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处处作主见如来

惟觉法师  2016/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处处作主见如来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是‘主’。‘客’,是指我们的妄想,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的。既然是妄想,来也好、去也好,就像灰尘一样;能够知道妄想的这念心,像虚空一样,始终是寂然不动的主人。

客来客往 自心不动

憍陈如尊者云:‘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旅客在旅馆里投宿或用餐,完毕以後,就要把行李准备好,各自前往目的地,没有时间安住下来。‘若实主人,自无攸往’,负责照顾、经营这间旅馆的主人,‘自无攸往’,你走你的、他走他的,无论是南来北往,但主人始终是在那里。‘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在旅馆里面来来往往的就是客人,而主人始终不会离开这个旅馆。

我们这个心也有客人、也有主人,能够契悟本心,作得了主,就是主人。禅七当中经常跟大众开示:‘要处处作主。’作不了主,就变成客人;成了客人,就成了生灭,就流转三界、流转生死。

什么是能够作主?一个是静中能够作主,一个是动中能够作主;一个是顺境能够作主,一个是逆境也能作主;不但白天能作主,晚上也能够作主──时时刻刻念念分明、处处作主,这就是旅馆中的主人了。这个主人如如不动、不来不去,这就是如来。佛法当中,一个是宾、一个是主;一个是能,一个是所,道理都是一样的。

不受诸尘 灵明独耀

憍陈如尊者又举了一个譬喻:‘又如新霁,清阳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刚刚下过雨,天空非常清凉、清新,一片云都没有,晴空万里。阳光从房子墙壁的缝隙照进来,房中的灰尘在空中飞扬,看得清清楚楚。‘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房子里的灰尘在阳光下飘扬不停,但是房子里面还有一个空,这个虚空始终是不动的。房子,就譬如我们的四大。阳光是什么?我们这念心一专注,回光返照,一念不生了,就看到自己的妄想在里面飘摇、起伏,患得患失、念来念去。

过去的妄想潜伏在八识田中,虽然很多,不要害怕;既然是妄想,管它做什么,不要理它,安住在觉性、空性,寂然不动,这样心就静下来了。‘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继续思惟:‘寂’者不动,慢慢尘埃落地了,就看到一片空性。我们这个心二六时中,不生分别,不假了知,这个心如澄浊水,慢慢地就‘澄寂’了。

众生的心就像浊水、浑水一样,里面有很多渣滓。过去追逐外面的财色名利,随着‘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风浪起起伏伏;现在看破了,知道这些是不好的,就离开了外面的大风大浪。但是心当中还有一些人我是非、还有一些执着,这些还是尘,让我们的心识昏昧。

所以,第一步先远离是非,平息波浪;没有波浪了,心平静了,但八识田中还有微细的烦恼、执着。第二步,经由修习禅定,让这些灰尘沉下去,这个心一片清净、一片空寂,所以‘澄寂名空’。虽然是一片清净、空寂,但沙石只是沉到杯底,并没有化掉,所以第三步再透过智慧返照、再透过禅定、再透过愿行,慢慢地杯底的泥沙也化除了,如同三惑漏尽,究竟了义,毕竟解脱,就成佛了。

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念心寂然不动就是佛,不知道这个道理,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去求佛,就是头上安头、日中求影。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是四两拨千斤,一切都是现成的。所以古人开悟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悟到妄想都是虚妄的,不思善、不思恶,不执善、不执恶,这念心寂静无为,妄想来让它来、妄想去让它去,这念心始终寂然不动。不动,不是在无聊、不是在睡觉,这念心还要处处作主、还要清明在躬。所谓‘一法界显,九法界隐’,这个主人现前了,一切客尘统统销归自性。时时刻刻安住在主人──空性、觉性上,站得住、站得长,这就是圣果,这就是无为法。

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个心,就是佛性。这个佛性能够作主,照了诸法毕竟空寂,佛性当中就契入了法性。法性空寂,而不住空寂,始终是圆融无碍,这就是最实在的一个心境,这就是无上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觉法师文章列表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专心

这是正常情况,不能说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

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

【推荐】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

身体多病的十个原因

1、喜欢打人、虐待动物。当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如果...

抗衰老的蔬菜和水果

医学研究证明,与机体老化相关的疾病及基因的突变,都...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

【佛教词典】慧剑

以智慧比喻利剑,谓智慧能断除一切烦恼魔障,故称慧剑...

【佛教词典】滥波国

滥波,梵名 Lampāka。又作蓝婆国、览波国、岚婆国、婆...

佛陀谈对待色欲的态度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轻的...

大安法师:死后如何才能把财富带走

按: 很多人在命终的时候都想把今生拥有的一切带到后...

三解脱门证入无上菩提

三法印跟实相印,理论上的统一前面讲过了,在实践上也...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

分段生死对我们的修行障碍太大了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

我们造的业,都跑哪里去了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

福德浅薄之人供养财产,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

慧律法师:老实念佛制心一处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