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大愿法师  2016/0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要获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获得幸福的素质,可以归纳为五个字,要有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才容易感受到喜悦?这种素质可以归纳为五个字,也就是真、明、善、美、悟。

从个体外在象限来说,科学求真,成就物质的丰富,这个是幸福的基础。然后个体外在除了事业成功,运用科学求真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求真,就是要个体外在的,还有什么?还有我们的身体。还有一重意思就是要听从身体的需要,而不是被头脑的欲望所驱使。如果你总被头脑的欲望所驱使,你就很难感受到幸福,你就容易生烦恼心。如果你能够直接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和身体的需要,你就很容易感受到幸福。所以要听从身体的需要,而不被头脑的欲望所驱使。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有一对夫妇,在夏天大热天的时候,就开着一辆旧车子去朋友家拜访。将要到达朋友家的时候,丈夫就将那个一直都开着的车窗把它关起来了。因为这个二手车没有空调,因此前面一直都是开着,差不多到朋友家,他马上就把这个车窗关起来,然后两个人马上就汗流浃背,因此这个老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为什么,你干什么,为什么要把车窗关起来呢?这丈夫就回答:我不想让那个家伙知道我们车里没空调。这个就是头脑的评判,对不对,你的身体明明需要凉风,但是你的头脑的分别认为,让朋友知道我的车没空调很没面子,所以宁愿身体受苦。你看你幸福吗?不幸福。

幸福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听从你身体的需要,身体的需要是很单纯的,满足它,你就觉得幸福。头脑的需要是很复杂的,因此让我们常生烦恼。因此这个“真”,真这个字就是要听从身体的需要就会感受到幸福。

然后个体内在这个象限是一个字,就是“明”,内心是要求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得懂人家,这个是有智慧,更重要的你要自知,人有自知之明,这个是成就幸福的感受。

伦理是求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集体外在是求美,自然环境美,社会环境美,制度完善,社会和谐。因此,在一个文雅的社会之中,每个人都有优雅的人生,当然就觉得幸福。

然后,灵性生活在于悟,这是最圆满的幸福,生命觉醒的幸福。

所以你看,幸福的素质就是五个字:真、明、善、美、悟。当然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字——慈悲。

生命越觉醒,越有对世界的大爱,对众生的大爱。要让大爱的潜力成为能力,这种大爱是电,人呢,只是手机。你看我们的手机,我们前面摆了这么多手机在录音,那一定首先要有电,你这个手机才能够启动录音的功能,对不对?所以人也是如此。这个大爱就是我们的电,我们要有电,我们人体的功能才会正常地发挥作用。大爱是德,就是道德的“德”;幸福和成功是得,就是得到的“得”。所以有道德才会得到,损德就必定会失去;有德必得,损德必失。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以获得名利为成功,一定会积善修德,以精神幸福、生命觉醒为归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

人生得不偿失,快乐跟痛苦不成比例

我们建立一种忆佛、念佛的信心,那怎么忆念?这个方法...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圣严法师:行善的人快乐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

老子论幸福

幸福是人现实中的一种生活富足状态,又是人内心的满足...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怨的相貌是什么呢

我们从一念的清净本性,怎么就会有这么多的因缘果报出...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

【推荐】你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这个世间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

【推荐】修行千万不要包装打广告

现在人都喜欢用术,商业就靠打广告。术是天道最忌讳的...

【佛教词典】变化

(一)梵语 nirmāna。指变化种种形相之意。又作变现、化...

【佛教词典】极略色

为唯识宗所说“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指分析色声香味...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

死亡犹如搬家

死亡像什么呢?等于我们搬家一样。我们这一生搬家搬得...

菩萨的四错谬与四正道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错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27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

引导语: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吗

问: 《无量寿经》十八愿说的至心信乐,标准是什么?不...

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

四烦恼六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为父母供养令脱恶趣

佛陀时代,罗阅祇国有位那舍长者,心地非常仁慈,经常...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