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宏海法师  2019/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讲)

好,下面我们一起合掌,各称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同修,下午我们华严贯讲的第二讲。看大家黑压压的坐了这么一屋子,真的每次法会缘起不同。有时候我们读诵经典,你不要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就经典里边描绘的菩萨的功德,法会的情状,这个法的属性,你看为什么虽然说以前也讲《楞严经》,也讲《无量寿经》,可以说是也算是见过来了,当然每次第一场都是人最多的,可是还真没有今天开讲《华严经》这么多,前所未有。所以,我们早上正讲到这个话题叫做“缘起”和“性起”。这个华藏世界海的菩萨众真的是,因缘就是这样,法性就是这样。所以你看,今天我看到有的同修拍的照片,我也还很意外,没想到里里外外这么多人。当时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一点儿都没动,等一下我们要讲,就上升到各天,乃至他的法身化现成圆满无量庄严的报身,讲这个华藏世界海,就是这番情形。随着我们对于经文的投入,你就发现,呀,说这么多,说的没完没了,都觉得,太多了。它就是这么多,当时真的就是这么多,就是最多,最大,最广。

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坚持,这一开讲,可不是说一次两次,来点激情,好久不见就行的,这一讲就是好几年。大家记住,今天是二零一八年农历的八月十八,阳历的九月二十七号,我们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晓得三年五载以后,哪天圆满。而且我们这还是叫贯讲,就等于说是一个版块一个版块这样概述起来来讲。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能够坚持。不要说里里外外,等到长期讲过去,能把前面这一片一直能坐满,这就是非常殊胜了。不管满不满,为什么前面讲到缘起这个概念,上午。缘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有满和不满,有这个差别相。

我们要现在讲到最高的一个,《华严经》到底在讲什么?因为前面我们说到,都会落到两门。能造业的人,所造业的果,这叫业感缘起。能藏,所藏,这叫阿赖耶识缘起。本体好像是真如,枝末就好像是幻相,这叫真如缘起。都是落到两头的这个法。下面我们要讲的这个就是说,它也不把,好像真的有个如来藏也罢,本性也罢,佛性也罢,真的有这样一个本体,实体,本来面目,叫做真如。而是说,大家听明白,全体缘起的诸法皆是真如。任何一缘,当体就是真如,就是实相的,不是参与者或者成就者,而是显现者,就是,这个就叫性起。我们要体悟,这个就叫性起,当体就是。从现象的幻相进入实体的本性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把幻相和本性已经给区别开来,到了两层了。

所以下意识地,我们从心地上理解,一定会理解成说,哦,好像真的有一个境界,这个是本来清净的,是根本。然后好像我们现在所见所闻,什么六根门头,什么见闻觉知,好像都是枝末,一定会有这个差别。可是在华严法中,所有的差别现象就是本体,另外没有本体,一切的现象,本体之外没现象,现象即是本体,这个说明方法就叫法界缘起。也称之为性起。每一法都是本性的,不是成就的,也不是后来的,就是是本性,当体就是本性。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交连,关联交错。哪一件事哪一个物不是本性,就是本性。所以为什么佛门里面老说有一个叫“当下”这个词,老说叫“现前”,老说叫“当体”,就是千提醒,万指直指,就是指的说这个“性起”。

比如说我们说,以法为主,比如,我坐中间,以我为主,大家好像都是伴,我是这么个感觉,那我就觉得有主伴分别的妄想。可是在座的诸位,如果你们以自己此时为主的话,所有大家都是伴。到底有没有主,有没有伴呢?都是主,都是伴。没有一个主伴,当体就叫重重无尽,法界缘起。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下呢。因为我们对于这个法,最难的理解点,是来源于我们下意识一个常态的凡夫的一个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我们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最难领悟的点就是色心的融合。大家知道,为什么实报庄严土叫做实报无障碍土?就是破无明证法身的菩萨,一进入到实报庄严土,他的净土里边叫色心无碍。你设想一下,色就是物质,心就是精神,我们现在所有的层面,都是应用我下意识的精神,来理解或描绘物质世界,对吧。可是真正的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中,它是纯粹的色法,也就是精神和物质,色法也就是物质,心法也就是精神,精神和物质是一如的法界,是相互掺在一起,而且没有色心的分别。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对待,它是没有的,就纯粹的一个自然显现。

当然这个自然也是多余的说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就叫做无尽缘起。整个法界,宇宙万法,我们下意识好像说的空间的缘起,包括竖出的时间上的缘起,都不是生灭的作用,是本具的作用,你要参悟。所有的缘起,不是业力所缘的,不是生灭所缘的,也不是不生灭所缘的。因为一旦不生灭了就有真如。万法彼此融通,各住各位,无尽显现,相互无碍。大家回想一下,往生是个什么事,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这就叫做性起。所谓的缘起,它一定是待他缘而生成。缘起自性本具的这个性德而生起,就叫性起。不变就叫性,显现就叫起。现在我们所谓的显现,一旦显现,这个事出来了,它是生出来,这个事没了,它就灭没了。所以你看所有的经典,《心经》里面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还是讲的这个性起。

就是没有一个法不是本心所显现的。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就是我现在当下的本性所显的,就是这个。极乐世界也是这个。同体就是这个,连娑婆和极乐都没有,就是这个。你一入这个,就入了极乐净土,就是这样,你一出这个,就入到娑婆世界。就是在这个性上来见的。所以说任何一法,没有一法不是揽整个宇宙万法而现前成的。就是没有任何一法、一个事物、一个现象、一个思想能够先于法界或者后于法界。听明白吗?没有先于法界或者(后于法界),就是出不了这个法界,这个就叫性起。

那我们讲一个,再讲一个例子。你比如说很多经典里边,刚才上午讲到《维摩诘经》里边也有讲到。因为讲到性起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探窥不到这个层面,它是无边无际的神通妙用。我们以为是神通,因为法界本来就是通的,所以人家一个自然而然的一个作用,被我们就认为神奇得不得了了。就觉得往生,居然说还能够有这个极乐世界,还能信愿往生,就以为根本就不得了了。

可是真正的法界状态中,你比如说我们讲到菩萨的神通,在《维摩诘经》里边,他能把须弥山这么高广的东西纳到一个芥子,比小绿豆还要小,小麦子还要小的一个种子里边,叫芥子纳须弥。能把四大海水,不是咱们太平洋这点水,铁围山四大海水,他能够入到一个毛孔。这个斗法的时候,我老讲到这个典故,就是把三万两千个狮子座就入到一个方丈见方的房间里,八千菩萨,五百罗汉,百千的天人就被维摩诘一手就给托没了,就一个手掌就把这么多人拿着,就往另外一个地方去,就这样的神通显现。

可是大家要知道,纵然是这样的种种神变,还只能叫缘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当时有三乘的声闻菩萨等众都要听法,那么佛趁这个神通妙用之势,向他们演说表露,让他们能入这个法。那大家想想,这个现象它是怎么来的。我现在给大家描绘的时候,也是我们从经里边读来的。他当时表这个法时候,其实我和他,你们,还没有摆平,我演这个法,给大家看,希望你们能入这个无碍境界,所以这个有来有往,有你有我,这都属于缘起,不叫性起。

什么叫做性起呢?《华严经》中有讲到,叫做本法力,本来的本,法如是故。就是说我们现在刚才描绘的所有诸多现象,没有什么可稀罕的,知道吧?就是本法力,这个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具足这个能力,你现在还要给我表露一番,你想说明什么呢,为什么要多此一表呢。所以这就叫缘起和性起的差别。这个性起来讲,它就是本来就能够一个尘埃之内,就能够涵容十方佛刹,众生刹,都在其中。

世界也不会小,微尘也不会大,十方世界所有微尘都是这个样子的。你还要给我显神通,现这个因缘,觉得有来有去,可是你不知道本心自觉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为什么《华严经》叫毗卢遮那佛不移本处而坐一切道场,就是本来就这样,你不要去刻意地还要显现,什么神什么通。没有神,就是通的。这个就叫性起。我们既然说不能够先后于法界,本来就是说无尽法界缘起又称之为性起,这个是《华严经》所要告诉我们宇宙万法的真相,最绝对的真理,圆满,最圆满的佛知见。

那么这个,如果把它显现成大禅定,上午我们给大家说了,就叫做海印三昧。这个就叫做海印三昧。这是又一个点。为什么要讲到这个概念?因为大家都知道,每次从“如是我闻”开始的时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讲法,我们常叫做什么呢,有个词叫称性宣说,听过吧。他不是说坐在那,好像突然间就猛地给你来一下。

他开始讲法,一个是因缘到了,二一个他不是在这说思惟半天想好多词,怎么前怎么后,怎么好怎么不好的说。他是一定要在大陀罗尼,大三昧,大禅定的定境中,才能够流露出应机契理的圆满法语。所以你不要以为,为什么上午不是给大家讲了,日出先照的时候,太阳它是没有这个概念,我要先照谁照谁,知道吧。太阳唯一的能量就是只管发光,如果我们一定要说这个话,太阳就叫做发光三昧。宣讲《华严经》他是直通佛圆满的一真自证的法界,他讲解的时候,一定会有他所依的定境。现在我们要告诉大家,下午第一个主题,就是他所依的定境是什么,叫海印三昧。

每部经典的宣说都要入定。你其他的不要看,就包括“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那就在定中,而且照着极乐世界,照着说,给我们说的。讲《金刚经》的时候,“敷座而坐”就入了定境了。大家还看到我后面写了几个,第一个叫“无量义三昧”,入的无量义三昧讲的哪部经?在《法华经》里面已经明文告诉大家说,入的无量义三昧才宣说的《妙法莲华经》。

所以每一部经典都有所依的定境,为什么呢?就是“无量义”这个词很有意思的。“一念三千”《法华经》讲的是,就有无量义,一一皆是无量。无量诸佛,每一个人都可以给他授记,将要堕地狱的还要给他授记,也是无量啊,无量诸佛。讲《般若经》,就是讲般若经的时候入的叫等持三昧。这个跟大家讲一下,讲般若经,所有的般若波罗蜜经,都是入的等持三昧,就是要相应在缘起性空这个法上,相应在毕竟空上,叫等持。大家想想,毕竟空是个什么意思。你首先你的心要平等的嘛,对吧,没有分别心,没有差别相吗,所以叫等持。这每一个三昧它是有法义在里面的。然后《涅槃经》所依的叫做不动三昧。猜想一下,为什么涅槃经叫不动三昧。

我们叫圆寂,寂灭。为什么,因为涅槃有四德,就叫常乐我净。根本讲就是不动的意思。涅槃了嘛,寂灭了嘛,大圆满了嘛,一直就是这样啊。本来我们好像还要给佛来讲,给我们要八相成道,示现的。我们来讲,也在示现,示现个生老病死。世界也在示现,示现的是成住坏空。这一切都叫幻相。因为我们有生老病死,我们的心会生住异灭,所以佛才无可奈何,只好来个八相成道,这就叫动,都在动。可是真正的无余大涅槃,无住大涅槃,就是不动。所以依着不动三昧,而宣说《涅槃经》。

今天我们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依的就是海印三昧。海印三昧他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华严经》的贤首品里面,我给大家念一下,就说“或现男女种种形”,所有的色身的这个身形,“天人龙神阿修罗,随诸众生若干身,无量行业诸音声,一切示现无有余。”他是依的什么呢,海印三昧的势力故,就是依的海印三昧的功德,才能给讲法。

包括我们观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包括这个诸佛菩萨的一切神通道用,所谓的点化众生,等等这一切的灵性的东西,所有的这个往法上交接的东西,都流淌来自于海印三昧的功德势力。所以大家在这个上面,可要认清了。为什么说叫华藏世界海,无量众生相,你的所有的什么,行业呀,声音呀,等等这些,他都能够给你显现无余,这个就叫海印三昧。所以你看,《华严经》讲的境界是如此之高,如此之深广,真的是,为什么说,能理解说当时这个二乘都听不懂。

关于这个海印三昧,在经典里面,在疏钞里面也讲到说,为什么能够入这个海印三昧。他讲到说:“如来智海,识浪不生。”识浪不生,哪两个字,意识的识。就是你的起心动念,你的烦恼,你的分别,不生了,这个智海就显现出来,就像犹如这个澄波万顷,晴天无云,所有天上的星宿月亮等等这些天象呀,完全炳然就显现在这个水里面。

所以呀,后来这个法藏法师在解释的时候说,海印者,就是说海印三昧就是以比喻为名,以譬喻为名,比喻的这么。他说什么意思呀,就像阿修罗,修罗准备跟玉皇大帝帝释天打仗了,修罗会排兵布阵,整个士兵就罗列在空中,这个时候,因为阿修罗海居的也有,依须弥山居的都有,那么他就说,整个于海内显现出来的他的队伍的壮大,纵横交错,一排一排等等这一些,他就说这样就如同什么呀,海印三昧,他说佛菩萨的心,就像大海一样。大家听这个,你要听出来一个里面的内涵是什么呢,阿修罗给映现出来了。阿修罗不是代表善,代表什么呀,代表嗔恨,代表恶。由此,我要给大家引申的是什么,海印三昧可不是咱们,因为我们现在这个小心小量,小心小胆,总觉得能够盘腿这一坐,那已经很不错啦,入定了。

然后就不知道这个心有多么的清净,多么的无染,多么的一念不生,我告诉大家,海印三昧可不是这样子的。海印三昧最多的,正面来讲,一念不生,诸佛菩萨的心智。反面来讲,是什么都可以生,最脏的,最乱的,最见不得人的,全部还映现在海印三昧中,如如不动,这才叫海印。如果不叫海印的话,就是说,好的给你映现出来,难道脏的就没了吗,扔了吗,一刀子割了吗?不是这样子。当然,这个法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讲的。真正,你说修行人,越精进越纯粹的修行人,往往遇到善知识的时候,要给他反过来点拨。说你要承认自己是个凡夫,你是个混蛋,你什么烦恼都有,什么罪恶的念头都生,你要先认识这个,承认这个,把这个摆平了,你才能更上一层。

所以,大家要知道,在这个上面,这个也不能多说,自己悟去吧。海印三昧,就是这样。不但你正面的形象,你净的善的是它的内容;你其中反面的形象,染的恶的,也在上面,不加取舍,这才叫做海印三昧。还能全部映现出来嘛,你一旦有一点屏蔽性,你就不算海印三昧,就有一些没映出来,映现的映。

所以说,这个海印三昧,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至明,就是至极的至,最至明,最至净,最不动的。你是好的,坏的,我都看的明明白白,你该好就好,该坏就坏。你是这个,任何因缘出来啦,好因缘你就好,坏因缘你就,就等于说,我们说善业造的我就感善的果报,对吧。那难道就没有恶业了吗,你恶业你就感恶的果报,反正就是因果是不动的,就这样的。那么我是无心的,大圆镜一样,我们说大圆镜智,海印三昧也是这个,那你来什么,我给你映现什么,我在上面不掺加一点点主观能动刻意造作,这就叫海印三昧。所以《华严经》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广大,如此的自如,如此的重重叠叠,就是因为海印三昧的功德。这样讲大家能听得懂吗?好好,这是我们前面讲了四点。

回顾一下,就是说,在背景性的了解说,释迦牟尼佛讲,龙树菩萨传,东土诸大德译,三种华严。后面我们又讲到说经前略知,讲了一个日出先照,对不对,这是一点。再讲了一个别教一乘,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再讲了一个无尽缘起,性起,这是第三点。第四点,讲了一个海印三昧。说来说去,这些思想,这些角度,就是为了让我们承载《华严经》的法义。这是前四点。

后面的四点就不一样了,开始有一些知识性了,我们需要做一个知识性的了解。大家也要,作为一个听《华严经》众,你要听成一个专业的听,你不要听成一个业余的听,业余的听,来凑一把热闹,也不知道前因,也不知道后果,上次讲了什么,这次说的哪里,也不管它。我们既然来听《华严经》,就希望大家听的专业一点。《华严经》的组织关系,有四个层面。一个七处,二一个九会,第三个四分,第四个五周。五周四分,这四个点,我们要把它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首先来看,讲《华严经》的七个地方到底在哪儿?这是很有意思,七处九会,好,我们先来,后面这四点是要讲一下华严经的组织,就是组织结构,和他的说经处,说经会。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到底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哪些地方讲的《华严经》,为什么跟其他的经典有别于呢。就是说,每一部经典都是,像《金刚经》,吃完饭,那儿坐一会儿就讲完了。《华严经》他是在七个地方讲完的。我们学习八十华严,不仅仅是说先了解这七个地方,后面还要给大家会通一下。就是只要是《华严经》,它就一定很玄,任何内容,任何版块,它都能玄起来。所以我们先把它一处一处地了解一下,后面再做一个法义上的会通。

首先讲《华严经》第一个地方,大家看到了吗,在菩提法场。菩提法场,可能我们听得比较少,其实,就是在当时叫摩揭陀国,也就是现在印度菩提迦叶,菩提树下金刚宝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释迦牟尼佛成道,在那儿打坐,打成佛的地方,现在叫金刚道场,金刚法座,就是这个地方。在经典里面,因为它是成就释迦牟尼佛菩提成道的地方,所以叫菩提法场,就是现在印度这个,我们说,世界上不是有几大金刚座吗,那是一个地方。为什么说在菩提树下为第一讲法处,就是因为表明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八相成道示现,是在人间成佛的示现。所以第一会的时候,不敢给你太高调,稍微这么低调一点,就在这儿成佛,那就在这儿讲,叫菩提法场。

第二个讲的地方叫普光明殿,又称普光法堂。是什么呢?是当时在这个菩提法场,道场的旁边。现在我们叫普光明殿,可能当时也就跟一个讲堂精舍一样,这么一个地方。就是继续保持低调,还没有离开脚踩着大地的这个地方,我们常说,你怎么这么能呢,你咋不上天上去呢?还没有上天,这是第二个地方。第二个表示说,因为菩提法场讲,说明说世尊是在人间成道的,他讲的这一场法,就是针对人类众生为根本的。那么普光明殿的时候,讲的内容是什么内容呢,就是开始讲的涉及到十信位的内容。

《华严经》里面,一生成佛,那么一定会,菩萨的阶位不是刚开始是从十信位起位。那为什么还在地上呢,就是因为十信位,大家想,信仰佛法,信仰佛法,起信起信,从哪里开始起信呀,从哪里吗,还是要从凡夫心开始启建,我对佛法对三宝的信心,对不对。所以还没有上天,依然在地上,叫普光明殿。开始心地什么呢,发散光明了,懂吗,所以开始启建信心,对于佛法的信心。

第三个开始就上升到忉利天宫了。上升到忉利天宫了,我们读《地藏经》都知道,忉利天讲过《地藏经》。可是呢,我们还不知道说,《华严经》的第三处就是在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宫了。忉利天,须弥山是这个样子,忉利天在须弥山平顶的最上面,就是我们说的帝释天,释提桓因,《弥陀经》里面讲的释提桓因。因为他这个中间是一个天,四面各有八个天,俗称又叫三十三天。中间的帝释天所居的这个城叫做善现城,善良的善,显现的现,它叫善现城。这个善现城的周长有一万由旬。由旬是什么概念呢,一由旬最少有四十里路这么长,当时的印度的计量单位,四十里路。有一万由旬这么个周长,就这么个大城池,中间有非常殊胜的宫殿,天人的宫殿。

大家想想,城外边的西南处,就在西南角,咱们这儿是坐北朝南吗,那么那边是西,就在那个,假如果我们现在在这个善法城,那个角上就有一个地方叫善法堂。每天,帝释天都要在这个里面去法务,讲法,听法。而且他每天都要入到一个,这个园叫什么了,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这个园里还有出家人住着,他每天要给出家人去顶礼。忉利天的人,他本身身体非常香洁,光明也可以彻照,自然有座给他们天人来坐。那么还有呢,这个座,如果说忉利天的天子往下一坐,这个座自然就入地四尺,等到这个天子一起来的时候,这个座又开始离地四尺,就是表示他要走了,我们说的飞,人家叫行动了,这么更确切些,你看人家那儿就是这样的一种场景。

为什么说第三处突然就离开人间,引向忉利天呢,为什么?第三处讲的内容是表菩萨的十住位,第三处,到忉利天讲的是菩萨的十住法的内容。所以他就表示这个菩萨的心量要广大,住处要广大,十住法门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攀登到的这个境界,已经不是凡夫了,不是凡夫的心量所能想象了。所以说,要真正有这种无所住的智慧呢,才能够体会。所以第三处很巧妙的就在忉利天开讲。但是他虽然离开人间了,这个地方呢,还怎么样呢,还不太升得厉害,还是依什么呢,依地而居,代表依地而居,就是虽然你的法已经比较高妙了,可是你还是没有彻头彻尾地说,一跃而起。

第四处叫做夜摩天宫。夜摩天宫跟忉利天有什么差别,开始依空而居,就没有脚踩大地这个份了,全部是依空而居的,是在忉利天以上十六万由旬的虚空中。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忉利天已经在须弥之顶了,夜摩天在忉利天以上的十六万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十六万由旬上面的虚空中。这个地方,太阳月亮已经照不着了,就是日月光芒已经上不到了。但是人家那儿的天人,就是人家活着的天人,自然而然,身有光明,不需要太阳光,自己身体就有了光明。而且,夜摩天的天王,他特别喜欢请佛讲法,请佛升座,迎佛来说法,比如说,他讲法说,这个正是个好时候呀,世尊来讲法了呀,非常善时善宜,正好来请佛,他说这个十偈赞。

说什么呢,说过去的诸佛也在这个地方讲法,又叫十如来,也都曾经入过这个法殿,入过这个殿,夜摩天宫宫殿。所以这个夜摩天又叫做善时分,老请世尊去讲法。夜摩天宫,这是第四处。为什么设在夜摩天呢,就表明什么呢,在这个天上,讲的十行的内容,菩萨的十行法,夜摩天宫讲的。菩萨的十行法,跟过去诸佛讲的十行法都是相同的。证入的果位也是相同的,没有差别的。所以说,这个地方又称说什么,十如来殿,又叫十如来曾入此大殿。就这么个地方。你们有的参加过开光法会的话,里面有的一些这个祈请词会说,祈请诸佛菩萨来入此殿,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有点效仿夜摩天宫请佛来讲法的这种功德,叫夜摩天,第四处。

第五个讲的地方就叫兜率天宫。兜率天宫在夜摩天上面的三亿两万由旬处,一个比一个高。三亿两万由旬,刚才差了十六万由旬,这个地方就差了三亿两万由旬处,而且人家兜率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这么多,多少,二百年。在人家那儿过一天,咱们这儿就过了二百年。兜率天有内外两院,外院一样,也是欲界的天人,他是有烦恼有贪着的,基本上住的,外院住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世间各种宗教,宗教的教主,能听明白吗,各种宗教的教主,或者欲界,在欲界天子里面退位的这些天王们,基本上就住在兜率外院,比较过气了。但是为什么他有福报住在兜率外院呢,这个也是个缘起。因为兜率院还有一个内院是什么呢,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居。

弥勒菩萨现在当住持当在哪里,不在咱们这儿什么寺庙里面,天王殿他只是一个像住在那里,他真正住持的法场道场就在兜率内院,他来当住持。一直在讲法。所以说兜率天的人,他有一个特色就是心特别清净,道气足。这是天里面最优胜的一个天,为什么呢?下面的天,心比较散,比较放逸。就像我们人,这个人太闹了太躁了,让他修行,他修不起来,对不对。上面的天,他的福气虽然比他高,可是他的心很暗钝。就是跟他讲佛法这个灵巧,灵性,悟性,他听不开,没感觉。所以说,不上不下正正好修行的就叫兜率天。所以你看每一尊佛,做一生补处菩萨,全部都先示居在兜率内院。这一天又叫做知足天,就比较容易知足。为什么呢,在兜率天讲,他是讲的十什么,前面讲的十住,这里也讲的是,十行开始满了,开始讲什么呢,讲十回向。讲十回向,就等于说他慢慢已经,虽然没有离开欲界的染着,但是他对欲界的境界已经渐渐能够的无所染着。十回向,回向就是尽情地回向,我一点都不要。尽情地利他,这是兜率天。

第六处,叫他化自在天的摩尼宝殿。我们要问了,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在兜率天上面还有一个化乐天,化乐天上面才叫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在兜率天的上方的十六亿四万由旬处。那么说这个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又在化乐天上面的十二亿八千由旬处,更高了一层。所以说这个天为什么叫他化自在呢,就是把人家化出的成果,他抢过来自己享受,所以就叫他化自在天。也就是说,不讲理,知道吧,强取豪夺。

老享受别人的东西,他也不知道感恩,他觉得这就是应当如此的,所以这个天的天主就叫做魔王波旬。大家想想,你说魔王波旬他有福报,居然住在欲界之顶。他比帝释天和兜率天都福报大,当然跟内院是没法比的。但是,他常怀邪见,他没有天人的福德。他看见这个欲界的人怎么老是去恭敬皈依供养释迦牟尼佛,他觉得我是欲界之顶,所以在他的视野中,欲界所有的众生都是由他来掌控的。所以他认为他就是欲界的王,看到有人去恭敬供养释迦牟尼佛,不来恭敬供养自己了,心生嫉妒了,所以就把佛菩萨视为冤家,老去坏法败法,搅局。所以才把他叫做魔王。但是佛陀在这里讲十地法门。十回向上面就是十地。十地是什么呢?十地来讲要跟大家讲,十地就称为大菩萨。

前面的十信十住十回向,如果严格的从次第上来讲,都属于什么呢,菩萨比较自利利他,十信十住十行属于自利居多,虽然也在行菩萨道,但是他还是成就的自己多,十回向是成就别人多了。因为心,利他的心比利自的多了。这都属于菩萨。只能叫小菩萨。真正的大菩萨,登地以后,才开始叫大菩萨。而且登地以后,一地到七地只能叫菩萨,八地以上才叫摩诃萨,才叫摩诃萨。所以这里真正为什么叫他化自在天呀,我们不要取魔王的这种自私,我们取他这个名号的功德。他化自在天,就是以他为根本,真正登地的菩萨就是彻底来随机应化,而不是化自己,化众生了。所以你看有的菩萨到一百国土去八相示现成道,彻底度化众生,这个时候才叫做他化化他,就是有这个寓意在其中。这叫做第六处。他化自在天的摩尼宝殿。

那大家看,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直至绕这么一大圈,最后又回到第七处,在哪里,逝多林。逝多林是什么地方,知道吗?室罗筏城。室罗筏城有一个最著名的精舍,叫什么精舍?祇树给孤独园,就是这里说的逝多林。很多人搞错了,有的大德讲也搞错了,以为逝多林是尸陀林。尸陀林就是以为是这个跟天葬那个一样,寂灭圆寂的地方,埋葬的地方。逝多林其实严格地讲,玄奘法师在《西域记》里也说过,它是属于祇桓精舍,祇树给孤独园。这七处就称之为讲《华严经》的七个地方,在这七个地方讲的。

九会是因为在普光明殿讲过三次。在普光明殿,光在普光明殿就讲了三回。第七会,第八会也都是在普光明殿讲的。其他的都在一处。现在我们把这个再把九会给大家划分一下。因为《华严经》不是一共有九会,八十卷三十九品,一共八十卷三十九品的内容,就要在这个九会中讲完。所以在菩提法场讲了六品十卷,说这个如来的依正法门。在普光明殿说了六品四卷,好,大家看不到的,你听着跟着我说就可以了。

刚才我们不是讲到了七处,七处九会,现在我们配一下这个九会。九会的话就是讲法的法会次数。我们常说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就是指的这个会,也就是说讲《华严经》在九次法会中宣讲圆满的。九会是在七个地方讲,第一个地方,第一会就是在菩提法场,说了六品十卷,这是它的篇幅。讲的内容就是指的如来的依报,他的国土多么广大,多么清净,正报就是如来的色身,多么庄严,多么光明。这是指的第一会说经六品十卷。像讲到我们第一品叫《世主妙严品》,就是讲到的这个妙就是说这个微妙,严就是庄严,《世主妙严品》就是整个这个世间种种的,讲到各种各样的众生,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各样的活法,活法就是所谓的法门,要提升到这个地步,所以说说经六品十卷。

第二会在普光明殿讲的,说经是六品四卷,六品四卷是讲的十信法门,十信的内容为主。第三会在忉利天说经六品三卷,是讲的十住法门,六品三卷忉利天宫。十住法门。在夜摩天宫,是讲的这个十行法门,一共是四品三卷经典,四品三卷。在兜率天,说是三品十二卷,是讲的十回向法门。兜率天,三品十二卷,讲的十回向。在第六处,他化自在天,说经是一品,只讲了一品,但是有六卷,是讲的十地法门。这不是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在二三四五六这四会中,就把它讲了。因地。在第七会的时候,大家发现了没有,很有意思,又重回普光明殿了,就开始又落到人间了。为什么呢,说经十一品十三卷,讲了十一品经,十三卷的内容,说的是等觉和妙觉。

等觉就是差一步就成佛了,妙觉就是已经彻底成佛了。等觉、妙觉,说的等觉、妙觉,所以这是在重回普光明殿,第七会。第八会,还是在普光明殿,说的是什么呢,一品七卷的经文。第八会讲的内容跟前七会有什么区别呢,前七会从第二会开始,也就是在普光明殿的第二会开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大家看出来了没有,这是在讲次第,对不对,从因到果的次第。所谓《华严经》以后你记住有一个名词概念叫做“行布”。行走的行,就是这个衣服布料的布。行布是属于《华严经》特殊的一个概念,其他宗派没有。行布属于华严宗讲的什么内容,就是指着次第的意思。所以里面常有一句话叫做“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妨行布”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就是次第不碍平等,平等不妨有次第差别。所以这里,前面都是讲的行布,也就是次第而说。第八会,看到了吗?还在普光明殿讲的这个一品七卷经典,这是我划下来的,这一品七卷经典讲的是什么,是讲的平等圆融法门。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每一个次第法里边的这个法,其实都是一切的平等法,每一个次第法中,刚才我们讲到的,一即一切,就是一法中就具备了一切法,说明这个平等法在任何法中都具足,每一个次第法都是平等法,所有的平等法这一法就可以有无量的次第法。所以前面主要讲次第,这里主要讲圆融平等。好了,你说从开始讲到佛的这个境界,又开始你好好修,往这儿修,修到这儿了算数。结果最后修到头以后,又开始给他讲说,其实修到头了就是原来的样子。

大家知道吧?所以修到头,原来的样子,最后一品,看到了吗,一品二十卷,讲了果法界。居然没有上天,又从天上干么呀,降下来了,到了平地,而且初讲法,在祇桓精舍逝多林讲的果法界。就是真的成佛以后是什么样子,没有一点奇怪,没有一点奇妙,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事实,无尽缘起,就是这个海印三昧,就是这个别教一乘,就是这个日出先照。大家明白吗。所以这里说了一品二十一卷经,你们加一下。你看,六品六品六品,四品三品一品十一品一品一品,所有的这些下来呢,一共多少品,三六十八,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六,三七三八,三十九品内容,因为还有一品就是《普贤行愿品》,所以说,共三十九品。我看看有没有错,第七重,这个弄错了。十一品十三卷,这里啊,我说怎么算不对,把它原对都圆不来。这个一共叫三十九品经。这是指的,我们在讲的内容是什么,七处九会,大家听明白了吗?七处九会,八十卷。好了,这个属于知识性的了解。

下面我们要开始往法义上会了啊。既然说讲到七处九会,我们就说这七处的会场。这七个地方,虽然看上去,大家看出来了吗,还有什么忉利天宫、夜魔天宫,好像凡夫眼啊,其实天眼就可以看得见了啊,但是我们凡夫眼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是依着凡夫心量所说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首开讲席,讲了自己的一套内证境界的一套呈现。这一套呈现就是匹配他这一期的弘法的这个圆满的开场,大开场。所以说已经就是觉得说他能够在金刚树下坐着说,同时又上升到什么忉利天、夜摩天,这对于我们来讲已经是很不可思议了,对不对?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还是他对人所表达出来的一个情形。真正他在法界讲的情形,不是这个样子的。是什么样子的?需要大家发挥想象了,需要发挥想象,再回到我们说的无尽缘起,再回到海印三昧来看。

你说难道他在菩提法场讲的时候,普光明殿讲的时候,或者忉利天宫讲的时候,他就到不了夜摩天宫吗?到不了兜率天吗?那叫正遍知呀,明行足啊。而且正遍知、明行足还是就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而言的。真正的讲《华严经》是什么呢?是毗卢遮那如来用实报庄严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用实报庄严身遍照光明的这个境界中,说的华藏世界海。

所以大家想想,哪儿到不了。是三千大千世界到不了了,还是一个微尘到不了,没有到不了。所以经中有讲,我给大家讲你看,经中讲到说“不离一切菩提树下”,大家听到了吗,“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法慧菩萨偈云,怎么说呢?说“佛子汝应观”,就你们要观照到,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现在现场的大家要对如来的功德,要如实地观照到。不敢以为说他就在这几处就这么讲了讲,真实功德是怎样的?“如来自在力”,佛的自在力可以达到什么?“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我们这儿算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阎浮提啊,咱么这只是地球而已了,还在南瞻部洲的一个小角落,小分子。真正的佛的功德他可以遍什么呢?一切阎浮提都可以同时去。

“皆言佛在中。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十方悉亦然。”就是虽然我们这个阎浮提这个国土里面看到佛现在住在须弥顶讲法,说每一个国土里边的所有的阎浮提世界都看见什么呢?佛在须弥顶讲法,大家设想一下。所以从中可见说所有的世界,佛都在其中讲什么呢?《大方广佛华严经》,而且他可以不动身中而起身动作,就是说不动与动的这个概念,只不过是在我们阎浮提的说,哎呀!不动就是说你待在这一地不动嘛,对吧?就是一个处,是吧?觉得他可以不动身中起身动到这么多地方,就觉得很了不起了,一处与七处,这么一个相对而言,我们都觉得已经不可思议了,对不对。怎么能待在一个地方同时到七个地方?假如果说同时。

大家要知道所有的世界都有这个一处跟七处,这样的讲。都有一处与七处,还有一处跟无量处,不仅仅这七处呦。那你要知道,他化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还有大梵天、梵众天、少光天、无量光天、非想非非想天,全属于处,他可以一处到无量处。无量处,每一个无量处之处又有一处跟七处,能听得懂吗?这就叫无量处之无量处,不可说不可说。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讲法呢,如果说以一个天为主,那么可以讲的说,不起一切的菩提树,就是所有世界中,他坐在菩提树下讲法,他都可以不起来,而现在我只到忉利天宫,这就叫不起一切处菩提树而升一个天,一个天,我在无量的菩提树下正在讲法,我只升到一个世界的一个天。

同时又可以不起一处,而升一切处。就是我就在南阎浮提娑婆世界的印度金刚座下,正在不动,但是我可以周遍整个无量阎浮提的任何一处去讲《华严经》。能听明白吗?不起一处而升一切处,这是以一个菩提树为主。还有,不起一切处而升一处,不起一切一处而升一切七处。就是所有的阎浮提里边,同步我就都是在无量的不起动的菩提树下,而升无量的这七个地方,也行。最后就不起一切处而升一切处,就是我一切处我都可以不动,一切处我又可以同步,就这样,以无量为主而去一切处。讲来讲去,你们听得懂了吗?我都讲糊了,最后发现讲来讲去,就是不思议才是根本。

所以我们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量劫来、尽未来际,只要你就这么说一说就行了,这就叫法界的真相,就是这个样子的,一真法界。所以说你说能够不起法界菩提树,而遍升法界七处和无量处。为什么?因为遍法界都有七处,也可以让这一处就遍一切法界之处,就这么个处,所以你说你能控制得了它吗?你能说明白它吗?你能揣测它吗?你能跟得上它吗?无尽缘起啊。这才叫做《华严经》的说法处。

你搞清楚啊,你不要以为说,诶呦!这写了半天真的就这七处就,这才叫做《华严经》的说法处,才能遍法界说法。你比如说,假如果说我们讲第一个,比如说菩提法场,我们看来以为就是这么一个地,假如果这个菩提法场可以遍法界,那么普光明殿也有菩提法场,忉利天中也有菩提法场,夜摩天也有菩提法场,你说它这个菩提法场真的就是小小的金刚树下吗?他遍法界的呀。所以他不仅仅遍一切处,遍七处,而且遍一切非七处之处。这就说到我们说不仅仅这七个地方可以去了,大梵天也可以去,梵众天也可以去,无量光天也可以去,光音天都可以去,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整个三界内外九法界所有的地方面面俱到,这才叫做《华严经》说经之处。

所以你看看,为什么说听到《华严经》的经名就等于说开佛知见了,他开的就是这个知见,就这个知见。你说它多先进啊,我们早上给大家讲,我们要学习佛法的先进性。现在的科学、学术、研究、历史、考证什么的,梦也梦不到是这么个样子啊。只不过偶尔的突然间好像大家,现在有个词叫什么普大喜奔,是吗?好像科学上又研究出来新的课题了,诶呦,兴奋得不知道要发表到什么权威刊志,杂志,什么赶紧上电视台采访,说了半天,我看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啊。就是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早就说的,你就说他的一角角,刚刚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样子,他才兴奋得就在那手舞足蹈。所以为什么人家说当科学家非常难、累得爬上山的时候,佛教家就已经在那儿等着了。就是这样子的,这叫做七处九会。这是我们下午主要的四个点,第一个七处,第二个九会,当然我们要法义上会一下。

下面再来看一下有一个四分五周,一般说到五周四分。这就是澄观法师把浩如烟海的一部大《华严经》,用这样的版块给它分出来,让我们学习起来就好像说非常清晰的一条简洁明快之路,他有这个功德。所以跟大家讲四分五周是本经的一个格式,也可以说是一个什么呢?怎么讲呢,就是说一个先大后小的一个模版吧。先大后小的模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刚开始讲到释迦牟尼佛于一切法成最正觉,那他可以普入三世一切时空中,平等周满法界,等等这些无所分别。这等于说是一个大开,一口就吞进了十方法界,你如果能够直下承担的,那么已经入了佛知见了。还有一些人,渐渐地开始要把《华严经》要演绎成一个格式,让适合这一类人的格式呢,来这个入佛知见。

所以后面其实我们这个讲的就是开始讲到格式了,什么格式?我在可以说是很多场讲法的情况下,都要引用一句话,叫做信、解、行、证。大家要知道信解行证这个次第,这个套路就是完全出自于《大方广佛华严经》,今天真正的找到出处了。为什么叫信、解、行、证呢?就是这八十卷经里边,四个部分。有一部分让众生开信,显发信心。有第二个部分让大家开解,闻思修,要思维,要解这个法门。第三个部分,为众生开发你怎么样起行。第四个部分,为大家显现怎么样证入。这就叫信、解、行、证,著名的信解行证。信、解、行、证圆满了以后,这一生圆满佛果。所以说一切的经义化为这四种门,在《华严经》里面就把它分为叫做四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还是有必要了解的,虽然比较知识性,可是我们了解一下,在下面学的时候就有条理了。看不见的不要着急,待会儿会给大家讲。这个字念什么?谁认得,言字边过来这个,我写得不像。

好,大家了解一下这四分五周,我们倒是哪怕说不太能够消化得了,也做一个就是字面上的了解。你看这里讲到的四分,就是第一分不是讲到为众生开发信心嘛,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就是罗列标显什么呢?就是给大家看看,给你们看一下成佛了以后享受的是什么境界,就在讲这个。所有的庄严的依正二报来启建大众的信心,所以我们这个内容里边,最常听的一句关键话就是,“信为道源功德母”,怎么样,“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第一分就叫举果劝乐生信分。说佛成佛了,就这么好,人家就这么好,你想这么好吗?你先生起来信心,先以信入道。

第二个,修因契果生解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果次第分明,各个阶位的功德差别,一共有四十一卷,你看第一个内容是八卷,第二个是四十一卷的经。那么里边讲到的从差别因果,就是前面的从十信到等觉、妙觉,乃至包括里面的平等因果,那么讲说出来让大家生解,就是说知道怎么从十信,十信有什么功德,我们随着后面讲,大家一定会叹为观止的。就是没想到有一些功德,什么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具足这么多这么大的功德。让生起来对他的一些了解,理解,证明所修的这个因行功德圆满了,就能够证得佛的果报。也就是告诉给你,你好好修是有希望的,一定会达到这个目标的,所以叫解。

那么第三个呢,这个字应该念tuō 吧?讬法进修成行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的世间行法,入到等觉位的行者,他就上道了,我入法位了,那么真正的进入到真修的范围呢,进入正道了修行了,就不会再染污世间的一些恶行了,就一直在修行的道上。就借此一套修学的道路,能够一定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叫讬法进修成行分。这个主要的内容是第八会的内容,也就是这里讲到的七卷经。里面离世间品就在这一品里边。离世间品,就起真修了嘛,从出离开始。

第四个叫做依人证入成德分,依人是依谁啊?说一个,依谁?不是,自性是人吗?呀,你们天天读华严普贤菩萨行愿品读哪儿去了,普贤菩萨让谁发了十大愿王?让谁去五十三参?所以这里边的内容就是以善财童子为主角,叫做依人。证入,就是善财童子沿着他南巡的足迹,到处参访,一百一十个城,叫百城烟水。五十三个善知识,接受种种解脱法门的开示。就像,我们还记得《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吗?不都给他讲我过去,这是给佛汇报。这里是善知识给他讲解,亲证的这种平等境界,显示是从本具的妙德入的这个不思议解脱境界,果地的功德,所以叫做依人证入成德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嘛。所以说这是指的第二十一卷,后面的二十一卷。那么这个叫四分,

四分又分了五周,五周大家看出来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第一个是所信因果周,都是从因果的角度,你看,比如说所信的因果周,里边的因果是什么呢?就是普贤菩萨之行叫做因,毗卢遮那佛的境界叫做果,所以叫所信因果周,所信因果周。

那么第二个叫差别因果周和平等因果周,其实都在修因契果生解分的这个内容中,只不过刚才我们讲到的,把差别因果就是指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个为什么呢,为差别之因。平等因果就是指的佛的妙觉之功德为果,那么这是叫差别因果周。平等因果周是什么呢,就是普贤的行愿叫做因,平等因果。普遍叫做因,如来性起的法称为果,也就是说因地就是以果的境界起的因。果呢,成就的果位还是因地的那个因境界。所以这个词就叫“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老给大家讲这个词,今天也找到出处了,这就叫平等因果。类似于咱们讲《楞严经》里面讲到的说“了义修证”。《金刚经》里面讲的,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就是我这个,就是意思说,就是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发,才叫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这个意思。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一开始从因地起的修行,用的是果地的手法,明白吧,所以叫因的时候就用的果,那么成就了果了,还没有再多出来,比因又多出来啥,这就叫“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这么个意思,所以叫平等因果周。以普贤的行愿为因,以佛的性起之法为果,那么普贤的行愿其实就是毗卢性海嘛,就是无尽十大愿王,不是愿愿无尽嘛,虚空无尽我愿无穷,等等。这就说明他就是以佛的果地的功德来发的这个因地的愿因,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平等因果周。

那么成行因果周,那就下面讲的次第法门,这里讲的什么啊,一即一切的圆融法门,这叫做成行因果周。那么证入因果周,就是指的还是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为因,后来证入平等法界,入了弥勒的楼阁,这个叫做果。

所以这五重,包括前面的四个版块,就叫四分五周。当然现在听起来可能还是觉得离心很远,随着下面的内容再讲,我们可能就会有一些感受。等一下讲完了,我们再给大家布置吧。因为每一次听讲啊,这可不是说光带着耳朵来就行了,这听《华严经》需要你有一个发心,就是为了让大家读诵,你要在家读诵才行的。这是我们讲到的到此为止,又四个点:七处、九会、四分、五周,这就讲了八样了,是不是?

讲了这么多,我们也没有个头绪。到底这部经它的宗旨意趣是什么?是什么?也就是说虽然说到宇宙万法同于一心,《华严经》讲到一真法界。但是就现在我们的相对论而言,现在我们事上就是事,本体就是理。那这种事呀理呀,理呀事呀,就是现象呀,一会儿你说什么没有精神层面,没有物质层面,一会儿又说无尽的缘起重重无尽,一会儿又说不能够有一点儿因地的缘,都是本有的本性的流露,那到底这个本性流露是怎么显现的呢?

今天此时,到了第九点,我们再讲一下一个概念,叫做“事事无碍”。大家以前一定听过我讲。事事无碍听得懂吗?什么意思?事事无碍什么意思?第三个讲的是什么,无尽缘起。我们现在讲到第九个概念,讲到第九个概念了啊,大家再忍耐一下,我觉得你们已经听这个道理听得已经开始蒸发得太干了,心已经不那么滋润了。是觉得没有什么,等一下我们再讲个你们爱听的。先来看一下这部经的宗旨意趣是什么,我们讲到叫事事无碍。这也是《华严经》里面的一个核心,提出来的一个境界。因为在整个的宇宙万法里边,特别是咱們在佛法的表达上,它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用法界来表达。今天就给你们,我们把这个吃透了,把它泡开了软化了,你才能入心。

你们常听法界法界,法界是个什么意思知道吗?这么抽象的名词,到底什么叫做法界?比如说我告诉你们,我,从生在陕北,十八岁工作,二十三到了普陀山,二十四出家,二十五开始读普陀山佛学院,二十八到中国佛学院,然后本科,研究生,法师,最后四十三高龄又回去了。结果心里放不下,愤愤不服,觉得我的法缘要断了,这个因缘一招感又来到今天居士林讲法了。一年之后,四十四了,到我四十四生涯中,我的每一念,我的每天的日子,我每天的因缘,所有我现在能往回回忆,所有我的经过就是我的法界,明白吧,这就叫法界。

你们人人皆如此,那我们今天会到一起了,此时此刻维摩讲堂就是我们的法界。所以,什么叫法呢?有轨道,就是这个事物、这个思想你是怎么运作的,怎么走向的,怎么思维的,就不断地发展发展,这一条线就叫法的轨道。这个法跟别的法不一样,比如说我长这样,你们就不这样。你这样,他这样,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轨,各有各的道,对不对?这个就叫法。

由于你我他都不一样,各有各的人生经历,各有各的沧桑岁月,那么这个就叫界,分开了呀,你跟我不一样,大家都有,你跟我不一样,在哪里不一样呀?在这儿不一样呀。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你是在家,我是出家,我在讲,你在听,这都有界,这就叫法界。不要把法界想得说只有经书里边,还有佛法上,我们就天天生活在法界,我们本身就是法界。先要明白什么叫法界,再讲这个。明白了吧?

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什么叫做“事法界”?事情的事,发生的事情。事是指的什么呀?所有的差别现象,不一样的。穿的衣服,供的苹果,这边开的花,拿的念珠,这都属于什么呀,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事物就叫事法界。一样的现象界各有区别,你的样子与我的样子,样样之间都有不同。在我们世俗的认知中,这就是用事物的差别性、特殊性来认识它的标志,这个属于事法界,也就是我们说的幻相。真实的虚伪的世界,虚假的世界我们认以为真,它属于烦恼的范畴,不属于智慧,明白吧。所以这就叫事法界。

那既然说烦恼假相,我们要认识一下呀。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从平等上、从事相上来见它,希望见到它的平等,对吧?那么从事相上希望见到它的本体、本性,这个就叫做理法界。大家知道理法界,就是道理的理,理法界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如、佛性、空性,这些都属于理性的法界。大家所有能想的起来的这些都是叫做理法界。可是理法界,大家发现了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发现了没有?道理能吃吗?能不能吃?不能吃,你讲道理干吗啊?你光说这个,你这个境界中你练不出来,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往往错误地以为道理是死的,是别于现象本身的这个东西,又给你立出来一个道理。所以如果大家能真正认到这个空性也罢,平等也罢,那么我现在所讲的事法界也是这个平等,理法界也是这个平等,都是从平等中流出来的,我也是这个平等中流出来的,杯子也是这个平等中流出来的。

能够认识到任何一样东西都代表着平等,这才叫做事和理怎么样呀?圆融起来,就叫事理无碍法界。有点类似于我们早上给大家讲性起的时候的心和境,物质和精神层面,叫事理无碍法界。理事圆融,事理无碍。但是,理事圆融无碍法界呀,它就是讲到的说,所有的道理、本体和现象,它是一体的、不二的关系,本体的这个东西是没有依托处的。是不是?你说虽然说道理跟现象是一体的,可是现象我们看得见、摸得着,道理能找得着吗?在哪儿啊?你说真的有道理这个东西吗?找不着啊。道理是怎么来的,真正的道理在哪儿?只有现象。一切的现象本身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在现象上定位定对了,就是真理。认识认错了,就是幻相。所以说最高的法界,反而是一切的现象,和现象摆在眼前的现象本身就是不思议法,就叫事事无碍法界。《华严经》讲的最高之处就叫事事无碍。

什么叫做事事无碍呢?举个例子,在华严的义理中有一个讲的一个说法叫做十玄门,你们听过没有?有听过的。十玄门听过没听过都不要紧,我告诉你就知道了。十玄门里边他讲华严境界,这个华藏世界海有一个道理叫做同时具足相应门。你一听,顾名思义,这个名字很生涩,你就光盯准什么叫做同时。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生活的凡夫的脑海意识中,真的有同时这个感觉吗?有没有?有在哪儿吗?我说有在哪儿的时候,已经就不在我问你有没有的同一时间段了。为什么?一秒一秒,一刹那一刹那就过去了。哪里有?没有。如果真的有同时的这个境界为我们所见,就没有历史这个东西知道吧。所以为什么经典里面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说明我们真正的真相,无碍相中,真的是同时的。

但是现在因为我们刹那刹那有色受想,特别最讨厌的就是这个行,再有识去认知它,就感觉到什么东西都是,诶刚才,又说待会儿,这不你们老北京都说的嘛,待会儿再说。为什么,因为不能同时,而一入事事无碍法界就叫同时具足相应门,什么东西呢?我昨天还在普陀山,知道吧,我昨天还去了宁波,去了朱家尖,从普陀山入到朱家尖码头,再到宁波,再上到动车,一路什么苏州,什么济南,好像这是一样一样地发生,对不对?一会儿一会儿地递进。所有的历史长河,我们以为是前后这样的流淌,实际上它是同步,不分前后的在进行,这就叫同时具足相应门,就这个意思。这就属于事事无碍。《华严经》里面讲到的事事无碍。

还有一个概念叫六相圆融,这个听过吗?也是《华严经》说到事事无碍,为事事无碍做解释的。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它认为一个物体都有什么呢?有总相有别相,有同相有异相,同就是相同,异就是不一样。有成相有坏相,这个世界成了,这个世界坏了。但是我们一看,诶呦,总相别相,总别就不一样嘛。对吧。然后同相异相,相同的跟不一样的那肯定有差别嘛,那成就是已经有了嘛,坏就是没有了嘛,都以为是这个样子。实际上,真正的,你比如说,就一个房子,一个房子,什么叫做总相呢?就是整个房子自成房子这个体,就叫总相。那么这个房子真正地再仔细拆吧一下一看呢,房子是个概念,真正的东西是砖瓦,对吧?那么这个就叫别相。

为什么,砖瓦呀,不是房子呀。那么砖和瓦都是房子的一部分,从房子的角度来讲,砖瓦是一样的,都是房子,这就叫同相。然后,砖就是砖,瓦就是瓦,砖它并不是瓦,这就叫异相。那么组合起来称之为房子,就叫成相,这个分散开来,没有房子这个概念就叫做坏相。大家看,总、别、同、异、成、坏,说了半天,房子还是什么?还是房子,砖瓦还是什么?还是砖瓦。所以这就叫事事无碍。

这就是我们佛法的智慧,这个不叫道理啊,这都是老祖师爷们,诸佛菩萨,入了海印三昧,才称性流露出来这种法语,就在开解、撬动我们迷茫的烦恼、厚重的业障,一点一点地往开挑,一点一点地往开磨,所以大家听这些法啊,这样我们就明白说,哦,原来第九个我们讲的是什么呢,事事无碍这个概念。大家要了解什么叫做事事无碍,常有听说。

《华严经》的经旨,就是这部经的宗旨意趣,现在明白了吗?是什么?(听众回答:事事无碍)唉!你看,我就知道你们会说错的。讲了这么多的事也罢,理也罢,事理也罢,事事也罢,你要记住,《华严经》以什么为宗旨意趣呢?是以“无碍”二字为它的宗旨,你不要搞错。把重点没弄明白,知道吧。真正《华严经》就要告诉你,一切法都无碍,一切法就没有局限,随意发挥,无边无际的,都可以,可能。这才叫华严,这才叫华严呀。华是什么?各种各样的花呀,随便你开呀,然后总的来庄严呀。《大方广佛华严经》,总的来庄严这个佛的果地妙觉。

好了,讲了这么多了,现在要讲一讲,前面提示我们,日出先照,别教一乘,无尽缘起,海印三昧,七处九会,四分五周,到了事事无碍,其实都在给大家讲理,道理的理。下面要讲你们最好的这口了,就是讲事了,我们才要开始讲事了。讲什么?讲感应了,讲感通灵瑞,这是大家最有兴趣的,要不然今天一天也累了,要睡着了。我在备《华严经》的时候,也是拿出你说这么厚的《华严疏钞》,这段时间刚刚庙里的事务也刚刚才起步很多。哎呀,我坐在那儿就愁了,我说这我看都看不进去啊。一会儿说锅炉要加柴油了,一会儿说家具又来了,往哪儿放,一会儿说佛像定什么,你看一下哪个样子好。那你说我一会儿一会儿就一会儿,一天就没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我这个花心血来的呀,有两个法师到我那儿借宿,晚上我打地铺,他在罗汉床上,见说你一天就过的这种日子?夜深人静了才把它写出来啊,这才几天就写了这么快半本了,所以就算是抄我也是用手抄出来的,当然这个我自己也受用。特别是讲到感通灵瑞的时候,是什么呢?受持《华严经》的功德有多大。为什么说能开示悟入佛知见呢,就是你受持《华严经》,跟《华严经》结缘就等于跟一切智结缘,智慧的智。所以讲了这么多啊,给大家讲几个感应,分六个方面。一个,翻译的时候就有感应,翻译的时候;第二个,讲说的时候就有感应,讲说;第三个,书写,古人,经书没有印刷术那会儿,要书写,也有感应,书写;再一个,读诵,书写读诵;再一个,修观;再一个,注疏,就是给它写注释,怎么讲解《华严经》,留千古的疏钞。我们现在依着讲,就是注释这部经典。

为什么说在翻译的时候,大家也知道,刚刚开始当时是武则天参与这个,在道场是翻译这部经典《华严经》的时候,就在翻译的这个法堂前,就像我们现在维摩讲堂,这也是一个堂。法堂前,每天都有两个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来,就是大德法师们就在里面翻译《华严经》,每天有两个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来,捧着香,到处这样散花,就两个童子就跟耍魔术一样的。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因为捧香散花,翻译的这些大德们都亲眼就见到了。我们现在见到的想就说,哎呀,多么美妙啊。真的来这么一下,吓也吓死了,福德不够呀。所以说人家这些为什么?因为这部经典久在龙宫,今天我讲的这些感应啊,全是《华严疏钞》这算是佛教的正史里面记载的,不是说哪里开示随便泛泛听个感应就知道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经典久久供在龙宫,龙王老爷为了随喜赞叹这部经典传译到东土,所以让龙子太子来供奉供养,香花供养。所以在当时翻译经典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瑞相,这是第一个,翻译。

第二个又讲到讲说的时候了。这个因为刚才讲了则天皇帝让翻译这部经典的时候,就在翻译的第一天,就在第一天,当时天降了很多的甘露。你看武则天真有功德,她确实是大福报智慧,降了甘露,然后等到这个经典翻译完了以后,就是在佛授记寺请贤首法师,也就是法藏法师讲说《华严经》。这个记载得很明确,在十月十五日开讲华严。开讲华严讲到十二月十二日的这一天,就正好讲到华藏世界海震动这一句的时候,经典里面有这么一句,华藏世界海震动,讲到这一句的时候,所有寺院讲堂内,突然间开始震动。那我们现在障深福浅的人又要认为说,这不就是地震嘛。所以这是真的,它突然间开始震动。同时道场里面,僧俗数千人有目共睹,叹未曾有,就是说从来没有见过。

为什么,因为正好讲到这个华藏世界海,就这么不可思议。所以当时有实叉难陀法师,还有一位明诠律师,还有一位德感法师,他们几个就联名,因为不依国主,法事难立嘛。联名上书给则天皇帝,说这样大的瑞相真好,怎么怎么样,意思说皇天浩荡,君王恩德泽被。那么当时武则天还比较谦虚,你看人家能写出来说: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她当时还写的,说这个功德啊,意思说这个功德不是我的功德。因为法师们还赞叹一下君主嘛,说您这么地把这么大部头的经典,功德无量,你看感得六种震动,这说明皇帝圣明嘛。她说这个不是我的功德,这是如来降迹,她说这是佛菩萨的功德。你看,她当时非常明确,还这么写说,这是佛菩萨的功德,不是我的功德,咱们一起要把这个记录下来,要写在注疏里边。这是讲到讲说的时候。

我们再来看读诵奉持。奉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后魏时代有一个沙门,他是太原人,叫灵辩法师,常常读诵大乘经典。那么他看到《华严经》以后,就更加的相应赞叹,他就顶戴这部经要去清凉山,去入清凉山,求文殊菩萨说给我加持。说文殊菩萨护佑潜护我,就顶戴着《华严经》就去朝五台。就这么走了一年,走得是脚也破了,流血了,肉都磨没了,骨头都露出来了,就这么心诚。所以你想想人家这个感应,感通灵瑞,也不是白来的呀。 就这么心诚地去朝五台,突然间空中有缘就告诉他说,“汝止汝止”,意思说你不要这样,停下来停下来。为什么?因为他的苦行已经修圆满了,想必如此,到位了。所以菩萨就开示说,“汝止汝止”,就你不要这样了,停止。

怎么样呢?“但思惟此经。”就是你不要再什么朝圣呀或者什么,你就好好思惟《华严经》。结果呢,他依教奉行了。就再看读诵华严的时候呢,突然间开悟了。文殊菩萨给他指点说,你不要再修无意义的苦行了,你要往法上会,要体这个法本道本。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后来写《华严经论》,居然能写了有一百卷,就是文殊菩萨给他点化,看《华严经》,思惟华严法,突然开悟了,那就说明他的因缘到了。这是受持顶戴,也可以说护持吧。

我们再来看第四个,还有一则就是写《华严经》的人,叫德圆法师。他是天水人,一般就是常以读诵受持《华严经》,为他的根本修行法门。说到这里,我还想起我去九华山的时候,好像也跟大家说过,就是碰到一个老和尚,在九华后山。那个老和尚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养了一窝蜂,他说他要闭关。诶呀,我心里想说,您老人家已经住在这儿了,还往哪儿闭去啊?就这么一个山崖子上,几块石头拼在一起,他凿开一个洞。这个洞里边还有一个玄关,你知道就这么一点点洞,他居然能设计得中间还有一个供佛的这么一个地方一样,放一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天天在诵《华严经》。旁边一个不顺他的意了,他就呵斥他,不能叫诽谤,这叫加持他,骂他给他消业。就诵《华严经》。

我说,呀!那我当时我记得刚刚本科毕业。我说等我三年研究生读完了,我来给您当侍者。那他人家说什么呢?说三个月还可以,三年?谁知道谁活着死着了。意思是说,你不要说这些没用的话。我那会儿我觉得,现在你们理解。咱们居士同修们也不是好说这口吗?哎呀,师父等我怎么怎么样了,我一定要来道场,我好好用功,我就在这儿往生。永远都没有等我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所以说这个老和尚他喂一窝蜂,他还要闭关,他已经住在那洞里了,有两个洞,他还说我要进到这个洞里就不出来,连洞口都不出来。还现在记忆犹新,再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再去的时候体力就不支了,坐索道上去呀。那个时候那个年华,几个师父们一起行脚啊,从后山一步一步走上去的,现在索道坐上去都走不动,把力气都给你们讲法了。所以说这个德圆法师他修了一个净园。

这个有点像我们现在有一些同修,也有这个习气。他修了一个净园,就里面种了好多花草,奇花异草,他好这个。奇花异草弄得跟仙境一样,他每次入这个花园呢,一定要洗浴,穿着干净的衣服,洒了香水,焚了香,这么来。干什么呢?就受持华严。后来他索性在这个香草园子里面就盖了一个房子,里边专门书写《华严经》。有一天写到几行的时候,突然间,这已经到了晚上了呀。就跟那个写《法华经》一样。突然间写了几行以后,字字开始放光明,就整个园子都照亮了。园子照亮了,他看见有一个金刚执戟,那个武器不是叫戟吗,就像我们的金刚宝杵一样,梦到这么一个金刚神呢,拿着这个武器现形护卫,他才知道说一直就守护护持他。还有一个青衣的,就是长得像印度人一样的,这个叫梵童嘛,就不知怎么来的,手里拿着个天花,天界的花,来供养。这是他当时也是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书写《华严经》所招感的感通灵瑞。

那我们再来看。还有一个就是修观法了,要讲到修观法了。修观法的这个和尚叫解脱和尚,你看这里面全是出家人。解脱和尚就是当时叫岱州五台县人,七岁就出家了。他心志也很高远,后来又大悟了,在五台山的西南,我不知道现在的佛光寺,是不是那个时候就是现在那个佛光寺,方向没有错,现在我们去五台还有佛光寺。在那儿立了个精舍,就读华严。读华严读得呢,他自己就修观,修什么呢,修佛光观。大概就是佛放光现瑞的这个观法,就这么观。那么观呢,他常行的每次屡屡住在中台的东南华园北,不知道叫什么古寺。他也是祈请文殊菩萨,结果文殊菩萨也是来给他用声音相告,说什么,说你现在为什么要拜我呢?意思是你这个功德够了,你不要拜我,可自悔责必当大悟。

就是只要你自己,这就说明他可能过去世还有一点业、罪。可自悔责就是你好好忏悔,忏悔得清净,必当大悟。结果果不其然,后来他自己就没有心向外求了,没有再说求菩萨求什么,就一心一意地内观法观这个佛光观,观得后来都证到无生法了,非常法喜。非常法喜以后,他自己还不能确定,他认为证得无生法了不能确定是不是。其实也就是开悟了。那么就祈请诸佛给他证明他自己证的这个心呀,是不是这个佛心这个本性。结果就感得很多尊佛同时现身给他说话。我给大家读一句,说什么呢?说“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就说明说你现在是对的,你用功得的这个境是对的。然后,“若能开晓此法眼,一切诸佛皆随喜。”

就是你能把这个法传到人间,让所有的有缘者来受用的话,诸佛皆来随喜。所以我们每每都是讲到说,只有《弥陀经》里面说六方广长舌嘛,各以出广长舌相,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你看任何法,任何这样的一种一乘教法、宝典、究竟法,都会有护法,都会有诸佛菩萨来护念。如果一定要说究竟了,今天我们能讲这个《华严经》。不知道有多少佛菩萨和护法从中给我们担业,给我们遣除违缘,才好不容易,当然对他们来说弹指一挥,可是我们也要生起这个,就不知道有多少暗中相助,才能今天相聚一起,这是真实不虚的。这是指的修观。

那最后一个呢,我们给大家讲一个就是翻译,翻译的感应。翻译的这感应呢,不是翻译这部经典。也是说在宋朝的时候,还是说有大德我们都,这个比较有名,叫求那跋陀罗,咱们唐人,也就是汉话叫做德贤法师,是中天竺人,是印度人。他刚刚开始初学小乘呀,外道,后来慢慢入了大乘法以后呢,大乘师呢,就让他抓阄,说你到底研习哪个经典,哪部经论,你去学修。结果他一抓呢,抓起来的就是《华严经》。这个大乘师说好嘛,那既然这样,你就好好学习,然后你将来要讲华严,要弘扬华严。结果呢后来呢,当时没在意,后来真的有官府很大的官,就几个联名来给他下礼请书。那我们都知道,虽然当大官的说礼请他讲法,可是恭敬也很恭敬,可因缘中来他也是大福报,你还不能不讲呀。

不讲怎么办呢,下面已经给他聚集了七百多个义学沙门。大家知道义学沙门,就是他们都是精通教理的,你要是讲不对,给你提问,或者就把你拦住了。让他去讲华严。哎呀,他就非常的既惭愧又担心。为什么,因为他是梵僧嘛,印度人。他那个时候不像鸠摩罗什法师在中土住了十六年,就把汉语给练熟了。他完全对于汉语很多还没有通达,他说我怎么来讲这《华严经》呀,下面都是汉僧。所以他很头疼,头疼得没有办法,就每天修这个忏悔,就是祈请观音菩萨来给他冥加,冥应来加持他、成就他。结果果不其然,当然我觉得这有两方面,一个呢,是他的心诚。更重要的是他因为要弘扬华严。所以呢,正好这个心一起,就梦到有一个人拿着一柄剑,这边提着个头,人头啊,就跟那个刽子手一样,刚砍了人头提起来,就这么一个形象。

来到他前面,说你现在担心什么呢?他说,哎呀,我就现在担心我普通话说不好,说这个汉语说不好没办法讲。结果呢,这个人说这个好办,砰一下就用那个剑把他的头给砍了,把手里这个头砰一下给他安在上面,就说你现在转转脖子看疼不疼。诶,他这脖子一转,一点儿都不疼。说那好,放心了,去讲吧。结果他一说,就去讲了,从此以后讲普通话就成一流的汉语专家了。正式开讲华严,一生讲了数十遍《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家看看人家讲的那个效应,那个功效,人家听的那种效果,能讲数十遍《华严经》。多长呀,一部八十卷。

为什么能有如此的感应呢?因为《华严经》的功德太大了,太大了!一言一字、一文一偈都可以摄义无余啊。大家知道《华严经》这个华严性海这个法是怎么来的吗?普贤菩萨给善财童子怎么说呢?说我的这个法海中没有一文没有一句,就是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文字啊,不是我过去舍了转轮王位以上的布施而来的。转轮王位舍了,那就说明上面的话,内财、外财、包括色身骨髓脑浆血什么的,全部能舍,就这么舍了,才换来这个法。所以说没有一点点不是施舍了一切而求得者,给善财这么说。

所以大家都知道,当时有一个京兆人叫王明干,他戒行也没有,善行也不修,后来因病致死以后,两个人把他引到地狱,地狱门前有一个僧人,问是谁呢,说地藏王菩萨。叫他念什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当时的话是这个话,现在我们改成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说你能够会诵这个偈子就可以排除地狱苦。那么见到阎王以后呢,问他有什么功德,说没有功德,就会诵一个偈子。就把这个背出来,阎王就把他放了,就功德这么大。而且他这个声音传出去以后,听到的人当时都得了解脱了。后来三天以后,他活过来以后,一问说哪里有这么个话。当时他还不知道有这么个话,到处去问。一问才知道说,《华严经》在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觉林菩萨偈,说破地狱,四句偈就破地狱!四句话就破地狱,何况我们一卷、一部、一品。所以前面的这些感应呢,是确实如此的。

不要说这么地去受持、读诵、亲临这个因缘法务中了。就是以前,这再给我们叙到这儿了讲完。就有一个耳朵很长的婆罗门,是印度的和尚,斯里兰卡的,已经证到三果罗汉。他这个人呢,来到中国以后特别恭敬,后来去五台山礼文殊菩萨,路过太原寺的时候,他发现有许多和尚在念经,许多和尚。他就问,仔细一听说这是什么经呢,说是《华严经》。

哇,他说《华严经》,没想到这个地方原来早就有了这样的《华严经》了,太随喜赞叹了。马上就合掌,合掌赞叹说,啊呀,这个大方广的功德非常难思议,西域国家里,有人传此经。我告诉你们传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说有个人合掌赞叹随喜了一下这个经的功德,洗手的时候,合掌完了以后洗手,洗手不小心有蚊子呀蚂蚁呀小虫子啊,洗的时候给搓死了,沾到他洗手的水了,马上就生天,就生天了,何况受持读诵思惟赞叹。

所以大家看,就合掌这么随喜了一下《华严经》的功德,都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功德利益。所以经中里面讲到说,读这部经典啊,所积的福德就跟开一切智的福德一样,能至一切智,一切智呀。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功德所在。

那好,今天我们一天很快,跟大家从十个方面,不管是从道理也罢,知识也罢,背景也罢,或者说感应也罢,总归算把这部经就这么拿着也没有翻开呢,就来来回回这样给大家炒一炒,热一热。希望下个月来的时候,我们要开讲经题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包括有可能要涉及到第一二三四五卷的内容,叫世主妙严品。那我要对大家提要求了,如果你不读啊,你不知道这个内容的大部分大概的具体的里面的情况的话,你没读过,你来了肯定是听不懂了。因为我不可能逐字逐句地讲了,下一次来的时候就从品题,从经题这样提纲挈领,再有重点的抽出来,稍微展开一下,这样的讲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读诵要通读过去,大概知道有个了解,才能算是前来听闻的资质。

好,下面我们一起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阿弥陀佛。

0:00 / 0:00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2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3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4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5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6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7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8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9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0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1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2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3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4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华严九心」说颜回

在佛法的修学中,寻找善知识并如理依止,成为入门一件...

一句佛号圆融四法界

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彻悟大师 一...

龙树菩萨与《华严经》

谈起《华严经》我们还得了解龙树菩萨的功德。龙树菩萨...

观一切法都是清净无染的

这依法界观,观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净的。你这个观念...

【佛教连环画】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智谕法师:念佛贵在调心

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

素食7日功

古人说:肉食者鄙,素食者智。于是现代人更有了吃素食...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佛教词典】过分取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多比丘遇贼失衣...

【佛教词典】僧戒

与“尼戒”相对称。即出家僧所应受持之戒律。指沙弥之...

佛友间讨论佛法,说错了是谤佛谤法谤僧吗

问: 佛友之间讨论佛法的时候,说错了话是否就是谤佛谤...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毗舍阇鬼喻

从前,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一根木杖和一...

证严法师与弟子的对答

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最漂亮...

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居士参访马祖道一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凤凰网: 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

人生有四事最为浪费时间

担忧 庸人自扰是为难自己,让自己每天神经紧绷、忧心忡...

劝过年吃素说

大凡普通人家过年逢节,总要办些大鱼大肉吃。因为我国...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