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可口是心非

大安法师  2022/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上说的一回事,跟你心里想的一回事不一样,心口不一。口头上对人家赞成,心理上是不赞成的。口,主管的是出入,饮食经过口到身体里面去,滋养我们的身体。但语言也是从口里发出去的,既然饮食滋养身体,那语言应该滋养我们的心,所以心口一致才好。不然的话,你内心充满狡诈之心,纯粹用机心来行事。这样,你没有得到口业的功德,首先就得到了口业的过失。这对口的辜负就很多了。

嘴巴不能思惟,但是我们的心能思惟,所以口是受心所指挥的。你说一个假话,这是口里说出来的;但是你说出这个假话欺骗他人的动力,是你的心。这个假话是由于你有假心,有机诈之心。所以人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不能表里如一,其过失虽然是口里表达出来的,但它的责任主体还是这个心。为什么儒家的修心养性,一定要从“内圣”做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真诚心是要在格除物欲、开发智慧后,你才能心地光明。

所以一个人、一个君子,一定要有真诚心。没有一个修行,人的心都是:与生俱来都有狡诈的一面、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这个心,不把它料理成一个正直的、诚实的状态,他的口业一定是翻云覆雨的。“覆雨翻云”,一下这样说,一下那样说。现在大家感到比较痛苦的事,就是人和人之间丧失了起码的信任。

你听一个人说话,你很难知道他有几句真话。他有时候说假话,说得比真的还像真的。但实际上你过一段时间一看,都是假话。说假话,已经成了他的第二天性。出口就是假话,现在到了这个程度,假冒伪劣。一个不诚实的人,就严重地障蔽了他的光明正大的心、他的智慧的心。于是都讲假话,不讲假话就办不了事。大家都在讲假话,你骗我,我骗你,相互都在伤害对方。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用圣人的教化,要反求其本。“反求其本”,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我们发出的语言才跟我们的心相应。如果你讲假话,特别是碰到什么事情,你要赌咒,赌一个假咒,那你的后果就很严重了。你这个口是心非,今生不报,也一定在来生要报。你轻易答应的事情,你不去兑现,一定会遭到他人的怨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人之一生,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学佛的人,不要去好奇这个那...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

同样一句话,就有着不同的结果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父母、师长、朋友...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

最可怕的捕风捉影

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在社会上的谣言是非,各种...

心律法师:你说的话会决定你的人生

人们每天要说很多话,而其中关于对自己人生的话,某种...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

大安法师:助念与往生的关系

问: 有的助念团说助念也有师承的,通过一些其他一些...

常常做同样的梦,是怎么回事

问: 我学佛有多少年,修净土法门念佛,但是我很奇怪,...

身在镜中勤修行,心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大师有首偈子谈道:要作莲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红...

【佛教词典】志言

(?~1048)宋代僧。寿春(安徽寿县)人,俗姓许。相...

【佛教词典】五正行

净土宗所立,谓凡兼修他法者,名为杂行,若专修下列五...

如是行去,必得往生极乐邦——截流大师的故事

《净土圣贤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九,常熟地区...

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

星云大师《真正富有的人》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富有的人,但是富有并不一定是很有...

【推荐】如何修阴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

传子以金不如传子以德

杨震是东汉名臣,以品德高尚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子。汉末...

大安法师:如何理解「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问: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极乐世...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修心养性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 世事若还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这桩事情同时是显示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微妙无碍的功德...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