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欲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较愚痴

大安法师  2014/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欲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较愚痴

作为一个菩萨,他不应该这样(贪欲),所以他要“常念知足”。为什么要知足?因为多欲不知足的人,他直接是障碍智慧的。庄子他有一句话,叫做“嗜欲深者天机浅”,好像是这句话。就是一个人的欲望很高,他的天机,他的智慧的心就会浅。我们看这个世间,你只要观察一下,往往真正很有智慧的人,他的欲望是比较平淡的,那种欲望很高的人往往就比较愚痴。

那么现在是根据前面要修少欲,修少欲他有个什么呢,你在少欲当中你还不能有不平衡。为什么我占有的资源这么少啊?你不能这样,这样你就没意思了。你一定要在少欲当中你知足,你快乐,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心理。那你知足,你有知足感,有快乐感,这跟什么,这跟道有关系。因为你把你人生的目标定位在智慧、道业上,你才能够安贫守道。

所以在佛教,像摩诃迦叶,他所示现的就是修头陀,修头陀行的那个十二种法。他是不能住在屋子里面的,要树下宿的,他不能有多余的衣服的,就是但三衣的,而且是粪扫衣,一般佛教讲粪扫衣就是人家不要的,抛掉的东西,你拿来洗一洗,然后补一补,又叫纳衣。那你也不能接受别人供养,你只能托钵。托到了就吃,托了七家托不到你就得回来,挨饿。十二头陀行就是叫抖擞啊,就是把所有的物质欲望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把你全身心都投到你的道业上。还住冢间,住在坟墓中间。

摩诃迦叶到了晚年的时候,佛很怜悯他,说你再不要去修头陀行了,现在有很多,以后有很多长者都供养了像竹园精舍、祇桓精舍呀,这些精舍都是装备很好啊,条件设备赶得上皇宫啊,就叫他你就住在精舍里,但摩诃迦叶不同意。摩诃迦叶他原来的身份可是很高贵,贵族出家,婆罗门种姓,家里是巨富的,然而他一出家修这个非常非常艰苦的头陀行。所以他觉得我住在精舍那么舒适的地方,我看不到一块白骨,听不到一点野兽的声音,我的道心就怕提不起来,还是让佛陀你慈悲,允许我住在坟墓之间为好。

那么佛陀最后赞叹,有头陀行就会有佛法的存在。一个修头陀行的比丘和更多的比丘修这种苦行,它使僧团就有力量。反之一个修道人,他很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完蛋了。他要穿得很豪华,他要坐名牌的汽车,等等这些,追求这些,他的道心就会下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

人如群牛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但却是圣僧

这古来有很多人呐,看着好像他这什么也不知道,后来还...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贪图供养堕饿鬼

佛陀时代,有一位非常富裕的若达多长者,所拥有的财物...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我所鸟的故事

这个在佛经里,有一个叫本生经的故事里面记载。在无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安法师:佛为什么不示现来让人增强信心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阿弥陀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

这种人不叫有净土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

【佛教词典】二百五十戒

(术语)比丘之具足戒也。分八段:一、四波罗夷。二、...

【佛教词典】巴丹阇梨

梵名 Patajali。为纪元前二世纪之印度文法学者。又译作...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

净界法师:瑜伽菩萨戒本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大安法师:念佛就是醒梦

大家来东林寺,如果从法的精神来看,东林寺传达了一个...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

消除烦恼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里有多少烦恼,你曾经算过吗?笼统来说,有...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宏海法师:净土三篇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下...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你要做三件事情: 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借相修心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完全赞叹、完全诃责,都不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