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2015/08/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201、人死之后则告了脱,并无善恶果报之说,这样认为对吗?

此为最误天下后世之邪见。须知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如人人能知神识不灭,则乐于为善。若不知神识不灭,则任意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此种极恶逆之作为,皆断灭邪见所致之结果。人人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然此尚非究竟法。何为究竟法,是在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则国运可转,灾难可消。盖今日之灾难,皆大家共业所招。如人人念佛行善,则共业可转,而劫运可消。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恶事,来世定得恶果。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善事,来世定得善果。《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理与吾佛所讲因果正同。所谓余者,乃正报之余,非正报也。本人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乃所谓本庆本殃也。余报乃在其子孙,余庆余殃,皆其祖父所积而成者也。

世人不知因果,常谓人死后,则告了脱,无善恶果报,此为最误天下后世之邪见。须知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如人人能知神识不灭,则乐于为善。若不知神识不灭,则任意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此种极恶逆之作为,皆断灭邪见所致之结果。人人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然此尚非究竟法。何为究竟法,是在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则国运可转,灾难可消。盖今日之灾难,皆大家共业所招。如人人念佛行善,则共业可转,而劫运可消。如一·二八沪战时,念佛之人家,得灵感者甚多。彼自己单修,尚得如此灵感,况人人共修者乎。故知国难亦可由众人虔恳念佛挽回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565页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202、宋程朱辟佛与否定因果,给天下后世带来什么危害?

学说误人,深可畏惧。程朱昧心辟佛与否定因果,既毁佛又毁儒,违悖儒教先圣。由不提倡因果,则治国治民治心之根本,反视作迂谈谬见。以致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天下后人深受其害。二子有灵,当不以己所说者为是,而悔无所及矣。

吾固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程、朱天资超迈,窃取佛经之义以释儒经。又恐人学佛,特倡异义,谓佛所说之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实无其事,不过藉此以骗愚夫愚妇奉彼教耳。且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又神既飘散,又有何人复托生乎。此事在佛法中为极浅之事,在国家社会为极要之事。彼既提倡因果轮回为虚谬,则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徒抱定正心诚意,为教民治国之本。而不知无因果轮回,则正心诚意,与不正心诚意,有何分别,不过一空名而已。且实既无有,又谁顾此虚名乎?

自此以后之理学,无一不偷看佛经,无一不辟驳佛法。由不提倡因果,则治国治民治心之根本,反视作迂谈谬见。数百年来,犹能维持者,尚有礼教之仪型在。及至欧风东渐,则完全随欧风以披靡矣。以无因果轮回之根本,故致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在程朱当日之本心,乃借毁佛以护儒,而不知毁佛即成毁儒。如今五经四书,乃成犯禁之书,而大小学堂皆不许读,此明证也。儒释本同源,认心性为身形之异端,而谋为灭除心性,则先灭身形矣。使二子有灵,当不以己所说者为是,而悔无所及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196页 复李德明居士书)

现在杀劫尚盛,前途危险。当劝眷属,及与乡人,各各吃素念佛,以求往生西方。否则后世做人,不知又如何苦恼也。凡皈依者,令彼各各实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事。以为世间善人,吃素护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了生死。以此自行,复以化他,普令同人,同沾法泽。否则后来之苦,与眼前有过之无不及也。呜呼哀哉!此之祸根,近由家庭无善教,远由程朱辟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实理实事,谓为佛设此法,以诱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之邪说以酿成之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63页 复施宗导居士函)

三日前接汝父遗稿,知汝家祖德甚深。为人子者欲荣亲,当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否则纵祖父功德一一彰显,而身不行道,反为辱亲矣。吾国之乱,至从古未有。此之祸根,乃程朱辟因果,谓是佛骗愚夫妇耳;又错解致知格物。辟因果则无治国治民之本;错认格物,为穷尽天下事物之理,则有几人能做得到。汝父续稿,致知在格物,说得颇阔大,而实非正心诚意之根本。盖此物字指心之私欲而言。心之私欲一格除之,则是是非非,绝无错乱。一有私欲,则所知不得其正。如爱妻爱子者,妻子再不好,彼总不知其不好,由爱之私欲障蔽其真知故也。程朱错认作外物,故止说正心诚意,不题致知格物。此处一错,人各不在去私欲上用工,此吾国学术之一大不幸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65页 复海门施宗导居士书)

203、印祖是如何劝念佛人深信因果,求生极乐的?

是以光每为一切人说,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茹素,信愿念佛,决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自行,以此化他。世出世间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

今日之世,以兴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而实行其所当行耳。果能一切人皆实行其所当行者,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矣。是以光每为一切人说,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茹素,信愿念佛,决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自行,以此化他。内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亲戚乡党朋友,俾彼同修净业,庶可谓之真佛弟子。能如是则生为圣贤之徒,没登极乐之邦。世出世间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此愚夫愚妇所能为者,并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处。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难得其真实利益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807页 复王诚中居士书)

204、现今学净土者多多,有正见者却少少,何因何缘,如何对治?

病在缺乏正信。然须老实头念佛,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使一切人相观而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如此则不至被别宗知识之所摇惑。

汝既于净土生正信,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扬。谓依佛智慧,宏扬净土,俾彼一切同伦,咸皆现生了生脱死。汝以周子、邵子、范文正公拟光,光何能望彼三人肩背。然三人未遇净土法门,光幸得遇耳。此法遍布人间,几多人终日持诵,仍然漠不相关,有如未曾闻见者,又有闻而不信者。信而能行者,殆亦少矣。汝现可生正信矣。然须老实头念佛,庶不至被别宗知识之所摇惑。孙陈等赠汝书数十种,今为寄《净土十要》,《佛学救劫编》,《净土五经》,《净土圣贤录》,《饬终津梁》各一部。此十要,乃当日原本,非前木刻之节略本。读此而能信得及,则一切知识,一切经教,各种法门,皆不能摇动其信心矣。学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使一切人相观而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现世乱已极,不以佛法为救正,则无法可设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13页 复常逢春居士书一)

205、知识份子如何信因果?印祖为什么劝知识份子把学问抛向东洋大海外,力修净业?

知因果,则不敢损人以利已,伤天而害理矣。世之强暴,语以道德仁义,或绝无动心处。语以因果报应,勿道即信,纵令不信,亦当惕然惊惧。

以阁下之才论,当依光所说,其为利益大矣。否则择一寂静隐晦之处,力修净业。将从前所得之学问文章,抛向东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个无知无识之人。于不生分别心中,昼夜六时,专持一句洪名圣号。果能死尽偷心,当必亲见本来面目。从兹高竖法幢,俾一切人同归净土法海。生为圣贤之徒,没预莲池之会。方可不负所学,为大丈夫真佛子矣。

若不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事理,而欲世道太平,虽佛菩萨圣贤同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是以光十年印《安士全书》,拟募数十万,只得四万。然现并木刻所印者,已有五万四五千矣。现印《大士颂》,明后年印《二十四史感应录》,皆欲人知因果耳。知因果,则不敢损人以利已,伤天而害理矣。世之强暴,语以道德仁义,或绝无动心处。语以因果报应,勿道即信,纵令不信,亦当惕然惊惧。阁下居位,不能即挽回狂澜,何不现居士身,以此为未来之挽回计乎?以此度人,即以自度。何得远适异国,访未见之经,拜佛之遗迹,以为自度乎?今之人多带一分夸大气派。如未弘法,先要求外国未译之经,而本国已有之经,曾一一研究已极否?况佛经中义,得其一二,即可以上弘下化。况数千卷之多,尚不足用,而欲访之于印度各国乎。

凡此种提倡,光皆不以为然。其意皆出于好高务胜,见异思迁,以为我当出人头地。若人云亦云,则不足为奇,有负我本领矣。以阁下之才论,当依光所说,其为利益大矣。否则择一寂静隐晦之处,力修净业。将从前所得之学问文章,抛向东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个无知无识之人。于不生分别心中,昼夜六时,专持一句洪名圣号。果能死尽偷心,当必亲见本来面目。从兹高竖法幢,俾一切人同归净土法海。生为圣贤之徒,没预莲池之会。方可不负所学,为大丈夫真佛子矣。至于远游印度,不过开眼界扩知见而已。于生死分上,欲得自度,则在此而不在彼也。况道路遥远,所费不赀。而阁下色力,亦不过健,受此奔驰劳碌,则所损甚多,所益甚少,光绝不赞成。(《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96页 复叶玉甫居士书)

206、念佛人为何要与一切不着、一切皆空之人敬而远之?

因为此种人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之人。故吾人当于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阎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着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着与否?吾人当于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阎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16页 复周伯遒居士书)

207、为什么说因果净土是成佛的根本?

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净土法门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之达道也。故说因果净土是成佛的根本。

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净土法门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之达道也。宋儒辟因果以后,治国治家治身治心之法,徒存枝叶,了无根本。以驯至于狂流莫挽,无可救药。学佛不修净土,纵能彻悟自心,深入经藏,若未到业尽情空地位,依旧仍在六道轮回之中。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欲仗自力了生脱死,则难如登天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811页 苏州弘化社第六届出纳报告清册弁言)

208、末世学佛者,如何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上下功夫?

因果净土,为成佛之根本。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诸余法门,皆须烦恼断尽(三界内见思二惑),方可了生脱死。否则纵令大彻大悟,有大智慧,大辩才,晓得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尚不能了。况具足烦恼者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76页 复郭汉儒居士书二)

世有行人,藐视因果,及与净土者,皆由不知因果净土,为成佛之根本,而只以愚夫愚妇当之,以致自失善利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66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楷书序)

209、人有实德,天有奇报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此举世亲知亲见,谛信无疑者也。故因果二字,的实不虚。人有实德,天有奇报,彼剥削百姓脂膏,以求子孙富贵者,率皆灭门绝户。而其神识,当永堕恶道,无有出期,可哀也已。

乾隆辛巳,豫省黄河溃决,陆地水深丈余,民间庐舍,半被淹没。陈留县有曹姓者,居宅沉没,已三昼夜,咸谓无生理矣。及水退,墙舍并未崩塌,眷口亦安然无恙。众问之,云日来唯觉雾气弥漫,不见天日,初不知在水中也。有司见而异之,询其有何善行。曰每年租课所入,除衣食足用外,尽以济邻里之贫乏者,至今未尝少替。已历五世,百有余年矣。宪司俱赐匾额,以嘉其异。水固无情,而有鬼神护佑,虽全体淹没,而未见其水。是知人有实德,天有奇报,彼剥削百姓脂膏,以求子孙富贵者,率皆灭门绝户。而其神识,当永堕恶道,无有出期,可哀也已。是以欲救世人,非极力提倡因果报应,断断不能收实效。(《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23页 复潘对凫居士书三)

210、为什么说世之有钱人,不肯愍念灾黎是愚痴之人,是所谓弃功德而收罪过?

世之有钱者,尚不肯愍念灾黎,可谓痴人。徒守钱财,以供子孙之浪费,是所谓弃功德而收罪过,为明眼人所怜愍者。其人来生,或恐遇灾,并不逢人为救耳,可不哀哉,可不哀哉。

所寄手书,不忍卒读,何我同人,遭此大劫。水灾即退,圩堤不修,再一发水,更加惨酷。况且匪祸未伏,兵灾又兴,直使黎民,将无孑遗。近闻赈款衣服,相继输送,然而人谁肯弃浮饰而作功德乎。近有女众来,有带指环金钏者,诃其不宜,令作赈款,视其情形,尚不肯舍。昨日灵岩当家妙真师来,合寺大众,减省衣单之费,共凑二百二十八圆。今日已令自送曹府,用赈江北。前次汉口发水后,灵岩凑一百二十余圆,送上海交汉口赈灾会。此诸师之施,可谓竭尽无余之施。

世之有钱者,尚不肯愍念灾黎,可谓痴人。徒守钱财,以供子孙之浪费,是所谓弃功德而收罪过,为明眼人所怜愍者。其人来生,或恐遇灾,并不逢人为救耳,可不哀哉,可不哀哉。但愿诸位蒙佛加被,身心耐劳,庶灾民有覆庇,而不至无救无归也。慈幼院,于十余日前,亦破圩而被水灌入,尚有二十余间房未灌。后又发水,则只十余间。院墙倒许多,所种棉花菜蔬,通被水淹。此次损失,亦颇不少,奈何奈何。灾民之苦,可谓至极。当令念佛,及念观音,由此因缘,得种善根,亦是从根本救济之一法也。当此大苦,见诸位不惜精神,为之救济,令彼念佛,则易信受。(《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76页 复袁孝谷曹崧乔居士书)

211、以放生款赈灾是错因果吗?

以放生款赈灾,则是转济疏轻之财,以济亲重之急。因果固有,当不致因此获罪。

近来放生者,多多不得其道。名曰放生,实无放生之益。切愿认真劝人戒杀吃素,较比劝人集资放生,仍旧吃肉,了无所减者,利益多多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以放生款赈灾,则是转济疏轻之财,以济亲重之急。因果固有,当不致因此获罪。十三年,黄涵之在道尹任,募开放生园。江浙打仗后,彼即告退。冯梦华知彼尚有放生园款数千,与光书,令光劝彼,以此款济灾民。光极力劝彼移赈。彼与谛法师书,说所以,谛责以错因果。彼以谛书见寄,光论因果固有,若谓阎老子加以刑罚,则光愿相代,其事遂不至中止。近来放生者,多多不得其道。名曰放生,实无放生之益。以张名揭晓,令捕生者多捕,以故光绝不赞成,定期放生西湖。若不是不知事务者提倡复放生池,何至冤枉花万数千元净资,犹令多少生命,得莫救之灾。切愿认真劝人戒杀吃素,较比劝人集资放生,仍旧吃肉,了无所减者,利益多多也。光已六十九岁,应酬日多,精神日减,若不长隐,则于己有损,于人无益,岂可云法弱魔强之故乎?此系大竖法幢者之身分,光何敢僣窃此名义乎?祈慧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13页 复骆季和居士函)

212、为什么说人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人若遭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

食为民天,何敢暴殄。虽一粒半粒,亦不宜弃。弃之得饥饿之报。遭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食牛,固宜切戒。以牛于人有功,食之更加罪过。

汝本回教,能信奉佛法,皈依三宝,可谓豪杰之士。然须力敦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此化他,自可决定即生出此五浊恶世,生彼清净莲邦。不致上负佛恩,下负己灵也已。今为汝取法名为宗道,汝妻为宗德,文庆为慧畅,文裕为慧丰,文智为慧纯,文馨为慧馥,俾彼等同皆吃素念佛。如不能净素,切勿恣意令食。一则保存慈心,一则卫护身体。汝教食牛,固宜切戒。以牛于人有功,食之更加罪过。湖南人吃饭不吃尽,此风甚劣。食为民天,何敢暴殄。宜与儿女及仆婢等,说其所以。虽一粒半粒,亦不宜弃。人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今生亦有即得饥饿之报者。人若遭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宜令儿女等同读《阴骘文》、《感应篇》。为彼讲说,俾知为人之道,及三世因果之理,则将来自不至流为暴恶。彼杀父杀母,废伦免耻者,皆由最初不知为人之道,及因果报应。一闻邪说,遂极力依从,以逞其肆无忌惮之心,为可哀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10页 复马宗道居士书四)

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身家经营,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力。使世无字,则一切整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窃见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亵污遗弃,而无形之字,更不可亵污遗弃。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不措之躬行,则成亡八字矣。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83页 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文)

卷七 净土法门与信愿行三

第一章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213、为什么说生死到来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49页 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74页 复包右武书二)

214、为什么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面对无常当如何发心?

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属后世。当观此娑婆,浊恶甚于圊厕。信彼极乐,即我本有家乡。不求此世来生,人天王等福乐。唯愿报终命尽,蒙佛接引往生。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汝既厌弃世荣,发心出家,必须努力勤修,切莫因循度日。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属后世。当念形质虽禀五漏,心性原具三德。痛洗积劫之女习,力持弥陀之圣号。观此娑婆,浊恶甚于圊厕。信彼极乐,即我本有家乡。不求此世来生,人天王等福乐。唯愿报终命尽,蒙佛接引往生。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念极功纯,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必克果愿。既生净土,顿悟无生。回观世间富贵,奚啻阳焰空华,直同囹圄毒海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408页 示某比丘尼)

何况我等凡夫,业根深重,不致力于此,是舍易而求难,惑之甚矣。且今世杀人之具,日新月异,若飞机大炮,毒气死光等,山河不能阴,坚物不克御,我等血肉之躯,何能当此。而人生朝露,无常一到,万事皆休。是以欲求离苦得乐者,当及时努力念佛,求佛加被,临终往生。一登彼土,永不退转,华开见佛,得证无生,方不辜负得闻此法而信受也。唯愿大众精进行持,是所至祷。(《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633页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215、生死事大,可世人多将其置之不问,为什么?如何求了生脱死之法?

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三途一报百千劫,悲哉。

欲求了生死之法,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须知法门无量,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则末世众生,颇难现生即得实益。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以其仗佛慈力,即未断惑业之人,亦可出此娑婆,登彼极乐,实为我辈无力断惑者之一大恃怙。(《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7页 净土问辨功过格全刊序)

216、如何才能做到心不贪外事,专一念佛?

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

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燃,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疱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53页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217、劫难之中当如何修持?

劫难之中,当竭力专修净业,以期往生净土。不然,一息不来,而欲再闻如此之径直法门,恐无有如是之侥幸了。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来,人死四五千万。自有生民以来,未闻有如此之惨凄者。又复风吹,水冲,地震,瘟疫,各处频频见告。又兼水旱,不一年中,每兼受其灾。诸物之贵,比昔几倍。当斯时也,幸而得生,敢不竭力专修净业,以期往生净土乎?敢以幸得之身,游逸其志,不注定一法,而泛泛然致力于不契时机之法门乎?倘或一息不来,而欲再闻如此之径直法门,恐无有如是之侥幸也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84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218、求生西方者为什么不可怕死?

怕死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65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219、怎么解决念佛时不能恳切的问题?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洗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81页复陈慧超居士书)

220、常作临终想对念佛有什么帮助?

生死到来,人各有此日,故宜常作临终想。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若不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而常念之,则祸患之来,或所不测,及其卒遇,徒唤奈何。化学能预先持念,必有冥为转移。况生死到来,人各有此日,故宜常作临终想,则一切非分之妄想,与不能资之以了生死之诸法门,自不致力驰骛,而令此决定仗之可了生死之法荒疏不修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61页 复袁闻纯居士书)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88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221、为什么说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如何在尘缘中发起生死心?

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只要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尘劳即为解脱。

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倘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31页 复宁波某居士书)

222、怎样才能做到佛念自纯?

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

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33页 复宁波某居士书)

223、念佛心不归一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温州之灾,闻之惨然。天灾人祸,无有底极。实足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证。亦堪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21页 致包师贤居士书)

224、念佛时作已死未往生想有什么益处?

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仿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40页 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225、懈怠是一切人之通病,如何对治?

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

汝之所说,乃一切人之通病。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经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然地狱之苦,以未曾亲见,无善根人,尚不能顿发出离逃避之心。最切要者,当想两军交战,炮声如雷,子弹如雨,飞艇在上,地雷在下,一时齐发,则两军之人同皆粉身碎骨,随炮子以分散,化作乌有,我亦身预其中。当其将发未发之时,尚知念佛求生之事。此时惶恐万分,而营官司指挥,各执枪炮,不敢稍懈,懈则即时见杀。此时断不至事务所牵,恐怖所碍,不能念佛矣。此种境界,不及地狱万分之一,以凡夫心力所能想到,故想时便毛骨悚然,如亲经历也。汝之懈怠,由于不详审未来之苦。倘能详审以思,断不至长时懈怠。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今为一喻,如孝子思亲,虽与人百凡应酬,其心中常常思亲之念,不能暂忘。又如贪淫之人,常想美女,彼虽终日各有事业,而其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想忘。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淫士之恋女,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其余种种法则,《文钞》悉具。但熟读精思自得,故不多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97页 复智正居士书二)

226、如何理解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

念佛可了生脱死,当知感恩。能认真念佛,即为报恩。

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非因亲丧方念,平时便不念。亲丧乃系为亲起见,实即以亲死,引汝等同证永动不死之一大事也,当知感恩。能认真念佛,即为报恩。(《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71页 复谈少抚居士书)

227、印光大师是如何以生死自励的?

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1029页 楹联)

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

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87页 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

第二章 真信切愿归命弥陀

228、信的内容、信的依据和真信的标准是什么?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无能喻。能如是信,可谓真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坚固真信,虽释迦诸佛现身,令其舍此净土,修余法门,亦不稍移其志。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所言信者,须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无能喻。娑婆之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音印,与荫同,盖覆也。)炽盛。(五阴炽盛者,谓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也。此一属招苦之因,前七乃所招苦果。娑婆之苦,虽多逾恒沙,此八摄无不尽。诸苦既经身历,不烦备释。)极乐之乐,约根身则莲华化生,长生不死。体禀男质,绝无女形。不闻恶道之名,况有其实。约器界则黄金为地,七宝为池,行树参天,楼阁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诸凡用度,皆是化现。非如此土,由人力造作而成也。而弥陀导师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睹慈容,即证法忍。况复观音势至,清净海会,各舒净光,同宣妙音。故虽具缚凡夫,通身业力,若能信愿真切,即蒙佛慈摄受。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

能如是信,可谓真信。欲详知者,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若欲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

《无量寿经》有隋慧远法师疏,训文释义,最为明晰。《观无量寿佛经》有善导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约事相发挥。至于上品上生章后,发挥专杂二修优劣,及令生坚固真信,虽释迦诸佛现身,令其舍此净土,修余法门,亦不稍移其志。可谓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若夫台宗《观经疏妙宗钞》,谛理极圆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钝均益也。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194页 与徐福贤女士书)

229、什么是真信?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

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5页 复琳圃居士书)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2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230、怎样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若能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如子忆母,自然上契佛心,感应道交。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大愿。有一愿云:“若有众生,称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知佛念众生,如子忆母。众生若能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如子忆母,自然上契佛心,感应道交。现生蒙佛加被,业障消灭,诸缘顺适。临终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从兹入圣超凡,了生脱死。较彼仗自力修戒定慧,直至惑业净尽,方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别。(《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276页 岳步云为亲所设佛堂说)

231、念佛人如何才能感通佛力?

一心念佛,极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感通佛力,仗佛慈力,带业往生。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

汝病既重,但当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此心若诚,必能满愿。至于所有罪业,不必以此为虑。以果能极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譬如大石,装于船中,即可由海此岸,以至彼岸。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如乘大火轮,又遇顺风,不离当念,即生西方。汝但深信我语,自然可满汝愿。今为汝取法名为慧脱,谓以智慧,信愿念佛,即得往生西方,脱离生死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32页 示冯右书居士临终法语)

232、什么是切愿?

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嗔痴,造杀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生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3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233、什么是正确的发愿?

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唯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便是正确的发愿。

既生信已,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若其求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一念希望之心。唯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忍证无生。回视人天王等,及出家为僧,不知净土,修余法门,历劫辛勤,莫由解脱者,如萤火之与杲日,蚁垤之与泰山矣。可胜悲哉,可胜悼哉。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难逃恶报。如置毒于醍醐之中,便能杀人。不善用心者,其过如是。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庶净土全益,通身受用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198页 与徐福贤女士书)

234、真信、切愿、力行的内容是什么?何为用功之道?

信者,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不为所动;愿者,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行者,真实依教起行,老实一心念佛。

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哪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真实依教起行。

《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路看一边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哪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74页 净土法门说要)

235、如何发起厌离娑婆之心?

娑婆世界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诚堪怜愍。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

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等,何尝是乐。一班愚夫,耽着不舍,乐以忘疲,诚堪怜愍。即属真乐,亦难长久。如父母具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此世界苦,说不能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也。举此三苦,无苦不摄。八苦之义,书中备述。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14页 初机净业指南序)

236、怎样发愿才与佛愿相应?

临终定欲往生西方,即为人天王身,普利众生之高僧身,决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发愿,方能与佛之誓愿相应。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74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237、往生西方的大根据是什么?

信愿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

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84页 复智圆居士书)

238、怎样才能使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为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19页 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239、怎样培养真信切愿?

深信持名佛号,广阅净土经论,参承净业知识。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参承净业知识,又不广阅净土经论,则十念若,从何而生?纵能执持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沉恶道。倘再路头不真,涉入邪见,则善因反招恶果,人天福报,亦不可得,阿鼻极苦,长劫难出。譬如入海,既无导师,又乏指南,漂流于狂波巨浪之中,茫茫不知所趣,纵能撑篙摇橹,岂能免于沉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61页 与福建刘廷诚居士书)

窃谓净土一法,为诸法之归宿,乃吾人依之以自利利他者。何得不先研究得极无可疑,不被一切经教知识语言所摇夺?而泛泛然研究其他经典,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寻常矣。若先知净土之所以,再研究其余经论,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高深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80页 复金慧畅居士书)

240、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信愿最为要紧?

若无信愿,故不能与佛相应。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须知西方,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77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5页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241、为什么说末世众生唯恃信愿,仗佛慈力方能了生脱死?

末世众生,障深慧浅,修余法门,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恃信愿,皆可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

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促。虽以知识希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89页 净土释疑序)

242、如何理解净土法门唯信为本?

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人不得生者。我人虽根器下劣,如以印祖开示生信发愿,且常随动随静,将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往生绝对有分。

汝心高如天,志劣如地,口虽云依光所说,实则全依自己偏见。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汝既不能通宗通教断惑证真,仗自力以了生死,又不信佛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不可思议,若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无一人不得生者。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于此法门方向尚未知,便以好高务胜之狂妄心,去研究《起信论》。《起信论》实为学佛之纲要,然于劣根,及初机人,亦难得益。

即研得《起信论》通彻无疑,其用功尚须依念佛求生,方为稳当。况法相、禅、教之精微奥妙高深而不可企及乎哉?汝心如此其高,乃不知分量之高。其志又谓“根性劣弱,何望生西,但能不堕恶道,此堪自慰。”不知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此系违背佛教,及与光说,何可云始终奉行教诲、一心持念弥陀乎哉?今以汝之身,膺人之职业,又非上等资格,其所立之心与志,真令人可叹可笑。汝且息彼做大通家之狂妄心,专心研究净土法门中书,《文钞》与高邵麟、徐女士书中备说。随所开示,依之生信发愿,不以自己根器下劣,高推往生于度外。且常随动随静,将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其居心行事,须要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宗旨合。(《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19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243、“万修万人去”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指对净土法门信愿具足者言也。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4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244、为什么有真信切愿者个个都能够往生?

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不是靠自力。故只要生信发愿,个个都能够往生。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个做得到的人。若志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汝父女二人,当依我语,则可不虚此生此遇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40页 致戚友卿先生书)

245、念佛人多,往生者少的原因是什么?

信愿不真切,口说往生,心恋尘境。悠悠泛泛,希图来世富贵。平时不教眷属念佛,及至临终,不唯不助念,反为瞎张罗,破坏正念。哀哉!

世之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一以不依佛教,口说往生,心恋尘境。一以不教眷属念佛,并不预说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预先抺澡、换衣、问事、哭泣等祸害。及至临终,眷属不唯不助念,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事依俗见,令亡人沉生死苦海。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94页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汝所说往生者少,实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临终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来生福报之梦,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285页 复李少垣居士书一)

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以有福报故,则有势位富贵。以无正智故,则愚痴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处势位富贵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恶。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为了生脱死之妙法。(《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77页 净土法门说要)

246、念佛为什么宜念六字名号?

佛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故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祈依《文钞》,勿依彼说。彼系自任己见,不依净土宗旨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444页 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念佛宜念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佛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此条系答代俞觉鲜居士之问)(《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37页 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247、为什么信愿门中尤宜致力?

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其失大矣。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纯熟之相,何可名昏沉,归于无记?然亦非无念而念,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则有类于钻木见烟,而谓得火,即便息钻,火便无由可得矣。汝之工夫颇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须专精用功,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见异思迁者,则将来之益,自可有不思议处。然此是行门中事,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62页 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248、为什么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以不愿生故,故难仗佛力往生。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何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7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249、如何理解不以信愿为事,而只求念至一心,会断后世人往生净土之善根?

念至一心,仍属自力,举世少有一二。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故不得以此为训,断佛慧命,疑误众生。

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慧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净土一法,须另具一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7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0:00 / 0:00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4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5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6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7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8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9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0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2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3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4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5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6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7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8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9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0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2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3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4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5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6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7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8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9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0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2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3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4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5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6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7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8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9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40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至诚恳切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

每天念经拜佛为何还是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修行的 外相当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

人为什么痛苦?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面对灾难切记勤念观音

●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

欲利人,先须克己

【原文】 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

《净土决疑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

【佛教词典】六种因缘诸业是实可依

【六种因缘诸业是实可依】 p0313 瑜伽十四卷二十页云:...

【佛教词典】外缘

(术语)自外与力,而助物之生起之缘也。对于内因而言...

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问: 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此地若发,是有地理;此地不发,是有天理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县知县,在这期间曾...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面对流行瘟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

从极乐归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的

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

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喜庆时,说很多好话,就...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