,叫做放下屠...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 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

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问: 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大安法师答...

【佛教词典】放钵

(修法)长寿之秘法也。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

【佛教词典】臂吒犍稚

(物名)Pi?agha??ikā,译为打犍槌。比丘尼钞一曰:西...

电脑族应常吃的食物

整天忙于电脑前工作的人群易受亚健康影响,工作是无法...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观音菩萨救苦心殷垂形六道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

只念佛不学其他经典可以吗

问: 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不要学《金刚经》、《楞严经》...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

圣严法师《佛在心中、口中、行为中》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们的行为中,也就是佛在我...

做财富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个以商业为主流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财富...

顺治皇帝出家之迷

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

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

【推荐】身为佛子,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

佛陀在《贤愚经》中讲道: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

龙树菩萨:广大发愿颂

所有一切众生类,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