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净界法师  2015/03/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二种的情况:第一种是五蕴所成就五浊的相状,这个是一种表层的心识;第二是它内在的体性,也同时存在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二个是同时存在的。

那么我们面对一个生灭的五浊相,跟不生灭的本性,应该怎么办呢?

佛陀说:要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就是你刚开始在修学的那一念心,你的依止点是依止不生灭心,刚开始就是先找到你生命的依止处,接下来再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体,然后再用不生灭的本性起观,用空假中三观来旋转这虚妄性,来慢慢的恢复本来面目。

这段经文就讲到我们内心当中,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二大宗旨,一个依、一个旋。首先我们要找到内心的安住,我们讲云何应住,就是你要把身心世界当中,找到那个生灭性,把它安住下来。古人在开悟以后他说:哎呀!我终于找到我的歇脚处。像那赵州禅师八十岁,赵州八十犹行脚为什么呢?只为心头未悄然。赵州禅师去行脚的时候,有一个禅师就诃责他说:老老大大云何尚无住处。你年纪这么大了,你还没找到一个地方安住下来,还在那地方跑。

他的住处,不是说外面我住一个小茅棚,那不是住处,是你内心当中怎么还找不到家呢?老老大大云何尚无住处。

《楞严经》就是说,在整个生灭的流转当中,你找到一个安全的家,然后你住下来,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住下来不是大事已办了,你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虚妄的力量要去消灭它,所以要旋,就是云何降伏其心,用空假中三观来旋转这虚妄的力量。所以你要掌握一个依、掌握一个旋这二个字你就知道怎么修行了,你就有资格闭关了。

古人说:在闭关当中,观行提起来的时候,古德讲四句偈诵说: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闭关的人他内心当中,他不管是经行、拜佛、吃饭、睡觉,他的心是回光返照的,照了他的清净本性,先安住下来。安住不是没有事,心心息幻尘,用空假中三观对治自己过去的习气。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世间上没有所谓的对错、没有好坏,真实功夫提起的人他没有是非。

回光返照是这样子,我们回光返照才能够看到生命的全貌,问题在这里。

有一个大学教授他教美术的,新生进来进到美术系以后,这老教授第一堂课:

他说:我们今天学画画,首先要知道一个观念。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老教授在上面点了一个点,问所有学生:你们看到什么?所有学生都说:我们看到一个黑点。

教授说:这一张纸有百分之九十九是空白的,你们只看到黑的那一点,你们这样子不可能做一个好的美术艺术学者。

这意思是说:我们往往失去生命绝大部分的心性,而只是追求生命当中某一个点。这是个问题,你追求这个黑点,结果你不能掌握大局。

我相信很多人有闭关经验,我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也不觉得五蕴身心的可怕,但是你一开始摄心的时候,五蕴开始反弹,一定开始反弹。后面那五十阴魔,色蕴有十种阴魔,受蕴有十种阴魔,乃至于受想行识,各有十种阴魔,构成五十阴魔。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情,你开始对治它的时候,它就开始抗拒你。所以你看,你越对治,烦恼越重。你平常拜一百拜的时候,你不觉得,你要是一天开始拜一千拜的时候,你一到拜佛时间的时候,你就非常的讨厌,有时候会不想拜佛,有时候不想念佛,甚至于想说干脆出去就好!

那表示你真正开始用功了。问题是你怎么办呢?

只有一句话:不要跟着你的感觉走,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就是不管它。

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想法开始用功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强烈,如果你说修行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感觉,那表示你都没有在修行,你就是过去的老样子,你以前是怎么样,你现在还是怎么样,只是你这一段时间多了一点善业的力量,积集一点善业,你根本对五蕴的五浊力量没有对治。一个人要对治,他一定先有烦恼的反弹。

所以你看打佛七的人,越打烦恼越重,这个都是有在用功,因为他把烦恼逼出来。问题是你逼出来以后,你怎么办?

第一个、你要怎么安住你的心,烦恼一直在干扰你,它告诉你很多事情,它给你很多讯息,你要怎么办?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所以这一句话很好: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第一个、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你的感觉走,不能拜要他拜,然后你观想这个是虚妄的,开始对治它、破坏它。这就是我们整个《楞严经》第一个依、第二个旋,这二个字你把它参透了,你大概就有资格开始修行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真的放下了吗

很多人常说:「我早就已经放下了!」但是,真的放下了...

看你的内心世界,就看到你来生

古人常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什么叫开悟呢?从...

修无常观能使自己精进修学

警世非常,觉诸幻化。 这是透过无常观,策发我们的出离...

【推荐】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问: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在活物上做活计,不要在死物上做活计

我们的屋宅、田园、牛羊、轿车、甚至桌椅、器皿、衣服...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行善后为何家里常有不好的事情

问: 为何行善,家里却常有不好的事情,请问杀生真的...

净土修行拣正辨异

斋天的要义 我不是说斋天不好,只是现在有的大和尚,...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

【佛教词典】禅苑清规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

【佛教词典】起尸鬼

又作起尸鬼。行毗陀罗法所用之鬼名。毗陀罗为印度古代...

神通固然神奇,但智慧却是涵盖一切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考验弟子们,对弟子们说:我现...

出离四流便得四乐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的时候,对比丘们开...

大安法师: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

问: 请问法师,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从球赛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修养

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运动更可以训练一个人学习如何做...

心的觉悟

佛陀时常教育我们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沉溺于往昔回忆,...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

念佛三昧,无上真法

念佛一法,虽然我们有种种的认知,满怀的欢喜,无尽的...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