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2014/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现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贵人相助。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做别人的贵人。贵人就是愿意帮助你的人,这些人就是你的善缘。

企业能做大,也是靠善缘,哪怕你做生意,也要有人买,同样买东西,为什么别人就喜欢买这一家,不喜欢那一家。这也是有因缘的。以前香港李嘉诚没有发达前,就有看相的说,这个人以后后福无穷,果然成为了香港首富。可见,人的业力,福报,穷通,寿夭通过面相就可以看出来。那这也是说他有福报,以及他的贵人多。

那要如何有贵人呢,首先要有富贵的心态。一个人心态是自私的,贫穷的,他发射出去的磁场,就跑到饿鬼道,只会吸引自私的人来,那怎么会有贵人相助呢。心念很重要,佛法首先要改变一个人的心念,佛发修学中,先要发菩提心,就是利益别人的心,这个利益他人的心,就是富贵的心。有富贵的心,才能感召到贵人。

以前报道过一个白礼芳的的老人,已经去世了。他退休后,就去骑脚踏车,然后骑脚踏车的钱,拿来供养大学生读书,自己吃的就是米饭酸菜,穿的衣服也是补丁。但他直到去世前的一二十年内,供养了两百多位大学生读书。就一个老人,七十多岁到九十多岁去世,他用脚踏车,竟然完成这个奇迹。他也很高寿。古人讲仁者寿也,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是很长寿的。

心态一定要富贵,就要先学会做别人的贵人。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跟人相处,做事业,先要学会布施。这个布施,就是说先要学会帮助别人,布施是心和行动一起布施。这个心态是富贵的。佛教为什么能如此发达,而且长久不衰?因为佛开发了内心的光明,内心无量的宝藏,无私忘我的奉献。这个精神得到了祖师大德一代代的传承,所以佛教一直保持着活力。

学佛者,先要有富贵的心。祖师大德开辟道场时,把命都豁出去了。古来为什么要讲超越生死呢,开悟的人,他生死无惧,生死都可以舍去,这个心量有多大呢。唐朝的两大高僧,一个西行的玄奘大师,为了求法也是把命都舍了,在沙漠中遇到危险,念观音菩萨度过难关。印度高僧,或者国王对玄奘大师都非常恭敬,称他为大乘天。还有一位,就是传法到日本的鉴真大师,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六次,最后一次才成功,但那时眼睛已经瞎了,到日本后弘扬了佛法,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黄帝内经,建筑等。现在日本人把鉴真大师奉为国宝。

这个无我奉献的心,就是富贵的心。中医讲,一个人心很富贵时,内心是很喜悦的,心轮比较健康,常常很知足,很乐于助人。我们讲一个人热心肠,这个和身体也有关系。想要打开心轮,可以通过做义工,念地藏经,以及多和富贵的人接触,慢慢的心态就会富贵起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为信徒添油香

我经常在弘法途中顺道巡视佛光山各别分院。有一次,到...

没有跟三宝结缘,你就失去了被救拔的机会

礼敬诸佛,广修供养修学皈依。 在菩萨戒,佛陀提醒所有...

深积善缘,普劝往生

对一切众生跟我们有恩德的,哪怕是给过我们吃一顿饭的...

施食有很多好处,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谓未成佛道,先结善缘,不但要与人道...

圣严法师《服务奉献种福培德》

过去有一位高僧,因为没有供养、也没有信徒,心中非常...

为何有些畜牲人见欢喜,有些人见厌恶

问: 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

圣严法师《做个真正的贵人》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

跟三宝结下好缘,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菩萨,你要跟三宝结下一个很好的因缘,这个非常重...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

既然罪性本空,为什么还要忏悔

问:师父在课堂上,一再提到说罪性本空,同时也要我们...

戒杀与吃素

我国大乘佛教的传统,特别重视不杀生与素食,因此吃素...

【佛教词典】显露

(术语)呈于外而无所隐也。涅槃经五曰:如秋满月处空...

【佛教词典】勤精进住

【勤精进住】 p1223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页云:勤精进住者...

半块饼干的布施

傍晚,一天的法会结束了,我们三三两两的在广场上散步...

梦参老和尚略说密宗次第

先修四加行 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

妙莲老和尚传奇

净土法门中,有一种大精进,大勇猛,大行持,非一般人...

如何化解婆媳关系

问: 弟子对长辈一向尊敬孝顺,但对于婆婆就是生不起这...

修行人不可耽乐睡眠

若菩萨,懒惰懈怠,耽乐睡眠,若非时,不知量,是名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

素食火锅的做法

现代人重视养生与健康,一般火锅的高荤高热量,虽然美...

修行跟上班不一样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

星云大师《多少不计较》

亲兄弟,明算帐!人,总有计较的心理;尤其你多我少,...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