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净界法师  2021/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续呢?主要是一种生死业力的推动而使令它相续。生死的业力在本经当中讲到了三种,杀、盗、淫,三种业力为根本。

所以,我们在持戒的时候,佛陀不管是在家出家,都是以杀、盗、淫、妄来当作根本重戒,因为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当然,在修学当中,持戒为本以外,印光大师还提出了忏悔的重要。因为我们这个杀盗淫的业力今生即便不犯,但是过去生还是有累积,很多的业力应该如法地忏悔。

智者大师在《小止观》当中讲到,忏悔我们重大的罪业有十个法门。这十个法门具足的话,一切的重罪都可以消灭。这十个法门,我们把它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方便,修前方便。修前方便有三段:第一个,深信因果。我们忏悔的人,第一个要对因果深信不疑。我们要相信罪业是决定会招感痛苦的果报,要对这样的道理深信不疑,要有一定的信仰。第二个,生重怖畏。我们对于当来的果报,这种痛苦的果报,要生起怖畏之心。第三个,生起惭愧。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对已经做的罪业要有后悔、诃责的心情,叫惭愧。这个就是在修前你内心的准备。

我们再看正修的仪轨,有三段:第四个,求灭罪法。你不是只有心态,你要有一个法门,比方说八十八佛,比方说大悲忏等等,要有一种灭罪的法门来修学。第五,发露罪过。我们在忏悔之前,要在佛前把自己过去所造的罪业发露出来。第六个,断相续心。我们要发愿从今以后永不再造作,要有这个断除恶念相续的决心。这是在正修的时候三个重点。

第三类,增上,功德增上。有四段:第七个,起护法心。我们忏悔以后要对佛陀的正法生起护持的心情。第八,发大誓愿。这个发大誓愿等于是悲悯众生,发大悲心,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第九,念十方佛。忆念诸佛的功德而生起好乐。第十个,观罪性空。观察我们无量劫所造的罪业,其实就是一念的心性当中一念的迷情而生起的,所谓的“一念的迷而生死浩然”。假设这一念迷情消失了,整个生死的因果就全部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性本来没有生死,也本来没有这样业力的。这个“观罪性空”,就是回归到清净的本性。

这十个法门,如果如法地修学,一定可以灭除一切的重罪。这个就是在减损生死的业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犯了错,要肯改过

学佛,就是要学一个「诚」字,要从内心发出那分清净的...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

如何让业力的相续暂时沉淀下来

在我们修行中,是透过拜忏,忏悔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

【佛学漫画】不要玩火

不要玩火...

忏悔业障的方法和要点

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

忏悔业障,发菩提心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找回幸福感

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

【佛教词典】非真语

【非真语】 p0712   集异门论十卷六页云:非真语者:...

【佛教词典】宏智

(人名)明州天童山正觉,谥宏智,就邓州丹霞子淳受法...

罪障深重的人还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迷惑,往往有什么呢?一个觉得自己...

疾病在身体上的先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但其实,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

心跟佛号接触时,会产生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当我们开始在佛堂中,忆...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

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忏的功德一点都没有

有时候,人的嗔恨心来了,什么都不顾了,他的财富都不...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归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心累之人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佛,对佛学感兴趣,也愿意学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