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打坐时怎样克服障碍

济群法师  2014/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在打坐时,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济群法师答:佛法告诉我们,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当然会有障碍。因为修行是改变原有习惯,对我们这颗混乱的心进行重新管理,全面整治。但无始以来,生命已形成巨大惯性,很难真正脱离原有运行轨道。这就必须发起出离心,也就是对五欲六尘的出离,对生命原有轨道的出离。我们初学打坐时,往往妄想纷飞。事实上,这正与平日的执著有关。最在乎的,必定是打坐时出现最频繁的念头。而那些我们从不在乎的,自然不会形成干扰。

所以,修行首先要有强烈的出离意愿,唯有这样,才能排除外缘干扰。就像我们在一个地方呆烦了,一刻也不想忍耐,只求速速离开。这时,此地的一切不再使我们产生留恋。若离开的愿望并不强烈,就难免有些牵挂,有这样那样让人恋恋不舍的执著。如是,让你立刻放下那些干扰打坐的念头,也就很困难了。

此外,应以佛法智慧审视人生,透彻世间,培养超然的心态。再打坐时,就不会浮想联翩了。心是可以调整的,我们想起幸福往事,会怡然自得;引发痛苦记忆,会悲从中来。但每个人对幸福和痛苦的感受程度又是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不同人会作出不同反应。这就取决于我们观念和心态的差别。

心又像有很多频道的电视台,若不是对其中某个频道有强烈兴趣,往往会东想西想,思绪纷飞,就像我们平时坐在电视前拿着遥控器不停调台那样。如果我们能经常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念人身难得,就能逐渐强化出离心。久而久之,心中唯有解脱的意愿,别无他念。如此,便能锁定这一频道,就像球迷遇到世界杯直播时,其他任何节目都不会使他转移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排除一切干扰,修行障碍自然随之减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达摩西来意

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法师,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

真参禅人,二六时中俱用持久之心

参禅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间断,三能办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济群法师:息灭妄想

很多人会把生命的痛苦归之于客观环境:诸如身体欠安,...

人生的幸福,并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

我们常常将幸福建立在一个未知数上,建立在我们不曾实...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人类几千年文明,始终在探讨着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希...

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对于一个发起菩提心的学人来说,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

【佛教词典】尸半尸

(修法)尸咒,半尸咒也。以毗陀罗法阴杀人,用全尸谓...

【佛教词典】金轮际

于佛教之世界观中,谓大地之底层乃金轮之边缘。俱舍论...

星云大师《什么是禅》

今天和大家讲的题目是《什么是禅?》。凡是对佛教有研...

苏东坡的前世后身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

在末法时期,佛菩萨是如何示现的

现在我们听到某某大德、某某老修行、某某善知识,也是...

风水对后代子孙有没有影响

常常有人问我,有没有风水啊?我说有啊,绝对有道理,...

常律法师:修持药师法门的感应实例

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

「胆识」是人生必备的重要条件

人在世间应世,需要有很多的本领,「胆识」就是必备的...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

果中皇后:草莓的超强功效

草莓又叫红莓、杨莓、地莓等,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泛...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

印光大师:警人命无常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