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净界法师  2015/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前面的感受是一个直觉的反应,这个想是一个想象,依止语言文字的一种想象。

比方说,一个人,他没有真正地吃到酸酢,他嘴巴也没有吃到梅子,但是他听到有人讲出酢,讲到梅子这个名词,他嘴巴就流出口水出来,其实他嘴巴并没有吃酢,也没有吃梅子,完全是想象出来的。那么当他思维自己站在一个很高的悬崖的时候,他足心就产生一种酸涩的现象,特别有惧高症的人。但事实上他也没有真正地站在悬崖,他就是想象。所以想象的道理亦复如是,是一种凭空的捏造,凭空的捏造。

我们一个人心灵的力量有两种力量是最大的,第一个是想象力,第二个是你的意志力,一个是观照力,一个是行动力。

比方说,我怎么知道你一个人,你快乐的时间会比较多,还是痛苦的时间会比较多呢?

其实,我们在受用今生的果报的时候,你的业力的部分其实只占到百分之五十,你的快乐跟痛苦跟你的想象力是有关系的,这个部分差不多占了百分之五十,就是依他起性,唯识学上说,依他起性占百分之五十。你的遍计执,加上你个人的想象,会把这个问题扩大,或者把问题减少。

比方说,当你看到半杯的咖啡,我不知道你会产生什么想象?如果你说,哎哟,还不错,还有半杯咖啡,你会珍惜你目前尚拥有的东西,你这个人快乐的时间会比较多,痛苦的时间会比较少。

如果你习惯性看到你所失掉的东西,啊,糟糕啊!只剩下半杯而已,那你人生痛苦的时间会比一般人多。

所以佛陀说,我们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不应该中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

第一支箭没办法改变,业力所显现的因缘法,你肯定要接受的,那是受,那是直觉。但是你带动想象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你可以把它扩大,你也可以把它降低。如果你经常思维你所得的部分,你说还不错,我还有这些东西,那你的生命当中会创造快乐出来,知足,快乐。你经常思维你失去的东西,那你就是受到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

以我们的感受这一部分也很重要,这个想阴,因为它会把我们的因缘加以扩大,或者加以减少。

当然这个地方的想阴,它也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也是因缘所生法,它也是在心性当中是本来没有想阴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放出自己被困住的心

所谓困境,指的往往不是艰困的情境,而是你的心被情境...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流转三界呢

在本经当中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佛陀说:在城...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

开悟不是想出来的

功夫用踏实了,开荒种地,磕着碰着都能开悟。 香严禅师...

【佛学漫画】既然明白世间是苦,为何不把苦卖掉

如此的贫妇,对净土法门一无所知,只是念佛数年就能预知...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

【推荐】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毁谤某一个法门,其实是障碍你自己

在净土宗这一块,它偏重在空观的智慧。对于利他这一块...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

【佛教词典】大小窣堵波

【大小窣堵波】 p0244 西域记二卷十五页云:卑钵罗树南...

【佛教词典】超一切色想

【超一切色想】 p1171 集异门论十七卷八页云:超一切色...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我们心中的真如跟佛陀的真如差在哪里呢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的佛号,应该怎么融通呢?这就要...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打坐能治胆结石吗

问: 我现在诵经与打坐同修,自打坐后我的胆结石病不...

律航法师的往生经过

他在往生前的一个礼拜,就叫我到他身边说:拿纸笔来,...

红豆的营养

吃了半辈子红豆,你知道红豆都有啥营养吗?有人用红豆...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