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宏海法师  2018/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八讲)

好,各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当家师慈悲,各位常住师父慈悲,各位居士吉祥。

今天是我们《弥陀要解》第十八讲。

现在出去讲这个经呀,或者是说一些论,讲经说论,有些还可以,根性。但是也有很多他好在这个名相,这个技艺,就是这些逻辑上面来回摆弄,实际上有点舍本逐末。你所有的经典论著,所谓的名相义理,都是从心地中流出来的。我们来听闻,也要把它念念,想方设法,闻思中,不断地消归于心地,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这样的一个本末次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现在会攻枝叶而昧根源,问题就出在那儿。真正说,为什么说听经听经,听经要往信,往悟,往证上来会的。除了这个,其他的没有用。所谓这么多经文吧,经文也是,在这建立起来,在那要把它扫荡,破。在那儿破完了,在这儿又建立。不过是随时随处随机,法无定法而已。所以说,确实所谓的讲经,听经,在现在来讲,也就是异彩纷呈,随类得解。

再讲到说专修吧,你说现在我们说专修专修,其实说是有这么多的专修,那会儿应该是有一个莲池大师,他老人家专修到什么程度呢,他有句名言就叫说:身在含元殿,无需问长安。唐朝,大明宫,就像现在的太和殿一样。身已经在这个含元殿了,你还用问长安在哪儿吗。他老人家在参笑岩悟了以后,什么都放下了,一心一意,专修弘扬净土。专修到什么程度,天旱了,要下雨,村民们来祈请他老人家给去祈点雨,他说我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佛,就出去在那个田埂上,敲着木鱼,这么念了一圈儿佛,雨就下来了。你看人家这才叫专修。

像我们现在,因为根性的问题,信徒的这种不明理,那有时候说,消灾,要念念《药师经》,灭罪,要拜拜忏,救苦救难,要持持咒,等等诸如此类吧,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真的,念佛就够了。如果从知见上来讲,念佛都是多余的,这句名号的这个知见都是多余的,只管念就够了。净土法门就是佛所说的药方里边,有无数的大成就的祖师爷已经验证过了,治好了,以身试这个法了,再来劝我们生信而力行。

上一讲讲到了,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这个加持点,也就是说,一切的现前的世界,都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常乐我净四德,正等无异。讲到这里,三十一页,我们今天从这里开始讲起。

经文:“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前面至少它来讲法虽然有点意外,还算是一个有情,现在进一步的揭示极乐世界的奥妙,这个胜境,无情也开始讲法,同宣法音。我们常有一句话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当然可以有情无情皆宣妙法。这里讲到的说,无情也能说法。在我们此土的话,你不要说有情了,光有情说法,也没几个有情愿意说法,能够听到多少。所以说极乐世界无情也能说法,在咱们这儿的话要吓坏了。

我记得小时候看个电影叫《天仙配》,有安徽来的法师,七仙女和董永。七仙女下凡了看上董永了,找不着媒人了,直接就把那个老槐树给请出来了。电影上面,老槐树弄了个特技,一张嘴就唱戏唱起来,吓得赶紧把头给埋到那个座位里边,不敢看,现在还记忆犹新。所以我们这的无情是不会说法的,说法就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儿,匪夷所思了。但是呢,蕅益大师这里讲到“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前面讲到那么多的“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

大家要关注到这一点: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你看,我们回过头来看,前面还是说: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就好像说前面还有一点点引领,还有一点点助道的因缘,增上的作用,这里好像已经任运自如了,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是个什么境界,特别这里讲到的出微妙音,微风吹动。那跟咱们这儿的风,我们这儿的话,你看这个,不是近期今年台风特别多吗,你看看那视频拍出来,把树也连根拔起,把那个建设的那个架子也给直接吹得掉下来了,特别是在美洲刮起的那个龙卷风,能把汽车房子能给直接卷上天,坏诸世界,这是我们这的风大。

纵然你就是说,微风拂面,什么清风明月,也是贪欲这个五蕴六尘。什么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或者就是造业,什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打仗,要杀人的,都是这种缘起。但是极乐世界,极乐之风,就是似有似无,非寒非热,叫八种清风。我们上次讲到的水就有八种功德,风呢亦复如是。

所以,处处时时刻刻地要进行这个厌离和欣求的对比度,从哪儿获得。你看,我们这里对于声尘,眼耳鼻舌身意的声尘,我们的耳根对声尘,无非就两种态度。好清静的人,不喜欢打扰的,那他一定要杜绝视听,躲起来,不听不问,两耳不闻窗外事,然后一心一意地所谓的修行,这样的话,就容易堕到这个偏枯的地步。但是你投入到这个声色犬马中,马上你就纷纷扰扰,又随着外境而走了。你就掌握不到这个极乐世界这个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的正念,生不起来。此土就是这样的一幅情形。

当然说到这个有情无情讲法,我们这也有无情会讲法的。所谓的无情讲法就是不出声嘛,你看常言不是常讲到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悉是法身。什么溪声悉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什么春有百花秋有月,云在青天水在瓶。都是无情说法。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这儿能够见这个无情的法,是要你有了法,才能见这个法。

你凡夫俗子,你世间俗人,你天天看这个开花结果,天天看这个山水风光,怎么看不见这个法呢,怎么不能够自然皆生念三宝意呢,总是让你流连忘返。所以这是本质上的区别。你没有悟,是见不到这个法。溪声皆是广长舌。现在白华庵我住那屋后屋,正对着就叫歇了泉,真歇清了禅师留下来的这个加持,叫歇了泉。天天面对那儿,还是歇不下来呀,就在跟前。这也在讲法,叫歇了泉,你歇不下来呀。所以他力的功德如此重要,极乐世界就是无情说法,而且可以让你有法。

后面讲到的“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这个又讲到我们四悉檀了,让你生这个欢喜益,生善的利益,破恶的利益,入第一义谛的利益。这里,蕅益大师也把它分门别类地做了一个解释,大家看:“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创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头一回听到还有这样的事,风吹一下树,就能宣说微妙法音。第一次才知道,情与无情能够同宣妙法。所以才大喜踊身,生了欢喜了嘛。这就得了四悉檀的欢喜的利益,让生欢喜。

听起来好像很远,实际上,我们设想一下就知道。你看这里讲到的“凡夫创闻”,就很欢喜。你像我们这个世界它也有创新呀,这几十年的发展,近些年的这种智能,对吧。我们中国已经发展得极快。我记得那会儿,你要有一个,刚刚开始从大哥大进化到这个一个彩屏的小手机,这个无线电话,那你得人多了,你才要把它掏出来,故意地掏出来,显摆一下。现在都是人人都是智能机,都是这么一点就通。你想我们刚刚接触的时候也是很欢喜。现在的智能已经发展到极限了,发挥到。你看那些新的机器人,而且能够跳跃,能够上台阶,直接能够绕开障碍,已经发达到这种地步。

甚至能够在多少以外,能够把这个伤人的这种武器能够定位精准,直接就从你脑门入,你根本就看不见,都有这种技术,据说。那个智能也是,像去年去美国去弘法的时候呀,真的是。911炸掉的那两座楼不是现在又新建起来了,新建起来了从一层你往最顶上走,它也有旅游项目,整个这个电梯过程中,它就把整个纽约,从早到晚,整个市民每天过日子这个情形,这种都市节奏,就给你活灵活现地放一遍一样,让你了解纽约。下面那个火车站里边整个,确实是大,整个一个大屏幕就是这么直望去,全是那个液晶显示屏,就跟咱们手机一样,非常清,那个清晰度是极高的,到处都是那个苹果店。真的有一种就是这种所谓的高科技,十分炫目。

但是大家发现了,我们这为什么,虽然高科技呀,它是跟自然是分开的,自然的山水是山水,高科技好像一定在这个现代都市新颖的领域才能把它研制出来。可是从这个极乐世界,我们理解一下,实际上就是把大自然跟高科技完全结合起来,真实的情景。这就叫“凡夫创闻,大踊遍身,得欢喜益”。就像我们现在没想到说,异地马上接通了,就能够视频。曾经的年代,谁敢想这事。所以这就是极乐世界的妙处。

“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就是外界跟三宝相应,内心又跟自性三宝相应,自然而然会发菩提心,生起自利利他上求下化的心,这是在极乐世界一个道人最基本的发心,不用你教,不用去培训,不用去长养,都是自然皆生起来的,所以这是生善益。由这样的功德,那么必然自然而然什么呢,力量巨大,增长极快,我们前面讲到的五根五力,自然而然降伏烦恼,这就叫破恶益,“是破恶益”。那么“证悟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初别明竟。”这是这段就讲完了。

我们翻到三十二页看啊,总结:“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蕅益大师这里讲到“重重结示每讲一段的殊胜,就要总结一下。其实就是要给凡夫讲的时候,告诉你,你不敢不相信,为什么?不要忘了它的根本,程序是怎么来的。就是让大家看,极乐世界如是庄严。让大家想,为什么极乐世界如是庄严。让大家信,确有极乐世界,就是如此庄严,成就如是庄严。特别是这里讲到的“令深信一切庄严”,就是深信一切庄严怎么样呢,“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这是就佛的层面,是阿弥陀佛的愿行所成,大愿发出来以后,大行把它填满,成就的这个功德。

“种智所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本具的功德,本来自然智无师智里边就具足这样的发挥能量,这是从佛边上而言。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也有这个能量,所以说,“皆吾人净所感唯识所变。”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有的清净自性心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个功德,所以借阿弥陀佛的,我们上次讲到的,携带出,以他的境界为本质境,带出我们可能性,让它变为可能。唯识所现。所以大家看,这里讲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令深信”。你看,只有明眼人,成时法师给点评的时候,在这三个字下面加了三个点。这点不是乱加的,是当时的成时法师给加上去。

“令深信”,功用就要在这儿来体现。到底什么叫深信的程度呢,深信其实就叫圆信,圆满的信。我们一直在讲,所谓的藏通别教,那些都属于浅信,只有圆教的信才叫深信。深信到什么概念呢,就像《金刚经》里面讲到的:实无有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这个心可发,这才叫圆信,这才叫真发。

所以这个圆信,它才能体现我们的心性是最圆满、最到位的。什么叫做圆信呢?说俗一点,就是只要有关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你什么都信,没有不信的。不管它是难信的,易信的,或者能理解的,不能理解的,说是思议的,或是不思议的,全部都信。这就叫圆信。圆融,事事无碍之信。这个信有什么一个好处呢,就是能够借他的力,让我们入这个无碍法界。所以这里才讲到的说,“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

如果我们读过《无量寿经》,里边就讲得非常的明确。在讲到阿弥陀佛因地作为法藏比丘发了愿以后,发愿,我记得那会儿刚刚学习《无量寿经》,还错解了一个部分,说他用了五劫时间来思惟,该怎么建造极乐世界。我读那个经典,我还以为说用了五劫时间就把极乐世界给修成了,后来慢慢地随着深入的了解才明白,光设计,现在我们不是要设计效果图吗,也就是极乐世界光设计这个效果图就用了五劫的时间。

后面真正地把它变成现境修行的话,经典里面讲到的,“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先是积植菩萨无量德行,然后再去修行,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慢慢修得忍力成就,里面讲到的说弃国捐王呀,绝去财色呀,自行六波罗蜜呀,教人令行呀,无央数劫积功累德,这样才成就的,这就叫做“愿行所成”。才有果上种智所显现的现量庄严。那我们借佛的庄严也是我们的净业所感。我们信愿行,信愿持名的力量所招感出,唯识所变现出来我们本有的极乐净土。

那到底说,后面的这段话比较重要,就是解释说极乐世界跟我们的关系,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我们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我们跟极乐世界的关系。在这四个角色中,相互对等中,真正是怎么样一种状态呢。

大家来看:“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 这十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佛的心庄严的极乐,跟众生的心庄严的极乐,它是互为招感,心所显现的。互为对境所招感变现的。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如众灯明”,这是打了一个比喻,说什么意思呢。就是用灯来比喻佛的心和一切众生的心,每一个众生的心,都是一盏灯。所以叫做“如众灯”,用灯来比喻。那么用灯明来比喻什么呢,就是佛的庄严和一切众生所变现的庄严,极乐世界的情景。

就好比说,这么多的众灯,咱们屋里也有灯,对吧,你说这么多盏灯,整个这个光明是哪盏灯发出来的呢,哪盏灯也得有份,但是它又是一个光明。就好比说极乐世界,你说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呢,还是观音菩萨的极乐世界,还是我们将来往生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众生都有一份子自己的极乐世界。但是这个极乐世界,每一个众生的心招感变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极乐世界,就跟说这么多的灯,点亮的就是一个光明气场。所以这里叫“各遍似一”,你说它一个又一个也行,你说它总共是一个也行,但是你说它总共一个也不对,你说它一人一个还不对,人人有份,互不妨碍,多个,一个,都不能讲,就不可思议。

所以才说,“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这又回到我们讲辨体时候,又讲起这些话了。这个全事即理,理就是我们的心,事就是极乐的境。佛的心和我们的心,全部的心,现前就是境,就是极乐世界。性就是心,修就是境,依着现前,我们生活现在的这个场景这个本位,那么,你起成修德圆满以后,显现出来的就是现前的庄严,所以说全体的修也没有出本心的境,就叫“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但是呢,这个道理呀,虽然法尔如是,但是微妙甚深,一般人浅智的人根本听不进去,走不出来,听法真是要听进去走出来。

所以最后一句,蕅益大师也没有办法,在感慨:“奈何离此净土,别谈唯心净土。”这就是无可奈何,什么呀,听惯了几多不知好歹内外的人,不知道事理和和合融合的人,他总是照着会来一句说,什么唯心净土,什么自性弥陀,总是不愿意将老实求生西方的人奉为上宾,看不上。总是好踏有谈空,说什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想要做一个潇洒自在,结果自欺欺人。实际上就是有点像什么呀,就是把假钱当真钱。当然如果说还有一些更不知所云的就更可怜了,全然不知道,照着别人也来这么一句。我也见过这样的同修吧,他完全是糊的,事呀,理呀,心呀,性呀,完全搞不清楚性相,道理上都搞不清楚,他也看着别人修净土,看不上,也照着来这么一句。

那就等于说,拿着钱,根本就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钱,不知道去哪儿花,没有用。所以蕅益大师说,离开真实不虚的西方净土,别说唯心自性,会堕到什么地步呢,“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就是会落到这样让人落下话柄,自以为是。这里这个的“鼠即鸟空”,这是一个佛门里面常用的词。不是有时候说僧人,也会有一种说道,说是叫做鼠鸟僧。什么叫鼠鸟僧呢,就打个比喻,就是说跟蝙蝠一样。蝙蝠,蝙蝠它要去抓鸟的时候,它就变成老鼠了,像老鼠一样,入到这个老鼠洞里边,它要是抓老鼠的时候呢,又飞起来,跟飞鸟一样。所以它鸟也做不了,老鼠也做不了,就是没用的老鼠和鸟。

所以这里就比喻说这个,说他知道有吧,他不知道有是妙有,不是真有,给他讲空嘛,他又不知道空不是真空的,真空是不空的,他搞不清楚,落下话柄。所以说“甘堕鼠即鸟空之诮矣”。这是又一个总结,“初依报妙竟”。到此就讲完了。

这里蕅祖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后面的长叹,就是对于净土的这个态度。实际上中国佛教,最争得激烈的就是禅净。虽然说有禅净双修,什么有禅有净土如同戴角虎。实际上,没有见解圆了开解的人,还是在这个上面会有门庭知见。甚至以前的祖师们都讲过说,如果一个人真正开悟了,你修净土,一万个牛都拉不回来,你还会阻拦别人修净土,还会看不起净土。

甚至说到说,你说你开悟了,如果你不劝人修净土,你自己不修净土者,敢保你老僧没有悟。就放这样的话。所以我那会儿我记得咱们普陀山佛学院有一个戒修法师,他也说,我们那会儿聊天也说过,说是看一个人教理通不通呀,就是教理不要你说学了多少,就看你教理学通没有,就看他对净土的态度,马上就立竿见影,显露原形。当然这个话也不是他说的,是传老说的,传印长老说的,我亲耳听来的。这是这一段。

好,下面开始又要进入到另一个环节了,新的经文:“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讲了万般的道理,还是要重在入道之行门的方便,所谓的一行三昧。所以这里往生西方,你想证这个本觉极乐,那你怎么去呢。隆重登场了,开始问说,为什么这尊佛号叫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这部经典的主要用意,你看,蕅益大师讲:“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无复疑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既然你已经修了净土了,就不要再动了,如果你还没有认识到,你赶紧断疑生信。这个贰这不是说,我们当然也可以理解成说有了二心了,实际上就是有点变节背叛的意思,“无复疑贰也”。

这里讲到说“此经的示持名妙行”,说为什么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这个妙,妙在哪里?祖师们都说,莫讶,惊讶的讶,“莫讶一念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把三藏十二部教海全部囊括在其中。甚至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判过了,说你不要今天张三明天李四的,你不要遇到学教的人,又天天寻章摘句去了;不要遇到参禅的人,又天天去参究问答去了;一看到持戒这个威仪,又开始天天讲究搭衣呀,持钵呀,没完没了。头头不了。说你就好好念佛,一心一意念佛。

如果念得通身放下了,就是六度的大布施。念得身口意三业清净了,就是持戒。不计人我是非就是忍辱。就一句佛号就是精进。不打妄想就是禅定。咬定了今生不放松就是智慧。所以为什么叫妙行呢,一句持名法,持名下就具足了六度万行。

我们一般讲到说念佛的方法,也会有说什么实相念佛呀。大家要知道,实相念佛,如果真要从差别心来看,实相念佛,也只能念不变。念南无阿弥陀佛,持名,还外带随缘,这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你,你持名持得一心不乱了,实相自然而然地显露。你也不要去观想,因为还有一种叫观想念佛。你念念念的西方境界现前了,你还用去作观吗。所以这就讲到持名的妙用。这里说“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

那我要跟大家这里再拔高一下,就是为什么叫做妙行。妙行,妙行的最妙之处就是,持名就是持现前法界清净身,就是持无上正觉。因为名就是法界的本体,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会儿一念心中就代表了法界的实相,代表了光寿无量,代表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极乐世界的庄严也无非一念心性,光寿无量的境界也无非一念心性,真如实相还是一念心性,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也是一念心性。所以你持这一句话,就现前,所谓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就见。

你看蕅益大师这里怎么讲的呢,后面的这段小字我们也来看一下。“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这是讲到说,蕅益大师怎么解释前面的这组经文,说为什么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三个字呢,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无量的意思。既然具足了无量了,那么无量的法太多了呀,随拈一法都具足无量的本性。就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讲,最无量的,最难形容的,最好收罗的就是时空两个法,时间和空间交错出来的世界,一切法都离不开世界这个法。

所以他才用,这里讲到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就是指的空间;“寿则竖穷三际”,就指的时间。“横竖交彻,即法界体。”这里讲到,无量本不可说,大家知道无量为什么本不可说吗?因为我们现在能够讲的无量呀,要么就是有量之有量,这就是我们通常的思维沟通,它一定是有头有尾的,有模有样的,有始有终的,这就叫有量之有量。

那我现在不断地用这些语言给大家讲无量,实际上还没出有量的范畴,所以就叫有量之无量。借这个语言,来表这个无量。真正的这个阿弥陀的意思是无量之无量,就是真的不可说不可思议,当体就这么一个法,所以说,本不可说。在这个不变的本不可说中,从真如门的本不可说中,又起方便,而说随缘的方便门,所以叫做“无量光寿”,做了这么一个解释。但是呢,“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当体就是真如实相,就是法界之体。

所以说,“举此体作弥陀身土”,就是举现前的这个一念心体,如果把它表达为弥陀的庄严身,极乐世界的庄严境,那么“举此体作弥陀名号”,也可以说这一个当体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一句名号。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这个讲起来真的是非常抽象,我们做一个比喻,就是为什么叫做,你比如说举体,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体。大家可以作观,就现前,就我们现在所当对的这个境,就是我们的心体。举此一念心体作弥陀身土,就好比说我们挥毫泼墨,毛笔一挥,蘸着墨水把它画成山水楼阁,这就叫“举体作弥陀身土”。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就是我们依然挥毫泼墨,用毛笔蘸着墨,把它写成六字洪名,写成字。但是,不管是山水楼阁还是这个颜体,柳体,楷书,万变不离它本质就是墨,这个墨就是我们当对的心体。如果你能把这个穿透过来,你就知道说为什么说原来弥陀名号就是众生本觉理性,就是写成的字也不离开本觉的这个墨。那么你现在念这个字,就是等于说在念这个墨,这个墨还可以画成山水楼阁,所以你念这个字,也就等于说念这个画,是一体的。既然这样,“始本不二,生佛不二”,就都是一体的,没有二与不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这个意思。

那好,我们再往下看,后面的经文是:“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来看这句经文。当然了,如果说佛佛道同而言,其实一切佛都可以叫无量光佛,何况说阿弥陀佛。佛佛道同,大家看这个,你看这句经文,经文不会错乱,为什么说解经义,解经义,绝不会错乱。这个彼佛光明无量,其实就是佛的自觉性。光明无量,见到自觉,自觉性了。照十方国,就是觉他性。无所障碍,就是觉行圆满性。这就是佛的光明遍照,所以为阿弥陀。其实每尊佛都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大家要知道,虽然每尊佛都是遍照法界的,可是呢,他是指的果地功德和法身或者报身也可以带上的功德,化身可就不一样了。

所以大家来看,你看蕅益大师,所以才这里怎么说的,“心性寂而常照”,一念心体从智慧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前面讲到的诸法之体性。那么,“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这个是没有错的。十方三世诸佛都是这样子,所以你看,“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可是,有了但是了,“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平等功德上解来确实这样,可是阿弥陀佛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就是因中的愿不同。

有第十二愿说:“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你要知道,弥陀大愿王的这个愿王,“王”不是白来的。为什么大家都一样,就他能用无量光来称呢,就是他在愿力的发起中,大家要记住,从发起的因地中,他就能够把心性攀缘到这个究竟。把心攀缘到这个心性的究竟,所以在果地上他就能够随缘同步随到究竟,这就是他的不同之处。

只有他才能够在果地上以应化身,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是应化身。在果地上的应化身中,他就能随缘随到,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所以这里才讲到说,“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格外地把他介绍说,他不一样。是不一样,虽然说佛佛道同。

你看,我们再往下看几句,“法身光明无分际”,这是指的法身的这个横遍竖穷,无所不在,没有分际。那么“报身光明称真性”,也就是报身,这里是讲的自受用身,也就是佛证到境界,佛境以后呢,自受用的这个圆满报身,他也是称性所现的,所以这里叫做,“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都可以这么说。但是呢,应身光明就有了差别了。大家看:“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这个就不一样。我们刚才讲到,有的他因地作为凡夫,第一念菩提心发起来的时候,他发的心就小呀,他可能就为了度自己的家人,或者度自己的六亲眷属,或者度自己的一个最心仪的人,那这就差别相就出来了。

你看为什么有的照一由旬,他只为一个。有的照十百千,有的只能度一世界,有的照百千世界。可是,只有阿弥陀佛能够以应身,这个法的最主要的差别点就在这儿,以应身之份能够现法报之光,这是他的独特之处,所以别名无量光。说俗一点也就是说,应身佛的光明,就是应身佛的光明他就有这样的功德,而是常是这样的功德,不是放光现瑞的时候。因为佛有常光,就是他自带的一直就是这样的一个常态的发挥。

不是说要讲说法了,或者要开大法会了,才放光动地地现瑞相,这才放光,不是这样子的。你像不但在我们人道,在十方国土,六道之中皆是这样。有一种说就是说,在地狱里边,堕地狱的众生只要想起来念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佛,阿弥陀佛的光就直照入地狱。他这样一直念一直念,就可以循着这个光,就可以出地狱苦。当然这个听起来还不由人生疑,因为好像我们现在也没在地狱里边。

我这两天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我把亲身的这个,也算是感应吧,给法师们汇报一遍。我这在飞机上,遇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为自己的臆想,可是巧得又不敢把它当做是臆想。你比如说我前天,前些天讲完经这两天回来。回来呀,因为那边讲完了这几天没时间,我还把这个本,这个法本背到北京去,讲完了回来飞机上我还得写,要不然今晚的口粮就没法说。这写,写什么呢,正讲到说“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呀,这想想说怎么表这个法呢,跟诸位法师说,不多不少就在想怎么表这个法,就在此时,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那个时刻。就正要写这一段的时候,这个光明无量照十方国,还说无所障碍,怎么才能他受持得鲜活感,能够有个现前例子加持。

结果就在此时,大家知道,这个飞机不是从那个南苑机场,这样飞起来,飞起来呢,北京的这两天雾霾又重了,又重了,厚厚的,要从那个云层给冲出去。冲出去嘛,这个太阳还在云层之上,照得还比较远着呢,这光还在呢,所以当时我也就没有,就把这个书翻开,就这么写,正就写在这儿。正在写这儿,反正靠着窗户,还能看得见。

结果就写来写去就写在这个“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时候,隔着中间坐一位乘客,边上的那个乘客,我也不知道他怎么胳膊那么长就够得着的,啪一点,就把我这儿的这个阅读灯啪就给打开了,正好不偏不倚地就照在我这个讲义的法本上。哎呀,就真的跟那个就是雷电交加的时候,啪地闪一个电一样的这种感觉,直接就把这个心地给你点亮了。

你说我自己在这杜撰地说什么呀,这是真人真事。你说是巧合吗?他就正好,我不是一上飞机就把这个法本拿出来的呀,在那儿还打了半天盹,困得不行了,太累了。直接歇好了以后,因为它起飞之前还延误了差不多有二十分钟,就在起飞冲上云层我要写这个,想这个,说这个怎么说的时候,他就给你啪地来这么一下。所以你看这才叫真正的,为什么叫做光明无量照十方国,而且无所障碍。什么叫做无所障碍,一层无所障碍就是说,遍法界无处不在。

那他也不是傻乎乎地走哪儿就照哪儿,或者怎么样,而是随时随地随机,严丝合缝地给你来这么一下,既没有离开亮这个事实,你看他只不过是把灯打开,既没有离开亮这个事实,他也没有超出人之常情。但是当时我作为一个受度者,所感觉的就是:一个是光明亮了,二一个是心地开了。这就叫“无所障碍,照十方国”。这是真人真事,就在这两天。所以说,确实是不可思议,“号为阿弥陀”,真的是无量光,无所障碍。

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后面说“唯阿弥普照”,完了,“故别名无量光”。但是呢,也讲到了说“然三身不一不异”,你看,其实我刚才的这个法就表示“三身不一不异”。你说他是一个应化身吧,是呀。一个、两个,隔了两个那边的那个人,还有飞机上的这个灯,包括飞机本身,也包括我在内,这都是化现。那么你说他显这个报身的话,他确实把这个光明发挥得无处不在。

你说他显这个法身的话,这个法身当即就让我的心性又开了一档,至少当即是相应的,那这就叫做三身不异。你说他不异吧,他又各是各的,这个人是人,灯是灯,我是我,所以这里讲到了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又是讲到了“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为让大家得这个四悉檀的利益。

后面一句说,“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这是实际上讲到的说,我们说佛光有量无量,有碍无碍,都是从众生一边讲的。从佛的这一边来讲,什么碍与无碍的差别,都没有。从众生边上、份上所显的事相上,所以这里说“约人民言”。由于说众生跟佛的缘分能深到这个地步,所以佛光所到之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就是你在任何一个地方,所见到的,比如说在飞机上,就能够圆见弥陀的无量光,现前。一切世间圆见,凭什么呀,与佛缘深呀。

一个缘深就是以信佛的缘深,由于你信呀。你的这个信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光就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其次,你这个念佛缘深呀,你念佛念得缘深了,就能够身放光明,大家知道吗?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自己也许不知道,身上就会放四十里的光明,这也叫缘深。

古来在教史上有一个典故嘛,就是说两个好朋友,这在古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焰口里边也不是说了吗,为了生计,什么跑南闯北,结果一命呜呼了。就是到南方去做买卖,做买卖两个好朋友做买卖做得,一个就死了,死在异乡了。那么另外一个回去呢,把赚的钱还给他这个好朋友,也是邻居,给他媳妇分了一半,算是这次赚的钱,但是你老公已经死了。

但是人的这个怀疑心生起来了,这个媳妇就说,是不是他把我老公给害了,把我这个郎君给害死了以后呢,他把赚的钱独吞了一大半,意思性地给我分了一点,就起这个疑心了。久而久之呢,这个邻居也感受到了,为了证明他的清白呢,就说要把她老公的这个亡灵呀,这个骨灰坛子给弄到他们家来,让他自己说去,说我不是谋财害命,因为她怀疑是把他害死的。

好,又到了那个地方呢,就拿了骨灰坛子,这个鬼也跟回来了,一路跟着他走。一路跟着他走的途中,途中就走着走着一会儿就不敢跟了,跟不上了。那这个缘分深厚嘛,这个人还能跟那个鬼还能有沟通,说你怎么为什么走一会儿走一会儿就离我往老远了蹦。说你在干什么?说我怎么跟你走一会儿走一会儿,一会儿你身上就轰地就发光发得,根本就没办法近,问他干了什么了。噢,他才一反应说,原来他自己是信佛的,有时候心里相应的时候就在念阿弥陀佛。一念念得这个鬼都跟不上。所以这也叫做与念佛缘深,所以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圆见就是说都能见,到处见,随时见。只要有名号因缘,就是光明所在之处,就这么个意思,一切世间无不圆见。

那好,我们再往下看,这是约光明而言,后面是约寿命而论。“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当然这句经文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一个误区点,就是一般人顺着这个文读的话,就以为说是阿弥陀佛的寿命,和极乐世界的人民的数量,都是无量无边的。好像就是用这个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来修饰,同时修饰佛的寿命和人民的数量的多少,我也曾听到有的同修就以为是这样,问过这个问题。实际上这里讲的是说,不但是阿弥陀佛的寿命及其人民的寿命,你看这括号里面,“寿命皆”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那同样,我们来看蕅益大师,“心性照而常寂”,前面是寂而常照称为光明,“照而常寂,故为寿命。”有时候你说解吧,说讲吧,你说这些话怎么讲呢,他一针就捅到底了,就这么个事,就这么个法,寂而常照故为光明,照而常寂叫做寿命,你只能用心性去体悟。照而常寂,这个寂就是不动的意思。照也是无量,寂也是无量。心性的这个无量之体,就照来讲,光明无量,就这个寂来讲,就是寿命无量。所以,这里也是讲到了前面同样的解释体系,“法身寿命无始无终”,这个我们都知道,那个法身是无有始终的。

那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因圆果满了,实报庄严了,但是再没有灭的时候。“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一切佛都可以叫无量寿佛。但是,应身就不一样了,“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你看随愿随机,你比如说释迦牟尼佛,他就八十岁,因为咱们这的人就只能八十岁,这就叫随机。但是他又乘愿再来,也在娑婆世界这个时间段来度化众生,这也叫随愿。八十岁的视野中就只能说这样的一个示现,所以说“延促不等”。

因为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在八十岁,他本来示现的时候是咱们人寿一百岁的时候,少活了二十年。有一种说法就是给末劫的众生,也就是我们,舍了二十年的寿,为了成就我们的道业。所以八十岁才入的涅槃。所以八十岁,一方面是应机,我们这的人寿就这么长。二一方面是随愿,因为有这么一个心愿。心愿好比说就像柴跟火一样,这个柴已经烧干了,那么火也该熄灭了,这就叫做“随愿随机,延促不等”。

但是法藏比丘在因地发的愿力,又不一样了。大家来看,“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第十三愿里面就讲到说:假如他成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在这个第十五愿里面说:如果国中天人的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就是说除非他到了极乐世界,本愿,就是还有愿力或者再应现在他方国土,那么活短一点儿,爱活多少活多少。在极乐世界就是无能限量,你没有这个意思,那你就一直活着。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佛及人民寿命皆无量。大家来看这里叫,“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

下面是解释阿僧祇是无边,无量。“阿僧祇”就是,印度人呀,大家看经典会发现一个奥妙,他们对数字不太感兴趣,也不想那么精确,不像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他动不动就恒河沙、点尘劫、不可称,这个阿僧祇也是无央数。印度有十种大的这种计数的,比如说还有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思议、不可说,最大的叫不可说不可说。这都是他说的数量的长短。那么这里的阿弥陀佛的寿命也有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这一点就说明是有量之无量。你看还用我们这的数字形容佛的无量寿。

所以大家来看:“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这个不好理解,跟大家讲。为什么先说有量之无量呢,确实如此。因为在经典里边也讲过,阿弥陀佛要涅槃了,正法一灭,前半夜灭,上半夜灭,观音菩萨下半夜就后补佛位。这个观音菩萨也要灭,他是叫做普光功德山王佛,国名叫做众宝普集庄严。但是他的正法灭度以后,大势至菩萨又补佛位叫善住功德宝王佛。那说明他会灭的。这就叫有量之无量。反正数不清,终归会灭。

可是大家来看,后面又加了一句,“然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也就是说,其实阿弥陀佛这个应身也是无量之无量,这就是永不涅槃。所以我记得刚开始我们讲经的时候,就给大家讲过说净土的事事无碍。为什么这里有这样一种貌似的冲突呢?你看,就是因为我们说涅槃,尽管我们说涅槃就是圆寂,就是舍报,就是这个不生不灭。但是我们所有的疑情都来自于涅槃就等同于死,才有这样的疑惑,就认为涅槃就等同于死。可是殊不知道这个死、这个灭是在我们这儿分段生死中这叫灭。极乐世界就是没涅槃就叫涅槃,涅槃也可以不涅槃,生活仍然照旧,我涅槃你成佛,互不妨碍。你成佛,我仍然不涅槃,也互不妨碍。

从事相上来讲,大家要知道这里请注意,这里不是从理上来讲的。从事相上来讲,他也是无量之无量,也就是说不从法身上讲,不从报身上讲,就从阿弥陀佛的应化身上来讲,他也是无量之无量,就是永不涅槃。为什么?三身不一不异。其实我们这也有这样的法。诸位法师,大家知道,我们这儿也有这样的法,就是我们没有往这会过这个法。

你比如说,以前教史上你看有那很多的大祖师爷,开悟了的,有修证的,他说他要走了,自己弄个棺材躺进去,把棺材盖给盖起来,圆寂了。结果这弟子们还在那受不了,有的还在那哭喊,他啪地又把门揭开,又活了。说你哭什么呢?说请祖师爷住世啊,师父要住世,广利众生。说你们不是我的真弟子,真正要是我的弟子应该生欢喜心,见我入这个法界,色身融入法界,成就大成就,应该生欢喜心。这么一说完,啪地盖一盖又走了。其实这也叫做无量,表的就是无量之无量法。就是说生命的这个花其实是不会枯萎的,不会枯萎的。应身也可以有同步法身的无量之无量。你看为什么一家子修行,爹说他要走了,结果闺女就把他哄出去,骗出去,她自已就回去就先走了。

还有的祖师爷们给大家说,走了,我要走了,谁能跟着我去,我还能带一个。结果别人就以为说就要带到哪去啊,去这儿去那儿,说我可以,还有点脚力。最后说你们都不行,说还要我要走了,谁能带一个,结果待者说我去,手一拉就走了。一立定,以定生出来,就走了,这就叫无量之无量。就是说所谓的来去自在,为什么说不来不去,不来不去就叫自在。自在就是说,不是说我们潇洒得好像不吃不喝,自在就是一直在,从来就在,这就叫自在,这就叫无量寿。所以说“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后面讲到的就是比较具体了,“及者,并也。”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寿命,并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所有行者的寿命都是无量的。这里讲到的及其人民的人民的概念,你也不要以为说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好像是就是一些凡夫。蕅益大师说,“等觉以还”都叫人民,不是像我们这里的罪恶生死凡夫就这一类而已了。而且这里讲到,“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量等也。”讲到这一句,就算是把上面这个寿命释的这一段经文给贯到这里。

那么后面开始的这一段是什么呢,是属于总结。也就是总的前面的无量光无量寿。大家来看:“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也就是说,无量光寿的这个名号方便,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这个名号,本众生建立,皆本,“本”是什么意思,就是依着这个根本,本着这个所依,什么样呢?依着现前一念心性的根本所建,叫无量光寿。也就说你们现在不要管阿弥陀佛,就放开,不要管他了。

就说你们每一位,现在哪怕是轮回中的众生,都是本有的无量光无量寿的,是依着这个建立的。为什么?“以生佛平等”。佛也是这样的,众生也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心性本来就是这样的,心性是不论你是佛还是众生的,它是不管这些的,它只负责平等、究竟、本来。那么既然是平等,究竟,本来。这样的话,“能令持名者”,为什么,因为现在之所以称之为众生,就是你的无量光寿的心性没有显出来,所以能令持名者就是要显这个光寿无量,就要“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你念这个佛,持这个名号功德,这个名号的妙用就可以让你现在本具的所谓的佛性种子能够发起现行,成为真正佛的大圆满果位。这就叫做“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所以由着这个,你看这里讲到,只要能够把心地法门打开,万变不离这个。

你看,“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就是既然就是这个三无差别的一念心体,现前法界。那我们就借这个净土一门融会到华藏世界的这个诸刹海土。华藏世界再大,它还是不离现前一念心性。法师们,华藏世界再大都不离开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所以说你借这个心性生到极乐世界了,也可以借这个心性等同于生到十方了。你借这个心性见到阿弥陀佛了,也可以说借这个心性见到十方诸佛了。借这个心性所谓的自性烦恼誓愿断,就是自度。借这个心性,所谓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普利。所以说能自度即普利一切。这是由无量光所陈述出来的一个方便境界。

再下面,“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还是由无量光无量寿的这个意思,还是一念心体。那么大家要知道,这一念心体是常住不变的呀。我们再回忆,又讲到《楞严经》了。《楞严经》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波斯匿王,应该是波斯匿王吧,波斯匿王老得都动不了了,发白面皱,腿脚不灵了。他见佛的时候说,哎呀,我小时候我妈带着我去恒河边去祭湿婆神,说现在我,十岁的时候比小时候大,二十岁的时候又比十岁大,三十岁又不如二十、四十、五十,现在已经七老八十了,已经根本不行了。

佛就给他说,你既然这样,那我问你,说你三岁的时候跟着你妈妈去见恒河,你现在六七十了,还能够见这个恒河,他就问他说,那你能见恒河的这个见的这个作用有没有老啊?《楞严经》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诶,这个波斯匿王说,诶呀,原来他发现真的心性不会老,一直是常住不坏的,因为他是个在家人嘛,所以就很高兴地发现说,原来真的是寿命是兆载永劫的。我记得还有一个居士,还把这个总结成叫做“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就是三十岁的时候我见的还是这个样子,能见的这个。到我七老八十了它没有变、没有老,犹是童年过后心。

大家要知道,这也是无量寿。我们现在都处在无量寿。我们也是这样的,小时候看东西,看见什么呢,你说我零零年来普济寺看到的圆通宝殿,跟我这快二十年了又回来见普济寺圆通宝殿,能见的这个还不是一样吗,有变过吗?犹是童年过后心。不仅仅是我们从小到老这个没有变过,从这辈子到下辈子也没有变过,生死轮回无量劫它也没有变过,就是这个。这就叫一念心性,就叫无量光寿。

所以说,“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也就是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生命轨迹不是依附这个幻相生灭,而是依附那个不变的见性。一直到成佛,怎么成佛了?都是最后生,再不经生死了,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成佛,再不经历第二生了。本来就没有第二生,因为没有第二念,所以叫做“不至异生”。哎呀,可是说得这么好,怎么办呢?

“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也就是说举全体的这个光寿之心,以我们现前的一念,当对的现前一念,把它缘成一句六字洪名。一句洪名就是全体的现前一念心,就是现前法界,就表现为一句名号。所以说“离却一念无量光寿,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觅心了不可得。但是因为我们现在背觉合尘,才有这第一方便的还原要术,就是执持名号。即得法界即佛即心,名号就即法界即佛即心。所以九九归一,必证本来面目,无量光寿。

这里讲到的,“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最后是“愿深思之。愿深思之。”愿深思之,浅思的到不了,浅信的不会念。这是我们今天晚上的内容就到这里。

好,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好,感恩各位,阿弥陀佛。

0:00 / 0:00
弥陀要解1
弥陀要解2
弥陀要解3
弥陀要解4
弥陀要解5
弥陀要解6
弥陀要解7
弥陀要解8
弥陀要解9
弥陀要解10
弥陀要解11
弥陀要解12
弥陀要解13
弥陀要解14
弥陀要解15
弥陀要解16
弥陀要解17
弥陀要解18
弥陀要解19
弥陀要解20
弥陀要解21
弥陀要解22
弥陀要解23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

多诵经少念佛这样对吗

问: 最近从北京来一位年轻的女居士,叫我们这些老居...

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护念着我们

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亲,系我们当地的习惯称谓)通...

犯邪淫戒后,信愿持名还能往生吗

问: 请问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愿持名能往生吗?...

三福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问: 《观经》中佛告韦提希,欲往生彼国(西方极乐)者...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心灵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美容店,这美容店的作用的确不小...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

百万佛号闭关体会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诸法门中,唯净土为最。生而为...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

【佛教词典】八篇

(名数)具足戒分类为八种谓之八篇。...

【佛教词典】掌果

(譬喻)掌中之庵摩罗果也。以譬物之易见。止观一曰:...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真正修行的人应该做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

准提法门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门,可以使我们常遇诸佛菩萨、丰饶财宝,不...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怎样让生命活得像个生命

在我眼里,生命,是人生的眼珠。 在我心里,生命,是...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

活在当下

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