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中国佛教的十大宗

弘一大师  2012/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盘》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柢,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至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之间。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五、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着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着名之典籍。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柢也。

唐中叶后衰微,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

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弘一大师文章列表

佛法宇宙观之四大部洲

这次我们再打通了整个欲界来讲,咱们作为人,在四土的...

黄智海《佛法大意》

印光老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佛经上说,万法...

大安法师: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问: 近来,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东北地区...

佛法修学中的种种歧途

进了佛门之后,如果没有用功调伏烦恼,轮回中的可怕劲...

为何世人多把关公作为财神来供奉

问: 请问法师,关公是护法,为何世人多把他作为财神来...

【推荐】弘一大师《切莫误解佛教》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

文珠法师《生命寿命与慧命》

一、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由无而有谓之生,能令生起...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何谓佛度「有缘人」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

「业」的含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

【佛教词典】二事寻求见趣

【二事寻求见趣】 p0038   大毗婆沙论八卷九页云:此...

【佛教词典】净藏

(人名)妙庄严王二子之一。...

把佛友当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如果学佛了,大家都互称师兄,也称为道友。道友就是以...

做人请牢记十个字

第一个字:清。 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

习气难调

毕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受到人天恭敬...

修定的资粮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

龙树菩萨:赞法界颂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我们说末法众生有个特点,不知恩不报德,很多众生对释...

生气有用吗

某法师有一天由某一处所,正要开门出来,不料,迎面撞...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