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净界法师  2021/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六讲)

丁五、寿命久远(寿命无量愿13)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三面,我们看丁五的“寿命久远”。

当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块:一个是安乐道,一个是解脱道,一个是菩提道。当然,安乐道,从我们凡夫的角度是最急迫也最关切的。我们到那个地方去,是痛苦还是快乐?是快乐多一点还是痛苦多一点?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我们今天选择在娑婆世界行菩萨道,这个安乐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有些人说,反正解脱在智慧,他就不修福报了。佛陀说,不可以!佛陀说:“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虽然是解脱靠空性的智慧断烦恼、成就圣道,但是从大乘佛法的角度,如果一个人不修布施、持戒,你堕落到贫穷的境界,有两种过失:第一个,你自己会产生很多的埋怨;第二个,结恶缘。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伤害太大、挫折太重,你很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你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出离心。其实出离心刚刚好就好了,但是你过度的出离心——我受够娑婆世界了,我再也不回来了!那惨了。那你以后还回入娑婆度有情吗?所以一个人不能让自己堕落到太贫穷。也就是说,当环境给你的伤害太大,不利于菩萨道,也不利于发菩提心。

如果说,福报很重要,可以保护菩提心,那我广修福德。其实福报太大也不行,你看印光大师说,福报越大,业障越重。你看那个文昌帝君,就是福报修得太大,就不小心落到帝王之家,不幸落入夺嫡之争,结果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这个娑婆世界很难,你知道吗?你不修福报也不行,你福报修得太大也不行。你只能够怎么样?修得刚刚好。修行人福报太大不行,真的不行啊。你不要羡慕那些有大福报的人,他的妄想打太多了。你今天在娑婆世界,要把福报调得刚刚好,差不多就可以了。所以这个分寸很难拿捏,太过有问题,太少伤到你的菩提心。我跟你讲,你自己都那么多痛苦,你很难去关心众生。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你又不是一个证得空性的,你就是凡夫众生嘛。

所以菩萨道,如果你今天选择是圣道门、增上生的话,这个福报的拿捏是很精密的一个东西,到底福报是什么叫刚刚好,也没标准答案。反正原则上,我们看佛陀的开示、祖师的开示,福报太少障道,福报太多也障道。

等你到极乐世界,感觉上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极乐世界的快乐没有过失。它也没有经过争、求,你也不要去跟人家争什么,它不需要求。所以,到了极乐世界,第一个,快乐的问题你基本上可以放心了,有人帮你安排好了。那么解脱道,当然你可以有个规划,你愿意是在极乐世界这个鸟语花香的地方学习佛法,还是愿意去亲近十方诸佛,你自己要做一个规划。总而言之,阿弥陀佛提供你一个很好的环境,让你做选择。

解脱道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除了听闻佛法、神通具足以外,寿命也很关键。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寿命是怎么回事。我们看经文。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古人说:“寿者,福之基也。”所有的功德、所有的安乐,一定是要建立在“存在”。比如这个讲堂,它有很多功能,当然灯光好,空间也设计得好,前提是它必须要存在。它如果没有寿命了,这所有一切都是空谈。

作为我们一个凡夫来说,我们放弃了今生的快乐,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一种往生的正念,到了净土去了,我们当然很在乎你给我的有效期限,我受用的这个快乐果报有多久?因为我们总是希望一劳永逸吧。你不能够说到那个地方没多久又掉下来,还得要重跑一次。所以,寿命对我们是很关键的。

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提供的寿命有多长。

“设我得佛”,寿命当然是有限量了,因为还是有为法。既然它不是法身,它肯定是有限量。那有限量也没关系,到底是多大呢?它必须要超越百千亿亿劫,否则, “不取正觉”。其实它这个超越百千亿亿劫到底是什么概念,这里也没说,但是我们看《阿弥陀经》说,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就是,反正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而阿弥陀佛给我们凡夫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也就是说成佛绰绰有余!当然,我们不能在极乐世界成佛,一个世界不能两尊佛,但起码修到等觉菩萨。

这个寿命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凡夫问题就在哪里呢?就是这个死亡的问题非常严重。我记得大概二十几年前参加斋戒会,我讲完课的时候跟忏公师父告假。他老人家跟我开示,突然间讲一句话,我那个时候没有听懂。他说,我们学佛要体会一件事情:姜是老的辣!他的意思我大概也听懂一些,就是说,你们这年轻法师不要以为读了几本经就怎么样了,佛法要时间去体会的。

其实,我那个时候没有完全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二十年后,我现在好像懂了。我觉得我对于无常、无我的道理体验更深刻了,对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也体验更深刻了。寿命对我们太重要!就是说,你必须要有一段的时间去消化、历练。因为,你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但是,人生的风风雨雨,如果你不明白道理,对你毫无意义。你一天到晚要么就是贪,要么就是瞋。但是你明白道理以后再面对人生的顺逆,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消化。

也就是说,事实上寿命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寿命实在太短了。你只要问超过六十岁的修行人,我相信,他真的有个感慨啊: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真的是这样。就是我们现在这种年龄,我们算老一代的,我们觉得对佛法的体验、人生体验深刻了,但是精神体力真的不行了,稍微看一点书就很累、耗神。

所以,我们从三十岁出家,算三十岁开始修行,到将近六十岁,三十年走过来,好不容易有点心得了,结果呢?结果死掉了。死掉以后,假设没到极乐世界去,又在娑婆世界投胎,我们又没有像藏传佛教会把你找过来,增上生,找过来培训你,所以你就顺其自然。等到你来生的时候,三十几岁的时候又开始学佛,善根发现,又开始修行,到六十岁,又死掉了!所以,我们的善根没办法相续,就是被死亡切成小块、小块、小块、小块。就像水,你煮一煮,快滚的时候把它关了,关了以后,下次再重新煮一次。所以我们的修行几乎每一次都从头开始,这个是在娑婆世界分段生死的最大的悲哀啊!就是说,一加一不等于二,我们没办法把前生的善根跟今生加起来,因为它中间有一个死亡隔在那里。

其实我觉得,这个死亡对我们的伤害真的太严重。因为,你换了一个环境,可能就换一个思想,你很难把过去的善根跟今生重新串联起来。所以你看蕅益大师有一个感叹。他晚年著了《弥陀要解》,五十六岁著《弥陀要解》,五十七岁就走了。他著完《弥陀要解》,讲了一个偈颂,他说:“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宗乘教义两融通”,这个我们就不谈了。就是说,这个陶瓷捏好了,但是你没有烧之前,没有得到不退转之前,下一场雨,这个泥坯就全部化成泥土,下次再捏一次。这道尽了分段生死的问题。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这个死亡的问题,所以他提供了一个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这个地方跟退转有关系了,就是让我们能够在那个地方很安稳地修行。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而相续的环境来修行,但娑婆世界不能提供你一个稳定的环境。它今天把你丢到台湾,明天把你丢到非洲,后天把你丢到美国。你这个环境换来换去的,你不管在哪里,慢慢已经习惯了,但习惯以后,每一次又要重新适应。这个问题严重啊,它耗损了太多的生命改变的适应期。所以这个寿命久远很重要。

丁六、普贤之德(一生补处愿 22)

我们看丁六的“普贤之德”。

前面讲的解脱道,这以下讲到成佛之道,菩提道。极乐世界是怎么修菩提道的,我们看看这段经文,就可以看出它的一个情况。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通过前面的安乐道、解脱道以后,我们来看看它菩提道是怎么个修法。

他说:“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看这个意思,前面我们看安乐道、解脱道,多分都是针对于那些刚刚往生极乐世界不久的凡夫来说,但这以下讲到这些“诸菩萨众”,就是一些久修的菩萨。久修菩萨,就是你到了极乐世界,可能你是从凡夫一直修,修到菩萨道,也是有可能。你到了极乐世界,开始行菩萨道,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你非常喜欢极乐世界那个安稳的环境,那么你可以一直待到一生补处,就是等觉菩萨。当然,你不可以在那边成佛,你未来要有你自己的眷属,你还是要来到凡夫的世界。但是你可以到什么时候再回入娑婆呢?一直到一生补处菩萨,这是可以的。这是第一个选择。

第二个,就是你的大悲心太重了,当初离开娑婆世界的时候你就下定了决心,我要赶紧回入娑婆度有情!你这个大悲心太重了。你曾经有这么一个大悲的本愿,所以,“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你已经具足了这种教化众生的自在的方便力,为了众生的缘故,带着你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誓愿,开始来到娑婆世界的凡夫世界,做两件事情:第一个,约自利来说叫作积累德本。你面对众生的时候,你自己也在积集资粮。第二个,你用善巧来度化一切众生,从利他的角度。或者说,你当然可能到凡夫的世界,你也可能放弃了极乐世界,到其他的佛国去修菩萨行。怎么修呢?“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这也包括自利跟利他功德。

那么这以下说出它的不同。这个菩萨曾经去过极乐世界,跟没有去过极乐世界有什么差别?就是,去过极乐世界的人,即便他后来早早地就离开了,但这个人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他有两种功德,“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是说,同样的初地、同样的二地、同样的三地,他跟其他人最大的差别,他有普贤之德。普贤之德是所有菩萨道里面最珍贵的功德,所以《华严经》上说:“十方诸佛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所有的功德里面最重要就是普跟贤,普就是体性周遍,贤就是随缘成德。他能够在广大的我空法空的一念心性当中,随缘做各式各样的普门示现,就是普贤之德。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极乐世界对初学者,对初发心的,初到极乐世界的,有安乐道、解脱道的这种教育学习;对于想要到十方诸佛国土去广度众生的菩萨,它也提供了很大的加持力,成就普贤之德。

我想,我们在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可以有一个模式,会比较贴近我们凡夫的思考。我们看《阿弥陀经》也好,《无量寿经》也好,其实极乐世界的功德,安乐、解脱、菩提道三个都具足,这个是很难得。你要在娑婆世界,你要次第修学,你一定是增上生。什么叫增上生呢?就是净罪集资,忏除罪障、积集资粮。今生修一些福报,做义工,忏悔业障,干什么呢?希望你来生进步一点点,只是保住人身,善得人身、听闻佛法。所以你看,在整个难行道里面,他一辈子能够做的事非常有限,他来生的目的只是什么?保住人身、听闻佛法,这个概念而已。但是我们看极乐世界,你到了极乐世界,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一次解决。

那么,这三种道我们应该怎么思考呢?我们可以参考释迦牟尼佛对极乐世界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你读《阿弥陀经》也好,读《无量寿经》也好,乃至于读《观经》也罢,释迦牟尼佛是有意无意地强调安乐的功德,这个比例占得非常高。因为“追求安乐此心同”,追求快乐是我们凡夫的本性,它最容易打动我们,让我们往生。所以,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怎么样?以安乐来当作我们思惟极乐世界功德想的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样想:

反正我们现在有善业,我们也有拜忏、持戒、修福、念佛,现在这个善业,你把它投到娑婆世界后果是什么?这个快乐,你要么就是不敢享受——你够聪明就不敢享受,你会都摄六根;你一享受,那来生的三恶道就等着你。娑婆世界就是这样,你还能怎么样?你把善业力投到娑婆世界,就是有漏的快乐,这第一个。第二个,你把这个善业转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快乐有三种特色:

第一,坚固跟非坚固的差别。娑婆世界的快乐要受无常的破坏。极乐世界的快乐没有这种无常破坏的问题,它没有这个问题,它坚固。

第二,过失非过失的问题。你把这个善业投到娑婆世界,很容易产生过失,快乐享完的时候你就知道怕了。极乐世界的快乐没有过失,你不会因为早上的快乐而后要付出代价,你不需要,因为它的快乐本来就没有过失。

第三最重要,增上非增上的问题。娑婆世界,你一旦快乐,你一定会退步,你一定退步的。你修行一定退步,没有例外,因为真妄不两立,圣道跟放逸从来不可能放在一起的,从来不可能。你没有那个本事说,“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你可没那个本事啊。你走过的地方一定留下痕迹的,一定有执着的,一定留下妄想的执着。你享受一段快乐,你后面有很多问题要处理:你要忏悔业障,你要消除你在快乐里面生起的颠倒想。你后遗症一大堆,你不可能增上的。

所以诸位,我们不就是享受快乐吗?就好像说,我们今天吃蜂蜜,我们干嘛要吃刀上的蜂蜜?我们可以吃杯子里面的蜂蜜。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用一种无过失的快乐、一种坚固的快乐、一种跟圣道增上的快乐来带动我们去思考。极乐世界的快乐是坚固的,是没有过失的,是增上的,这样子思考这个功德庄严。

我们简单地介绍到这,如果你要详细了解,可以看看四十八愿,更清楚。

丙三、成就想 分 二:丁一、自力信心;丁二、他力信心

我们前面讲到了庄严想、功德想,重点在于激发我们借相修心。修什么心呢?修“我一定要往生”。这以下的成就想,重点在于“我一定可以往生”。这两个念想,临终的时候都要现前: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可以往生。

凭什么说我一定可以往生呢?这个成就是怎么想的呢?有两段。先看丁一的“自力信心”。

丁一、自力信心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 。是名信自。

首先,这个地方重点在于强调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

我们看什么叫自性功德力。简单地说,它的另外一个说法叫现前一念心性。现前一念心性,首先我们要知道,它不是肉团心。这个肉团是业力所招感的业报身,这个心脏。它也不是我们打妄想的心。它跟业力没有关系,跟妄想也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心性不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时间上没有所谓的初后,空间上没有所谓的边涯,它没有这种时空。因为时空的障碍都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终日随缘,终日不变”。这个地方强调它的体性是清净的,离一切相,心性非关因缘。

但是我们看第二个,心性也没有离开因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都是我们心中所现的影像。当我们有业力的时候,熏习一念心性,它会现出一个水泡。这个水泡可能是快乐的水泡,也可能是痛苦的水泡。也就是说,心性虽然不是因缘,但是它也没有离开因缘,因为因缘就在心性里面显现出来。

那么到底蕅益大师想说什么?他想说的在第三段,说:“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就是说,虽然我无量劫来一念心性随顺了颠倒妄想,造了很多的业力,打了很多的妄想,但是我一念心性的本具功德并没有失掉。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叫作“一念回心”,就是回光返照。

诸位,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话,“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你想让你的自性功德力现前,请你把你的六根收回来;你要用六根,你就没有心性。你自己选择。因为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心性是向内安住的。所以,我们看一个临命终的人,看他的自性功德力有没有启动,就看他的六根有没有安住。如果这个人眼睛东张西望,阿弥陀佛有没有来?这个人就完蛋了,因为仁者心动。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老菩萨,来来来,六十岁以上的看过来。这个“都摄六根”,师父有几句话跟大家互相勉励,就是因缘法,尤其是责任感很重的人要注意)。就是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很多坎为什么迈不过去?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出现一个因缘的水泡,我们会习惯性地想要去面对它、处理它。其实不对!因缘是不能处理的,说实在。因缘,一个妄想会牵动另外一个妄想。其实,按照唯识的说法,业力跟妄想是辗转相续的,互为因缘。业力牵动妄想,你有这个业力你就容易打这个妄想,这个妄想又牵动另外一个业力。所以,按说娑婆世界人生是无解。因缘的解决之道只有一个方法,叫作放下。所有临终的人想起一件事情想要处理,这个人就再也回不来了,没回来。

所以,临命终的人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你不能往后看。我讲实在话,诸位老菩萨,世间上的事情永远做不完的。你说,欸,我不能走啊,我的子女还没有长大!你人生的目的不是让他长大,世间上少了你太阳照样升出来。你信不信?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跟他结了多少因缘?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我再讲一次,因缘不是让你来处理的。你现在如果还有这个观念,说我要把这件事情处理完。你就永远没完没了了。事情永远做不完的,因缘只能够放下,它才会结束,叫断相续。诸位!你以为说,往生的人,是把娑婆世界的事情都办好再往生吗?你以为是这样吗?没有一个是这样子的。娑婆世界永远办不好,因为你今生的生命牵涉到你无量劫的因缘,这是众生的业缘,那叫一个错综复杂。解决娑婆世界的业缘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放下!这个叫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就是临终的时候,不管临命终给你什么信息,不要理它,赶快把心带回家,安住一念心性。我本来就没有这个因缘,悄悄地走过去就好,千万不要想去处理这个因缘。你只要动一个念头,要去处理这个因缘,你就回不来了,业力就在那边等着你了。

所以请大家注意蕅益大师最后那句话,“茍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我不管你今生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你今生可能是历尽沧桑、风风雨雨,但这都是心中的影像。请你临终的时候回到你一念心性,就是你不能再带有任何牵扯了。回到一念心性,你的心才真正地安住下来。佛陀可没有说让你念着佛号,跳到因缘法里面去对治它,那你最后的结果就是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你哪是它的对手啊,它是熟境界!所以,不是“对治”,是“不要对治”。不要对治它,放下就好,你绝对不是它对手。大凡想要对治妄想的,都有去无回了。

诸位!平时的妄想可以对治,临终时候的妄想,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不管你打什么妄想。人临命终本来就百感交集,所有妄想就是全部放下,一个妄想都不要对治,别管它,就是回到一念心性。你本来就没有这个妄想,该干嘛还干嘛,照样提起佛号念想往生。

关键就在这里而已。这个就是让自性功德力显现出来,而不是从妄想上对治。

丁二、他力信心

我们看丁二的“他力信心”。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那么我们凭什么往生呢?因为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本来就没有生死,本来就没有妄想。就凭的这个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是第一个信心。

第二个,因为有佛力的加被。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佛经》、《观经》、《无量寿经》的开示是真实的,我们相信阿弥陀佛所发的愿也是真实的,六方诸佛在流通分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的殊胜,也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我们只要随顺。阿弥陀佛把所有的功德都放在一句佛号,我们只要修皈依,相信阿弥陀佛可以救拔我,就够了!所以这个时候,相信能念的心不可思议,相信所念的佛不可思议。

好,这是两种信心。

甲四、结示劝修 分二:乙一、结示法要;乙二、举颂劝修我们看甲四的总结。结示劝修分成两段。

乙一、结示法要 分二:丙一、安住佛号;丙二、念想往生

丙一、安住佛号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

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

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

我们来看这个佛号的功德力。在因地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善根当然就是往生的亲因,福德是往生的助缘。

什么叫多善根、什么叫多福德呢?就是,二乘人空性的智慧是少善根,人天的有漏福报是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我们前面说过,往生,可不是我们自己的善业。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信愿执持名号,去感应道交。所以,透过信愿持名,到临终的感应道交,就是阿弥陀佛现前,使我们的心识往生净土。

所以这个地方请大家注意一件事情:念佛不一定往生,但往生一定要念佛!诸位,在往生的因缘当中,佛号不可取代!当然,你可以持大悲咒,你可以念观世音菩萨,但是这些只能当助行。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圣号在你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核心的地位,它是不可取代,它是你不共的皈依。一心归命,你往生是仰仗弥陀本愿,你不是仰仗观世音菩萨的本愿。是吧?所以我们修行要把本尊分清楚。我们所有的加持,来自于弥陀本愿的摄受才往生的。而阿弥陀佛到底在哪里?当然是在佛号。你念观世音菩萨变成要靠回向,那是间接了。所以诸位!在所有的功课里面,印光大师说,你做完功课一定要念十声佛号,要把它会归到佛号里面来。因为佛号不可取代,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提起佛号。

丙二、念想往生

提起佛号以后干什么呢?看第二段,念想往生。平常要修往生的念想。

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

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在《观经》里面,有一个叫“普往生观”。这个普往生观可以帮我们把前面的庄严想、功德想做一个总结。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做的。

它说,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当然佛号先把心静下来,静的时候你可以观想“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观想我们虽然在娑婆世界,但是我们也开始试着把往生这条路先走一遍。怎么走法呢?你观想自己坐在莲花当中结跏趺坐,然后做两个动作:

第一个,作莲花合想;第二个,作莲花开想。就是说,我们在娑婆世界,当我们坐在莲花的时候,首先莲花是合起来,就代表娑婆世界的因缘妄想结束了。然后这个莲花一合了以后,我们这个莲花就直接到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然后再打开。娑婆世界的莲花合起来,然后你连人带莲花就到极乐世界,就打开了。

打开以后出现了四件事情:第一个,光明。你观想五百色的光明来照耀你,当然这个地方消除罪障。第二个,眼目开想,见诸佛菩萨满虚空中。见到极乐世界的正报的庄严,佛菩萨庄严。第三个,看到依报庄严,水鸟树林及诸佛。就看到水鸟树林,八功德水、鸟、树,这个鸟跟树都在八功德水附近活动,我们前面说过。第四个,演说妙法。

也就是说,念想,可以透过这样一种莲花合想、莲花开想,然后见到光明,见到佛陀,见到依报,然后演说妙法,来做一个总持。“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你就算离开佛堂,也想办法让这个念想能够相续下去。

我们看最后两段,总结。

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你经常能够做此事,作莲花合想、莲花开想,就等于是慢慢慢慢地去念想极乐世界。这个就是普往生观,第十二观。那么无量寿佛就慢慢地随着我们修行的功力“化身无数”,跟十方诸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来至此行人之所”,心力就慢慢地感动佛力。

乙二、举颂劝修

我们看举颂劝修。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这个是整个《往生论》讲完以后天亲菩萨做总结。我们学习这么多的念想,庄严想、功德想、成就想,并不是成就人天福报,为了要往生、见到弥陀佛。能够往生安乐国,见佛、往生。

前几个月,在莲因学院斋戒会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老菩萨问我一个问题,说这个往生有没有征兆,有没有往生的征兆?说这个人一直修修修,什么事情都有个征兆嘛,这个人看得出来,哦,往生的征兆出现了。我觉得是有征兆的,两个征兆:第一个,都摄六根;第二个,净念相继。

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你发现这个人的六根开始往内收,他六根不太活动,人生就随缘了,他的感受轻薄了。就是说,他以前遇到这件事情会很快乐,现在也会很快乐,但是没那么快乐;他以前遇到这个事情很痛苦,但现在没那么痛苦了。就是他对整个得失的感受轻薄了,这是第一个征兆。他对娑婆世界的攀缘的力道薄弱了,就代表娑婆世界的业力开始沉淀了,这是好现象。而且是怎么样?一年一年地进步。你今年比去年的六根淡薄了,明年比今年的六根淡薄了,它已经形成一种增长的趋势了。这是第一个往生的征兆,你的生死业力随着你六根的收摄开始轻薄了。

很多人不重视都摄六根,他一开始就想要净念相继。诸位,往生是要做两件事情的,你不是往前看而已,你要处理你的过去。很多人他不处理过去的,就是说,他到了佛堂就很专心地忆念佛陀,忆佛念佛,但离开佛堂就恢复本来面目,该攀缘还攀缘。你这样子得修到什么时候啊?!

往生是一种生死业力跟往生愿力的拉扯。咱们今天不是从零开始。我再讲一次,我们是一念心性本来清净,在娑婆世界打滚太久了,累积很多的业力跟妄想,然后再要求往生的!你对过去一点都不需要处理吗?所以一定要带业。我们净土宗永远要记住,你不是求往生而已,你要注意让业力沉淀。所以这个都摄六根很关键,你六根收起来,你的妄想就收起来;妄想收起来,你生死业力就沉淀了。就这么回事。

我讲一句话,跟所有六十岁以上的人共勉,年轻人这句话暂时不要听。咱们到了一个年纪,记住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你体会一下。当然年轻人这句话不一定要听。因为,好事,当然你起善念,但是你起善念的时候很可能会动你的攀缘心,你得不偿失。你为了成就这个善业,却破坏你的心性!按照净土宗的角度,心理素质比业力更重要,你真的得不偿失,所以印光大师要年纪大的人少管闲事。

当然,圣道门对我们净土宗这一块是有点意见:你们净土宗都是少管闲事,那事情怎么做呢?诸位!你要想想看,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关键时刻,你做事情不急着这个时候。你回入娑婆的那个时候,可以做广大佛事,所以这个没有对错,因为净土宗临终的要求比圣道门更高。

圣道门的目的只是求增上生,他怎么需要保持什么正不正念呢?他临终只要修皈依就够了。他根本就不需要离开娑婆世界,所以他不需要让娑婆世界业力沉淀,他只要保住人天。所以我觉得,修圣道门的不能过度地要求净土门,因为咱们两个是不同传承。我们今天可是要离开娑婆世界,你是想要继续流转的,这两个标准本来就不一样。我们净土宗的规划是回入娑婆再来行菩萨道。我觉得这个没有对错,是个人的选择。

所以,到晚年的时候,你一定要息诸缘务。因为你要收摄六根,你就要少管闲事,这两个是有关系的。

我跟你讲一句话,你六根管不住,你后面的净念相继就没什么用了。我个人觉得,都摄六根比净念相继更重要。你娑婆世界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你极乐世界这一块的往生的愿力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因为你不是它对手。我认为,所有能够往生的人,他一定会把娑婆世界的业力处理好,几乎没有例外。因为娑婆世界是熟境界,咱真的是惹不起它,只能够收摄内心,让业力沉淀。六根收好了,你才有资格讲净念相继,开始具足皈依之心,培养往生之念,提起佛号,相信阿弥陀佛会救拔你,相信你可以往生,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往生。

所以,净土宗的修行到晚年只有两个功课:第一个,管好你的六根;第二个,把心专注地去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极乐世界的庄严。一种是皈依的心,一个是往生的念想,就是这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你做到了,你这两件事情每一年进步,连续五年都在进步当中,恭喜你,往生的征兆出现了!你每一年在进步,那个曲线已经很明显了,往生的征兆出现了,就是这个样子。因为净土宗心念的修习比业力的修学更重要,它临终不能有任何差错。

【学员提问】尊敬的师父,阿弥陀佛!请示师父,在经论上有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如来就是离妄,所以他成圣;众生就是执妄,所以沉沦六道。请师父开示,要如何操作,让妄想转向真如?阿弥陀佛!

【师父答疑】其实我们遇到妄想,第一个不是马上对治它,如果这样你就很难对治,先安住真如。我们遇到妄想的时候,你马上去对治它,用佛号跟它对治,这是非常不好的方法,因为你不是它对手。因为你正打妄想的时候,它是形成一个对立面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把心带回家,观想一念心性本来清净。这句话先念三遍,说我本来就没有妄想,先告诉自己。所以忆念真如。

真如不需要修。诸位!真如是本来具足,你只要忆念它。你只要做一个动作,忆念它就好。真如不是修来的。我们的一念心有一个王牌,我们都不会用,是吧?你创造另外一个妄想去对治妄想,你修到什么时候啊?你后面有一个主人翁,那么好的力量你不用!是吧?赶快把这个真如的插头插上去,让自性功德力现前。

所以,真如只要一件事情,你忆念它。你只要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念三遍,这个时候你就看到妄想,它只是一个生灭的影像而已,这个时候你才有资格对治它。所以,先安住,然后对治它。

对治妄想有两种情况:

有些妄想是日常生活引起的,你只要安住真如,念几句佛号,它就消失了。这种所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根本就不是你的对手,所以忆念真如以后,提起佛号就可以把它灭了。这个是最简单的。

但是有一种妄想是你灭不了它的,它的势力来势汹汹。这个就要小心了,这已经是你的习气了,这个时候佛号就不管用了。先把佛号放下,修对治观法: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乃至于修无常观,不净、苦、无常、无我。诃责它,然后再配合佛号。

所以妄想有两类,一种是坚固妄想,就是说它已经是形成你的盲点, “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些妄想你挥之不去,绝对不是你三两句佛号就可以摆平的,没那么简单。这个时候你要加一些诃责妄想的药,比方说四念处,不净、苦、无常、无我,来诃责它。因为我们一开始安住一念心性的时候,在根本上已经否定它了,所以你诃责它力道会很强。所以安住以后再调伏。

记得,不能让每一个妄想都得逞。你如果每一次都随顺它,临命终你就知道怕了。临终的正念,来自于平时很多的小战斗,每一次的成功才会累积临终的成功。我这样讲你懂吗?如果你平时都不是妄想的对手,那你觉得你对临终有把握吗?哦,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时候,都不是妄想的对手,躺在加护病房的时候,你有办法对付它吗?所以你平时就要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对治你,我一定要对治你。

其实,妄想最怕一件事情,它最怕你坚持,你试试看。你如果抱着说,哎呀,没关系啦,对治也没关系,不对治也没关系。你一定失败!它本来就虚妄的。我再讲一次,妄想最怕你坚持。我一定要战胜你!它一定被你战胜。因为它本来就是虚妄的,它就欺负你好欺负,因为你每次都随顺它,它养成习惯了。你一旦反过头来,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不能消灭要它消灭,它一定不是你的对手。你试试看,你一旦坚持,它就没力道了。

当然,你一定要先安住真如。你不安住真如的时候,就站在了对立面。有些人他不安住在一念心性,他认为妄想是真的,就跟它对立。小心它有副作用,它会反弹,它反弹的时候力量更大。也就是,你用强压的方式,不可以。所以妄想就是,第一个,从根本上否定它。我认为你不存在,达妄本空。第二个,从作用上对治它。你相信你做得到。

你只要有一次的成功就好,一次。这个妄想是你的无始习气,被你一次成功地给调伏下来,你以后就很有信心,你觉得你做得到,你就容易有第二次、第三次。你只要有一次成功,第一次成功很关键。就是说,你从前每一次打这个妄想的时候,你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你一定要随顺它的,但是你只要有一次成功,一次就够了。一次,对你就很有意义。你会告诉你自己:我做得到!然后,也表示你方法操作正确。你每一次每一次成功以后,你会对修行越来越有信心,你相信佛陀说的话是真的,这个妄想本来就不存在。

这个妄想是我们把它养大的。诸位!我们现在好像把妄想讲得很厉害,其实你知道妄想力量是怎么来的?是你给它的!你知道吗?《楞严经》就是这样讲,“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咱们现在给妄想力量,结果妄想来控制我们,我们现在反而说妄想力道很大,你这不是矛盾吗?妄想本来是没有的,它本来就是一个人生的经验,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攀缘它,老是随顺它、满足它,搞到最后变成它是主人了,我们得听它的!你这是主人客人搞错了。你是主人,你一念心性,你是主人。它是客人,它是后来才有的。

所以我们有些观念要先清楚。你还记得吗,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是本来清净,是因为我们流转的过程才有妄想,那是后来才有的。既然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它因缘生,当然有可能因缘灭嘛。所以你一定要坚持这个理念。妄想,只要你一坚持,你只要很认真,它自己会消失掉。就这个概念。诸位试试看。

【学员提问】师父,阿弥陀佛!弟子有疑惑,请师父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经文上面有说,若我临终时,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那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吗?还是专指四字阿弥陀佛?

【师父】我觉得这没关系了,六字四字都可以,这不是问题。

【学员】《阿弥陀经》上面我们看不到,没有“南无”。

【师父】“南无”是皈依。“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弥陀的圣号事实上是只有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南无是一个尊称,所以可有可无。但是如果你平常修学的时候,我们会建议,我们刚开始去佛堂的时候心很散乱,先念六字,念一段时间,等到心静下来再转四字。这个是建议了。其实四字就可以了,因为阿弥陀佛的圣号就四字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

【学员】我这个问题跟我们课程没有直接的相关,但是是我学佛的根本困惑,所以请法师慈悲解惑。

自从我学佛以来,我在听经闻法上面花比较多的时间。因为我想,在弄清楚明白之后,对念佛会比较爱乐,比较有力。就像夏莲居老居士说的,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成。可是有人说,解的多的话,解门开,悟门塞。有这样的说法。也有人说,你听得多,解得多,增长你的所知障。就是说,我们学佛法,佛法不同于世间法,它必须从定中下手,所谓定方能开慧,要先修根本智再求后得智。所以请师父开示。

【师父】其实很多人会有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听了很多,不知道怎么操作。就是因为你没有融会贯通,问题在融会贯通。其实在家居士有很多问题。就是说,我们听了这个,我们没办法把它整合起来。

整合之道,最简单就是会到一念心性,法法消归心性,就是站在一念心性。一念心性是根本,其他的那些枝末的对治,你可以把它分成空假二观。反正安住一念心性是根本思想,不管你做什么,你先不要被你现在的情绪干扰,你一定要先安住一念心性。

安住一念心性以后,佛法的法门其实不多,就是两个重点:一个是破坏,一个是建设。哪些要破坏的,你就用空观对治它。空观其实是破坏心中的颠倒想,千万不要用空观去破坏外境,懂吗?有些人遇到逆境的时候,他把外境空掉。这个操作有问题,你这样很容易落入断灭,就是你把讨厌的东西空掉。其实问题不在外境。你这种趋势如果不改,以后可能会很容易落入偏空涅槃。空掉你的妄想,问题不在外境。如果诸位有志于走大乘佛法,注意!问题不在外面,你不打妄想什么事也没有,它就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你管它那么多干嘛?所以,空观是对治我们不好的念头。

假观是生起我们未来的念头。比方说菩提心,比方说念佛的心,比方说往生的心,比方说布施的心、持戒的心等等,都是靠假观。你只要掌握安住一念心性,空掉不好的妄想,用假观建立好的妄想,佛法的修学都在里面。

也就是说,你所听的佛法,在你的心中要形成一套修行的体系出来。这个时候,你听得越多,你对整个思想越清楚。如果你没有一个思想体系,你就乱了,因为每一个佛法都各有各的传承。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中国的祖师何其多,哪一个祖师被称为东土小释迦?以释迦佛尊称的有没有?你告诉我,有没有?华严宗的杜顺大师、法藏大师,唯识宗的玄奘大师、窥基大师,三论宗的嘉祥大师,哪一个祖师堪称小释迦?没有!只有智者大师。为什么?因为他对中国佛教贡献太大,他提出一心三观的思想,可以说把整个多元化、错综复杂的修行做一个简单的整合。

他就告诉你,第一个,遇到问题,不要站在妄想的角度。因为你一站在妄想,你落入情绪,你就很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要么做得超过,要么做得不够。所以第一个,先恢复平常心,先观想自己本来没有这个妄想,先安住一念心性。然后就修空观、修假观。这个妄想该破坏,有些时候不是直接破坏,有时候先直接生起一个善念,它这个妄想自己会破坏掉。所以它这个操作有很多方法。

总而言之就是破坏门跟建设门,有所破坏,有所建设,就是顺入中道。怎么操作,诸位就各凭本事,这个原则就是这样。你凭自己的经验,有时候会说,遇到这个事情我老是打压它,不对;有时候你告诉自己,我生起一个理想抱负,它自己会消失掉。有时候生善会有帮助于灭恶,假观也会帮助你修空观。所以这个有很多经验,也没办法传授,你自己看着办。

总而言之,你自己操作久了,会有一套你自己的善巧。大方向就是安住一念心性,空假二观交互作用。重点在于想办法减少娑婆世界的妄想,想办法增加净土的念想,这个是重点。

好,我们这个课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阿弥陀佛!

回向。

0:00 / 0:00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1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2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3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4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5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西方合论》第九门的...

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

阿弥陀佛的名号跟世间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名字...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慈云忏主:心里忆佛,并作出善良的誓愿

修习净土法门,应该实行信、愿、行三件要事,具备了这...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

印顺法师《大乘空义》

一 空为大乘深义 佛,是由于觉证空性而得自在解脱的。...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佛说九横经》原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

【佛教词典】四论

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

【佛教词典】古来实有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谓过去及未来为实有而非假。...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

注解佛法的和尚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

婚外情最好的解决办法

现代社会开放,男女平时有很多交往、接触的机会,因此...

自利利他是圆满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

大安法师: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时

今生有幸,我们闻到了释迦的遗教,听闻到念佛法门,又...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星云大师《面对问题,不要退缩》

人从出生下来之后,就会慢慢地感受到人间有很多问题,...

舍利弗的智慧:施一口水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

大安法师《执持佛号,秘诀神丹》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 今晚我...

【推荐】当时好像是被人欺负了,其实那是消灾免难

我们不论学一门技术,或者念佛也好、参禅也好,要面对...

谤法五逆还能往生吗

问曰: 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