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忏云法师  2021/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事情都是性空,就像镜子上的相。理发店镜子照出来那些相,从早到晚,没有一个来理发、烫发、美容的人不走,都是来了就走,就是今天晚上不走、明天也得要走,没有永久的。

我们在这世间早晚也要走,都是无常的、都是空,这一点最重要。这一点要看开了,世事一切放下,多少亿的财产也要看开,多贪恋的家亲眷属也得放下,放不下精神就痛苦,身体也要放下。

一切看开放下,就是般若、就是智慧;看开放下就是解脱;这时候真如自性明德明显,明明德,就是法身。看破、放下,法身就自在,自在就不是苦恼了。平常要体会,佛学研究到这儿放下了、就好。

中峰国师在《三时系念》中开示: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所以,对外在境界的贪烦恼,是构成痛苦的根源。不是因为贫穷、也不是因为眷属的分离、或者声名地位的失去等等,而是来自于对它们的执着、放不下,所以使我们痛苦、辗转难眠。

众生总是直觉地认为:有了声名、地位、财富、眷属 …… 就会感到快乐,并将生命的依托置之于此。可是不管得到与否,结果都是苦的。因为对它们的执着,本身就是痛苦的因由。人生安乐定位点的错误,就决定了一生,将是一场永无止息的希望、追求、与幻灭。

或许我们会觉得”放下所爱”的本身,是一件可怕、以及痛苦的事情。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未经智慧判断,所产生的错觉。当我们观察对欲望追求的过程,不管得到或者失去,就像渴鹿追求阳焰,直至倒地渴死为止,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时,会改变这想法的。

无量轮回中的习气,要放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纵然无法全部放下,也不必因此全然放弃。就像考试一时得不到满分,先能够得到六十分也好。能够放下一分,就会得到一分的解脱。同时,对于未来能够继续放下,也就多一分的信心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问问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把握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体性、作用、分类以及欲为根本苦的原因,...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

【推荐】临终前还的东西越多,走的时候就越轻松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们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缘果报...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佛教词典】瑜伽师地论

(书名)梵名Yogāoāryabhāmi-?āstra,百卷,弥勒菩...

【佛教词典】慧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如何避免起贪心见佛而著魔

问: 弟子学佛时间不长,业重福轻,障深慧浅,生怕起贪...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原文】 凡皈依者,必须志诚恳切,修持净土法门。若仍...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许...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嗔痴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

吃水果也有大学问

入秋后,一批又一批秋季水果源源不绝地推上市面,而且...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修行不在于找「境界」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