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净界法师  2017/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

前面讲到根本无明的一念的妄动,这地方讲到产生了烦恼跟罪业了。

迷本圆明,是生灭法。众生因为一念的无明妄动,而迷失本有的圆满光明的心性,而引生了九法界的依正生灭之法,但是这生灭之法是没有真实体性的,因为是本来没有的。你看我们刚开始讲到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光明,所以这虚妄的东西本来没有自体,所以它非有所依:这个九法界的依正二报,它所依止的是一个毕竟空的东西。

你说:你的生死从什么地方来?你从什么地方来?你的五蕴身心从什么地方来?从空性而来,从本来无一物而来。就是非有所依,它没有一个真实的依止处。

没有依止处的基础之下有二种差别,以下讲出三乘的修行者。

将欲复真:说三乘的修学者,他们希望在生灭法、虚妄法当中,以有所得的心来追求真实的功德,希望能够灭除虚妄,而追求真实的功德,叫将欲复真,但是依止的是有所得的生灭心。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那么他这种向外攀缘,想要追求真实的心,已经不是真实地相应于真如本性,因为真如本性是离诸对待的,而你这三乘的修行者,他是一种对立的心,他要用真实来抗拒虚妄,所以他已经不是真实的顺从真如本性。

所以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真就是他依止那一念想要去消灭虚妄,想要去追求真实的那个道心,很不幸的是一个虚妄的生灭心,而这虚妄的生灭心本来就没有实体,你怎么去追求真实的功德呢?你依止那个修行的心,它本身就是生灭虚妄的东西,生灭的因,怎么能追求不生灭的果呢?所以它已经构成了心性当中另外一种过非,你站在一个有所得的心,不是站在真如的心来修学,就创造另外一个过非。

非生非住:一切有为诸法是本来没有生,当然也没有所谓的住,住就是相续。

非心非法。前面宛成非相,到那个地方是指的三乘的修行者,非生非住以后讲生死凡夫。凡夫在非生非住的清净本性当中,凡夫依止这种虚妄的分别心,去攀缘虚妄的种种六尘诸法,所以能所交互作用,辗转的发生,就产生了身口二业一种造作的力量,生力发明就产生一种造作的力量,慢慢慢慢就熏习成一种善恶的业力。

三乘人创造戒定慧无漏的业力,凡夫在整个生灭因缘当中,去创造一个有漏的善恶业力,但是他们二个都是依止的虚妄的心,都没有站在无住来修学,所以最后就产生果报了。

招感成果: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由前面的共同业力而招感了相似的果报生长在一起,然后再依止这个有,就是三界种种的果报,再去造另外一个颠倒的业力。所以有虚妄的假相消灭,又有另外一个虚妄的假相生起,因为你业力创造果报,果报又去创造业力,所以这个果报消失了,又有另外的果报生起,就引生了众生的颠倒。

我们众生的颠倒,蕅益大师说如空中华,梦中物。空中本来是没有华的,眼睛有毛病,所以空中出现了华;梦中本来没有物,因为你心中有迷梦之心,所以产生了物。这句话诸位懂吗?

所以我们问题要抓到根源。说:我们今天看到一个我们不如意的人或者遇到事,我不知道诸位怎么对治?对治它你要找到它的根源,它从什么地方来?因为你心中有烦恼,你心中有业力,所以你才会看到它,佛法是这个意思。

所以大乘佛法不是去改变外面的东西,因为改变它,改变不了,因为它的生起是有原因的。你今天会有这个事情出现,你前生或者过去,你一定有一念的妄动,你才有外在的众生世界的因缘出现。所以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心动,有动过,你才会有这个世界出来,你一直在动,它就一直出现。

所以我们在说这佛法,完全是循业发现,你所受用的每一个色声香味触法,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本经讲得很清楚。所有的问题都是你一念妄动,然后慢慢动久了,产生业力,然后就产生了众生、世界出现。你经历这个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你想想看,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们一天到晚去向外攀缘,就是没办法解决问题,因为你没有找到根源。

所以禅宗的公案说弟子心不安,什么东西让你不安呢?说:我心中有很多障碍。是谁绑住了你呢?禅宗它都是要你去回光返照,从回光返照当中,去处理问题。

你遇到一件事情,你先要做的——回光返照,去找它问题的根源出来。如果你向外攀缘你就完了!一念方动乌云遮,你就把事情弄得很复杂了。《楞严经》就是很好,它告诉你一个处理问题的方向,你方向找对了,古德说你这个人修行上路了。

什么叫上路呢?你一天一天在进步。你看有些人他学佛很久他没有进步,他要往台北,他往南部走。你看有些人拜佛,越拜烦恼越重,越来越高慢。印光大师讲,你都在事相上修行,你根本都没有上高速公路,修行是借事修心,假借事相来开显我们的真如本性,来熄灭我们心中的颠倒。所以你看修行人上路以后,第一个他的身心调柔、包容,他这个是顺从真如。

我们在对治烦恼当中,首先要知道病因在哪里?是在你内心当中,一念的无明妄动。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

不是境缘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首...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

证严法师:眼明不如心明

人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灵黑暗...

不要再问我你的前世是什么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要整天为了不确定的事而...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说调心。这个心就是当下这一念,我们在堂中用功办道...

如何修出平常心

什么是平常心?有一次,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多吃有色蔬菜营养高

多吃有色的蔬菜,对身体大有裨益。我们按照颜色的由浅...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没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对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学只是劝:没事念念佛吧!反...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回向吗

问: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

【佛教词典】诸法寂灭相

全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谓诸法原本之体性,乃言语...

【佛教词典】大寒林难拏陀罗尼经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罗睺罗于寒林中多为鬼恼。...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

亲近邪见的法师会有什么危害

问: 亲近恶知见、邪见的法师,对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有...

邪淫的六种情况

大概地说,邪淫就是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但是详...

心如虚空,量周沙界

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拥地...

偏空跟断灭见有何不同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说:小乘的空观,是将依他起...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如何消除贪爱心

问: 弟子承认不净观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在当下立...

星云大师《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各位贵宾、各位护法信徒: 禅堂是供给禅者参禅打坐的...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人生的七味心药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

有没有浅一点又能快速得成就的佛法

问: 师父能不能讲浅一点又能速快得成就的开示? 常福...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