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为什么?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入道多门,唯净土最为第一。净土宗要,唯信愿行三法而已。莲池之令人参者(即参念佛是谁),以当时宗门甚盛,不如是,或恐人以为异宗,而不肯修。又亦欲引宗门中悉修念佛三昧也。蕅益之不须参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今人多多崇尚外道,以外道皆有秘传,实则外道百千万种,但只炼丹运气一道而已。此系保养色身之法,非了生脱死之道。况其名词多与欲事相似,妄人遂从此造无间业,可痛伤哉。
窍谓净土一法,为诸法之归宿,乃用吾人依之以自利利他者。何得不先研究得极无可疑,不被一切经教知识语言所摇夺?而泛泛然研究其他经典,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寻常矣。若先知净土之所以,再研究其余经论,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高深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80页 复金慧畅居士书)
51、什么是有相三昧和无相三昧?
禅宗所说,是依无相三昧发挥。念佛求生西方,是依有相三昧而发挥。
《金刚经》说心地法门,故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汝不知看经上文说的话,独以此两句,疑念佛求生西方。不知有有相三昧,有无相三昧。凡般若部中许多经,并禅宗所说,皆是依无相三昧发挥者;凡诸大乘经,备明修因证果,并开示念佛求生西方者,皆是依有相三昧而发挥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17页 答善熏师问)
52、净土法门在佛法五乘中的地位是什么?
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惟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
窃维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则生色无色界天。(二)声闻乘。修四谛,得四沙门果。(三)缘觉乘。观十二因缘,得辟支佛果。(四)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觉。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盖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唯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已分,你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何以故?以心广大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93页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53、参宗研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
参宗研教全仗自力,谈何容易。信愿持名了生死,才是道理。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之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唯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歉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得了。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05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54、如何正确理解《永明四料简》的含义?
今当末世,众生根劣障重,知识稀少,若舍净土,无由解脱。永明禅师恐世不知,故特举料简以示来兹。诚迷津之宝筏,昏衢之明灯也。
又永明禅师,为修行人确示要道,开出《四料简》。
(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永明四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的当,无一字能移易。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所谓纯真心体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有净土者,即真实发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禅与净土,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是约机约修,一理一事。理虽如是,须如理起行,行极证理,务使实有诸已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而因地不真,心恋尘境,乃至求来生富贵,生天求乐,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唯以信愿念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而丧胆,如虎之戴角。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即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即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欤?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花开见佛,证无生忍。即最下证圆初住,能现身百界作佛,故曰,来生作佛祖。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即是决志净土,求生西方,志诚念佛,感应道交,定蒙摄受。力修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亦皆蒙佛化身前来接引,非万修万人去乎?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然已高预圣流,竟不退转,渐证圣果,则其开悟,可不待言。故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略识心性,而见思未尽。直须磨砺净尽,至于无余,则生死方可出离。若一毫未断,六道轮回,依然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即使命终,归途莫测,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眨眼之间,随其业力,便尔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净土,悠悠泛泛,修诸法门。(非指埋头造恶不修行者)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不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享福愈大,恶业愈多;既造恶业,难逃果报;一息不来,即堕地狱,偿其夙债,所谓铁床并铜柱是也。如是造业之人,譬如慧日,盲者不见,虽有诸佛菩萨垂以慈悲,以彼恶业障故,不能获益,永劫受苦,故曰:没个人依怙。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可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又佛在世时,众生色心业胜,依仗自力,或可证道。今当末世,根劣障重,知识稀少,若舍净土,无由解脱。永明禅师恐世不知,故特举料简以示来兹。诚迷津之宝筏,错衢之明灯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69页 净土法门说要)
55、什么是禅净,什么是有禅有净土?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已也。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已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641页 净土决疑论)
56、如何认识念佛与参禅的权、实、顿、渐?
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辩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之理解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此种根性,就大彻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既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
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彻上彻下之谓也)。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即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凡禅讲这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谬论,而自误误人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1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57、净土殊胜法门为什么世人多不研究,或完全不知?若能信得及往生有分吗?
殊胜法门愚人不知。或恐提倡净土法门,人或藐视,谓其无智慧,故不敢耳。须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据说一切法门中之特别法门。愚夫愚妇心无成见,则易生信。汝能信得及,许汝往生有分。
念佛法门为律教禅密之归宿法门。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况以下之一切菩萨之诸大德乎?永明之本当已久证佛果,然既示生世间,必须自利利他之行。念佛往生西方,乃自利利他最上之法,故以身作则是极力提倡之,以期尽担荷佛法之职,而慰如来说法之本怀也。今人多不研究,或完全不知,所谓习矣不察。或恐提倡净土法门,人或藐视,谓其无智慧,故不敢耳。此正孟子所谓“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之流辈也。
须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中之特别法门。愚夫愚妇心无成见,则易生信。通宗通教者,知为特别法门,则必极力提倡。通宗通教而以特别法门作普通法门论,则不但不生信且将辟驳矣,以故名为难信之法。故光常曰,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六道三乘之九法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汝能信得及,许汝往生有分。祈将此字与邵夫人看。倘领会得,当立即痊愈,否则亦只世间夫妻之情谊而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87页 答陶冶公书)
第二章 靠自力与靠佛力
58、一切法门难在哪里?净土法门易在哪里?
一切法门,难在断烦惑以了生死。净土法门易在仗已信愿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摄受之力,感应道交,故得不断烦惑,带业往生,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无非为众生断烦惑以了生死,证无生以成佛道耳。但众生根机不一,致所得利益各别。其有宿根深厚者,现生即可断尽见思,超出三界,进学菩萨上求下化之道,以期圆满菩提,则何幸如之。其或根机稍劣,纵令禅定力深,彻悟自心,而见思未断,则依旧轮回。况从生至生,何能自保?倘一随福迷,则直堕三途矣。其下焉者,又何待言?此自力了生死之难也。如来悬知末世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门,俾彼法身大士,与具缚凡夫,及五逆十恶之极重罪人,同于现生,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各随已资,而为悟证。其慈悲抚育之心,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万一。以此法门,仗已信愿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摄受之力,感应道交。故得不断烦惑,带业往生,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念佛之人,若知此义,自能死尽偷心,专修此法,不致好高务胜,随经教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诸余法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335页 曺云荪了义居士舍宅为念佛林发隐)
59、信愿念佛往生是靠什么力量?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94页 与张静江居士书)
60、为什么说念佛法门统摄律教禅宗?
欲知此义,须深明佛力自力大小优劣,则一切疑惑,泮然冰释矣。
问,念佛法门,愚尚能修。律教禅宗,智犹难晓。何谓此法统彼诸法?
答:欲知此义,须深明佛力自力大小优劣,则一切疑惑,泮然冰释矣。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智慧,烦恼恶业,净尽无余。佛与众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胜劣迥异。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脱生死,所以久经长劫,尚难出离。念佛法门,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尽此一生,便登不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394页 净土问答并序)
61、靠自力和靠佛力的具体含意是什么?
靠自力,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靠佛力,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是。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譬如庶民,生而聪慧,读书学文,多年辛苦。学问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从小渐升,直至宰相。官居极品,再无可升。于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贵贱天渊,何况皇帝。毕世为臣,奉行君命,鞠躬尽瘁,辅治国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劳,通身能耐,到下场头,不过如是。若学问才能,稍不充足,则不能如是者有百千万亿也。此是自力。学问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断惑证真。只可称臣,不是敢作君,(臣决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宫,为皇太子。修余法门,亦可成佛,但与净土较,奚啻日劫相倍。读者须善会其意,勿泥其词。
然依华严末后一著,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正与托质皇宫,为皇太子,意义相齐。净土法门,得华严一经,遂得如大海之横吞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猗欤大哉。)譬虽出生死,尚未成佛。学问不充,不能如是者甚众,譬惑未断尽,不出生死苦海者甚众也。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是。又若深明教理,断惑证真,则往生品位更高,圆成佛道更速。
所以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宫,一出母胎,贵压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长大,学问才能,一一充足,全能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听诏谕。此则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门,亦复如是。未断惑业,仗义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犹如太子初生,贵压群臣。既往生已,惑业自断,定补佛位,犹如太子长大,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也。又惑业,如马鸣、龙树、诸宗祖师,已登补处,如文殊、普贤、华藏海众,皆愿往生者,犹如昔镇边鄙,不堪承绍,今居东宫,不久登极也。祈尽舍旧习,于此法门,极生信愿,专精修习,则无尽烦恼,不断顿断,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其圆成无上佛道,度脱无边众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395页 净土问答并序)
62、念佛往生有哪三种不可思议的力?
佛力、法力、众生心力均不可思议。
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一切众生皆具不可思议之心力,由无佛力、法力加持,则只能造业,不能得其受用,徒具佛性,了无所益。一旦闻善知识开导,归命投诚,与佛慈誓,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回视六道往还,如轮上下者,不胜怜悯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95页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63、依普通法门评论净土法门的错点在哪里?
错在不知佛力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481页 复善觉大师书)
64、如何认识仗佛力特别之因果?
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民。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20页 无量寿经颂序)
65、信愿念佛之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有什么不同?
仗自力了生死无分。仗佛力得超凡入圣。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视之,谓为愚夫愚妇之修持法门。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门,依戒定慧力,修到业尽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业尽情空,岂易言哉?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纵令见地高深,以烦惑未断,仍旧轮回。再一受生,退者肆有十千,进者亿少三四。
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随顺如来誓愿摄受之道乎?修净土法门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为,不与佛法世谊相悖。则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纵丝毫惑业未断,带业往生者,其所得尚超过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以种性不同故。况已断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是知此之法门,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以是特别法门故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41页 思归集发刊序)
66、念佛人为什么要自审自知根基?
念佛人如果自知自己的根基,就会做到愚者安愚,不杂用心,专修净业,即生定获往生,所谓其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犹然从事于仗佛慈力,求生净土一门,是之谓大智。
来书颇合善导专修之说,又契吾人庸劣之机,喜甚。众生习气,各有所偏。愚者偏于庸劣,智者偏于高上。若愚者安愚,不杂用心,专修净业,即生定获往生,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犹然从事于仗佛慈力,求生净土一门,是之谓大智。倘恃已见解,藐视净土,将见从劫至劫,沉沦恶道,欲再追随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彼深通性相宗教者,吾诚爱之慕之,而不敢依从。何也?以短绠不能汲深,小楮不能包大,故也。非曰一切人皆须效我所为。若与我同卑劣,又欲学大通家之行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为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怜悯。岂非弄巧翻成大拙,腾空反坠深渊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审其机而已矣。吾人但安分守愚,一任举世之人尽作通家,俾佛法大明于世,众生尽得度脱而已。快何如之!师寿处祈亦以此言告之。弘一师拟僻居深山,可谓笃信真修之士矣。欣慰无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48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67、净土法门为什么最要在有信愿?
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
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彻大悟、深通经论者,犹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则弃佛力,以专主自力;一则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非如禅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识教导,否则,或恐入于魔道,则佛也难救矣。但依光所说而行,决定不会有危险,及不得实益之虑。(《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43页 复习怀辛居士书)
68、如何认识自力了生死与仗佛力了生死的区别?
仗自力了生死,皆须功深,断惑证真,见思烦恼丝毫无余。仗佛力,至诚恳切,心与佛合,心与道合,临命终时,自能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一切法门,皆须自力功深,断惑证真,见思烦恼丝毫无余,方了生死。断见惑已,即证初果,预圣流,名须陀洹,尚须七生天上,七返人间,而断思惑,渐证四果罗汉之位,生死方了。念佛法门则不然。只要至诚恳切,心与佛合,心与道合,临命终时,自能蒙佛接引。品位高下由修持之深浅定之。极乐四土,虽生同居,位亦不退,即能顿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带业往生,全仗佛力,喻如有大石百千万个,欲过海者,装于大火轮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否则撮土之沙,亦即下沉。自力欲了生死,犹如舍舟过海,除非有羽能飞,否则未有不堕溺者。仗佛力了生死,犹如稳坐船中,片刻即到彼岸。(《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62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
69、为什么说今日张三、明日李四的人往往欲求益反受损?
不要听人说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堕,心地上丝毫也用不著。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分,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
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分,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听人说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堕,心地上丝毫也用不著。所以古来大法师、大宗师,对此净土法门,莫不提倡。有不提倡者,不知此法门之广大故也。今试言之,唯此法门,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赖以度世。三根普被,凡圣兼资。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子,高之不能超此外,卑之亦能预其中。广大圆满,无以复加矣。证诸《华严经》,善财菩萨经历百城,遍参知识,其第五十三次至普贤菩萨所,其时善财已证等觉之位,与诸佛齐等。而普贤为之赞叹如来胜功德后,对彼善财及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教以广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良以圆满佛果,舍此末由也。其闻此法者,最下亦是初发心菩萨。修此十大愿王功德,皆须回向西方,方能胜进。再证诸十六观经,下品下生,是五逆劣根。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仗佛愿力,灭罪往生,即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净土法门,神妙难思,敬于此信得极者,修此法门,万牛莫挽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19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70、为什么不能现生断惑证真而又不仗佛力者则非愚即狂?
净土乃特别法门,全仗佛力。若能现生断惑证真,不仗佛力,亦不为过,若不能,则非愚即狂也。今之大通家,类皆如是。哀哉!
然听经如为修持净业,发明自力他力之所以然,则其利大矣。若止求通达教义,不以净土为事,则断惑证真,恐无此力,带业往生,又以不生信愿,虽有佛力,莫由依仗,则成有因无果之业识茫茫人耳。须知一代所说,皆属自力法门,乃通途教理。净土乃特别法门,全仗佛力。若能现生断惑证真,不仗佛力,亦不为过。不能现丰断惑证真,而又不仗佛力,则非愚即狂也。今之大通家,类皆如是。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42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
第三章 净土行人与密宗
71、何为密宗?密宗的要旨是什么?
密宗,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即身语意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加持,可以即身成佛。
今之学密宗者,皆得其皮毛。全无金刚戒力、菩提道心,不去持咒以断惑证真,多效现字现象,以问吉凶祸福、前因后果,则与灵鬼作用相同。是之谓败坏密宗,吾恐避不暇,说甚即凡成圣也?
密宗以三密加持,能令凡夫现生证圣,其功德力用,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故云不思议力用。虽然,此就密宗之本旨说,然须是其人方可。其人谓谁?如金刚智、善无畏等。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今之学密宗者,皆得其皮毛。全无金刚戒力、菩提道心,不去持咒以断惑证真,多效现字现象,以问吉凶祸福、前因后果,则与灵鬼作用相同。是之谓败坏密宗,吾恐避不暇,说甚即凡成圣也?吾人但以净土法门为一座大须弥山,全身靠倒,庶几不被一切知识所夺,而现生可以了脱矣。否则随风倒流,了无已时。(《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408页 复丁福保居士书十)
72、修密宗法门能即身成佛吗?
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莫道学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之人。
近人多好立异,不肯做老实工夫,故有学禅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门,均不可思议,然均属自力。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莫道学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随此各法门知识转,则现生便可出此五浊,登彼九品,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95页 复韩宗明张宗善二居士书)
73、密宗提倡即身成佛是指什么佛?
密宗提供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一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之佛。则是以松栽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在即可为栋梁也。
一切法门,皆须以戒定慧之道力,断贪嗔痴之烦恼,烦恼断尽,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昔颇有此种人,而今则恐全世界也无一二人可得也。是以愈向后,愈宜专修净业也。
密宗法门,不可思议,而今之传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密之功,消除烦惑,则为正义。而传之者,以神通吸动人;学之者,无一不以得神通为事。则是尚未能扶壁而行,而欲腾空远游,何可得乎?
密宗提供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一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之佛。则是以松栽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在即可为栋梁也。十七年有某某在上海提倡密宗,一百日成佛。上海有信心者,咸依之学。十八年夏,有艳其名,欲借此求利,请至北平,四十八日成佛,比在上海快一半。至十九,北平、天津、上海皆不能容,回家还俗,可吧之至。了生死法,净土法门,最为稳当。无论何等根性,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持念佛号,求生西方者,临终必蒙佛力加被,往生西方。此之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一切法门,皆须以戒定慧之道力,断贪嗔痴之烦恼,烦恼断尽,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昔颇有此种人,而今则恐全世界也无一二人可得也。是以愈向后,愈宜专修净业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99页 复石金华居士书)
74、上根之人又得密宗正传者能现身成佛吗?
现身成佛,与宗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语大同,仍须断惑,方能证真,方可了生脱死。若谓现生即已三惑净尽,二死永亡,安住寂光,了无事事,则为邪说,为魔话。
□□之根性,约时人论之,亦可云上根矣。自己发心出家,未几年台教要旨,亦颇悉知。往东洋学密宗,东洋人极佩服崇重,死后尚为修塔于高野山,谓得密宗之正传,亦不能说彼不能现身成佛。及至临死,佛也不能念,咒也不能念,比愚夫妇之念佛安坐而逝者,退半多多矣。此又上根人得密宗正传之结果矣。其余又何足论?
密宗实为不可思议之法门,实有现身成佛之事。彼宏密宗者,皆非其人。有几个真上根,皆自命为上根耳。妄借此事,以诱彼好高务胜、贡高我慢之流,便成自误误人,害岂有极也?余不须提,□□及□□气焰甚盛,自命固已超诸上根之上。其骂孔孟,更甚于市井小儿骂人。不知骂孔子,即是骂尧、舜、禹、汤、文、武,即是灭世间伦常正理。吾不知彼所学之密宗,欲何所用,为尽传于废经、废伦、废孝、免耻、杀父、杀母之人乎?为复传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人乎?若为传于废经杀父之人,彼说尚能强立,若传于孝弟忠信之人,彼已欲打倒废灭铲除孔子所禀承之二帝三王之道,复取以为善而教之密,则彼亦莫能自解。
若□□及□□者,真可谓败坏佛法之魁首矣。此人现身亦好成佛,不妨到阿鼻地狱,受毗卢遮那之自受用三昧于刀剑树镬汤炉炭中也。又□□之根性,约时人论之,亦可云上根矣。自己发心出家,未几年台教要旨,亦颇悉知。往东洋学密宗,东洋人极佩服崇重,死后尚为修塔于高野山,谓得密宗之正传,亦不能说彼不能现身成佛。及至临死,佛也不能念,咒也不能念,比愚夫妇之念佛安坐而逝者,退半多多矣。此又上根人得密宗正传之结果矣。其余又何足论?
现身成佛,与宗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语大同,仍须断惑,方能证真,方可了生脱死。若谓现生即已三惑净尽,二死永亡,安住寂光,了无事事,则为邪说,为魔话。彼嫌净土偏小迟钝,让步彼修圆大直捷之法,现身成佛去。吾人但依净土言教以修,彼此各不相妨。(《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78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75、为什么说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
末世众生,根机浅薄,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试观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非愚夫愚妇所能企及,而愚夫愚妇之所得,又非显荫所能企及。故祈专志净宗,勿被密宗现身成佛之语所动。现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实。若认做事实,则西藏、东洋之佛,不胜其多。如显荫自命得密宗正传,而死时竟成一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之人。其已现身成佛矣,何又结果如是也。祈洞察是幸。
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试观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非愚夫愚妇所能企及,而愚夫愚妇之所得,又非显荫所能企及。正光所谓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翻成大拙也。愿居士专志净业,勿歆羡于宗通说通,庶可于了生脱死,不成画饼。周德广,二月初二,念佛坐逝,无悲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当必直入莲邦,为弥陀弟子矣。去年病中,发愿以所积万金作善举,因以七千元交光,三千四百元,印大士颂一万部,一千六百元印不可录,二千元印新排之增广文钞,余三千元,作别种善举。
其子四人,俱不甚丰裕,而能以亲所积者,为亲作功德,不肯自己受用,亦可谓难行能行矣。祈专志净宗,勿被密宗现身成佛之语所动。现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实。若认做事实,则西藏、东洋之佛,不胜其多。且勿说平民,即□□之心行作为,佛气尚无,况说成佛乎?以彼于民不聊生之时,犹然不惜百姓脂膏,任其铺排耗费,而钱到已手,便当命宝贵,毫无慈悲喜舍之念故。显荫自命得密宗正传,谓佛法东流中国,唯弘法大师教理圆妙,历斥中国各宗祖师,皆不及弘法大师之正传。而死时竟成一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之人。其已现身成佛矣,何又结果如是也。祈洞察是幸。(《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28页 复黄智海居士书)
76、今之传密和学密者各以神通为事是否有失密宗本旨?
今之传密宗、学密者,各以神通为事,未免失其本旨。传者尚无真神通,学者谁得真神通?学佛法,何可作瞎捣乱,谋发大财、得大权乎?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密宗道理,不可思议。而今之传密宗、学密者,各以神通为事,未免失其本旨。传者尚无真神通,学者谁得真神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64页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四)
今之人多是越分打妄想,想得神通而学密宗。(真密宗者,在例外。)如傅某之魔死北平,某诸弟子有欲发大财者,反致亏一二百万;有欲得权利者,反致数十人关闭牢狱;有欲即成佛者,反致著魔发狂。某奉某喇嘛为师,其师有神通,能知过去未来,彼必问及独立之事,则当日独立,当日送命。某清澈及某之神通,致许多极崇奉之弟子倒楣。可知师与弟子,皆是不安本分。无神通,何可充有神通?学佛法,何可作瞎捣乱,谋发大财、得大权乎?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汝且守分,一任人皆成佛。汝纵无大得,幸有此许多佛,必不能不相度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96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77、学密宗者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有什么危险?
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即易著魔或致受病。密宗之危险,殊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
学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问之,彼皆谓无此念,实则无一无此念。以其倡导之人,先以神通吸动人,何能令学之者无此念乎?昨颇有五六位,非黄君一人,彼见信与否所不计也。彼学密而回向净土,故是正理。但恐不屑生净土,欲现身成佛,或致受病。使彼无此种知见,断不至称赞大愚。既称赞大愚,则是以大愚所说为至当之论。然大愚之成佛之弟子,并无成佛之表示。足知其为妄称许人,以期世人恭敬供养,尊已为已成佛之高僧。其犯大妄语、以凡滥圣之罪,实非小可。我等但守净土修持,让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则何幸如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274页 复慧海居士书四)
当此大劫,好不志心念佛而妄想纷飞、论说空话乎?密宗之危险,殊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95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三)
78、为什么学密宗要量自己身份?如不善用心,即易著魔便成废物吗?
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份,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
修密宗者,需三密相应。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若一著魔,便成废物。
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即善用心,修此法门,便与其他法门相隔。非若修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多无妨碍。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废物。
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份,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听人说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堕,心地上丝毫也用不著。所以古来大法师、大宗师,对此净土法门,莫不提倡。(《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18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79、印祖如何评价显荫?为什么说志尚浮夸,不务真修者可为年轻人一大警策?
显荫天资甚高,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但以志尚浮夸,不务真修,死时显密之益不得力。念佛之事向未理会,亦不得力。虽有多人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里糊涂,不省人事。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
座下宿根深厚,聪明过人,不几年,于宗、于教、于密,悉已通达。恨光老矣,不能学座下之所得,唯望座下从兹真修实证,则台、密二宗当大振兴矣。但现在年纪尚轻,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宏法,则其利溥矣。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无涵养,或所行所言有于已于法不相应而不自知者。此光区区愚诚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46页 复显荫法师书)
显荫天资甚高,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但以志尚浮夸,不务真修,死时显密之益不得力。念佛之事向未理会,亦不得力。虽有多人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里糊涂,不省人事。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良由显荫天资虽高,气量过小,无韬晦涵养之真修,有矜张夸露之躁性。(在东洋回国,往宁波看其师,当日即病,次日即往上海)。因闻其师令闭关静修一语,即日便病,次日即去,竟至延缠以死,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49页 复恒渐法师书一)
80、今之学密宗者多开荤吃肉对吗?
喇嘛做大佛事,尚须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义。
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无什米粮,尚有可原。今之学密宗者,多开荤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谓为吃了就度脱了,则成魔说矣。喇嘛做大佛事,尚须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99页 复石金华居士书)
81、有人言及密宗亦以往生西方为事对吗?
须知密宗要旨,在三业相应。果三业相应已久,便可从心所欲。未到心空而妄欲得者,或至著魔。此密宗一大关系也。
诺那来上海太平寺,言及密宗亦以往生西方为事。而阿弥陀长寿陀罗尼持之,开囱门,即能随意长寿,或即往生,此语何可一概?勿道尔我不能,即诺那也不能随意往生。一弟子以此事问光,光复之曰,此事理实为的确有之,但不可谓人人均能往。须知密宗要旨,在三业相应。果三业相应已久,便可从心所欲。未到心空而妄欲得者,或至著魔。此密宗一大关系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64页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四)
82、为什么说当今修持,唯净业最为第一?
禅宗,纵能悟,谁到业尽情空地位?相宗,纵能记清名相,谁能真破我法二执?密宗之神通,及现身成佛,亦实有其事,然非尔我之根性所可冀及。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兹著魔发狂者甚多。
当今修持,唯净业最为第一。切勿闻禅之奥妙、教之渊深、密之奇特,而为之转移。令如来普度众生之道,因此见异思迁而失之。其不虚此生此遇矣!
当今修持,唯净业最为第一。切勿闻禅之奥妙、教之渊深、密之奇特,而为之转移。令如来普度众生之道,因此见异思迁而失之,致自己仍然在此娑婆世界,作生死轮回中人,可悲可痛。必专修净行,即生了办,庶可不虚此生此遇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461页复罗铿端居士书二)
净土一法,人人可修,修之均有感应。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务胜,以致或因撑场面,反累实益也。现今之人,一动手先讲建筑。未知净土之所以,便欲遍研大乘经论。或慕禅宗之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或慕密宗之神通,将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视之若不济事者。禅宗,纵能悟,谁到业尽情空地位?相宗,纵能记清名相,谁能真破我法二执?密宗之神通,及现身成佛,亦实有其事,然非尔我之根性所可冀及。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兹著魔发狂者甚多。显荫,既能台宗,又得密宗真传,已是灌顶大阿阇黎。凡所与灌顶之人,通皆现身成佛。彼到死时,咒也不会念,佛也不会念。在彼平时,心中、语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拟。到了临终,尚不如一字不识之老太婆老实念佛者,为能安危念佛而逝之为愈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05页 复闵宗经居士书)
83、为什么说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
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所谓说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矣。
王弘愿居士,虽则崇信密宗,颇有效验。然始则错认消息,将有未得谓得之失。继由多阅教典,方知错认。次则现虽工夫得力,而虚火上炎,无法自治。光以此二事,断其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谓君宿具灵根,见地高超,尚有错认,及受病不知对治之失,则世之不及君者可知矣。彼谓密宗高出显教之上,引种种言论以辨。然佛无二心,亦无两法。欲抬高密宗,但当论密宗所以高处。既以密宗之妙处,与显教之妙处证同,是欲推尊而实持平也。彼之所论,乃约教而遗机。光乃约机而论教之利益。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所谓说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24页 与徐蔚如居士书五)
84、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切勿以密宗有现身成佛之义,遂将往生西方置之不论,则其失大矣。
净土法门,彻上彻下。将堕阿鼻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尚须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切勿以密宗有现身成佛之义,遂将往生西方置之不论,则其失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71页 复沈授人居士书)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41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
85、印光大师拒人研究他宗吗?
光并非拒人研究他宗。禅宗、相宗、密宗,无一宗不好。然吾人以博地凡夫之资,欲于现生了百千万劫难了之事,当筹度已力之大小以修,且莫妄充通家。此法尚未真得,又去钻石他宗。致于此最易得益之事,反弁髦视之,以致仍旧百千万劫不能了耳。其不痛哉!
佛法广大,无量无边。吾人以博地凡夫之资,欲于现生了百千万劫难了之事,当筹度已力之大小以修,且莫妄充通家。此法尚未真得,又去钻石他宗。致于此最易得益之事,反弁髦视之,以致仍旧百千万劫不能了耳。佛法犹如太虚,了无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所言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者,约自己所立之地位言也。既自己不能与太虚相契相合,须必按自己所立之地位以论,不妨于无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中约自己而定以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禅宗、相宗、密宗,无一宗不好。然以年已半百之人,得仗佛力,能以具缚凡夫即了生死之法,而复致力于其仗自力之法门,虽能助净业而圆通见解,诚恐心力不及,则以彼为正、以此为稍带,必至难以得力。光并非拒人研究他宗,有不谅者,加以严厉之讥,谓禁拒人研究他宗。则光于冥冥中得福,而大众以光为佛怨矣,祈自裁度而定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64页 复李觐丹居士书七)
86、印光大师禁人读诵研究大乘经论吗?
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已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览,或恐舍此取彼,则欲了生死,难之难矣。有谓光禁人读大乘经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说耳。
念佛一事,固贵纯无间。所以一切时、一切处,均宜念。育经则不能如念佛之常不间断,又何必于污秽处育也。持名若至其极,则不作观,而净境亦可具现。倘工夫不纯,妄欲见圣境者,或有著魔之虞。所以古德多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故也。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已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览,或恐舍此取彼,则欲了生死,难之难矣。有谓光禁人读大乘经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说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70页 复马宗道居士书二)
有谓光禁人读诵研究大乘经论者,不知凡来光处求教者,或身羁俗网,或年时已过。对此事务繁冗,来日无多之人,倘泛泛然令其遍读研究,而不先将净土法门之所以,令其彻底明了,其于种善根、明教理,则或有之。于即生了生脱死,或恐无有希望。以注重于读诵研究,以期开悟而自证,不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事也。不知凡夫具足惑业,欲仗自力,于现生中了生脱死,其难甚于登天。以故光不避讥诮,而摅诚以告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90页 文钞摘要序)
第四章 净土内涵与净土特点
87、念佛的原理是什么?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如来普令众生缘念于佛,使之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
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信愿持名。持至一心不乱,即可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念佛法门,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空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41页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88、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含义是什么?
凡作观持名,通名为作佛。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之时,佛之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现于观想忆念者之心中,如镜照相,觌体无二。然则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则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则心是六道矣。心之本体,如一张白纸。心之作用之善恶因果,如画佛画地狱,各随心现。其本体虽同,其造诣迥异。故曰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吾人可不慎于所念所作乎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63页 千佛图颂并序)
凡作观持名,通名为作佛。(《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14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十)
作指心想,是指心是,观想既是作,持诵礼拜岂不是作。(《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63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89、初学者为什么只能缘想一佛,不能缘境过宽?
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古人谓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可谓最善形容者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69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90、为什么说念佛一法取舍皆是?
参禅一法,属专究自心,则取舍皆非。念佛一法,属兼仗佛力,则取舍皆是。
言取舍者,此约究竟实义为难(难者、反诘问也)。不知究竟无取无舍,乃成佛已后事。若未成佛,其间断惑证真,皆属取舍边事。既许断惑证真之取舍,何不许舍东取西、离垢取净之取舍。若参禅一法,则取舍皆非。念佛一法,则取舍皆是。以一属专究自心,一属兼仗佛力。彼不究法门之所以然,而妄以参禅之法破念佛,则是误用其意。彼无取舍,原是醍醐。而欲念佛者,亦不取舍,则便成毒药矣。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不可相非,亦不可固执。唯取其适宜,则有利无弊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4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91、如何理解念佛一法是阿伽陀药?
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
念佛一法,如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华言普生,亦云总治,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念佛一法,能除八万四千烦恼,亦复如是。所以念佛法门,包罗万象。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诸法,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诸法总持,故得无法不备,无机不收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83页 净业社开示法语)
92、为什么说信愿念佛法门是药王中之药王?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乃药王中之药王也。
大觉世尊,名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药,其数无量。戒定慧三,摄尽无遗。以故此三,名为药王。若能服之,即凡成圣。然药虽美妙,修合实难。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轮。戒定慧三法,当念悉得具足。是知信愿念佛一法,乃药王中之药王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897页 募建药王篷序)
93、为什么说净土法门于在家人更为要紧?
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性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5页 净土篇序)
94、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是一乘无上之大教?
十念一念,即登不退。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幸得闻熏,勉力修习。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当逊其奇特。十念一念,即登不退。历劫修证者,当仰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证大菩提。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如斯大力用,诸佛共宣扬。若此极发挥,诸祖皆如是。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幸得闻熏,勉力修习。恐彼无知狂徒,谓为浅近,故此依教赞述,令其奉行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393页 净土问答并序)
95、净土法门有没有口传心授之秘?
念佛一法,是按经典所说而修的,不是有秘密的,绝无口传心授的道理。若有口传心授之秘,便是魔外,不是佛子矣。
竭诚尽敬,为学佛之无上秘法,当为一切人说之。不致力于此法,即是舍本逐末。
所言预锡珍秘,不知净土法门,绝无所秘。若有口传心授之秘,(竭诚尽敬,为学佛之无上秘法,当为一切人说之。不致力于此法,即是舍本逐末。)便是魔外,不是佛子矣。密宗,则有秘传,然不若净土之为直捷稳当也。汝勿以现身成佛等大话自期,则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欲现身成佛,或恐佛未能成,往生亦不可得,则两头成空,为可虑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28页 复朱南圃居士书)
又念佛一法,是按经典所说而修的,不是有秘密的,绝无口传心授的道理,何可冒险而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216页复赵俊峰居士书)
96、莲宗诸祖为什么多皆专主持名?
末世众生,业重障深,依观经修观,尚难成就。是以莲宗诸祖,多皆专主持名。以持名易故,相续即生。
念佛一法,当依净土经论为准。末世众生,业重障深,依观经修观,尚难成就。是以莲宗诸祖,多皆专主持名。以持名易故,相续即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244页 复丁福保居士书七)
97、什么是专念自佛(实相念佛)?
深穷实相,以期悟证,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专念自佛者,如诸经中,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59页 弥陀圣典序)
98、专念他佛有哪三种念法?
一观想,二观像,三持名。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
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一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观。二观像,谓对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59页弥陀圣典序)
99、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摄机最普,得益最深?
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故摄机最普,得益最深,尤其最利末法钝根之士。
此四种念佛,唯实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察之力,别无他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则悟尚不易,何况实证。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倘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决定往生上品。纵根机陋劣,未证三昧,但以信愿持佛名号,如子忆母,常时无间,迨至临终,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唯此是赖。否则但种来因,难得实益。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体显露,西方依正,彻底圆彰。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不作观而亲见西方。摄机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钝根之士,大畅如来出世之怀。以故从上知识,多皆注重于持名一门,此念他佛之大致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60页 弥陀圣典序)
以实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11页 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100、什么是自他俱念,禅净双修?
自他俱念即禅净双修。唯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也。
至于自他俱念,即所谓禅净双修者。有以专看念佛是谁,以期明心见性,不以信愿求生为事者,虽似禅净双修,实为有禅无净。既无信愿,莫由仗佛力以带业往生,倘未到业尽情空地位,又不能自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是知禅净双修。唯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61页 弥陀圣典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