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2015/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有福德资粮。第一个是要有勇猛心;第二个,你得有福德。

比如一个人走在沙漠里,没有水、没有粮食,你就不能走了,因为你走不到头。想得倒是挺好,决心也挺大,你走到半路,没有水、没有粮食,就得渴死、饿死。人不得已就得往回跑,有时候也跑不回来。所以说,修道必须得有一定的福德因缘,得有一定福德资粮,这是一个。

另外,民以食为天。如果你断了人家的财物,就像老百姓说的断其命脉一样,他不能生活,这个不行。所以我们应该尽心帮助,让其得财物而生起欢喜心,能够对生存有了希望,而且能够更好地去修道、更好地去生活。应该以财产布施。

这个布施也分人,有钱人有时候就愿意布施,而贫穷人他不能布施,因为他一舍去这点,自己就没有了。比如说,今天就有个居士舍衣服,“我可以舍,我家还有新衣服。”他首先想舍的是他们家的旧衣服,从来没有想舍最好的衣服。他说:“我也没有衣服。”那你身上穿的是什么?是不是?他没想到舍那个。

从真正的布施来讲,我们很少做到,大部分都是自己有多余的、不要的,反正就差点没扔了,这个能舍,再好一点就比较难了。有一部分人能够舍,把一些自己不要的,能够愉愉快快地舍去,甚至把自己好的东西也能舍去,这都非常好。

还有一种人就是难舍能舍,自己最好的东西都先给别人,这一口饭自己不吃也要给别人,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以布施。特别是贫穷人,布施最难,因为他不布施,所以来生更穷。这个财施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别说他们,就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别看我们出家了,你看你们那个念珠有时候老舍不得给别人,那好东西也不舍得给人家,所以我们应该学布施。施道有三,因为能布施可以去掉贪心,可以得道。布施财产就能够去掉我们的贪心,贪心去掉了,才是真正的富有了。所以说,财施功德非常大。

第二个,“无畏施,谓于难中拔其忧苦”,这就更难了。我们往往看到别人在难处的时候,很难去帮助他拔除其苦。既然这忧苦很了不得,不是几句话就能安抚了的,是不是?人都是要在难中才能显出真情来,这时候就看真情能不能化解其忧苦,这个更难去做。

要在难中给人安慰,当人困难的时候、在黑暗之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将人抛弃,要令人得无畏、不害怕。特别是不能搞邪知邪见。现在有很多的恐吓,主要恐吓啥呢?那些大仙,说: “你若不布施,不供养我,就会得什么什么灾难,在半年之内你们家谁会出车祸什么的。”他就这样。这属于什么呢?这就是恐吓他人,令其堕入怖中,让人堕入难中。

我们正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想法拔其忧苦。他最忧苦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拔其痛苦,给他讲正法,讲怎么样去修行,怎么样去持戒,甚至给予更多的帮助。哪怕他走黑道,我陪他一起走;他背的包挺沉,我帮他背一背;他的车推不上,我帮他推一推;他干不动活,我帮他干。这就是难中拔其苦,无畏施还有很多。

再一个是“法施”,就是“以三学令得四益”。三学主要是戒定慧,能令人得无漏、得智慧无漏、得无畏、得恭敬……还有很多。四益有很多的说法,但是这个法施主要讲的是“戒”,首先得讲戒。法施的第一步要讲戒,不讲戒,我们这个法施恐怕不正,只有不断地讲戒,才会把这个法施讲出去。

第一步要讲持戒。末法众生,最缺乏的法就是戒,如果把戒讲到位了,那法施也就起来了。善恶也得以戒为最基础,先讲最基础的。戒讲完了以后,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才是法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宝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

圣严法师:为了广种福田

广种福田的意思是多结人缘。福田有两类共四种:两类分...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守三关与破三关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更富内涵、...

【佛教词典】供宿

(仪式)供养尊宿也。性灵集十曰:礼着乡饮,经称供宿...

【佛教词典】舍家弃欲

(术语)出家沙门之行法也。即离妻子眷属之爱着五欲之...

不生退怯厌倦,如是发心才名之为真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四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

包容的尺度

包容别人可以减少自己的烦恼,增加智慧,但是包容应该...

宏海法师:楞严经略讲

(第一讲)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有缘们吉祥,诸位下午好...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

猴子度恶人

无数劫以前有一只猴子,它在深山中修行,它的心地非常...

最适合在夏季食用的7种水果

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诱人的味道是水果能...

那种被吃的痛苦,比吃自己的肉要难受千万倍

一天,一位父亲牵着小儿的手,前来皈依。大师微笑地看...

从三个方面谈佛教徒的环保观念

佛教不仅主张对人要慈悲,对生命要尊重,对自然要爱护...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