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2018/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重殊胜的忏摩仪式,戒子须礼佛、忏悔、发愿,以达身心清净,纳受戒体。

梵文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即“忏其前愆,悔其后过”之意。

忏悔,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

一、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二、向十方诸佛菩萨表示悔过,从此不再造作新的恶业。

中国古代的祖师,依照佛经所述,将佛教的忏悔法分为三种:作法忏、取相忏和无生忏。忏摩之法,由“理”而起观,理能成事,“事”忏精诚,“理”方明显,理事圆融,是名真忏悔。

忏摩之发心:

一、必须先敬三宝,三宝即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是众生的依怙,若能归向,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能令行者离生死苦,得究竟解脱之乐。

二、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业障乃得灭:惭愧、恐怖、厌离、发菩提心、怨亲平等、念报佛恩、观罪性空。

三、发广大菩提心,以此礼忏因缘发广大菩提心,来求受戒法,成就三聚净戒,趣向三解脱门,求得大般涅盘的佛果,利乐有情,正法久住。

所以,在僧人求受大戒时,都要进行忏摩,祈求三宝加被,在受戒期间,逆缘消除,顺缘增长,成就上品清净戒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狗转人身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好,各位有缘吉祥。 欢迎大家来到道场白...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

除了自己的业障,共业也是要忏悔

忏悔业障非常地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我们开阔一些讲...

八十八佛的忏悔意义与方法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出家的资格和条件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

1.生平 远公大师(公元334年---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僧鞋的来由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

【佛教词典】单提

(术语)犹言单传,禅家直指之旨也。单提宗旨不涉余岐...

【佛教词典】诸见法界

系天台宗修习止观所立十法界之一。如维摩诘经所说,以...

色欲之害人,实甚於猛兽横流

佛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於所乐之境,希求而不...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

圣严法师《禅是什么》

有人认为禅与净土截然不同,其实,二者并无冲突。此在...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推荐】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

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师译《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中有这样一段...

佛菩萨圣诞的纪念日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临终助念应以何心态来念佛

问: 在为临终人助念过程中,应当持什么样的心态念佛...

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

【原文】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