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净界法师  2021/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讲)

甲二、生命的转变 分二:乙一、会归心性;乙二、仰仗佛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面。我们看甲二,生命的转变。

净土宗的修学,当你选择了净土法门,你这辈子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怎么样念佛;第二个,怎么样往生。你要注意这两件事情。当然,从基本功来说,我们必须先把心中的佛号建立起来,就是想办法在无量无边的妄想当中先拨开一个角落,先建立起一朵佛号的莲花出来。也就是说,让佛号在心中有一席之地,先做这件事情。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妄想都灭掉,也没那个本事,至少让佛号跟妄想并存。这是我们第一个要求。

怎么样让佛号在心中能够生根呢?那就是你要跟佛号建立一种关系。如果佛号跟你没关系,你只是痛苦的时候暂时拿来用一用,你跟它没什么关系,那这样佛号一辈子都念不好。佛号跟我们的关系就是,它是我们生命唯一的救拔。就是,离开了佛号,你就完了,就这样讲!当我们失去了佛号,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够受生死业力的折磨,而我们一点抗拒的力量都没有。你有这样的认知,这个佛号就容易念起来了,这样妄想就不是问题。

其实,念佛就是那一份的坚持。印光大师说得好,念佛只有一种观念: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当你坚持的时候,妄想就怕你,就这样子。你要不坚持,妄想就越来越大,就这么回事。因为它本来就是虚妄的,真妄不两立;你光明一强调,黑暗就消失掉;你光明一落,黑暗就出来。道理就这么个道理,两个互相对峙的。

掌握了念佛的核心思想,你这个人念佛,不管你念几声,至少你这个人上路了,你知道怎么操作佛号了。

那么,接下来你就有资格来谈一谈往生的问题了。就是我念这么多佛号,我怎么样在临终的时候让这个佛号从一种资粮、从一个种子而转成一种往生的现行?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能够现在其前,要把力量现出来,这个问题就很复杂,非常复杂了。这没那么简单,这跟念佛不一样。念佛很简单,因为念佛,你不用处理其他问题,你就把佛号念起来。但是你要变成往生,那是什么概念?那是一个生命的改变啊,诸位!以开车来说,你以前是开这个跑道,现在要换一个跑道。什么叫作往生?简单地讲就是,你要把一个在娑婆世界流转的生命,换到极乐世界去受生。那这不是开玩笑的!就算你没有断烦恼,这也不能开玩笑。

这样讲,有几个因素要改变。

当我们谈到生命的改变,就有三种因素要改变:第一个,你的业力要改变,你不能让业力一直在那里活动。带业往生的前提,就是要让业力沉淀下来,你不能刺激它。你老是刺激它,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诸位!你可别忘了,生死业力是无量劫来的栽培,那是熟境界;你念佛,你一天在佛堂里面就待了那几个小时。你一旦把业力刺激起来,你就不是它对手了。所以,往生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临终的时候业力是在沉淀的状态。只要你让业力活动,不管你一天念几声佛号,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所以,所有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的业力是沉淀的,只有一种情况!所以往生第一件事情,你要善加处理你的业力。

当然,这个业力,我们前面说过,它不是单独存在,它跟思想还有关系,一切唯心造,所以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思想。但是调整思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安住的问题,你站在什么角度来调整思想。你站在妄想的角度来调整思想,这个妄想就不好调整了。所以你必须要安住在不生不灭的一念的心性,站在本来就没有妄想的角度来调整思想。

所以,就往生来说,生命的转变就有三件事情:业力的沉淀、思想的转变跟真如的安住。

乙一、会归心性

这三件事情其实是一件事情,我们来看看。我们必须要把这三件事情在内心当中一次完成,就是你怎么样来处理三件事情。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首先,我们先看第三,真如缘起。就是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这个就是空、假、中的中观,安住一念心性。

我们平常要经常地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我们的生命归零。不要老是想着你的现在,你越想你的现在,你就越难处理你的生命。一个人老是注意你现在的生命,你就很难改变。按照《楞严经》的角度,就是你要注意一件事情: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还记得吗?当然我们现在很多人不记得了,忘失来时路了。所以,按照《楞严经》的说法,就是,先把心带回家,先把心归零。就是你还没打妄想之前,你还没有创造业力之前,你是什么样的面目?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安住点。我们一个人,一天当中至少要有一次把生命归零。就是说,你要让这个路走得很熟悉,这个回家的路要习惯。你平常没有忆念真如,你临命终怎么可能忆念真如?这条路你根本没有走过!所以我们经常要把这个回家的路每天走一次,就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安住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件事情。

安住以后,就可以讲到调伏我们的过去了,看“业感缘起”。

我们怎么面对业力呢?当然主要是以真谛的空观的道理来调伏我们的过去。诸位!什么叫过去?昨天是你的过去吗?但是昨天已经觅之了不可得了。其实,我们的过去,你也可以说它消失,你也可以说它没有消失。从外境的因缘,它的确消失了。但是过去留下了一个东西,有一个影像留在你的心中。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路走来,我们的心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我们的心可不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不是这样。我们的人生,过去留下很多后遗症。

这个后遗症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感受,受到了刺激,就是人事的因缘给你一个美妙快乐的感受。我们的内心有一种特性,我们喜欢快乐,不喜欢痛苦。这是本性,这不需要学习的。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个快乐的感受留下来。所以我们会怎么样?捏造很多的影像,开始打妄想。为什么呢?因为感受是瞬间的。我们希望那个感受能够保留,只能用影像的方式保留,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感受在心中安立很多的名言,开始捏造很多的影像,试图保留这种快乐的影像,然后再不断地去回忆它。

这个影像经过你不断地忆念,它的势力一次一次地增长,从妄想变成念想,就是“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个念想就很糟糕了。因为,诸位!不是所有的妄想都能够激发业力,不一定。但是,当这个妄想跟第七意识的执着结合起来的时候,这种妄想就变成一种颠倒妄想,就是一种专注的念想,它就一定能够激发业力了。这个就是带有业力的妄想。

一般净土宗的人有什么问题呢?他念佛的时候,面对这种颠倒妄想,他做两件事情:第一个,用佛号去压它。他有时候压得住,有时候压不住。第二个,就是转移目标,我不去想它。所以这个颠倒妄想一直存在,因为你没有处理它。诸法因缘生,你没有创造一个还灭的因缘,它当然存在。墙角有一个垃圾,你不去看它,你不去扫它,你摆一个花盆在它的前面把它遮住,它还是在。

净土宗为什么很多人临命终的时候生死那一关迈不过去?因为你没有处理好你的过去,所以造成了一种所谓的真妄和合。就是憨山大师说的,一个不调伏颠倒妄想的人,“佛号只听念,妄想只听长”,临终的时候,真妄现前,佛号也现前,妄想也现前。你们猜猜看,哪一个势力大?当然妄想势力大,因为无量劫来每一个人都有盲点,除非你是再来人。只要你是正常投胎的,你一定有问题,对财富、感情、名声,你一定有一个特别喜欢的东西,你才会坐在这里,你才会来投胎的。也就是说,你上一辈子临命终的时候,一定“仁者心动”,一定是你一种强烈的颠倒妄想去刺激了某一个业力,所以我们才来投胎的。这个妄想,你不对治它,它就永远存在。

我们现在怎么办呢?可没有人要你把妄想消灭,不是。就是把它放下,因为它本来就是虚妄的。放下之道,简单的修就是无常观。你观想这个影像是生灭无常的。无常,它就能够得到两个概念:

第一个,无常故苦。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打这个妄想?因为你假设这个妄想会给你快乐,因为你曾经在这边得到甜头。我们当然相信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的经验,这个妄想会留下来,就是它曾经给你快乐,所以你认为它以后也会给你快乐,我们会由此类推。其实错!它会变化。它以前给你快乐,现在会伤害你。所以,无常故苦,因为它不安稳。这第一个。

第二个,苦即无我,它没办法掌控。诸位!快乐的成立要两个条件:第一个,它必须要稳定;第二个,它是可掌控的,你能够随时去掌控它,你能够随心自在。如果你是不得自在,那这个快乐不成立。

所以,佛法的意思就是说,你用无常的智慧去照它,它马上现出原形:第一个,苦。深明苦谛。第二个,放弃主宰,你没办法去掌控它。这个妄想对你没好处的,你自己去惹尘埃的,本来无一物,你自找的。而你找了这个妄想,它不断地变化,它给你痛苦,让你不得自在。所以,我们慢慢慢慢化解我们的盲点,我们认为它是快乐的、是长久的、是自在的这种概念就消失了。消失的时候,这个妄想对你的引导牵动力就降低了。

诸位!“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临终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从娑婆世界的业力跳脱出来,稍微念几句佛号,就往生极乐世界了?而有些人就没办法从娑婆世界的业力里面跳脱出来?不要说念佛了,他从过去都走不出来。当然有些人说,因为我业障比较重啊!不是你业障比较重,是因为你妄想打太多了。这跟妄想有关系呀,诸位!

我再讲一次。业力,当你造了以后,它是种子位,它是一个种子,它没有主动攻击你的力量。你不刺激它,它不会主动攻击你的,是你去惹它了!如果业力有主动的攻击能力,那没有一个人可以往生,带业往生也不成立了,那每一个人都要消业往生。那就惨了,那净土宗就不是一生可以成就了。业力虽然可怕,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它没有主动攻击你的力量。它没办法主动攻击你,必须要你去刺激它,它才会转成现行。

那么什么东西刺激业力呢?就是你的颠倒妄想。诸位!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坚固的颠倒妄想。不是你一般的妄想,你日常生活里面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个妄想跟你临终没关系,那没关系的。有一种妄想,它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数数现行”,几乎每一天都会出现一次的;第二个,它出现以后,你几乎没办法控制它,“深生好乐”。诸位!这个妄想,请你小心。如果你不用无常的智慧来调伏它的话,临命终可能就是因为它把你留到娑婆世界了,你今生就功亏一篑了,你再多的佛号都没有用。

我再讲一次,生死业力只能带走。你不能够说,我先把它激发起来,我再跟它拼了。激发起来你就完了!所有往生一定是带业的,没有人把业力激发起来,没有。所以,不要激发业力,你就必须注意你过去的人生那些美好的回忆,这些颠倒妄想你要小心。它曾经是你的美好的回忆,但是如果你不处理,就变成临终往生的障碍。就这么回事儿。而这个东西没有人可以帮你处理。阿弥陀佛是法界身,但是他的功德,也只能够在你念想的时候加持你。如果你念想不正确,他是没办法加持你的,他必须要“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所以,诸位!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不要去刺激业力。你不要刺激业力,你就要注意你内心有很多坚固的颠倒妄想,要注意,要慢慢把它消灭掉,而不是一昧地逃避。如果说,我打这个妄想,我就转念念佛,结果你是如石压草!你平常可能压得住,临终你就压不住了。所以你必须面对它,用智慧去观照它,让你看到它的真相,它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快乐,其实它是无常、苦、无我的。

这是第一点,就是我们过去在人生的美好经验当中捏出了这些颠倒妄想,一定要让它调伏下来。

第二个,我们怎么开创我们的未来。那当然这个就是假观了,赖耶缘起。中道的思想,所谓真空妙有,就是假观。这个假观,它一定要借相修心。我们前面的调伏也是一个相,但这个相是从感受、妄想、执取,自己捏造了一个假相。而现在这个极乐世界的相是一个新的相状,一个来自于名号功德的皈依相状、来自于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好乐相。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降低生死的业力,一方面要加强往生的愿力,就是往生的念想。那么这两件事情,都要安住在不生不灭的一念心性里面,去走出过去、开创未来。这个是平常的功夫了。

临终的正念,基本功:你佛号提起来的时候,这个佛号是安住、是调伏的状态。安住,就像夏莲居老居士说的:“生本无可恋,死亦无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他对生死看破,本来就没有生死;虽然没有生死,它有如梦如幻的颠倒想,就是调伏的问题了。正常情况,你如果处于不调伏的状态,弥陀是不会现前的。阿弥陀佛只有一种情况会现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也就是说,你要让阿弥陀佛现前,你自己要在安住、调伏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走出过去,你根本没有未来可言,你的人生只是辗转相续,把今生的因缘再相续下去。

举一个例子。佛印禅师有一天在河边经行散步,突然间有一个女子投河自杀。佛印禅师一看不对,就跳到河里把她救起来。救起来以后说,你这么年轻,怎么就要自杀呢?她说,师父!你不知道啊,我这日子没法过了。怎么呢?她说,我跟我先生结了婚以后,有一个心爱的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因为我照顾不好,就生病死掉了。佛印禅师说,那你结婚多久了?她说,我结婚三年了。那你没有结婚之前是什么情况?我没结婚之前是一个少女,过得挺好的。佛印禅师说:那你现在的人生,你跟先生也离婚了,儿子也没了,那你就回到三年前嘛,有什么差别呢?

差别是,你经过这三年的婚姻,落下了很多的影像!但是因缘过去了,你的心没有走过去。你的心没有走过去,你的心活在过去。

这个女子,如果她不用无常观来调伏她过去这三年里面快乐的影像,看样子她是有点不甘心了。因为人生本来就“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跟你先生的因缘就三年,你跟这个儿子也是三年的因缘。人生很真实,它把你的因缘如实地现出来;但是我们的心不真实,喜欢打妄想。所以,这个女子,如果她没有调伏,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她未来有两件事情会出现:第一个,她一定会继续轮回。光是她这个妄想,如果走不过去,它一定招感生死业力。第二个,她跟她的儿子、跟她的先生,未来还有很多的事情,还有很多的因缘的互动。

所以诸位!人生的可怕是怎么回事啊?叫作辗转相续。业力的可怕就是,它这个地方 A 创造了 B,B 创造了 C。就是说你不能让它相续。所以这个临终的正念只有一种概念,叫“断相续心,破和合识”。这个转动的轮盘转到这个地方,结束了,不能再转下去了!

当然,业力要不要相续,就看你的妄想有没有相续。诸位!只要你现在的内心还有什么事情过不去,最好现在(临终之前)让它过去。如果你这个坎没有过去,你临终这个坎就过不去了。过不去的后果就是,你要为这个妄想付出再一次受生、受老病死折磨的代价。折伏现行烦恼,就是在讲这件事情。所以,所有往生的人的基本功,他的佛号是安住、是调伏的。

乙二、仰仗佛力

能够走出过去,安住、调伏,你才有资格讲引导,让佛号引导。那怎么引导呢?我们往下看感应道交。看乙二,仰仗佛力。

我们前面透过提起佛号以后,安住心性、调伏过去,现在就有资格谈感应道交了,引导。我们把它念一遍。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我们的内心有两种的念想,一个是从人生的经验得来的。人生经验得来的念想几乎都是错的,因为它受了感受的刺激,透过妄想,透过执取。这个大概都是跟生死业力有关系的,跟生死业力相通的。这一部分的妄想,当然我们要去面对,要去处理。第二个是来自于经典,佛陀的圣言量,依教起观产生的念想。这个是要建立的,就是往生的念想。

那么这个往生的念想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它牵涉到感应道交。我们来看第一个。先看看佛陀的功德力。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陀的功德力是圆满义、自在义。他是遍一切处,不管你在新加坡,在澳洲,都有佛陀的功德。而且佛陀是自在的,他不受束缚的。但是,一个自在的佛陀,当我们要把这个功德转他成自,要落实到每一个生命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桥梁,就是“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必须对极乐世界要有念想。

就是说,凭什么这个佛号在你临终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往生的力道?因为你临终提起佛号的时候,你要念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如果你这个时候想的是娑婆世界,这个佛号可能就变成一种人天的快乐了。所以,我们心中的念想对佛号是有引导作用的。阿弥陀佛是普门示现,但是他不能主导你,他不能决定你要去哪里。就是说,你喜欢怎么样,你是什么样的希望,他就满你的愿。他这个他受用的功德,只能够“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所以说,当我们念想的是佛陀的功德,是极乐世界依正的庄严,那我们就能够现出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投入弥陀的功德当中。所以结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是忆念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的心才有可能契入弥陀的功德海,因为所有的功德都是从心想出来的。

诸位!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凭什么你能够受用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它从两件事情来,两件事情:第一个,当然阿弥陀佛要先把它创造出来。阿弥陀佛没有创造,你怎么打妄想也没用,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第一个,弥陀要把这个功德创造出来。第二个,你在佛堂的时候就要有这种念想。一开始只是念想,一个想象,到最后的时候突然间就弄假成真了。就是这样来的。

诸位!如果一个念佛人对极乐世界完全没有概念,你百分之一百不会往生,因为不合乎因缘所生法。你心中没有念想,你怎么会出现这个果报呢?你如果能够往生的话,你就把“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理论推翻了,完全推翻了。平常都没有极乐世界的念想,就突然间莫名其妙往生了,没有这回事情!

比如外道。诸位!一贯 道念佛的人多了去了,外道一贯 道也有很多人念佛,你觉得他会往生吗?他不会往生。他们念佛,只是他心情不好,他来念佛,他当一个皈依境而已。他没有一种往生的念想,他怎么往生呢?他只是在念佛,他不是修净土法门。

所以,“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你可千万不要忽略你的念想。你现在的点点滴滴的念想,已经在累积一种感应道交的能量。你临命终的时候极乐世界凭什么现前?莲花凭什么现前?“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就是这样来的。阿弥陀佛创造了,你的念想感应道交了。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雕刻师,他做了很多经典的雕塑。他用木头能够雕出各式各样的马,躺在地上的、走路的、在草原上奔跑的马,各式各样的马。有人就问他,你这个马是怎么雕刻出来的?这雕刻师说,我拿这个木头的时候,我拿这个雕刻的刀要雕刻的时候,我心中先有个影像,一个马的影像,然后我一刀一刀雕刻的时候,才把它雕出来了。诸位!他先有影像,才把这个马雕刻出来。不是说他都没有影像,然后自然就雕出来了。一切法没有自然生。为什么你拿雕刻刀雕刻不出马呢?因为你心中没有那个影像。

也就是说,雕刻,他这个雕刻的刀,一刀下去,它是没有自性的;那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每一刀每一刀(假设这个刀要一千刀),他凭什么把这一千刀引导到一个马呢?因为他心中先有个念想,所以才把这一千刀的雕刻会归成一个很漂亮的奔腾的马,因为他先有念想。

诸位!你凭什么说你所有的佛号临终的时候要把极乐世界的莲花给念出来?很简单嘛,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你要有极乐世界的念想。

很多人念佛是怎么念,你知道吗?他是遇到痛苦,我肚子痛了,没办法了就念佛;欸,念念念念,把肚子痛念好了,不念了。他儿子要考试了,他没有把握就念佛;欸,考上了,不念了。所以他全部是娑婆世界的念想。诸位,很可惜啊!他这个因地,他这个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是打的娑婆世界离苦得乐的念想,他这个佛号对临终来说没有帮助的。他没有往生的念想,这个佛号对他来说叫作离苦得乐,跟往生没有关系。因为“是心作佛”,才可能“是心是佛”,你因地要跟佛相应。你是心作娑婆,怎么可能是心就变成极乐呢?不可能,这因果不符。

所以,当我们一方面调伏过去的娑婆的念想,另一方面干什么呢?建立极乐世界的念想,就很重要了。因为它跟临终的感应道交有绝对的关系。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功德是现成的,但是,他要跟你产生感应道交,你提起佛号的时候必须有极乐世界的念想。这个叫作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念想生起,是这个概念。因为你没有念想,你也没有这个往生的因缘。

甲三、往生的力量 分二:乙一、总标具足皈敬;乙二、别示三种念想那怎么样建立往生的念想呢?我们看第三段,临终往生的力量。这个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乙一、总标具足归敬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 《往生论》 ——

《往生论》在创造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念想之前,它先讲说,为什么我们要介绍极乐世界的这些影像呢?它讲出两个理由。它说,“世尊我一心”,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时候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个, “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这是第一件事情,要有皈依的心。

第二个,“愿生安乐国”。要有往生的心。

所以,以下所有的这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念想,就是为了两件事:第一个,加强你对阿弥陀佛的皈依;第二个,增长你往生的愿力。就是借假修真。

这个总标,就是说,你极乐世界的莲花观,重点不是你把莲花观得多清楚,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要把这个莲花的庄严相、功德相观出来,让你产生皈依的心、好乐的心。重点在这里,清不清楚是其次。你要能够怎么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关键在这里。具足这样的观念以后,我们就有资格来谈往生的念想。

乙二、别示三种念想  分三:丙一、庄严想;丙二、功德想;丙三、成就想看乙二。这个时候,有三种念想跟我们临终往生是有关系的:第一个,庄严想。庄严想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你要有一个正确的念想。第二个,功德想。极乐世界正报的身心有什么功德,你也要有正确的念想。第三个,成就想。前面两个是因缘的假观,依报正报,这个是回光返照,观照一念心性,你相信你一定可以往生。前面两段的目的是建立“我一定要往生”,第三段是“我一定能够往生”。前面两个是我想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后面第三个成就想是我一定可以往生,是这个概念。这三个所缘境不一样,一个是依报的所缘境,一个是正报的所缘境,第三个是观察一念心性,这三种念想要现前。

丙一、庄严想  分三:丁一、大地庄严;丁二 、宝树庄严;丁三、池水庄严我们先看第一个,庄严想。庄严想有三科:大地、宝树跟莲花。

丁一、大地庄严 分二:戊一、总标;戊二、别释

我们先看第一个,大地庄严。

戊一、总标

我们先看总标。

观彼世间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 《往生论》 ——

在我们修观之前,天亲菩萨先提醒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说“观彼世间相”。这个世间相是指的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包括大地、宝树、莲花、池水等等。首先我们要知道,极乐世界的这个相状是超过三界道,它是超越三界的果报。我们做一个解释。

我们没有一个人去过极乐世界,但是佛陀要介绍极乐世界依正的时候,他只能先假借娑婆世界的相状。比方说落日,他为了要让你了解极乐世界的光明相,他只能假借落日;比方说极乐世界清净的大地,他只能用水,清净的水,来表达它的清净、柔软。那么我们刚开始在借相的时候,在悟入极乐世界念想的时候,其实借用很多娑婆世界的相状,这个是正确的,借已知的东西来念想未知的东西。但是你永远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只是借,极乐世界不是真的这样子。为什么呢?因为真正极乐世界的东西,成就的时候是“胜过三界道”。极乐世界的东西比落日、比水庄严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

那么,它为什么超胜呢?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它的果地的超胜。

因为“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从本质来说,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是无障碍的。凡夫的心是有所得,所以我们得果报的时候,我们的依报是有障碍的。比方说这边有桌子,就放不进去椅子,因为桌子跟椅子互相障碍。极乐世界的东西往往是互含互摄,它有光明,它同时也有庄严,有庄严,又有音乐。这个功德的五尘它经常是互含互摄,它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所以第一个,它的本质是究竟如虚空,它是无障碍的。第二个,广大无边际。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一个广大无尽的依报国土,它的正报是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

第二个,它因地的殊胜。

那么它的果地功德是怎么来的呢?看因地殊胜。“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是弥陀的大悲心跟他无漏的六波罗蜜的善根的功德力所成就的。

那么这个地方作为一个总标是说什么事呢?善导大师在解释这一块的时候,他特别提到说,极乐世界的相状跟娑婆世界的相状最大差别,他讲到有漏跟无漏的差别。娑婆世界的相状,你不断地熏习,它会带动烦恼跟业力,所以,娑婆世界的相状你真的是越少接触越好。所以说,为什么到晚年的时候,佛陀要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因为你六根所得到的东西都是有漏的相状。

但是极乐世界的相状不是这样,它不需要“都摄六根”。你按照佛陀的文字这样的引导——“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这个相状跑到你内心的时候会产生两种功能:第一个,消除罪障;第二个,往生净土。

所以,此相状非彼相状。它先拣别极乐世界的相状,那跟凡夫的业感缘起可不一样,它是弥陀的善根力、慈悲的愿力所创造出来的,那是本愿功德所变现的,那跟业感缘起的相状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先讲到一个总标。今天讲的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和尚慈悲!弟子有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人的一念心性具空假中三观,那么是否可以请和尚慈悲开示一下。

【师父答疑】心性,它是清净的、具足的。按照佛陀的说法,我们要处理人生的问题,要先超越人生,你要把心——这个一心三观先讲一心,就是你要回到原点来处理,你不能站在你现在的地方来处理。你现在已经没法处理了。所以,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的角度来忆念极乐世界。你本来就具足,所以忆念极乐世界是正常的,打妄想是不正常的。你这个叫作什么?这个叫作大乘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这个信心你一旦建立,你就赢了一大半。

就是说,凭什么无量劫的妄想能够在短短的几年让你调伏?凭什么?凭的就是达妄本空。它本来就不真实,它本来就没有,就是凭这个概念。如果你今天不回归到生命的原点,那表示这个妄想都是真实的,你凭什么跟它对治呢?哦,你一天在佛堂就两个小时,你一天打二十二个小时的妄想,你就想用两个小时的佛堂跟二十二个小时对治啊?你这不开玩笑嘛!是吧?凭的就是真能破妄,因为你本来就没有,我凭的就这件事情。所以,诸位!处理问题站在什么角度很重要,先把心归零,这第一个概念。

好,一心安立以后,就可以讲三观了。空,就是调伏,意思就是把这个东西消灭掉就对了。从往生的角度,以我们现在的心,我们现在正常人是不会往生的。如果你今天念佛,你没有遇到佛法,你一直念佛、一直念佛,你不会往生的。你不会往生,因为你会来投胎。你就是娑婆世界的念想很重,除非你再来人。一个一贯 道的人,他一辈子念佛,他都没有学习极乐世界的庄严,你觉得他会往生吗?他不会往生的,他只是在念佛,因为他没有产生感应的力量。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所以正常人是不会往生的。

那怎么办呢?要调整,要做心态调整。一个人从一种娑婆世界的念想要变成一种往生,要做两种调整:

调整你的过去。我们有很多的过去,有的过去它没有在生命留下痕迹,恭喜你!但不幸的是,有些过去在你的心中挥之不去,你要小心!它没有真正地过去,它黏在你的心中。你现在不处理,临终你就完蛋了。“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这些颠倒妄想平常都是你把它养得肥肥胖胖的,临命终的时候你就不是它对手了,所以你必须调伏它。

调伏它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从根本上否定它。你要不断告诉自己你本来就没有,我的心本来就没有。就像镜子,这个镜子买来的时候很干净,它上面弄了很多灰尘。这个灰尘放那么久,你凭什么把它擦掉?因为这个灰尘本来就不是在镜子上面的,对不对?如果这个灰尘本来就是镜子的一部分,你擦得掉吗?如果人生本来就是邪恶的,那你怎么往生呢?如果人性本来就是邪恶的,那完蛋了,你怎么修都没有用了。

佛法认为,人性也不是善良,人性是清净。它也不是善,也不是恶。如果人性本善,那你怎么会变坏呢?人性是善良,那你怎么变坏的?它就不受熏了!按照佛法的意思,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恶,叫作清净,所以它可能变恶,也可能变善,因为它受熏。所以,首先你要处理你的过去的问题点,先拉到你的一念的清净心。站在清净心的角度,先否定它的存在,你就赢了一大半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就是一个虚妄和合的影像,经过我的打妄想来捏造,它才暂时存在。

这个时候你再用空观。

当然空观有两种:一种是缘起性空,这种不带苦谛的空。但这种空力道太薄弱,师父没有介绍,师父讲的是带有厌离心的空,就带有苦谛、诃责的空,就是无常的空,因为这个力道比较强,药性强。所以空观有两种,一种是中观的思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但是这种操作起来,药太轻,它只适合在这个妄想形成的时候,你对这个妄想不是贪爱,是一种责任感。有些人的执着是因为责任感,但这种人少,大部分都是因为贪爱,你去惹它。

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说是抚尺抓住我,还是我抓住抚尺?当然是我抓住抚尺!因为我抓住抚尺,所以我才可以把它放下,恢复我的手的清净。诸位!你不要老是觉得说,妄想放不过你。其实错!是你放不过妄想,知道吧?你说,欸,我一天到晚打妄想。你自己要这样子的,难道不是吗?你自己要这样子的嘛!妄想本来是没有,是你自己在那边打妄想,你自己把它打出来的。所以“既从心起,还从心灭”,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把它打出来,就必须你去把它消失掉。

怎么消失它呢?伟大的佛陀知道,说我们为什么打妄想?因为你认为它会给你快乐,简单讲。咱们古人不是有一句话吗?回忆总是美好的,对不对?你看人很奇怪,两个人在一起经常吵架,吵得很厉害,一离开的时候老是想他。有没有?因为你离开他的时候,你想他美好的一面,但是一见面的时候又不是这么回事了。所以打妄想的可怕是怎么样呢?就是说娑婆世界其实伤我们很深,害我们很重,但是我们对娑婆世界的妄想,我们老是记得它美好的一面。这个很糟糕,你知道吗?

其实诸位,你一生走来,你觉得快乐多还是痛苦多?你觉得人生值得吗?你觉得值得吗?你觉得人生值得吗?我觉得人生得不偿失啊,快乐太少,痛苦太多。当然年轻人可能听不进去了,大概五十岁以上会同意我的看法,对不对?我们不能说人生没有快乐,但是人生的快乐付出的代价太大,不成比例,譬如刀上的蜂蜜。但是为什么我们来生还要轮回呢?因为对娑婆世界,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妄想,我们总是去记得娑婆世界美好的一面,这是一个很大的盲点。我们没有看到它曾经折磨我们这一面。所以我们必须要修观,来对治心中的妄想。

娑婆世界的可怕不是外在,是在我们里面,内心的妄想。我们对娑婆世界产生错误的解读,这个是会启发生死业力的——爱取!在十二因缘里面说,一个人有业力,要透过爱取再产生有。这个“有”就是这个业力可以得果报,变成现行。所以,我们要处理我们以前对娑婆世界留下的那些美好的影像,这个影像是一种错误的影像,就修无常观,让它慢慢地脱落。以前老是抓着不放,现在就是“放四大,莫把捉”,把它放掉就好了。因为放掉它就消失掉,它本来就没有的,是我们自己惹来的。

这个空观的智慧就是调伏过去的妄想。

那么假观呢,你不能只是把过去放掉,你还要有个极乐世界。如果你只是这样把过去放掉,那就进入偏空涅槃了。小乘人就是把过去灭掉就没事了,但净土宗不是。净土宗它“厌离娑婆”,它还得要怎么样?还得要“欣求极乐”啊,它要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极乐世界当然有生命现象,极乐世界有依报、有正报。我们后面看它有正报、依报的庄严,它是一个有生命现象的地方,它可不是小乘的偏空涅槃。有生命的现象当然要创造,这个道理也是一样,也是透过念想。只是这个念想是从智慧的观照产生的念想,就不一样。就是假观,是吧?所以,现在你如果心态不改变,你念佛念一辈子,你来生会继续在娑婆世界流转的,因为你的念想没改变。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减少娑婆世界的念想;第二,加强往生的念想,净土的念想。是做两件事情。当你临命终的时候,往生的念想势力强过娑婆世界的念想,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句佛号就够了,不用多。

净土宗,重点在感应道交。净土宗成败的标准,佛陀没有讲数目,净土宗是只论感应不论数目。你念一万声,你没有感应就是没感应。你一万颗石头就是石头,它不可能变成钻石。净土宗的往生从来就不是从数目上判断的,是能不能创造一种往生的感应道交。是你已经往生了,那数目才来决定你的品位。

也就是说,无量劫来,我们被外在的环境误导,我们的心已经是偏向娑婆世界,现在要透过一种一心三观把它调过来,再往极乐世界的地方倾倒。

比如一棵树。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往生,那随时要准备好。当你这棵树是往西方极乐世界倾倒的时候,你随时把它砍掉,它只能够往西方倒下去。是不是这个概念?随时做好准备。所以,虽然不断惑,但是要调整心态。就这个概念,这一心三观就这样。

当然,空观,其实在无常观讲过,现在重点在假观,怎么建立往生的念想。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弟子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师父,我们在拜佛念佛的时候,我们要创造往生的念想;那在我们要观想佛的时候,是观想佛放光加持,还是观想佛持莲花来接引?哪一个比较好?

【师父答疑】这个借相修心,既然相只是借的,重点在修心,那么这以下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倒不一定每一个都熟悉。但是,如果你学到某一个庄严,学到某一个功德,能够打动你的心,这个相状请你把它留下来。有些人对极乐世界的宝物,说我听到宝物没什么感觉,那不要勉强。你一定要借假修真嘛,你还是要顺着你过去的习性。你看有些人看到宝物没感觉,但是要看到,哦,极乐世界有光明,这个很好啊!他很喜欢光明,那就从光明下手。就是说,哪一个相状会激发你往生的愿力,这个相状对你就是妙法。这样懂吗?

是借相,那当然就每一个人借的相不同。不管借什么,你借你的,他借他的,但是目的是什么?修心。这样懂吗?不管是什么相状,它能够启发你往生的愿力,这对你就是最好的相状。但是作为师父,我必须要全盘介绍,因为我不知道你需要什么;那就着你一个修行者,你找你相应的相状去修,事半功倍。

但是你不能对极乐世界一无所知,那不可以,因为你本身没有好乐。一个人对一个东西是空白的,不可能生起好乐,这不合乎人性。你心中没有相状,你不可能好乐一个东西。如果对极乐世界没有好乐,那你只能够被娑婆世界牵着走。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让极乐世界的力量强过娑婆世界的力量,所以要调伏过去、开创未来。

0:00 / 0:00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1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2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3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4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5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西方合论》第九门的...

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

阿弥陀佛的名号跟世间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名字...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慈云忏主:心里忆佛,并作出善良的誓愿

修习净土法门,应该实行信、愿、行三件要事,具备了这...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

印顺法师《大乘空义》

一 空为大乘深义 佛,是由于觉证空性而得自在解脱的。...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佛说九横经》原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

【佛教词典】四论

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

【佛教词典】古来实有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谓过去及未来为实有而非假。...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

注解佛法的和尚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

婚外情最好的解决办法

现代社会开放,男女平时有很多交往、接触的机会,因此...

自利利他是圆满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

大安法师: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时

今生有幸,我们闻到了释迦的遗教,听闻到念佛法门,又...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星云大师《面对问题,不要退缩》

人从出生下来之后,就会慢慢地感受到人间有很多问题,...

舍利弗的智慧:施一口水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

大安法师《执持佛号,秘诀神丹》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 今晚我...

【推荐】当时好像是被人欺负了,其实那是消灾免难

我们不论学一门技术,或者念佛也好、参禅也好,要面对...

谤法五逆还能往生吗

问曰: 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