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宏海法师  2019/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三讲)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居士同修,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又难得,到了十月十九号,我们此一番新的法务,《大方广佛华严经》贯讲,讲到第二课了。今天的秩序也非常好,也随喜大家发心一起来把这个道场,在我们居士林主要护法责任人的沟通和组织下,能够维持得很好,大家辛苦。这样的话,我们也有一个非常殊胜的听法环境。而且我们大家每个人发心来坐在这里,倒是说自己一念的事情,但是现在因为这是一个公共场所,然后聚集了这么多的人,整个这个防火,秩序,安全,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所以希望我们能够积极配合,随顺大众,然后再把这个法能够镶嵌入心。

一别,说是一个月一次,我感觉到好像跟在法源寺差不多了现在。说一溜儿就过来了,一溜儿就过来了,今天刚好也住在附近,早上就走过来了,我就想起那会儿一样,没什么区别。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经前的一些内容,给大家说了一下版本,《华严经》的境界,感应,等等差不多也是分十门这样说。今天开始我们主要的内容,要讲《华严经》的经题,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但是我来的时候,包括现在要讲的时候和今天进行的时候,我都有一个担忧。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内容就是特别你不能走。什么叫走呢?不是怕人走了,拍拍屁股走人嘛,倒也就算了,神走了,根本就跟不上了。扣得非常紧,又很分门别类。就跟一个云一样,一会儿风一吹,就展开了,一会儿风一卷,又成一团儿。

所以今天的法的一个状态是这样子的。那希望大家呢,能够应这个因缘。因为这个会听成两种效果。我在看祖师们的著作的时候,也生起这样的一种差别心。要么你就会觉得说,太教条了,说就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你非得分门别类,一样儿一样儿地给展开,这有啥用呢?要么你就会听得把你的心,凡夫心,我们的意识心,给撑大,给提升,对法生起前所未有的喜悦。这是我的两种心境。而且觉得说,原来再跟我们净土法门,极乐世界,《弥陀经》一配合,就发现说,哎呀,真的佛法不可思议,太富贵了。

所以我这次备这个课程的时候,我也想起咱们佛门有一位大德,叫永明延寿禅师,大家都知道。永明延寿禅师号称一天要做一百零八件佛事。我记得讲《宗教不宜混滥论》的时候也提出来,说他有这么一个功德。那我们想想,一天一百零八件佛事,那会儿想的嘛,反正就肯定老和尚起得很早。回了普陀山了,感受到这起得早的优势了。三点半起床,四点上完殿,到七、八点还有一大堆时间。你稍微晚一点儿的话,你一不小心起床吃个早点都七、八点了,到那会儿到七、八点还有半天好过。

总以为说老和尚肯定也是每天起得早,起早贪黑地把这事情行满。后来传老一解释,说一百零八件佛事呀,大家想想,光说一百件佛事吧,一百件佛事,你就睡四个小时,二十个小时,那也得什么呢?二十个小时分成两拨,十小时五十件,一小时要干什么?要干五件。可是大家要知道,有的佛事是,你比如说,《法华经》要诵一部,你说这一小时,就这么五件事能干完么?一部都诵不了呀。哦,后来才发现,怎么做的呢?不是用凡夫心做的,凡夫心做不来。

所以我们今天听这个课呀,你会发现真的能把心撑大。而且不是说心怎么觉得大,是心真的有这么大,本来就这么大。就跟这筋一样,没拉开,你就觉得胳膊腿不自在,你把筋拉开了以后,你才发现说,真的,手也能探到后面,腿也能绕到头上,是都可以的,不是杂技演员才可以。所以今天,相信特别是我们看净土,说供养十万亿佛、饭食经行、七宝、沐浴、微风宝树、出和雅音,说一天佛事就这么不间断地,就净干这些,还是一念间,一顿饭的功夫,(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哦,原来如此,确实是这样子的。所有的这些佛事,都能够在一心中进行。今天我们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就看一看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也许真的有。

因为上一讲也有同修给我反馈到,说哎呀,听着听着就玄了,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我今天也说,我说上一讲你要玄的话,今天就更玄了。所以要把这个神要凝住,需要定力,需要心量,需要观照,还需要包容,要放下。就是把“我”放下,“我听不懂”的这个事儿也要放下,很可能就懂了。这是很微妙的。我讲也只能在居士林这儿,你们都是老朋友了,讲一讲,其他的讲这些话,他们可能心都没到过这儿,你说怎么听得相应。所以说,能把今天的这个,能够充满心地,那就容不得我们有一个,好像说,哎呀,悠然闲散的妄想。

我在普陀山写这个讲义,因为大家要知道,我还有其他的呀。一会儿就到了《弥陀要解》,一会儿又在这个,马上普陀山要传戒了,还有《沙弥律仪》也要讲,现在暂时把网上的《净土或问》和《印祖文钞》先停一下,等到普陀山传完戒了,可能再会捡起来,以后可以直播。那么,我原来想想,这哪儿行呀,这人都没法活了,问题是现在常住上还有一些事情要去做。一会儿说这个用的褥子来了,被子来了,床单来了,水杯来了,佛像来了,又请了两套藏经,一会儿就来了,一会儿就来了,包括今天早上还又说又来被子了。

诶,原来这日子过不了,现在也就慢慢撑开了。大家知道诀窍是什么?不是说能力增强了,不是说你的这个好像,这个行事的能力,掌控的这个主导力,你给增强了,就是不管了,知道吗?就是放下说,爱咋地咋地,这个因缘总得有人成就因缘,哪怕今天没水了电停了,也是共业,反正会好的,它就自然会好的。

我在新搬的这边,有一个叫正趣堂,正趣堂刚刚去,心里总觉得,什么都新的应该好一点吧,好用一点儿。结果它老出问题,老出问题。真的是,给大家讲一件感应的事情,最近。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像出考题一样,老出问题。我也因为在普济寺那边,两个寺院,在那边讲法,在那边讲法,也在那边有一个大的洗浴,有时候我就那边冲一下凉就行了,过来这边,虽然住在这边了,这个洗澡间没用过。那天试水,试着把它开一下,水龙头就不出水,就答答答答滴几滴,就不出水。

后来又使劲儿抠了一下,稍微比原来强点儿,也就是洗澡的话就觉得水根本不够用。换以往的话,说这还行,这赶紧要找他们工程队,后来想想说正好吧,我那边洗了,这边也就不洗了,这个水就省下了,自己的福报又省一些。一下子把念一转,下午他们那个电工自己来了,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找到的,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因为在我屋里,就我知道呀。电工就来了,他说师父,你这个屋里的这个水龙头不出水,我去给你修一下吧,晚上就修好了。本来我觉得按照自己的脾气的话,今天非给我修好,找不着电工了。但是你把它一放下,电工自己就来了。我要讲的这个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放下了听,越听要越进,不是越听要越散,越糊。

历史上智者大师说,九旬谈妙,就是九十天讲《妙法莲华经》的一个妙字。咱们今天也算是一天说题吧,一天把《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哎呀,我才发现说,释迦牟尼佛太慈悲了。怎么会讲这么多经?你看,我看到这个经题的缘起才发现说,佛的智慧能够契机契理地说。一部经典一个缘起,大家要知道。就像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所有的经题,得来的名字有很多种,就是为什么怎么起的这个名。有的是以一个人,一个众生的名字而做的缘起,以人为名的。大家要听啊,这里面有知识也有法。你喜欢记的,你就记吧,今天我黑板上也不一定能写的来。以人为名的。

第二个就是以法为名。这是两大类,要么是以有情众生,一个人为缘起起的名字,经题;另外一个就是所诠的法。这个人里边,有人请法,或者说有人说法,有的是为这个人说的,有的是为那个人说的,都不一样。那么像在光说法里边,也有什么呢?比如说,这个法是打了一个比喻,以比喻法为法的。以这个修行法为法的,以这个因地的修行为法,以果地所成就的功德为法,这些都属于以法为名。或者也有以体为名的,大家能搞明白什么叫做以体为名?

你看我们学习《华严经》,它讲的就是整个宇宙万法现在的这个状态,这个本体。那么以这个法为名呢,你这个法能干什么用?有的就是以用为名的,这个经干什么来的。像《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旨,为让大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为它的功德,就能起这样的作用,等等诸如此类。

总之,大家要知道,在我们众生法界中,只要佛一开始讲法,就说明这个时空里边,这个色心之内,色心就是我们的精神和物质,所有的这个法之内,就会出现佛光开始普照。明白吧?每一部经典的缘起点,现在我们按摩不是要找原始点嘛,佛经每次开启,讲这个法的时候,讲这部经的时候,法界的佛光就开始普照。

所以我们首先,你比如说列四个类别。一个以人为名,有好多种。比如说,从能请人所得的名,就是今天谁请这个法。有一部经典叫做《思益梵天所问经》。大家听过没有?好像我说过,但是这部经典不是很熟,今天很多经典你们可能听都没听过。《思益梵天所问经》,就是这个思益,叫这个思益的这个梵天,其实是个菩萨,他请佛来讲法,叫《思益梵天所问经》。这个给我们传达就是说请法太重要了。

我们现在能够得闻释迦牟尼佛的法,全凭那会儿大梵天王帝释天去请的。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请法的意识不太浓,反正听说有这么一个讲法,心里也发愿愿意去听。但是请法啊,请法一定要有这样的缘起和表达的。魔王都有请佛入灭的意识。大家看,他为什么?他知道随顺这个因缘就能启建这个法。所以在十大愿王里面有请转法轮,要有请法的意识。这是从能请的人这样说的。

还有一些是属于什么?叫能说的人所得的。有一部经叫做《无尽意菩萨经》,这个菩萨说,说这部经。《维摩诘经》也是从能说人所得的名。那大家想想说法的因缘,刚才是请法,这是说法的因缘,就是从他启建的,不容错过的。只要一说法,就这场法会,就咱们今天这场法会,将来一定就是一个佛国净土,就是一个清净海众。所谓的不是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嘛。你想,我们的缘起法中,一念这个说法因缘一启动,那将来就是一个净土,就是一个佛国,这都毋容置疑的。你看从能说人所得名。

还有一些经典是为什么呢?所为人所得的名,就是今天专门为这个人讲。大家想想,这个人到底有多大的福报,过去世怎么结的这个胜缘,佛专门为他讲的一部经,结果就利益无量的大众。

还有一种是为所说人所得名,有一部经典叫做《金色童子经》。就是以这个金色童子为原型。咱们现在不是拍电影或者演剧嘛,对吧?都会说有一个原型是谁,原型人物。大家想想,一部经典,能够把他作为一个案例来成为缘起法,引发所有因缘中的人,共同得度,你说这是什么福报?所以,为什么你看我们在讲起这个的时候,常说过去世哪一世结了大因缘了,无形中供养了一个圣人,或者在这个饥馑年的时候供养了辟支佛,有的是小童子无形中捧沙供了佛,就这么点事,就引发了多少劫的功德受用。大家想,佛专门因为我为原型,而讲了一部经典。

这都是以人为名,所说的一切法的缘起,而且这里边,所有的这个四种里边,能请的人立名的,功德最大。大家想,阿难当时一个问题问的,佛才说的极乐世界,现在我们都在受极乐世界的恩惠,阿弥陀佛的摄受,就是因为阿难一个人。这是属于一种叫问请,就是当面的向佛提问。

后面的几种几乎都是叫缘请,就是由于他启动了这个因缘而引发这部经典的宣说。你比如说阿难当时,《楞严经》咱们不是讲过了吗,被摩登伽女摄入淫席,对吧?《观无量寿经》就是因为一次最俗不可耐的宫廷政变,但是就引发出了一部净土的圣典。所以每一次起因,每一种请,都是启动我们法身般若解脱的亮点,成就了觉,觉悟。成就了觉悟。大家知道有这个亮点太难了,我们的缘起中有正法存在。我每天都在普济寺大殿,有时候拜下去的时候,拜拜再这么绕一绕,都能听见,有时候就听到在那念念叨叨的,烧完香,磕完头,各种各样的目标啊。有的就是已经到了菩萨座下,亲自一头磕下去,他都缘不到这个正法上来,这叫有人缘没有法缘。所以大家要知道,请法,依人立名,很重要。

那么比如说再换一个系列,从比喻来讲,做一个譬喻。你像有一部经典叫做《大云经》,还有咱们听的比较多的叫《宝积经》,《宝积经》,无量众宝聚集在一起,做个比喻一样,这属于从比喻而言。

如果从这部经的体来讲,这部经所阐的本体就是真理实相,那最知道的就是《大般若经》,是阐述佛法,阐述宇宙万法的本体。从理上而言。

从用上而言,就是这部经典里边讲,既然你有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实相,修证,你总得给我露点本事,你能干什么?有一部经典叫《神足经》,《神足经》知道吧?就是讲神足通的那个意思,叫《神足经》,这就是从用上来,有什么用,就能起这样的用—《神足经》。

如果从因地来讲,今天修这个法,讲这个法,讲他的因地,因也有两种,一种叫做因行,就是你在因地修什么法而得的这个殊胜功德,你修的什么因。有一部经叫做《正恭敬经》,那顾名思议,我们就不用说内容,有的我也没看过。咱们就光说经名,你看,非常清晰,《正恭敬经》,指他因地的行为,对不对。可是还有一些以因为名的是什么,是指他的因位,不是因行,位置的位,有一部经典叫做《十住经》。大家知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光讲还有一个《十地经》,这些都是属于因位。还有部分是讲因行,这是讲因的,以因立名的。

再有一些从果立名的,这个我们听的比较多,《涅槃经》。《涅槃经》就是从修成的圆满结果上所立的经名—《涅槃经》。

这是说单方面的,从人也罢、法也罢、喻也罢,我们不是说单呀、复呀。那么两个往一块配对的,两个往一块一起配的,也有这样。比如说,法跟譬喻在一起,那我们以前一直讲到《妙法莲华经》,就是一个法一个比喻。“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再比如说,有一个叫《胜天王般若经》,这就是胜天王属于人,般若属于法,又是人跟法双举在一起,知道吧。还有一部经叫《十住断劫经》,《十住断劫经》,我考一下大家,你能听出来《十住断劫经》属于两个什么立在一起的。

断劫这个能够,它是干什么?代表什么?就是能断烦恼,刚才讲《神足经》是干什么的,对,以用立名的,就是这部经典给你讲到的,“十住”就是修的智慧,这个位次,这个境界,那就是它的体;“断劫”,就是因为他的智慧能够断烦恼,所以叫体用双举,有体有用。如果说因和果在一起,因果双举呢,那就是有一部经典叫做《渐备一切智德经》,就是渐渐的,备就是修行,修的资粮,准备准备准备,积攒了很多就叫渐备,然后果呢,叫做一切智德,渐渐地,修行积功累德,得了一切智德,这就叫做因和果在一起,叫因果双举,举是举起的举。这是从两个法在一起。

比如说讲到,比如我正在说的这个时间,这部经典以时间为法,有一部经叫做《时非时经》,时间的时,非时,《时非时经》。如果从所说处为名,有一部经《密言经》,就这部经典在哪里讲的。《楞伽经》就是在楞伽山上讲的,这是说这部经典在哪里说的,等等诸如此类。

你们还跟着吗?能跟得上吗?不要蔫了,这才开始,今天这个才开始。现在我们要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语,我给大家念一下,你听一遍就可以了。梵语听不懂可以原谅,汉语跟不上了,就是你走神了。梵语叫《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欲底修多罗》,翻译成汉语叫做什么?《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多了一个“杂”,“杂”是什么意思?就是各种各样的法,没有一法不在里边,随便你去挑,叫“杂”,多的意思。大方广佛杂华严,饰,修饰的饰,装饰的饰,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庄严的意思。所以说它的全称叫《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中国人好简,才把它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七个字。今天你能把这七个字贯下来,就不错。

这七个字,如果我们把它拆开,像刚才讲到的这些经题的立名方法,把它拆开讲。比如说“经”这一个字,是能解释佛说法的教义,就是能诠的教,属于经。什么教法,讲的什么道理,传递给大家什么消息。华藏世界,修行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那么佛证到果位的境界以后,你看我们马上要讲世主妙言品里边,各种各样的众生就说不清楚,每一个众生都有各自的法门也不可思议,所以它这里边所有的这些法都给你传达出来,就是经属于能诠的教,诠释的诠,能说的教。

“大方广佛华严”属于所解释的义,就是它里边包含的意思就这么多。什么叫大,什么叫广,什么叫方,什么叫佛,这是教和义相对的。

如果说“大方广”属于法,那我考一下大家,“华严”属于什么?有的就知道,“华严”是比喻,这就是法喻来解释这七个字。“大方广”是法,“华严”是喻,比喻,做比喻的。华,就是各种妙华,严,就是装饰修饰,其实就是我们修因证果,用因地的修行,来庄严果地的境界。因修到位了,果就成熟了,这就是华严的意思,用华严来做比喻,叫做法喻一对。

“大方广”是所证的无障碍境界,大家要知道,这个大字,这个方字,这个广字,只有成佛了以后才能承担,这是所证的无障碍境界,这是属于法。“佛”,谁证的这个境界呢?只有佛才能证这个境界,所以佛是能证这个境界的人,这又属于人法一对。

你看我们刚才讲到的,人法喻呀,教义呀等等,那么实际上这七个字里边,就这么一对一对就有差别。“佛”是果,刚才讲了,“华严”是因,由华严的庄严,庄严成佛的圆满境界,这是因果一对。这七个字里边。“经”是能诠的教,前六个字是所诠的义。“大方广”是法,“华严”是喻,法喻,前面是教义。那么“佛”是能证的人,“大方广”是所证的法,是人法。“佛”是果位,“华严”是因地,因果。这是这七个字中就有这么四对。

但是这个《华严经》在各种经典的论著中,它的授名也是不同的,就是叫法不一样。你比如说,有一个从数字上来讲,在梁朝的《摄大乘论》中就讲到《华严经》叫做什么呢?又叫《百千经》,一百的百,一千的千,一百块钱,一千块钱,就叫《百千经》,就等于说他富贵到就不断的往上存钱也是一百一千的存,法也这样,百千万亿不断地这样积功累德,叫《百千经》。

在《涅槃经》和《观佛三昧经》里边讲到,又把它叫做《杂华经》。《杂华经》,就是各种因地的行门,来庄严他的六度万行之华,《杂华经》。

从法上立的话,还有一个叫《不思议解脱经》。《华严经》的异名,我们现在在讲,《不思议解脱经》。

在《华严经》的离世间品和如来出现品里边,那就说得更多了。一个里面把《华严经》又给说了十种名字。在离世间品里边,讲到说佛的境界,就是佛所证的境界,在刚开始“如是我闻”的时候,讲到世尊始成正觉。始成正觉,他所有看到法界绝对的真理,再不会错了,从此以后一入永入,再不会有退呀有偏邪知见,有颠倒之法了,永远再不会了,所以这个《华严经》又叫做“决定义华”。

决定,就是这个法就是这样子的,改不了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这样子,改不了了。现前一念心地,可以变现无量无边的国土,六道众生也是我们一心所变现的轮回幻相,这个法也改不了了。包括说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法藏比丘成佛,摄受法界众生,这个法也改变不了了,决定都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边,都在这个内容之中,所以叫做“决定义华”。决定,意义的义,就是一撇一捺一点,决定义华。

第二个名字叫什么呢?“普入一切法”,什么叫“普入一切法”?大家想怎么能够做到普入一切法?我们一开始就讲到永延明寿禅师一天干那么多事,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有这个功用?因为一切法都是这个法,就咱们讲的佛法。你静静地,咱们坐在这个讲堂,就我们现在观照一下,你说我们学了这么多经典,讲了各种各样的法门,无非就是现前一念心性。

你说除了这个佛法,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法?大家再找一个法。非常微妙的,虽然我们一天好像活得这么丰富多彩,住在京城里多姿多样的生活,你说除了佛法还有什么法,这需要悟性。供在这的苹果,挂在那的牌匾,四边的音响,有时候会用的空调,种种这么多的繁杂的各种物品,无非就是法。这些法无非表的是什么?就是佛法。

佛法说的就是这些法。所以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法?我们的吃喝拉撒,我们的财色名食睡,就是这些法。当我们每天觉得说烦恼这么多,境界外缘太繁杂的时候,你想想这个有第二个法吗?人家说的万籁寂静。所以为什么菩萨们说外境越散,他的心越静?为什么?他就普入了这一切法,这一切法他收入心中就这一个法,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由于这样,大家发现没有,你看刚才我们这么一提醒,这算个提醒,对吧。我们每个人如果当下你有相应的观照起来的话,每一法上,你可能就产生不是原来的这种贪着或者分别了,是什么?就依照着佛法去见这一个法。每一法每一法,随举一个法就能够顿见佛境,佛性,能够顿入佛智。《华严经》所有讲的这一切法境就是一切智境,就是任何一法都让你产生智慧,所以第三个名字就叫做“普生一切智”。决定义华,普入一切法,普生一切智,就是任何一法都让你看到的是佛法。

前几天,你们在看直播的,我还讲过,我在给他们讲普济寺的毗卢观音,你们见过普陀山的那个大观音菩萨吧,普济寺的观音菩萨,见过啊。讲到这个法身化身报身了。我说其实我们活生生的现在后面见到的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可以见到他的法身报身化身,大家知道吗?就是因为我们人的凡胎肉眼,烦恼心去面对的时候,他就是一尊佛像,好像是塑成这么一个形象,贴了金。

但是一旦你的智慧发生的时候,他就会变了,他就会活,他就会给你产生相应的显现了。你看我这么看一眼,我反过头来,那我还想一下他,我想一念他,他的形象在我心念中出现,这就叫化身。我回头看,哦,妙相庄严,两位侍者在旁边,金色身,这就叫报身。那我们的这个化身、报身,当体这尊佛像所显现的智慧、这个妙境,一切法,都无非就是这个法,普入一切法,刚才讲到的,就这一法,那么这就是法身。所以说,普生一切智,就是这么生起来的。

在《华严经》里面,就是每一法都要你把心调在这个档次,否则你就真的看不下去了嘛。八十卷,诵都诵不完嘛。你说光开始世主妙言品,大家有的可能诵过了,一会说各种天子,各种天子,各种执金刚神开始,就一个又一个的执金刚神,你读的都烦了。但是,如果你心在普生一切智的时候,就说,你会法喜充满。原来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就说明法身不可思议。你看一人一个样,他在护法,他在请法,他在表法,他在流通法,每个修的都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执金刚神就脾气就非常暴躁,拿着金刚杵要打人的。有一些上界的天子呢,又德行非常高雅,都在表这个法。这叫做“普生一切智”。所以你有了这样的智慧,再看这个世间的时候,就不是原来的那点档次和格局了,知道吗。

所以,第四个《华严经》学完以后,就叫做什么?叫“超诸世间”。这是《华严经》的又一个名字,叫做“超诸世间”,超越世间。世间在哪里?大家想想世间在哪儿?世间在哪里?就是不在时空之内,不是时空交错。里面有一品叫做离世间品,就是讲的这个。

那如果我们学习《华严经》,用一个比喻,不是当真啊,你不敢说会错了。你绝不会再堕入到二乘道了。就因为我们的这个缘,已经启动了你的大乘(根性)。所以《华严经》的第五个异名,又叫做“离二乘道”。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决定是大乘种性。虽然也在六道中这么晃晃悠悠,这辈子投生到这儿,但是大家要生起这个见解。心地要顿超,我们现在已经是大乘根性,不会再堕入二乘。你的缘起,你上的船,就是这个大船了,根本就不会再躺到那个小木船晃悠晃悠的,没有意思。叫“离二乘道”。

第六个名字叫做“不与一切诸众生共”。“不与一切诸众生共”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学习《华严经》会把我们的佛性长养、培养出来,显现出来以后,我们再看一切法不是从哪里得了,一切众生从哪来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吗?虽然说有血有肉,实际上就从这来的。那么,这里讲的“不与一切诸众生共”,就是我们从此以后,不是用识、烦恼识,知道吧,妄识、妄心,不是用这个妄心去见了,跟习气、业习法也不共了,而是什么呢?不在诸世间法上见了。要用智,不是用识。很简单嘛,你看,我们就坐在这里,我们讲法、讲法,给大家一开始好像慢慢讲的,只要我们的观照,大家同步,我们共同的观照,我们这一说,大家一会过来,马上这个境就转了嘛,马上这个境就转。真是这样的,哎呀,太不可思议。

由于一直在这样的修学的话,就能够。第七个名字叫做“悉能照了一切诸法”,悉,皆悉,熟悉的悉。“悉能照了一切诸法”,就是整个宇宙万法,没有一法不在其中能够炳现。《华严经》“悉能照了一切诸法。”

第八个叫“增长众生出世善根”。你就光今天把这个经题听一听,就可以熏习你无量的善根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你说,真的是不在这儿听法,谁提醒我们这些,我也靠大家来听法,我又把《华严经》给掀开了。大家来听我讲法,又把心缘到这个法境上,这才叫互做增上。增长众生出世善根。

第九个叫做“离世间法门品”。离世间呀,“离世间法门品”,就是这个《华严经》这一大部经,才让我们得这个离世间的这个法,入离世间这一门。说白了就是让我们脱离业,放下情,业尽情空嘛。

所以大家听的,最后一个名字特别有意思,叫“应尊重,应听受,应诵持,应思惟,应愿乐,应修行。”六个应。应当,应当的应。应尊重这部经典,应听受这部经典,应诵持这部经典,应思惟这部经典,愿乐这部经典,修行这部经典。六个愿,这是《华严经》的第十个名字。

又要说另外在这个如来出现品里边,还有为什么今天给大家讲,这个经典还有一个名字叫“如来秘密处”。就我们今天已经到了如来秘密处了,唯佛才能究竟,九界已还的都全不知情,阿罗汉都听不明白。所以在介绍《华严经》的时候,不是给大家说过了,我们何德何能,能够入这个法,入到这个法缘中来。你想,佛灭后几百年都隐没了,听不到。

阿罗汉虽然他们坐在法场,都没办法搞明白,不适应,没有大乘根性,虽然证了阿罗汉果了。大家要知道,这个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有,甚至有法师们也会说,都吹牛吧,动不动就是大乘大乘,连小乘的行为都不够。这倒也是事实。我们现在连十善法,五戒十善的行为都不够,这是对的,要惭愧。可是就从这个缘法上来,他就是比阿罗汉厉害。他就没听过,不适应,不知情。我们现在就听了,慢慢就了解,将来就知道。这个一直到往生到极乐世界,即刻就能对接。对接了,马上就给你变现,兑现。然后你才能到他方去供养十万亿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如来秘密处”,其他的都不知情。

“一切世间所不能知”,这是第二个。一切世间所不能知,为什么?因为众生迷才叫不觉嘛。佛才能叫大觉世尊,那众生不知道呀,不知道。

第三个叫“名入如来印”。这个为什么我们刚才讲的,能入如来的三昧正印定,就是跟佛比肩,《华严经》。你看为什么说,“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这就是入如来印。

再一个叫“开大智门”。什么是大智,你们知道吗?大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什么是大智?我们一听说能够开大智门,就是跟芝麻开门一样,跑到山里面,找这么个地方去了吗?说我们的智慧要开,不知道要捞取多少资本才叫智慧。那你们读经的时候,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概念?叫做无师智、自然智,听过吧。就是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即得现前,这才叫做大智。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本具的智慧,是由《华严经》开启而已,不是从《华严经》得来的,知道吧。世主妙言品里面所有形容的那些无碍境界,我们现在就身处其中,是我们没开,没开就看不见,自我意识不到,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开大智门” 。

第五个又叫“示现如来种性” 。 因为这部经典讲的都是佛的境界,佛的修行,佛的因、佛的果、佛的体、佛的用、如来种性。示现给大家看,如来种性。

“成就一切菩萨”,这是第六个名字,叫成就一切菩萨。诸位大菩萨你听懂了吗?成就你们。这我们才想起来,说为什么华藏世界海要十大愿王,最后导归极乐,其实就是成就一切菩萨。就是修这个菩萨行,越修越修,好像说,度无量众生怎么样。菩萨真正的修行就越修到后面他越快,越想快,其实这个功德它是越什么呢?越微细,其实越难度高。所以为什么说,菩萨要圆成佛道,要速速圆成佛道。

就是他已经看见这个好处了,已经整个就是近在咫尺了,然后他还要这么去,不划算了。所以,你看《华严经》是给谁讲的呢?就是给这个法身大士讲的。为什么?因为让他们迅速打开格局,就是正在吭哧吭哧地修六度万行的时候,突然间给他一转说,你本具就是佛功德,诶,一切菩萨就成就佛了。就是这样。就跟也许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再看娑婆世界说,哎呀,曾经在娑婆世界,又要出离,又要了生脱死,最后发现也是极乐世界的一分子,本来样子。所以叫“成就一切菩萨”,是这么成就的。

一旦这个法成就了以后,第七个名字叫“一切世间所不能坏” 。就是什么人的生老病死,世界的成住坏空,已经不能够坏了。大家想,为什么一切世间所不能坏?他为什么有这个功德?你们听过说,百花能够把春天给坏了。有吗?百花齐放,最后把春天给坏了,有没有这个道理?没有呀。因为什么,春天就成就了百花齐放。百花是害不了春天的,他们就是,已经就是这样了,一切世间所不能坏。就这个意思了。

第八个名字叫“一向随顺如来境界”,不说二话。在《华严经》里面,大家记住,前面我们讲到了别教一乘,就是这个意思。不说二话,只谈佛乘。

“能净一切诸众生界” ,我们本来处的,就今天我们也是算是众生界,处在这个染法之中,那么宣说本经,就是宣说众生是净的。大家要记住,不是把众生怎么洗呀涮呀,弄净的啊,众生本来就是净的,所以叫“能净一切诸众生界”。

最后一个,“演说如来根本实性不思议究竟法”。

这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什么给大家一个一个地这样的去贯解这个名号?大家知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说念佛念佛,就是忆佛见佛,对吧。就是见佛的色身庄严,见佛的相好庄严。大家要知道,念佛号是见佛的功德身,念经名是见佛的法性身,这是根本。如果从一体三宝来讲,没有法,出生不了诸佛。没有法,僧无法可依。所以佛法僧里边,我们现在学这个经名,就是见佛的法性身。就像《地藏经》里面,或一历耳根,或闻在本识。所以这就叫破疑生信、断惑证真。这是我们讲到这二十个异名。

下面开始,我们就是先总的显现一下这七个字的功德。这七个字,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功德。

比如说这个“大”,《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是说这部经的体,万法的体。我们一涉到佛教的教法,或者听这个的时候,总是一会儿说体相用什么,都要讲这个,什么刚才讲到的果法,因法,体法,用法,相法。什么叫做体?体,就是说白了,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就是这个“大”。你待会儿就知道了,为什么说,用这个大来形容这个体呢?“体大”,好比我们现在说,哎呀,他的个真高。高就是他的体,对不对。

那我问一下大家,你说这个高是什么意思?有多高呢?能说明白吗?方便说叫高,大家都认为这个就叫高,所以我们就说他最高,没有比他再高。大,也是这样。“大者,体也。”就这样,当体就是这样,就说到这儿,就这么着了,你就明白了。你再问说“大”,那就变成什么?大小的大了。就不是这个说,就是现前这个境界,古今也没有变,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再没有一法能够超出它的法。

所以为什么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大家想过没有?就是没有一法再能够超出它。超出它是什么意思?就是离开它也可以这么行,也不能超过它,也不能离开它,也不能跟它相比,也不能驾凌于它上。这就叫“大”。所以佛门常有一个词叫其大无外,这个话呀,跟我们刚才讲的说,除了佛法,还有什么法是一样的道理,你把它会通过来。就是说的这个。大者,体是指它的体。

“方”,是指的它的相,它的相貌。既然说,哇,你这个人真高,那你具体就要说他脖子也长。我这脖子就比一般人长。我记得那会儿到了佛学院读书的时候,问我有什么特长,我说就是脖子长。后来他们就一下把我记住了。脖子长,胳膊长,腿长,腰长,那就说明这个人真高。所以说,方就是相也,没有一相不是它的。没有一个,就是它身上这个相貌不是它的相。这部经典也是指的“方”,就是指的相。

“广”,是指它的用,它能干什么。佛说法呀,各种各样的法门,从凡夫到佛,一步一步的次第,全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以“广”,是它的用,有这样的用。

“佛”,大方广佛嘛,“佛”,我们刚才讲了是它的果,成就的果。“华”,是它的因,这个时候,华跟严要展开说、分开说了。华是因,就是一朵一朵地把它庄严起来,对吧。什么庄严呢,用“严”来庄严,严是什么?就是指的智慧。就比如说,华是它的因,比如说我们行布施、持戒、忍辱,对吧?精进、禅定,但是,你没有智慧般若波罗蜜,你这五样呢,都是白搭,还是生死法。所以从这个来讲呢,“严”就是指的智慧,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指的教法,是指的教法,这是总名七字的功德。

后面我们就开始讲一下,光说这个“大”,大到什么程度。刚才讲的是说体比较大,“体大”。就是说,没有一法能够,奠定了它的这个,没有一法能够超过它,这个体是常的,遍的。谁能够悟到这个大字啊,入了这个大字就开悟了,跟这个大字相应,就开悟了。

这个第二个,大字的十个意思,刚才我们是指的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各有各的标配,现在我们再光说这个大。这个大,是指的一个是“体大”,二一个是“相大”,它的相貌就具足恒河沙性功德,无所不具,我们上次讲到的,事事无碍。那刚才讲到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不是这个相,相大,是不是这个相?那我们光知道无量光无量寿是这个相。我跟大家讲一下,包括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也是这个相,无间地狱。

大家想想,为什么无间地狱能够从年竟劫、苦楚相连,你不要说苦,或者说里边的种种情境,油锅呀,什么镬汤呀等等,你就光思惟它为什么苦楚能够相连的这个功德,相连也是大的境界,更无间断,也是大的境界。数那由他,也就是不可思议的时间久劫,也是这个境界,是不是这个相?这就叫做“相大”。你看,从极乐净土到无间地狱,都是它的相,这叫《大方广佛华严经》之大,第二个“相大”。“体大,相大”。

第三个“用大”。就是它的好处,无量无边,说不周全,在这个注释里面的一个专业词叫“业用周普”,业就是造业的业。就是它的这个《华严经》里面讲的这些法、这些门呢,周—就是没有地方不到,普—就是没有一个根机用不着,这叫业用周普。你比如说它的用,到佛也能用得着。为什么,《华严经》是怎么来的呢,就佛直接说,好吧,你们要听,我就把我的我有的东西直接说给你们。

所以,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本来是享用自己的法乐,内证的境界,佛的用。就是《华严经》这个境界是给佛用的呀,所以叫用大。最高到佛他也能用得着,何况我们众生呢。次一点的菩萨,是给法身大士所宣的法,他们用得着用不着?也能用得着。二乘人听了以后,听不明白,听不明白不是说听不明白就算了呀,后面所有的一代教法是为什么?为了让他们回小向大呀。回小向大,那么罗汉也用得着,知道吗。圣人全部都用得着,何况我们凡夫呢。

这就是它的用大,从因到果,一生圆满佛道,还有比这作用厉害的吗?一生圆满佛道,所有的经典里面呀,只有《华严经》讲一生圆满,只有《华严经》。所以这叫做用大。最大的就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能够用得上的大用、用大,导归极乐。所以,第三个就叫“用大”。

第四个“果大”。《大方广佛华严经》果位大,从他所得的智慧境界来讲,毗卢遮那,大家想想,毗卢遮那佛呀,法身毗卢遮那在密教里面叫大日如来。他们修这个大日如来的法的话,这就是已经到了究竟极果了。特别是唐密,完全是依这个而展开的法,毗卢遮那如来,所以,他的智慧境界大。第二个,他断的果位大。断的果,就是所断的烦恼能够直接证到究竟果位,无明。

所以为什么佛叫善逝嘛,善逝呀,真正的善逝才能证明他所断的烦恼大,为什么?没有烦恼,进退自如,来去无碍。善逝世间解,善逝。从他所证的这个世界来讲的话,也比任何世界都大,叫华藏世界海,整个世界都包圆了。你们北京人不是喜欢说叫包圆吗,这就是人家的果大,果位大。

第五个叫做“因大”,修的因大,一定是要发菩提心,就是发的十信。从十信起,信解行证,上次我们讲过,十住起解,十行,十回向是发愿,十地是证位,然后,因中的差别诸位,历历在目,就叫因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阶位,历历在目,这叫做“因大”。

第六个叫“智大”。所得的智慧圆满,这个智慧的功德能够把所有的修行都庄严在一真法界。所以,后面我们讲“如是我闻”都跟其他经典都不一样。其他地方讲“如是我闻”,总是忘不了阿难在印度的七叶窟嘛,讲“如是我闻”。大家在一起,都在听,如是我闻,很有现场感,真实感,这个世界感。但是《华严经》的“如是我闻”就不是这样子的。你要代法身大士的诸菩萨们来说。

《华严经》的“如是我闻”,不是说你不敢设想阿难,是阿难的本地风光,而不是他应现的罗汉身份。《华严经》的“一时”,一时什么佛在摩羯陀国或者什么,一时也不是我们常说的,说这部经典之时,众生的根性成熟之时。《华严经》的“一时”就是说,只有这个时,没有第二时。你就是跑遍了全球,不要说游遍了整个宇宙法界,只有这一时。释迦牟尼佛曾经还在六道轮回,还在下堕三途,他也在这一时。现在他已经入灭了,我们此时此刻听这个法,也在这一时。所有的法都在这一时,这叫做“大智为主,遍严一切”,就是一切法无所遗漏的都往这个法上会,“智大”。

“教大”,第七个叫教大。就是每一个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语,甚至说一个句头句尾都是遍于一切十方三世,重重无尽的。我们学习《华严经》,包括我们现在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你也不要把它当做文字来找感觉了,大家能明白吧。你一定要立体着配套我们现在这个现实世界,所谓的现实世界,就正在阐述所有它的这些大,要不然,你听不进来的。遍十方三世重重无尽这叫做“教大”,就是整个宇宙万法都在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说的周遍整个法界宇宙万法,这叫做“教大”。

既然这样,第八个就是“义大”。因为它所诠的法界无穷嘛,每一法都无所遗漏嘛,所以它的义大,这个意义的义呀,就刚才讲的一撇一捺的义大。

既然这样,那么,所有的众生,不是说光咱们南阎浮提六道轮回,就这些居士林的佛弟子来所受它的教了,是这个法门能够让无尽的众生,全部作为所受度的对象来得度,这叫做“境大”。所对的境,所有一切众生,无尽的众生。所以你看我们,心为什么说要今天要把大家撑大?就比如说我们回向,你说回向,说是说,哎呀,回向什么尽法界,遍法界虚空这一切众生,你的心真的能够遍起来吗?我们一说有时候,一说,哎呀,弟子今日念佛,回向所有四生九有众生的时候,我们的心基本上还是说,哎呀,四生九有谁知道在哪儿呢,反正我就这么念一念吧。

模糊的,麻木的,是冷的,热不起来。你要知道,四生九有、六道轮回、重重无尽的这些众生,真是都真的在那儿。你要知道,我们一个回向心生起来,我们的这一切心念所周遍的这个,观照到他们的这个心的量大,也真的能到那儿。这个东西要里外要里跟面要对得齐齐整整、真真切切,这才叫做境大,知道吗。所以,就因为我们现在就这点本事,逼得释迦牟尼佛只好先说一个净土法门,先给你露这么一条道儿,就靠这条道儿,入这个光明法界,再全部展开。

因为心跟不上,我们心不为自己,现在是不为自己为六亲眷属,认得的人,或者今天听到谁,在你的因缘中,听到谁突然间走啦,或者家里有往生的了,给他动一念真实心,我说的,能回向一下,已经不错了,你就修得真的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呀,你算是脱颖而出,叫芬陀利华。纵然如此,你说我们,耳朵噌地今天听到哪里有发生了一个不测,说生起怜悯心,跟自己的六亲眷属,父母、爷爷、奶奶、姥姥真的往生,你说心能持平吗?

能持平吗?反正我不能。我自打出家了以后,现在就尽量,那还说实在的,有时候还说,诶,他是不是我弟子呀。还要有这种分别心,我跟大家说实话,我惭愧忏悔。我就这点本事,所以我只能往生,往生了,就清一色的童男子相,就持平了。在这儿持不平,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业习中就有亲疏远近,这个境平等广大不起来,就靠《华严经》往开撑。

第十个就是“业大”,业大是什么意思,《华严经》不会灭的呀。大家能理解《华严经》不会灭吗,就是法灭的时候也是《华严经》的法,这个能听明白吧。就是法灭了,有正法,相法,末法,灭法,还是华严法。所以你看梦参长老,我在此说,为什么说,他说五台山,说世界未成,五台山已成,世界已坏,五台山不坏。其实就是讲的这个法,“业大”。华严的上首菩萨是文殊普贤嘛。

所以这个就每一个法都有每个法的法境。这十大,体大,相大,用大,果大,因大,智大,教大,义大,境大,业大,这十种法,都能够把这个大,给它诠释到各种层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是我们光讲了一个“大”字。

下面我们要开始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方”。“方”也有十种意思,但是我们就带过一下就行了,因为方和广其实是在一个境。前面我们讲到的什么体、相、用、因、果、智、教、义、境、业等等这些法呢,为什么,这都属于大方嘛。方是一个什么啊?法的意思,前面讲了嘛,大是体,对吧,方是相,就是相的话它就有这个道理,对不对,有我们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所以,为什么法叫做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慢慢慢慢地这一种程序就形成了,我们对它认可了,那么它就形成一法。你看,我是个人,大家都是人,都认可了,人这就是人这一法。居士林,居士林在西四这边,这个地方,那我们对西四也是一个法,居士林也是一个法。我们国土里面还有出家人,在讲经,大家称为居士,来听经,也认可说出家人是一个法师,来讲经是一个学修,这也是一个法。

这就叫轨生物解,就是这个道道条条慢慢慢慢形成了,大家认可了,就叫轨道的轨,让大家生起了理解力,叫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说,既然它形成这样了,就每一个法就有每一个法的样子,所以叫“方”。“大方”,这个“方”呢,就是说前面的这十种体呀相呀用呀这种大,其实都是它“方”的内涵,就是方内之法,可以这么理解。就是随便你用,爱听哪一个,就给你讲哪一个,适合哪一个,那你就修哪一个,这就叫“方”。

但是这个“大方”最重要的落脚处在什么,在“广”,在广。广是什么意思,是多的意思,就随便你用,你用不完的,《华严经》你用不完,你学不完,你学不尽。能够把你能够学的能力能够尽到头,这就叫重重无尽,永远都对你有开发度,永远都对众生有开发度,所以说“包无不尽”。也就是说,前面的十种这叫做多。这个“大方”落脚的这个“广”字呀,我们也要从十个层面来理解一下。

这里面其实它配对呀,因为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太多的在黑板上写了,反正后面也坐了同修,大家能够思路清晰地听下来就好。这个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对于《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理解。因为我们进入到经文的讲解的时候呢,就又一个别开生面,换一个风格,跳跃式的这样的把主要的这样的来做一个贯解,但是从前言和经题来讲,我们是要把它圆满给贯完的。

这个“广”字呀,第一个,三个字,广的意义,第一个叫做“广依义”,皈依的依,广依义。为什么呢,因为《华严经》言教非常的繁,一层一层,非常的广,它有什么功用呢?就是为一切众生所依,叫广依义。这一切众生包括六道轮回中无间地狱,到九法界的等觉菩萨。包括这些大菩萨,没成佛的大菩萨。都是要把《华严经》的经教作为他所依,才能圆满,所以叫“广依义”。

第二个意思叫“广说义”,宣说广大的甚深之法。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一个心路历程,什么叫做广大甚深。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可能。你比如说我回去普陀山,可能大家也看在微信上看见,我讲到佛灵僧不灵。因为普陀山那边呢,江浙一带福报非常大。福报非常大呢,我们一般的错误地会认为,通常的凡夫浅见,或者说道人的一种著相法吧。那认为说佛法当然要苦修、清修为本了,这是对的。那么好像福报太大,能不能想得起来道业呀,大家的道风到底怎么样呀。我这么多些年一直也没有回普陀山常住,总以为直奔五台,说那个高高山上又冷又冻,苦凄凄的,磕五个台绕一圈,这才功德无量的,拍一拍胸口说我在修行。

可是不一定是这样,我给大家说,不一定是。为什么修行看不出来?我们现在所有的功德都是在表法,说在修行,就是在表这个圆修法中呢,你能把这个功德给咱表出来,就是应该说学佛嘛,应该是怎样的对吧。要虔诚,要恭敬对吧,要信仰。我一直就是这样的个有色眼镜凡夫心眼,所有我就回去普陀山,刚回去时候极不适应。后来回了普陀山呀,再不敢这样犯业障,知道吗。原来观音菩萨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文殊菩萨更厉害、更无情。你不要以为说他慈悲,他看谁,知道吧。你去烧香拜佛懵懵不懂的,你说什么他给你行行行,好好好。他发现你可以面对说不行的时候,他就一直给你不行,知道吧。所以我回去讲的,哎呀,我就发现整个这个普陀山上,原来这个法境如此的广大甚深。

我们现在说广说义,你不要走远了,我们为这个服务的。第一个广依义,第二个广说义。这个广说人家是不说的。我回去了即启建了说在普济寺开始讲法,哎呀我也说,你看我这走到哪儿都是法缘,必须要讲。讲着讲着我突然发现,有一天悟到了,听法的法师们呀,他早已经有法了,他就是来做庄严众来成就普陀山,表这个说法,缘起的法。因为人家根本不说,就是海印三昧不动道场,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境,还说什么嘛,这不就在说嘛。

所以那么多的师父们,就是每一个人就跟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一样的,示现的各种各样。我是好我就好,我是毛病我也一点儿都不遮拦不装。但是我后来才发现人家心如明镜,就这样。所以整个这么一个琉璃道场就从来不动,只做一件佛事。是什么呢?你把钱拿来。为什么?因为愿悉饱满舍悭贪嘛。大家对观音菩萨有恭敬有感情,唯做一件佛事,就是给所有一切有缘众生来培福。

生智慧让文殊菩萨管,就是好这些在著相上苦行,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业消智朗,当然有这个法,由文殊菩萨来管。观音菩萨,你要到这,要么你完全不图了生死,那就修福;要么你就知道说原来生死就是不了了之,根本不用去提倡修,不用去提倡了,这才叫了,那你就生智。所以那儿的福都是圆满福,那儿的慧都是究竟慧。

圆满福究竟慧,福慧已经庄严到头了,还用说吗?所以叫圆通宝殿。你就自己进去自己捞吧,看你捞什么。观音菩萨从来没动过,就这么个法境。如如不动就一件佛事,方便善巧,给众生培福的机缘。所以普陀山现在叫“越来越好”,来一次好一次。上次我们大和尚还写了一个说“来好来好,越来越好”。后来有一个同修也很有智慧,他说“舍得舍得,越舍越得”。哎呀,我说真圆满。这就是菩萨法界的法,所以叫“广说义,宣说广大甚深法。”广大就是说,看你在哪儿你就自己显哪儿了,认哪儿的法。甚深就是它是一个无底的,你不要以为说你能取之到头儿,没头儿,这是说的“广”。

第三个“广破义,破一切障,无有余故。”你看如果说我们的见解真的能够,如我刚才所说的能够到这个地步对吧。你的眼中还会有如法不如法,有吗?你的眼中还会有清净不清净吗?就一切都是如法的,都是神通妙用,都是加持,正面的引导,反面的激荡,都是法。这时候一入到这个境界了,真的就是随便来一个。就昨天你看我飞机上来了,飞机上来了这个是真的因缘中。

我在来之前呀,要沐浴一下剃头嘛,这也算是对法的尊敬每次的。沐浴完了以后,我一般就在洗脸的那个里边,把衣服搓几下就算搓干净了弄出来。搓干净我还打一个妄想说,什么时候能够把染净能修平了。你看人就执着这个,非得要洗得干干净净,到了马桶边了就讨厌得不行,拉一堆进去更就不想,盖儿一盖噌地一冲,就好像一冲就冲走了。可是冲不干净,都是身上有的呀。

我作意过这个法,心里想,哎,什么时候能够心地修得把这个修平。昨天就连路上都不放过我,你知道吧。我就从普陀山到咱们北京歇会儿都不行。飞机上,登机以后,这边坐一个女众,旁边这边在看书,看书就巧到什么程度,我把这个法义拿出来,说哎呀有些地方再批眉一下,找笔呢找不着笔,说又要上行李架拿笔,拿出来写一下嘛。这个菩萨就拿出来个笔,就在那儿比划她的书,就这样拿个笔就在那儿,这手还会这样儿,你们见到过吧。

哎呀,我还想想说,是不是我又自作多情地往这儿会,人家根本就演法演得无心,我自己会道自以为有意了。结果呢左边这个菩萨又出现了,一开始呢躺在那儿呼呼地在睡,我还想这是什么意思干什么呢,仔细看了一下也闻不着酒气呀,没闻到酒气。结果过了一会儿往那儿一趴,呼呼呼地就跟喷泉似的,就在我左边呀,就开始喷了吐上了。

马上这个嫌憎之心就会生起来嘛,连身体都下意识地要往这儿倾斜一下,对不对。可是当我正当这一念嫌弃心生起来,你看右边那个女菩萨人家看我一眼,马上就从那个座位后面抽垃圾袋,噌地就拉开了。诶呦,我就生起惭愧心了,说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这个垃圾袋嘛,你给他递上去什么的,我怎么就想生怕把我的僧服给我弄脏了。

那完了以后呢,又一个试验考题就又跟进上来了,那个空姐马上就过来说,先生请你坐到这边吧。那在头一排,我一般坐呢不喜欢坐中间嘛,就喜欢坐走道,因为腿能伸直一点,腿长,写东西呢也有时候活动一下。她请我坐那儿呢,正好是那个道的边上,旁边这个女士也身体这么略略轻微了一下,哎呀我马上就提醒说,这个先得给别人想想,我就问这个女众,我说阿弥陀佛!我说要不要你去坐吧,如果你嫌这个男的,我说我坐这儿没关系的,我说你去坐吧。这才把自己先想自己的心转成先想旁边的心,就这样。就刚在普陀山动了说什么时候把那个染净心能修平,在飞机上就这么给我演。所以这就叫什么呢,现在我们在讲法,你不能走神儿,“广破义”是什么?破一切障,无有遗故。

遗漏的遗,就是一切境界来的时候呢,你不要再把它放过说,这是人事,那是修法,这是一个,不遗。因为我们一般理解无有遗故,就是说好像都把障碍破完了,好像怎么怎么样,功成名就了,是正在进行中,你一个法都不能落下,一个境界都不能错过,就这么修。你不修的话就回去还吐,不只来的时候吐了,你什么时候修过去了,就不吐了。哎,也没有办法。所以这叫“广破义”。

第四个“广超义”,就我们刚才讲到的,你能够超越了,超出世间诸所有法嘛,超越就是无有一个法能类比故。没有一法能跟《华严经》相并论。就跟我们刚才说百花跟春天,能坏春天吗?反过来说百花跟春天、阳春三月能比,争奇斗艳吗?也不能啊。百花齐放就是阳春三月,你再去跟阳春三月竞春色,能比赛,能竞争出来吗?竞不出来。所以这叫做“广超义,无有诸法能类比故。”

“广治义”,就是“具摄无边对治之法,为能治故。”所有的法来的时候,你都一样一样要对治过去。这个确实是如此,你看我原来就特看不上会掐会算这一类的人,特别是如果他是出家人的话,我就给他扣个帽子说,不务正业。后来想一想为什么,是因为我不会,我不开这一道儿。我也尝试过拿着《周易》看一下,什么麻衣相术也看一下,看不懂嘛。

连八字什么一掌经不会掐,就这个都记不住,说不会。所以那个特短了,显得说我说法,我这才叫正法,受不了。可是随着我们的学习,大家看,在《华严经》里边的登地以上,还要高层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够神机妙算,到处去算。谁来给看都能给你看得真真切切,给他讲得头头是道,然后再把他摄到佛法中。所以这就叫无边对治之法,要对治,一切都是法,你能够把这一法一法地慢慢地对治,这叫“广治义”。

第六个叫“广摄义”。广摄义是什么呢?通摄无边的异类法。就刚才的掐算法,看相法,甚至是十恶业法,等等这些法,都要在这个《华严经》里边,都能够把它包起来,在其中。“通摄无边异类法故。”包括外道法,我们一般讲的佛法是佛法,邪知邪见就是外道法,魔法,所有的法都在华严法中。

“广德义”,德行的德,就是“俱摄二严,诸圣德故。”一个是福一个是慧,这叫二严,就是两种福慧庄严嘛。能把福慧庄严,能够转成所有的圣者功德,就是佛的功德。

“广生义,能生无量诸大果海故。”能出生无量无边的大的果地觉海,叫“广生义”。

“广绝义”,这个很有意思,广绝义说了这么多的义,最后说“非是心识称量所能知故。”不是我们思维呀,讲说呀,语言呀,沟通呀,这么才能够把它搞清楚的。说白了还是得观照,修证,或者说纯信。这是我附带地给大家说一个,你观照也罢,修证也罢,也要入这个境。那么现前《华严经》讲这个境,你纯信它,也是入,以信来入。信的话,我们纯信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彻底接受,不假思考的时候,也是一种非心识称量。不是心在想,或者念头在思惟了。

第十个就是“广知义,具足种智,破邪见障,无有余故。”一切智慧现前了以后,那么所有的这些有所得法吧,我们把邪法就放在有所得的这个层面来讲的话,都已经不在话下。

这是我们上午给大家讲的大、方、广,从经文各种立题,就表这个每一部经典的内容的核心之法。不管是人也罢,法也罢,请问者,说问者,原型者,等等诸如此类,这是一个版块。第二个版块呢,给大家讲了一下《华严经》有异名,也有它的对法,就是人法一对,教义一对,它的异名,特别是这二十个异名各有所表,重重无尽。第三个版块,就讲到具体的这七个字,每个字所显的功德。我们正在讲这个,现在讲了大、方、广,下午开始要讲佛。好,我们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大家。

0:00 / 0:00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2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3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4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5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6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7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8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9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0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1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2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3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论14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华严九心」说颜回

在佛法的修学中,寻找善知识并如理依止,成为入门一件...

一句佛号圆融四法界

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彻悟大师 一...

龙树菩萨与《华严经》

谈起《华严经》我们还得了解龙树菩萨的功德。龙树菩萨...

观一切法都是清净无染的

这依法界观,观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净的。你这个观念...

【佛教连环画】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智谕法师:念佛贵在调心

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

素食7日功

古人说:肉食者鄙,素食者智。于是现代人更有了吃素食...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佛教词典】过分取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多比丘遇贼失衣...

【佛教词典】僧戒

与“尼戒”相对称。即出家僧所应受持之戒律。指沙弥之...

佛友间讨论佛法,说错了是谤佛谤法谤僧吗

问: 佛友之间讨论佛法的时候,说错了话是否就是谤佛谤...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毗舍阇鬼喻

从前,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一根木杖和一...

证严法师与弟子的对答

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最漂亮...

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居士参访马祖道一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

发脾气的时候不要讲话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凤凰网: 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

人生有四事最为浪费时间

担忧 庸人自扰是为难自己,让自己每天神经紧绷、忧心忡...

劝过年吃素说

大凡普通人家过年逢节,总要办些大鱼大肉吃。因为我国...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