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2017/09/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讲)

上一讲给大家主要讲了一下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和名号的内含,光观世音三个字就把这位菩萨从因地的发愿,从修行的正在进行时的艰辛,和最后不舍本愿,整个法界来启动他的度生事业全部含藏在他的名号之中。我们现在也是在讲他《普门品》的经题,讲了观世音以后,我们再看一下出处。因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章节他不能称之为一部经。虽然通常我们也称他为《观音经》,但是这一品是出自《妙法莲华经》,这在佛教里是重中之重的一部经典。为什么呢?《妙法莲华经》在我们赞叹的时候,称之为纯圆独妙,就是有别于一切经典,诸经之王,所以相对于楞严经,我们常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对于妙法莲华经,我们可以放在一代时教的大背景下,做一个简介。大家知道释迦摩尼佛当时成道以后,他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立即成佛取灭度。为什么呢?很为难,相对于我们娑婆世界的忍土,娑婆世界又叫堪忍,大家都愿意受这个苦,受这个生老病死,然后还美滋滋的不肯出离。在这种情况下,佛证到这种解脱自在的境界,一定要舍弃现前所有世间的一切,粗浅的讲,诱惑,甚至微细处,一切世间的情形必须舍去,尽情的抛弃以后,才能够把诸佛菩萨所证的这种清静无染显现出来。在这个上面,至少从现象界来讲他是抵触的。为什么我们佛教一讲就要讲出离心呢。所以,佛当时不想讲法,就是说独自去入灭,然后到佛的常寂光土,就是绝对的纯净土去享受诸佛菩萨这种法乐。后来也是大梵天王,帝释天,来请法。

为什么呢?当时佛说讲法之难就形同说如入贼国劝人不盗,整个这个世界都是偷人的小偷呀,你到这么一个国度里面偷人习以为常,不偷就很怪,你劝大家不要偷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舍悲愿。因为这是一大缘起,只要有人请就必须要说。就像我今天,我也不敢贸然来这里讲法,有诸位成就,我就必须来。穿着这个衣服不来有过失,戒律里边也不容。所以大家其实都是在各自成就。

一开始讲,他觉得大家都可以。讲诸佛所证的纯粹境界, 把佛的境界讲出来,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可是与会的法会的包括阿罗汉都听不懂,不要说凡夫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又曲折迂回讲了小乘。从《阿含经》开始,讲接地气的,所以叫做《阿含时》。后来慢慢觉得,大家被佛法味道慢慢的熏,就像点香一样味道熏得差不多了,有佛法的正常思维了,可以学佛了,依着佛法修行的也多了,开始讲方等经典、方等会,像《维摩诘经》、净土的经典都是从方等会上讲的。方等会的主要内容是,原来讲的法有局限性,还有更为开阔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上学,这是方等的一个功能作用。

讲方等一类的经典,后来大家学大也罢学小也罢,因为方等经典就是从小向大,开始学了满身的执着。本身学佛是为了放下执着,可是大家学得执着越来越多。这时候,又讲般若经典,《金刚经》、《心经》、乃至三十卷的《大般若》,六百卷的《大般若经》都是在般若时候讲的,最后讲了毕竟空。完了以后,所有众生觉得根基到了,缘份成熟了,包括普门品里,含藏在这个内容中。讲了一部《妙法莲华经》和《涅盘经》,开权显实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连堤婆达多这样的人,害佛害了一辈子,五逆重罪都造了,将来还是要成佛 。是整个一代教法里面,最后末后一着。所以说,他叫做纯圆独妙,最圆满,最究竟。

因为从刚才讲的《华严经》、《到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开始讲,有大法有小法,法华经只讲大法。有偏法有圆法,就是有偏颇的,有圆满的,法华经只讲圆法。有顿法,有渐法,法华经只讲顿法。有权法,有实法,就是有权巧施设和真实究竟的,法华经只讲实法。所以有机缘,去读一读法华经,一部法华经,读一遍就非成佛不可。这是我们在介绍法华经,一共有二十八品,普门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全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所以他能够从二十八品中脱影而出,形成一个独立的章节,而且流传了这么久远,也是有甚深的因缘。所以为什么说观音菩萨对我们这个世界有因缘,我们要善于仔细观察整个现象,就是我们现实人生有好多,用心仔细观察他的缘起,就是某一件事的发生就预示着一个大的事情。

或者所有倾向的步调都可以展开,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南北朝的时候,大约五胡十六国的末年,当时北梁有一个国主特别有名,叫做沮渠蒙逊。这个国君有一次生了一个很严重的病,治不好, 就跟我们现在常说业障病治不好。当时有一个翻译佛经非常厉害的叫昙无谶,来到北方听说了以后,他就去找这个国主。为什么古德说,不依国主法事难立, 皇帝弘法比任何人的力量都大,一呼百应。听我的固然好,你必须听。所以《普门品》观音菩萨借着这股力,果然这个沮渠蒙逊这个国主一诵《普门品》,他让他读《普门品》,一诵《普门品》好了,这个怪病就好了。从此以后,以此因缘,就拉开了整个普门一品在我们东土单行独盛的局面。千百年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是为什么说从《妙法莲华经》中脱颖而出,一直在单独的老在流通,大家很相应,这是曾经历史上的一个缘起。包括我们现在每个人都能够随手翻开《普门品》,都是得益于至少他的效果显现出来,叫做宣传非常好。为什么?其实显现里面隐藏的甚深因缘就是我们跟观音菩萨缘份深,逃不脱,他在发愿力的时候 已经就把我们全部都摄受进去了,注定我们现在读这部《普门品》。大家都妇孺皆知,这是因和果同时并进而且显现出来的法界因缘。所以说这个我们大概介绍一下,《法华经》的背景和《普门品》为什么如此流行。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经题里面的重中之重,就是何为普门。因为我们每学一部经典一定要知道经题是提纲挈领的,就是如果你把经题弄清楚,那经文贯的时候就像拿一部钥匙去开法界这些经纶一样,畅通无阻。什么是普门?我们常说题纲则众目张,就跟渔网一样,你只要把渔网的纲提起来,所有的孔就张开了,挈领则襟袖至。叠衣服的时候乱成一团了,你不会叠,那你把它的领子这么一提,整个襟子袖子自然垂下来 一叠就叠得整齐了。所以说一部经题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来讲是有必要的。我们下一部就知道它是怎么样一个内容,普,普遍的意思,顾名思义,门,什么内含?就是能通,能达,能够到达。从字面上来讲,普门就是说,能够普遍的能够通一切的时间。这是一个,另外一切空间之门。

大家试想一下,我们这些受苦难的众生,除了时间和空间还有依托处吗?对不对?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世间来看,一道门只能通向一个地方在某一个时间,他不能够同时通达普遍一切时和处的这样一道门,没有。特别是在佛教中,我们常说的十法界,十法界,每一个法界,从地狱、恶鬼、畜牲、人、天、鬼、畜、乃至声闻、阿罗汉、菩萨、圆觉、佛,这是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都有一道门,十重门,你要进入地狱的这个时空法界,去感受他的情形,就用什么开启呢?就用五逆十恶,就是天天杀生,天天邪淫,打妄语、造恶、五逆、背逆父母等等这些恶事做的多了,必然就形成一个钥匙,巨大的力量牵引着你去地狱里面去享乐,享地狱之乐。如果你要进入天界的时空,成为其中的一员,必须要用五戒和十善来进行开启,每一个法界的情形必须有它固然形成的行为来引导和呈现。这两者都在三界之内,不管地狱也罢,天道也罢,它属于有漏的烦恼之门,不能够通往无漏的清净之道,所以不能称之为普门。我们在讲普门,普通的普,能通为门。

再如果修行佛法,修行佛法我们从术语上讲叫做出三界,了生死,证到阿罗汉的话你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还有辟支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经文里面讲到的缘觉、辟支佛,他们这个称之为空门。刚才叫做有门,六道轮回呀,有业力有牵引,这个叫做空门,就是能够证到诸法皆空的道理。但是,阿罗汉、声闻和缘觉,辟支佛对于生死的烦恼不能够彻底的解脱,所以不能够称之为普门。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包括甚深的菩萨来讲,上有佛道可乘,下有众生可度,执着于这两条,还落到空和有的两边,不能够圆融空有相济,当然术语上来讲也不能称之为普门。论究竟,唯有佛的智慧福德悲愿具足,能够无碍的出入六道二乘菩萨九法界去渡众生,所以只有佛门才是普门的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普门。

所以我们上一节讲了观音菩萨正是以正法名如来,果后行因,具足了如来的圆满功德,才能够自在无碍的在全身忘我的去十法界普门示现,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普门的意义。那么说到普门的话,大家要对普门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还要用心性去悟,这就是普门,其实就是无碍,就是圆融;其实就是有求必应,就是分身散影;就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在我们下面的经文里也会讲。如果细分的话,你看比如说弘誓普门,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渡,所有众生誓愿度,所有菩萨都是这一个,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从修行的普门来讲,六度法门,所有的菩萨都要修。一门开,百门皆俱。比如说我们去放生吧,放生里面就具足了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 都俱足了。布施里面而且是究竟的布施,为什么? 财施,我们去放生的时候首先你要出钱,其次给他说法,大悲神咒加持,三皈依,这叫法施。最后今天把它从危难当中救下来,免得它被蒸了煮了炸了上了餐桌,叫无畏施。就放生一法,所以说,任何一个修行法门,只要你一门开,百门都在,只要你一门深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说学要广学多闻,行要一门深入 ,这叫修行普门。当然还有断烦恼普门,神通普门,供养普门,成就众生普门等等。

我们试着可以从慈悲和说法两方面来再体悟一下真正普门的究竟圆满,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门这个修饰词如此的重要和决定性呢?说到慈悲呢,慈悲是佛教的专属名词了,诸佛菩萨都是以智慧之身,而现慈悲之相,本意慈就是拨苦,把你痛苦拨出来。悲就是给你快乐。但是还有三种层次的不同,我们现在凡夫并不是没有慈悲呀 ,刚才说为什么观世音菩萨示现女相?就是妇女她有这种慈悲心、同情心,心软呀,一说就上当,为什么?她的同情心就是一说生起共鸣,比男的来得容易。当然从慈悲来讲这是一种情怀,从修道来讲有时候会障道,为什么?我们的慈悲叫做爱见慈悲,凡夫有慈悲呀,但是它是带着亲和疏,这种情见的慈悲,自私心所显现出来的,它有了一定掺杂的染污和分别,不能够平等普遍的对待一切众生。

比如说父母对子女吧,有慈悲吧,一辈子心思都在他身上,他舍得吗?打骂都舍不得,慈悲呀。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包括法师在这儿讲法也是呀,大家说相应有缘,讲的也听着顺,理解得也透,可能别的不太相应,他觉得听起来木木的等等。不能够平等的对待三宝 也是有的。男女之间的情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也是一种慈悲呀,你想对他好呀,这就叫与乐。其实这是有亲疏远近,好坏合不合意的分别,这就是凡夫的特性。 甚至亲兄,父母亲尚达不到无分别之相,就算父母亲跟我们是最近的,能不能?不能!父母亲跟我们还是有隔阂为什么?有碍!所以说,亲兄弟还要明算帐。那么这种我们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只能叫做爱见慈悲。比如说我们对亲人就心疼,对不认识的人可能就不一样 。可能对人比较心疼,可能说这些天有天灾人祸,觉得哪里的人又遭灾了,觉得同情,可是对牛羊这些畜牲可能就觉得它是一盘菜。大家一定要知道普门澈通九法界,六道,不光是人。那我们对畜牲锁定,就畜牲而言,自己养的宠物百般疼爱,街上流浪的脏兮兮的你能平等吗?对不对?那对畜牲里边,宠物就算了,野生的吧,对猫呀狗呀,老虎,狮子,可能觉得这是珍惜保护动物,北极熊快没了,熊猫是国宝,可你对苍蝇、蚊子跟它们不一样。为什么?时时刻刻离不开爱见,有亲疏有情见,所以这个叫爱见慈悲。

再一个慈悲高了一些,就是二乘 ,就是声闻和圆觉,叫做法缘慈悲。他们知道万法是因缘所乘,而且因缘所成又是空性显现,但是他只能知道人空,不能证法空,这种局限导致他们只知出世,我一定要解脱,不知入世救其他的众生,纵然救只能够随缘渡化,不能够普遍的普渡九法界的众生,因为菩萨比他还厉害,他怎么渡?所以从这点来讲,这叫做法缘慈悲,比爱见慈悲强一点,可以还达不到我们普门慈悲,叫做无缘慈悲。 什么叫做无缘慈悲?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于这两句话呀,说实在的,我们都听,简直有时候说罪过话,都腻了,谁都会说,听过法师讲几句法的都会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拨苦与乐等等这些。

好好悟这句话,什么是无缘境界?什么叫同体悲心,就是在诸佛菩萨看自己跟众生是一体呀,那么一体来讲,众生的快乐和痛苦和自己息息相关,连息息相关这个词都是多余的,只想着渡化众生,不考虑自己利益的得失,没有人我分别,终日渡众生,又没有洋洋得意的成就感。所以这就是说,自然而然的状态,所以物我同根,就是上一节给大家讲的悟了,悟到打通了,宇宙跟我本来就是一样的,那人和我就是我遇到的诸位,跟诸位遇到的我是一体的呀,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呀,就是入的不二法门。这在经文里面,所有的经典核心内容就在阐述普门,所以把普门含义懂了以后,以后无论从事从理,整个佛教的经典论著都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说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正是观音菩萨慈悲普门的核心代表,他就有这个本事。这是我们讲的慈悲普门, 记住啊,我们现在在讲普门的内含,利用慈悲这个概念来讲一下普门。

再一个,我们再讲一下说法普,刚才在给大家讲《法华经》的时候法华经讲的是纯圆独妙,难道其它经典就没用吗?不是的!佛法本来都是圆满的,讲的清楚很高深微妙。我们的宏观宇宙微观世界,一切现象本质都能够说得透讲得透,都可以。但是听能听得透或听不透是两码事。我们一般都说 我们在说法的时候,也分好几层。比如说有门外人,那你只好跟他说你修修福报,多做做功德,去培福做善事,当然入到甚深处还不能离开这个。可是我们一般都讲外围,能提点因果轮回就不错了,但愿他能够相信吧。慢慢入门了,就要开始讲我们在轮回,身处在因果之中 ,有可能会解脱,需要解脱,要了生死。登了堂的人就要给他讲说,不但要了生死出世,还要入世渡众生。最后入了室的人,才能给他讲第一义谛,还要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里面说,为上乘人说,为大乘人说,这要登堂入了室才能够得着。

对于凡夫二乘的说法,因为不能分别众生的根性,我就是一个凡夫僧呀,所以我在讲法的时候,只能就是揣测着对方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是学理科的,文科的,是随信行的,还是随法行的,随信行的就是说讲信仰他觉得相应,或者讲道理他能弄得明白,这都是大概依着人的沟通层面来进行揣测然后进行说法,凡夫嘛,二乘也不圆满。只有佛菩萨,他能够随着众生的根性,你今天往这儿一坐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根性,什么根性相应的讲什么法,讲完以后他能让你空有结合,能够全熟圆融,而且能够引小向大,达到圆满的功效,这才叫说法普门。在同一个法会中,他能说各种不同的法,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我在这儿讲法,你自己由于根性不同,听到的都是觉得佛讲的是针对我一个人,能达到这种功能作用,这才叫说法普门。

而且他说法是超越语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的人都能够听懂他的意思,达到他所需要的修行方法,而且有时候还互不相知。难道佛菩萨只管东方不管西方吗?大家想想,我也不知道观世音菩萨到欧美是一个什么示现渡化,不知道,肯定有,否则他不普门了,对吧 。普门品给我们介绍的,他是普门渡化,一定是遍满整个星球整个法界,东西方国土。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因为我们是凡夫,只随着他的一音在那儿说法,我们随着自己的类在得解即可。我们对普门,说法普门,随顺众生,演种种法生起向往就可以,然后去修,要得这个境界,所以这就叫我们讲的普门。跟诸位讲了普门,也不知道听得,从慈悲和说法两个方面来讲是有差别相的。真正入到普门境界里面就没有差别了。

接下来内容里面有好多说,一心称名,他就能够来救度,就能脱离苦岸,整个这些东西,常说的(感应)。讲完普门,再有一个概念就是感应,整个普门的内含就是感应法门。一旦佛法说透了唯有感应。为什么说要信要解要行要证呢?信,就是要打开感应的心理。行,就是要不断的让感应升级。解,要有足够的激情相信有感应这么一回事。为什么要感应?怎么感应的?能感应得上吗?要说服自己。证,就是直接一目了然。正在感应,我们现在每天都在感应当中。为什么说大家都生活在佛法中呢?整个佛法的一个大框架就是感应。但是从本来讲,物我同源,身佛平等,由于我们众生迷了自性,有贪嗔痴,有自然的分别局限,有了彼和此,这样根深蒂固了。

因此,我们现在就需要普门来说教,让我们听了以后不断的回归成就。但是我们一般的听到感应的作用的时候呢,说实话,还是偏向于迷信靠拢,你在那一合掌念念叨叨的在那发愿,神叨叨的干什么呀,或者觉得我这一下子,佛菩萨就来救助了,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天方夜谭。其实大家想一想,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感,就是自己用心去生起这种强烈的意愿来应,就是佛菩萨用它打开法界本有的心性来进行回应。那说白了,即然佛菩萨跟我是同一体的还是自己感自己应,佛菩萨来应,还是他来见我们感而自然来应,它是相互勾锁的作用,不分彼此的。但是立足于我们凡夫的本位,我们想从凡到圣,从迷到悟,从染到净,做一个沟通其中建立起桥梁就是我们讲的感应法门,普门的内涵。但是一般我们没有心理的体验,或者没有宗教情怀,对于佛法不了解的人觉得感应是一种玄而又妙的东西。可能有,我也不确定,我也不得罪,反正你们说有就有吧,我也不信。这种宗教现象,这对感应的理解就非常的狭隘。

其实呢,从我们的现实人生来想想,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感应中,如果没有感应,我现在说法你们怎么听得懂呀?我在感,你们在应。有沟通。电视台发射塔无线接收信号,这是不是感应?手机一开机与移动联通的信号台一对接,这是不是感应?包括人与人之间说一句话,你怎么表达呀?我要说汉语,你必须听得懂汉语,那我说汉语为感,你听得懂为应。我的眼神,人为什么说暗送秋波,眉目传情呢,这也是感应。所以说包括一切。相互的了解, 就像中秋节皓月当空的时候,佛门有讲,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全部都要感应。包括现在看电视拿着遥控器得按,录视频的时候拿笔一按,这也是感应。所以说我们的感应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一个问题是,我们身处其中,没有反观,不具备观音菩萨反观。我为什么要听声音的精神?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的感应往往在同一个维数空间之内容易忽略不计 ,而且习以为常。大家想一想,佛法的感应,像普门的感应,他是讲大感应的。我们的感应只在人道里面感应。可是佛法象普门里面,他是十法界的感应。

我们现在顶多信个神呀,鬼呀,或者只能在六道里面的感应。可是佛菩萨的感应是出六道,免轮回,是世间和出世间的感应。所以他可以用十法界,就是十个维数空间里,相互超越,互相来往。而且出入无碍。这其实就是把感应用到极致,把他的功能全部发挥出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感应之中,身在感应之中还不信感应。我说着话,你眨着眼,来回进行沟通,进行寓意,进行概念化的处理等等第六意识分别,全都是感应作用。可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观世音菩萨呢?感不到十方三世诸佛国土呢?他为什么不来应呢?为什么?诸位知道,我们都坐过飞机吗,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特别嘱托一定要把手机关掉,因为有干扰,一干扰飞机就会错乱,地面的情形就认不清,落的时候就会有危险。我们现在之所以没办法感应,特别是和圣者感应,就是因为我们妄想、疑情、分别干扰。所以他的应常常在,而我们的心不能感,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所以佛教一开始(教育)的时候说你要诚,你要敬,你要信,用此来迈进第一步。

一旦我们在身心世界中,清净安和,住到寂静的禅定以后,就能够接到不但人的层面,整个法界的信号全部能接收到。而且一切高层的低层的都能够影现到我的意识世界中来,这不就叫盘活了吗?所以你看其实一代佛法讲的就是感应,整个人生宇宙的实相就是感应,感和应称之为缘和因,一大因缘缘起就是整个法界,一真法界。所以我们对感应这个词,这是今天讲的除了普门以后进一步对他进行演绎。要理解整个感应,整个打开心量用最大的视野去接受和捉摸这个感应的内涵,不是佛教把他宗教化了或者神秘化了,他是非常合理的。我们现前境界就是这样的存在状态和沟通方式。如此的直白如此的真切我们每天都不知道,还要这样的去弘扬去劝相信,就好比本来你就吧捧着金碗,还要告诉你相信这是碗可以盛饭还很值钱,可以不要讨饭了,还要这样婆婆妈妈的去劝要信要信,就是因为我们有干扰。每天的分别妄想在人世间,哪里能一念离得开贪嗔痴财色名食睡?所以感应是佛门的一个特别的法门。

在天台的智者大师的时候,他把感应分为四种情况,就是有冥有显,冥就是暗地里暗中悄然间。显就是让你明确的感知到。他讲到有一种叫做冥感显应,意思是这个众生好像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好事善事,可是他的福气很大,为什么呢?这个众生他这辈子没有怎么修善,但是他在过去或者是怎么样的情形中他培了很大的善根,可是他在过去或者是怎么样的因缘他培了很大的善根,他虽然在冥的时候,就是培善根的时候不知道,可是他在应的时候福报很大,得心应手,一辈子过得非常的顺畅,这属于冥感显应。还有一种叫显感冥应,这是我们现在信佛遇到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和往往出问题的环节。什么叫做显感冥应?有的居士问法师,我没害人呀,为什么这辈子我那么倒霉呀?不顺呀,受不了。或者他也做了一些超度等,他觉得效果不太明显,我就说你不知道有件事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

你怎么不想想,你受到的果报有可能是你做的善事,那个善事没有散失绝对功不唐捐,可是本来你的违缘逆境更大,杀身之祸,可能只动了一刀子就好了,把这个业消了。这是诸佛菩萨暗中,虽然你有显感,但是没有让你明显的感受到这种应,叫做冥应。早就无形中给你化掉了。这个就麻烦,有的人因为不懂这个理,退失了信心。也是他来学佛的时候带的心特别功利。再有一种最好的,就是显感显应。这个就是现世的因果,小时候读书特别用功考上清华北大,将来的选择就多,我的发挥就大,我的福报也大,这是现世的因果。所以说青少年时候多吃些苦,老了以后享福是真福,这叫显感显应,就是明着的感应。再一个叫冥感冥应,你自己做了些暗事,但是业也消于无形之中,诸佛菩萨自会暗中相助,六道鬼神天龙八部来护持,但是你自己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吉人自有天相,又说傻人有傻福,你看他傻乎乎的,可是他走到哪儿就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他什么不懂就指点一番,下面自然人就给他搞定了,有福气的人都是这样。所以我们常说,但凡你只要去多种因多做善事,这是我们在讲感应,在讲普门。这四种原则取决于我们善根的深浅。普门同时就具足了这四种感应。普

门仅从事相上来讲的话很浅显,求什么得什么。从道理上讲,极为高深,为什么?是诸佛菩萨所行境界,不可思议境界,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普门品》这么简单,谁读都能明了。想要什么就求观世音菩萨,常念常恭敬。可是为什么他却列在法华经里面,这样纯圆独妙的一部经典中呢?而且法华经一共二十八品,前十四品讲的是集门,就是说还是在末后十四品讲的是本门是根门,他居然把《普门品》列在根本之中,把这么简单的现象列在根本之中,为什么?就是这是诸佛菩萨才能所行的境界,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地藏经》里也有,地藏菩萨可以示现成河池泉井,山川河流,都可以示现。大家想想,这都是诸佛菩萨所行境界。所以佛门有句话说,众生业力,诸佛菩萨神通道力,皆属于不可思议。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挖掘开发,一直到像普门品这么自在后就叫解放解脱,盘活了呀。我们所说的空性并不是说你把这个东西抹掉了,什么都没有了,叫做空掉了。是就在这事相上越微细,越面面俱到,恰恰体现出来你越心无挂碍,这样来理解佛法。

我在讲普门品时常说,《普门品》和《心经》两本经是互为注解。《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是就缘起上专说性空。《普门品》有求必应,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是就性空处只讲缘起。只有缘起性空了然于心,才能够把所有能量发挥出来。这是我们讲的感应普门,要有必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吃透,观世音菩萨的内含,普门是甚深的何义。品,就是类聚。这一大段什么内容,把他别列出来聚在一处整合,佛门里面叫做品。这就是我们讲的经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意思。

还有一点时间我们来讲讲普门品的翻译者。大家知道,经文是释迦牟尼佛用印度话在天竺讲的,我们现在翻译过来,完全得益于历史上这些译者的呕心沥血,包括这位鸠摩罗什法师,就是最为出色的一位。当然这里讲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我们一般讲的翻译佛典,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是谁呀?是唐玄奘唐三藏法师,我们俗称唐僧。常说吃了唐僧肉益寿又延年,大家都说唐僧肉好吃,不知道最可贵的是唐僧的精神,宁向西天一步死,不退东土半步生。所以鲁迅大师说,这位大师唐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我这里罪过的讲,大德们都是平等的。玄奘法师的叫新译,罗什法师的叫旧译。可是佛教内部来看,也不是说是共识吧,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经典是文本多,而且是直译。罗什法师翻译经典是意译,所以他的文本特别流畅文字优美而且简捷明快。还有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他们的区别,玄奘法师是在译法上,罗什法师是在教法上,就是内证境界上。我们不敢罪过的比喻大师,可是至少留给我们的可能要更胜一筹。因为比如说我们中观吧,他就是三论宗第一代祖师。玄奘法师是唯识宗,刚好空有两门。

罗什法师小时候是龟兹国人,龟兹国就在新疆库车一代。小时候就特别聪明 ,有什么事给他说了,再不用说他就一目了然,学经典什么的,所以当时的名气就很大了。在西域很有名。大家送他一个外号叫童寿,儿童的童寿命的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很小的年龄就具足了老人家的德行,从小就辩才无碍。他的父亲叫鸠摩罗炎,印度人。到了一个国家,国王的女儿就是罗什法师的妈妈就看上鸠摩罗炎,因为他太有才。古时候印度对法译呀,辩才呀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就非要把女儿嫁给他,就生了鸠摩罗什法师。可是因缘怪得很,那时候非要嫁给他,可生完儿子后她又看透了,她要出家,这鸠摩罗炎反而不愿意了,不让她出家。结果她带着罗什法师就出家了,往东走,走到现在的西域国度。

当时在东土的时候还是在南北朝 当时的皇帝(苻坚)。中国的历史上秦朝(嬴秦、苻秦、姚秦)。当时的皇帝(苻坚)就派他的大将吕光攻打龟兹,听到罗什法师的圣名就要把他请回来。当时罗什法师就跟龟兹国讲了东土要来打了,他要什么你就答应他。可是龟兹国主呢(吕光) 要罗什法师,他就不答应,就打了。然后就把罗什法师说是请,可是用战争的手段请,中途东土苻坚发生了政变,被姓姚的夺取了天下,吕光一听就不回去了,在半路上自立为王,罗什法师就在西域路上待了整整十六年。十六年对他的汉语水平产生了无比巨大的作用,对他后来翻译经典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等到姚秦,姚苌的儿子姚兴继位后听说罗什法师在这里就去迎请。当时吕光的儿子已经继位了,就把吕光的儿子打败后,就将罗什法师请到现在长安逍遥园的西明阁,开始了一代经典的翻译。所有的大乘经典,我们现在的宗派所依,法门所循,都是大部分是罗什法师翻译的。当时翻译的经典(的情形)盛况空前,当时(国力的)翻译水平要比现在高得多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个小插曲,首先当时的皇帝就逼迫说,罗什法师这么有本事一定要让他娶妻,给他好多嫔妃,成天被女人围着。他的弟子就对他失去信心,当时他就当众端了一碗针,铁针,当着众人的面吞下去,说你们对我失去信心谁有这个本事,有资格对我产生怀疑,神通一显就震住了,大家都没的说了,继续翻经事业,要不当时就有点儿乱。后来罗什法师一生的任务完成了,在他走的时候,就在诸菩萨面前发誓说如果我翻译的经典与佛义无违,那么让我的舌根不烂。果不其然,言行相符,荼毗了以后,舌根没有烂,广长舌。以这种不烂的舌舍利说明一生所译经典一点无谬,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罗什法师的舍利还在陕西长安的草堂寺,他的舍利塔非常精美。我去过,那里有一个汉白玉雕的。古人的心性和工巧真是我们现代人不能比,非常精美磨的光滑了。虽然看上去斑泊的很,但一看就是拿得出手的货,不像我们现在都是豆腐渣。从这点来讲,后来到唐朝时,有一个很有名的律师,道宣律师,终南山的净业寺祖师,律宗的祖师。他很有本事,一直打座在终南山的天人应供台。

这个地势是对外面的情形一览无余,但外面谁都不知此处很险。有次下雪了,护法的无法上来送饭,他的德行高,感得有一个天将来给他送饭,浑身散发着光明给他送饭。送饭的时候他就趁机问这个天将,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这个天将就告知说 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所说法的译经之师,这就说明他也是诸佛菩萨又一次示现来成就释迦牟尼佛乃至他的弘法事业,向东土震旦佛国传递的任务。后来唐太宗在逍遥园草堂寺还吟过一首诗,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对罗什法师很崇拜,十方流沙来振锡。十方就是当时(连印度来的沙门等)译场集聚了三千人,振锡就是锡杖,说法的意思。法正正确确的往东土来流,在佛门里有一个叫做分瓶泻水,就是一点都不落的,一个瓶子向一个瓶子倒水一样,这样的来翻译佛法。十方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翻经。最后赞叹文成金玉知无朽,就是他的知见他所翻译的经典没有一点点毛病,听了不枯燥,特别引人入胜。口吐兰芳尚有馨,就是我们现在还在受着他翻译经的恩泽。最后一句比较感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已经到了唐朝了。这是我们说的姚秦三藏法师罗什法师译,算给大家交代一个译者,有一个了解就可以了。

大家知道三藏法师,三藏就是经律论,佛说的都叫经。其中讲戒律的拿出来叫律典,所有后代祖师们演译,称兴发挥。讲解佛典形成的著作都叫论,精通这三方面的法师,全部称之为三藏法师。当然我觉得现在能精通一藏半藏的,精通一部一个小小藏的,也可以去分享佛法。只是照着祖师们诸佛菩萨说,不要自己杜撰就可以,那也算个法师。但是一定要精通这三藏的,才能称之为三藏法师。这是罗什法师。因为他所处的时期,是秦国的姚兴当政,所以叫做姚秦三藏法师,这是对于经题和译者我们做一个大概的介绍。

整个这部普门品,我们现在入正文,分为两大部分,大家要晓得在佛门里有两个专业的词语,大家了解一下,一个叫长行,一个叫偈颂。偈就是一个偈子,吟唱了一个偈子。颂就是歌颂的颂。长行和偈颂往往会同时出现在同一部经典中。长行就是没有规律的散落的一句又一句的句子。偈颂一定是五个字或七个字,就像诗一样。五言诗或七言诗。一般偈颂部分其实是对长行的复述。就是当时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为了便于记忆,因为那个年代没有文字,没有纸进行记载,当时阿难第一次结集经典的时候,没办法记载都是口口相授,所以就是讲完一段话的时候一定要把他编成五言或七言的一段偈颂,为了好记不让佛法流失散乱。整个《法华经》也是《普门品》也是一部分是长行,一部分是偈颂。两大部分长行里又分两大部分,我们主要介绍长行,偈颂部分由于时间关系不细讲了。长行里面第一部分,无尽意菩萨问佛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得名叫做观世音”。第二问又问佛说,“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以何方法为众生说法”,这是第二问。这两个话题构成了《普门品》的主干内容。所以说第一句话“尔时无尽意菩萨”就入正文了。那么时间关系,第二讲到此。第三讲开始我们就随文入观,入正文贯文。这部普门品的真义,从文言中体现。今天我们讲的一个是观音菩萨的名号,再一个是普门和感应,这几个关键词希望诸位能记住并去琢磨,这《普门品》其实真是一代佛法的核心,所以才能选入法华经进行阐述。作为佛法的末后一着,所以我们要对普门要有足够尽情的理解,特别是信受,第二讲就到这里。

0:00 / 0:00
普门品1
普门品2
普门品3
普门品4
普门品5
普门品6
普门品7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什么观音菩萨要帮助恶人呢

问: 《普门品》说,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若有罪,若无罪...

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

礼拜观音菩萨,可以得到不思议加持力

明朝时有僧人如幻,他有个朋友懂得易理。跟如幻说,你...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观自在菩...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持诵《普门品》的不可思议感应

普门入于大慈,帮助众生得利乐;观世音入于大悲,寻声...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师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锅漏匠...

【推荐】邪淫纵欲导致中风的现世报

中风的原因有很多,用现在医学的眼光看来,中风无非就...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

【佛教词典】不乐

谓有一类。得好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

【佛教词典】二种观行者

【二种观行者】 p0031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十二页云...

白色的蟑螂

打开孩子的饼干盒子,在角落的地方看到一只蟑螂。 那...

【推荐】怎样把福报留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

住持正法,以戒为尊

原文 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实三宝之舟...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

禅宗怎样参无门关

讲到参无这个法门,当年有人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

念佛决定往生的依据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问: 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

妄想的作用可怕在哪里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

《普门品》和《金刚经》不能一起诵吗

问: 现在每天早晨我诵《金刚经》,《普门品》,《大...

波斯匿王减肥记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