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广钦老和尚  2017/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起不平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无事,那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

我们念佛就是要念到花开见佛,什么叫花开见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颜悦色以道理行之,对人要亲切和蔼,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脸,令人望之却步,当法师的也要如此才能度众。凡事照道理来,就事论事,不可用烦恼心去应付,对人不论是善人或恶人,都是和气地平等对待,不要去看别人的过错,这样别人对我们印象好,我们心也清爽,照这样做去,心无烦恼,便是花开见佛。

参学是在参自心,参我们的烦恼心、烦闷心、对人善恶是非的分别心,参我们对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别,不起烦恼,得无烦恼心、无挂碍心,是心参。

我们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阳光一样,对万物一视同仁,无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恶人它也照,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总要平等慈悲,若是与人计较,则自身也是半斤八两。

我们修苦行是在藉各种事境,磨炼我们不起无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开发智慧。

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什么事都要学习放下,不要执着,不要样样记挂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紧的事,不必去理会别人在演什么戏。否则,自己跟着起烦恼,一起堕到三恶道去。

这个人生就像在演电视剧一样,各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剧情发展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看戏的人也随着剧情忽喜忽乐、忽忧忽悲,而这好恶忧乐,也不过是我们自己眼根对尘境,在分别取舍。我们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样,顺境、逆境、善的、恶的,心境随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们的恶习深重,眼根对境,见恶易随,见善难徙,看到恶的,契合自己的恶性习气,就心生欢喜,恣心纵意,随顺而去;而听到佛菩萨的作为,像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却心生为难,认为那只是佛菩萨们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来,心生退却,对佛菩萨只有空赞叹。结果,好的没学到,坏的却越染越深,这就是本身没有誓愿力的缘故。

如果要练不倒单,先要从淡泊两字开始学起,等到衣食住都能无碍,贪嗔痴也都消灭了,这样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谈到禅定功夫。

如遇高兴欢喜,则问是什么人在欢喜?如遇烦恼,则问是什么人在烦恼?

凡遇到什么事,皆一句阿弥陀佛,高兴也好,烦恼也好,要远离是非,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要静下来念佛,念到睡着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无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装没看到,耳装没听到,老实念佛,现在你们都是眼睛睁大大的,仔细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认识,愈好修。

我们打鼓时,念“公事办,公事办,公事办完办私事”,就是不可人劳我逸,只图自己念佛、拜佛、诵经,这些是属私人的事,若不发心于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顾自己的念佛、拜佛,这样的修持,乃是执我相,心地只有越来越窄,一辈子无法解脱。反之,将身心奉常住,为众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这样,虽然没时间拜佛、诵经,但一切的经藏已在其中,则智慧渐开,心胸渐广。

修行人就是要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业识顺逆中求解脱,无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么便宜之事,不经苦行,不经魔障,如何去历练无明烦恼,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冲破魔境中的无明烦恼,方能得到解脱,也唯有舍下色声香味触法,心无挂碍,才能得到清净解脱,才能显出菩提心来。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贪图安定顺境,那样是不会进步的。

我们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对六尘所起的分别烦恼,分别善恶、好音坏音种种等,这种分别就是六根不清净。修行就是要修这些分别烦恼,直至六根对六尘没有分别,才是六根清净,才能五蕴皆空。譬如说: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要没有分别,如获至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圆满人身的修养

一、做正信的学佛人 既然我们大家学佛,我们要明白,...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

内心牢狱的煎熬

有的人犯法坐牢,狱中的铁窗关闭了他们的行动自由;有...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善业一停止,恶业就要当头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那里有个木匠,他讲你们这站的笔直...

得到弥陀的功德摄受以后有两个好处

明光义 ─ 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

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之因缘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

【佛教词典】小妄语戒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

【佛教词典】供宿

(仪式)供养尊宿也。性灵集十曰:礼着乡饮,经称供宿...

讷堂道人尺香斋的启示

讷堂是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的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

四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

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很...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问: 西方极乐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现在。虽然遇...

包容的尺度

包容别人可以减少自己的烦恼,增加智慧,但是包容应该...

因果业报

有一位婆罗门长者,家财万贯,只有一个儿子,年满二十...

宏海法师:楞严经略讲

(第一讲)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有缘们吉祥,诸位下午好...

吾人反省十二问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

最适合在夏季食用的7种水果

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诱人的味道是水果能...

一门出了七院士的钱氏家族

一门出了七院士,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