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宏海法师  2018/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九讲)

好,各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大和尚慈悲,各位常住师父慈悲。

今天我们《弥陀要解》的第十九课。最近好多人都走了好像,人家说传喜讯,最近死讯传的比较多。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主持人叫李咏,五十岁,走了。然后他的媳妇说,哎呀,永失真爱。这个一念情见,难怪祖师爷们讲到说,千百劫就是这一念在缠绕,说永失真爱。金庸老先生也走了,他有一句名言叫说:人一辈子热闹一场,悄然离去。那我们辽宁的一个大德老和尚,叫上照下元老和尚也圆寂了,这几乎就是在就这几天,那我们说老和尚舍报归西,色身融入法界。

所以人一辈子生死之际,真的是看你也是往哪一条道上会。刚好传老还应景,传印长老,他还写了一个词牌,有几句,我给大家念一下,正好应这段时间的这个“走了”的风气吧。他说,“秋风来,黄叶飘”,他春夏秋冬都写过,摘出来秋天正好是我们这个季节,“请君详看黄泉道,半是老年半是少。终得英雄功盖世,终是萋萋野草伴荒郊。”最后不过就是一个坟堆,“人生如戏剧。身后唯业报。冷眼轻觑破,不值一声笑。”

传老确实是也有修,真的是有才,填了这个词特别美,摘一段,供养大家。所以这就是生死。我们身为道人,对生死也是,你要么就是怕死。因为死了要轮回,是真的怕堕地狱,那也能成道。要么你就真是丈夫就不怕死,因为没有死,死不了的。你这个业力在,你是死不干净的,那借机正好上道,也能成就。就怕这种,我自己扪心,说是修道又很怕死,所以就这样夹在中间,两头都靠不上,这可就不能叫做真为生死。

各位法师,我们上一讲正好讲到三十四页,说舍去现前的一念无量光寿心,哪里有阿弥陀佛的名号,离却阿弥陀佛的名号,怎么来证这个无量光寿之心。所以就是从理上也罢,事上也罢,在上一讲的时候,我们都做了一个了解,甚至是一个实验。也就是说我们所听到的这些理,无量光寿,就这个道理,它不是说光我们远推在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本具,在现实生活中,当下就是存在这样的,就是这个境界。只是我们现在发现不了,现前不了,所以才需要有这个无量光寿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来彻证,来让他显现。这里蕅益大师说“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当然这里只是讲到的说,我们说本师用这个无量光,把他设的所有的这个法都摄在其中。其实不仅仅是无量光无量寿,愿也是无量的。这四十八愿就是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习性,众生的这个人道的习性,是释迦牟尼佛精挑细选出来的。阿弥陀佛向针对九法界的众生设的愿,那也是无量的。国土的依正庄严也是无量的,因为我们这儿有地有水有房有树,所以极乐世界才说这个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楼阁。

他方国土里边,有的人家没这回事儿,但是他也要弘扬这个净土的依正庄严法,那就另当别论了,不可思议,也是无量的。身,阿弥陀佛的现身,土,极乐世界的国土,也是无量的。我们念一念,就有一个阿弥陀佛,一个极乐世界现。念念念就有念念现,也是无量的。所以不管是摄受接引众生,众生往生,极乐的法门,成就的众生,神通妙用,威德感召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无量的。那么极乐世界的整个法界,它就是一个无量的内涵,就是体现了凡夫不是能够能解能悟的这样一个境界,但是也是我们可以现前拿过来吃的境界。

什么叫做无量呢?无量就是一量。《华严经》里面有叫“一多相即,圆融无碍”。再怎么无量,你也可以把它摄成为一量,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搞定了。所以说“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我们来看,下面开始就是“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十劫,蕅益大师这里讲到“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阿弥陀佛怎么成就的。我们看《悲华经》里面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阿弥陀佛亦复如是。《无量寿经》里面讲到的说,在定光佛前面有五十三尊佛,定光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我们常知道的,叫燃灯佛。五十三尊佛前,有一个世自在王佛的时候呢,国王出家的法藏比丘,所以说的现在的阿弥陀佛,这是教主成就。

在《法华经》里面,大家也读了,有一个大通智胜如来的时候,有十六个王子出家,修梵行,勤求菩提,佛灭度以后,完全是全身心地受持《妙法莲华经》,后来都成佛了。十六王子里边,第九王子就是阿弥陀佛。在《悲华经》里面讲到阿弥陀佛过去无量劫前,是一个转轮圣王,叫无诤念。

由于他供养宝藏如来的时候发愿了,希望他的国土成佛的时候清净,后来就给他授记说,将来在西方作佛,国土名叫安乐,也是这个极乐世界。在《贤劫经》里面讲到说,云雷吼如来的时候,有王子叫净福报众音,由供养佛而发起的这个上求下化,也是成的阿弥陀佛。在空王佛的时候,有四个比丘,还不是修的比较好,烦恼覆心,每天都烦烦恼恼的,空王佛教他们修这个观佛三昧。阿弥陀佛就是当时的第三位比丘所成之佛。等等诸如此类,在经典里面,不能胜举。

那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说,一生一世,只能够好像圆满一个环节,生生世世,我们说的无量劫,才成就的无量光寿。累劫的勤苦就是为了众生能够即生成佛。所以大家看看,还哪里有这样的佛,再没有这样的第二尊佛了。所以我们想想生生世世的这种发愿呀,禅修呀,讲法呀,思惟呀等等,你说这么勤苦积累起来,这就叫通途修法。通途的之难。通途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必须按部就班。你看为什么在《华严经》里面讲到“初发心即成正觉”,初发心即成正觉,但是他没有证呀,没有彻底觉呀。那为什么能说初发心即成正觉呢?这也有一种授记的节奏在里边。

就是说你这个初发的一念心起来了,菩提心起来了,那么就说明你的佛已经将要成在那儿了。但是怎么成呢?就这么成。所以为什么佛你看能够授记啊,他能够把你当下的一念心发起来的时候,在哪时哪刻哪劫成佛,度多少众生,正法度多少年,末法时代多少年,等等就诸如此类,能给你说得完全清清楚楚。为什么?一目了然。就凭现前一念的发心,他就能够授记这个节奏。但是大家要知道,他没有主动权,靠着竖出三界,只能够按部就班地修。包括你里面所谓的发了心,精进勇猛了,也在这个按部就班之中,所以佛才有授记的功德。在《法华经》里面不断地授记,连这个五百菩萨也给授记,提婆达多也给授记。为什么?只要一起缘就必定成佛。

但是极乐世界的这个修法,他是彻底的一个大改革,大创新,就让你一往生就有主动权,一主动必定一生成佛。这才叫做于今十劫的功德,就为了这十劫的时间,是为了表这个法,往生法。不是说累劫勤苦法。

所以大家来看,后面讲到说,这就讲到说既然说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那这里边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成佛的成,到底怎么成?又有法身又有报身又有化身,怎么个成法?又说于今十劫,到底怎么劫?为什么有这个时间段?蕅益大师把这里做了一个会通,大家来看一下。

然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就是法身佛他是无始无终不可思议的,我们常说既然是现前当体的话,他当体就在,你怎么能说他不成呢?可是法身无相,你又怎么说他是成呢?所以法身佛是无成无不成,不能够论什么十劫不十劫的,不在这个法上论。

但是“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这个报身,他是由因到果圆满了以后,所以能够说成。应化身,你比如说释迦牟尼佛为了我们娑婆世界,所以才示现的八相成道,也可以叫成。这是从理和事的角度说到,有的能够说成,但是有的又说不成。

下面开始又从什么呢?事和理的角度,上面讲的法身是理,报身和化身是从事上讲的。下面又是法身是从事上讲的,报身和化身又从理上讲的,所以大家来看。

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法身是现成的,不动的,但是你不去修,法身显现不了,见不到法身,那你只有说这个修德圆满了,这个性德才显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说是成,是成的。就像黄金,金子在矿里边,你不去提炼,你见不到这个金,那么黄金提炼出来了,你也可以说,哎呀,这个黄金出现了,是能成的。

但是,“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不成,不应论劫。”虽然前面讲的说,报身是好像因圆果满了,成就的报身佛。但是怎么修成的呢?就跟大镜子一样,还是把它的尘埃,无明这个给去掉以后,大镜子显现出来的,不是新得来的。所谓的狂心歇即菩提,不是从外得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么报身也不能论成。应化身也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一直在,是你有水了有机感出来了,他才应现来度化,所以这个月亮你也不能说它是后成的。所以从这点来讲,报身和应身也不能论成或者不成,不应论劫。

这是蕅益大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从圆融的知见上来,法报化三身都怎么样呢?也可以说是成,从事上而言,也可以说是本有不成,从理上来说。这是这段话的意思,我们贯一下,特别是教理贯一下就可以了。

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

这个上面,就把佛佛道同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特别格外,又把他这样讲了一遍。大家来看,这里讲到的本迹,本迹,什么是本迹呢?好在咱们真的是天台宗的道场,大家一直在读诵法华,这些名词基本上都是《法华经》里边的,本门和迹门。本,就是早已经成佛了,早已经成正觉了;迹门,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示现。所以你看《法华经》里面有个叫做开迹显本,开权显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末上说。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里边讲到,释迦牟尼佛他自己说的,说他已经在尘点劫前早已经成佛。尘点劫,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过一个国土撒一颗微尘,就这么长的时间,人家已经就成佛了。这一期说看见生老病死,出了王宫,示现的出家,自己剃度,后来在金刚道场这个成就了,菩提树下成佛。这是什么呢?叫迹门示现。给你示现了一个痕迹,说我成佛了,演一场戏。

我们讲到这里有时候也会疑惑,我常说到那些法呀,我做一种猜想啊,你说既然佛称为法界身,那诸位法师,你说法界身,那如果说他一旦成佛以后,那他无数次无边无量的国土中,曾经无数次的轮回身,他是怎么样的一种功德呢?像我们这一世轮回到这个娑婆世界,中国的普陀名山。

那假如果我们不管他,比如说往生到极乐世界,快点成。或者说你不愿意修净土法门,你就要生生世世地累劫勤苦地去三大阿僧祇劫成就佛道,也行。当我们成佛的时候,这一世,不知道是个什么角色。因为已经遍知了,遍知了当然要遍到我们此生此世,他还在法界,是法住法位,还在这个时空的本位中,有这个烙印。所以有时候你说这个应化应化,示现示现,他怎么示现呢?你说他是佛菩萨再来嘛,他确实是再来呀,可是你说他是再来嘛,他只不过还是曾经的轮回。你说他是示现嘛,他真的就是示现,示现是人他就真的是个人。示现是个鬼,他就真的要到鬼。

但是他虽然是个人,虽然是个鬼,他已经连成一片了,正遍知,觉行圆满。所以这真的这个法,不可思,不可说,不可议,是真是不可说的。佛设教呀,就是依着我们能够够得着的这个份儿上的思惟,让我们做到能够做得到的奉行,依教奉行,去行持,就可以了。唯佛与佛才能究竟明了,你说我们有时候想想说佛法佛法,好像要讲清楚说明白,你什么能讲清楚呢?我觉得某种意义上,就是什么时候你明白说,根本不是讲清楚的,是你信清楚的,修清楚的,这才算知道点佛法。

所以你看有时候他们说,刚开始学佛喜欢口出狂言,慢慢地就开始生惭愧心,不敢乱说乱道了,最后发现完全是哑口无言,也是这个道理,不可说。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没办法猜测呀。包括说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就是他这一期的示现而言的,他也早已经成佛了,只不过于今十劫在极乐世界成佛,这也是他一期的示现。就为了设置这么一个,最容易得道的,最容易得度的直通关口,最简捷明快。所以才有这成佛于今十劫的一场示现。

那我们来看,这是说“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就是一成的时候,已经人家圆成,应身报身法身圆满显现,同步显现。那么现在所谓的这个成,是从又不能说是成,又不能说是不成的上面,方便善巧地而论成也。

特别是后面“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为什么告诉我们说,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了呢?这个用意在哪里呢?一个说阿弥陀佛正在成佛才十劫,十劫。你看这里讲到说“时正未央”什么意思?未央就是说,前面所说的阿弥陀佛正在说法呀,还没到一半儿,马上就要进入这个,正在兴头上,马上就,央就是中央的意思,还没到这个正中间,马上就要到正中间了,那么让我们说正好赶紧往生,所以说于今十劫。

另外又要显说,已经十劫了,已经有多少人多少众生早已经往生了。我们上次讲到,我们曾经的同修道友,六亲眷属,上师三宝等等都已经往生了,那我们还等什么呢?所以说:“时正未央。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意在于此。这是承上。

下面又说了:“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就是往生的人又多,而且很容易,你不要落下,已经落下了数次,这一生再不能落下了。所以说于今十劫,这是这一段。

我们再往下看,经文:“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术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那这就讲到,先是讲阿弥陀佛为主,我们常听到说主伴互为才唯资大法,一佛出世千佛护持。那当然极乐世界也有这样的情形,所以叫眷属成就。我们身为三宝,领众修行,也是要修这个眷属成就这个法。这个法在现在我们汉地比较弱。说实在的,另外的人家的这个弘传中比较强,在我们汉地比较弱,就是这个眷属,因为汉地因为禅宗比较随缘,随缘自在,没有在这上面刻意地从菩提心呀,摄受众生上面特别的强调。

实际上呀,教化弟子,咱们都称之为宗教士。教化弟子在缘起中就很重要,特别是僧本位。为什么要以法缘为增上呢?就是我们交往内容中,都是为了增长福慧尽力而为的。否则,将来成佛也有麻烦,就是我们成佛了也有麻烦。你看释迦牟尼佛还有漏,漏下一个提婆达多,没把他带上道。所以说,我们首先去教化这个众生,一定要让他上道,要把他放在道上。我再再地说了,不是交朋友,不是讲交情,不是人情世故,否则我们将来就是障缘,不是护法。

虽然看上去这一生,这一世,这一会儿,好像关系不错,但是全部变成冤亲债主。唯有就是缘在这个法上,那么这就叫眷属。真正的眷属修成就了,不要理他了,自然而然到点就来,该护持就护持,该护什么就护什么,该成就什么法就成就什么法。这叫主伴互为。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之,诸菩萨众亦复如是。”就是这个道理。成就,眷属成就。

当然,也有的大德也比较例外。有的大德他就放一个什么呢,比如他挑一个侍者,或者说这个弟子,他找一个老给他挑刺儿,逆反心理强的。为什么呢?他为了成就自己用功。当然也有这样的法,正反面都是圆融的。

那么这里讲到的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菩萨也是。可是大家有一点,净土法门,他是纯大乘种性的。我们已经在在的给大家提示过,说罗汉,辟支佛,凭自己的力量生极乐世界都没门儿的,没有门。为什么这里用声闻弟子?在《往生论》里面也讲到说“女人及根缺”,女众,还有这个六根不具的,另外就是“二乘种不生”,二乘种性生不到极乐世界,他没份儿的。但是为什么这里还说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呢?大家来看蕅益大师的解释。

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这个没有问题的。如果你,他方就是除了娑婆世界,还有十方国土里边,是定性的声闻。佛在经典里面呵斥,说这个声闻叫“焦芽败种”。焦芽什么意思?败种就是虽然你这个麦子是个种子,可是已经被水煮过了,火烤过了,生不出来粮食,长不出来苗了,这叫焦芽败种。

为什么?他定性二乘,就是已经,虽然断了见思烦恼,但是他坐在这个化城里边,不愿意成佛,这也是真事。“饮三昧酒,堕无为坑”,这就叫决定的二乘种性。所以无缘净土,他不肯念佛。他连他方国土,绝不相信有他方国土,也不相信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十方诸佛,不信这一套。所以说不得生彼。但是还有一些是属于什么情况呢?

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故名罗汉。”你看,这里讲的这个法是什么呢?他过去世有这个修行习气,修小乘法的习气。但是他又有大乘的种性,所以他修这个小乘法,等于说是什么呢?就是说绕了点弯路,凭自己的力量绕了点弯路。然后,又把这个大乘种性的善根给显现出来了。所以呢,临终回向菩提,就是回小向大了,求生西方成功了,这一类往生的众生,佛会依着他曾经修过的法门,给他讲一讲,什么所谓的顺机说法,让他把见思烦恼顿断。

所以,我们发现,这里所谓的罗汉,不是从种性上和法门上,而是从断烦恼的层面上,说他属于跟罗汉一个级别,是这么个意思。不是真的罗汉,实际上是菩萨,不是声闻。只是说,已经,你看说“如别教七住断见思之类”,就是跟菩萨行门里边,别教里面的七住的这个层面同步了,见思烦恼已经断干净了,配得上跟罗汉一个水平了。所以这里才叫做“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但是,人家现在已经听阿弥陀佛的名号,信愿往生了。那么属于什么呢?别圆二教所摄的机了,不是在藏通里边论。因为藏通里边,从来不讲说他方国土无量这个诸佛的事。听都没听过他方的佛名,在藏通教里边,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些圣弟子,也是弥陀的愿力来的。阿弥陀佛在发愿的时候就说了嘛,他的这个国中里边的声闻弟子,如果有能数得清的,哪怕是说三千大千,所有世界众生,凡夫众生都成了辟支佛,一百劫,一千劫的时间去数,能数得过来,他就不成佛。就得这么多。所以,我们前面讲到说,皆是大比丘僧,大阿罗汉,稀有难得。在极乐世界,不用剃头发,人人皆是真大比丘。大家设想这个法境。

所以,从这一段的这种讲解中,我们要咬定一个事情,就是净土法门是大乘终极之门,确实大乘小乘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个自力和他力的这种无法逾越的大差别功德,是我们有时候,你根本就修着修着就忘记了。大乘,确实是大乘。

你看,我们自己修行,想想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看,有时候开示开示说,从因缘中,要不断地一点一点的过,一点一点的看破,一次一次的放下,经过这个沧桑,回首时才,尽这样的类似于鸡汤这种的所谓开示吧。确实有时候也是如此,包括我自己,你看最近我就有一个心得,也在反思。

因为现在回来法务,我以为回普陀山能换个活法,结果还是这个活法,法务越来越多。法务越来越多,还有事务,那没有办法。没有办法,这个境界逼过来的时候,你不自在了,你只能用佛法。用佛法的时候,想想我也是在北京,也学了几天中观,说般若波罗蜜,也尝试着使用使用。诶,还真灵,现前就是能够得清凉。你各种因缘过来的时候,你得一样一样的处理,那么你的这个心比较小,你撑不住,就会受逼迫之苦。你受这个苦受不了,你只能有这个佛法来对治,那就确实起作用,能把你的心撑大。能慢慢,一件一件的,反正就这样,在这个因缘中,所谓的任运、随缘、一点一点的自在。这是真实不虚的,真的有这个功夫,也能上得了这个道。

但是他有一个什么后遗症,好像说一点一点撑大,今天又过了一关,增了功夫,好像。实际上是什么呀,就跟一块钱一块钱去攒钱一样。貌似积功累德,可是我们要知道,不能跟信愿之财,这个财,这个攒的钱相提并论。也就是说,我们靠往生所赚来的这个功德法财,他是靠继承的,大家知道吗?不是靠我们自己赚得那点死工资的。靠继承大富长者的万贯遗产,继承得来的这个大福德资粮。这才叫大乘。所以为什么说,我们有时候修着修着,修着修着,你每天,你只能在六根门头去用功嘛,就在现前的这六根门头去摆弄这点烦恼和菩提嘛,所谓的烦恼和智慧。你这样往往会上瘾,我告诉大家,修行也会上瘾。一旦上瘾上上上,你就忘却了我们最后的归处是在西方净土。这两种待遇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为什么看他一个人有没有福报,就看他能不能承担净土,也是真的。

我们信佛,我们回首想想,是怎么走到这一步,说当了和尚修了行?从开始信佛,怎么起的因缘,修行修不上去,佛想法设法给我们作增上,让不要退,这都是佛力。我们造业,退的时候,佛怜悯我们。我们犯业障的时候,佛随顺我们,承担我们。知见上生了执着了,佛要想法设法地让我们,一点一点地往下放。这都是佛力呀。

实际上,我们这辈子,在这个大轮回盘中,我们能够信佛,遇上佛,发愿成佛,一切的增上全凭佛,没有自己的力量,大家知道吧。但是我们现在还全在信自己,不信佛。越修,觉得自己越信自己能行。可是,能行,确实能行,但是临终的时候恐怕就不行了。能行是能行,没到不退,该退的时候,恐怕就不行。所以,一定要把这个相关利害要掌握。为什么这里叫做“皆是无边声闻弟子”,但是他最后回小向大。

这样,“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一次的结,就是总结赞叹,是赞叹阿弥陀佛的成就功德庄严。这个跟前面的不一样了。前面的赞叹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说是这个水鸟树林也好,无情也好,依报的庄严。这里开始是赞叹正报的庄严。化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光寿无量。化伴,也就是教化的弟子,皆是回心向上的大阿罗汉。菩萨也有这样的这个庄严功德。而且从化的数量上是无量无边,非算数所能知的庄严。所以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你说除了教主,罗汉菩萨无量无边,皆是此等庄严。那这个一对比,我们娑婆世界也有罗汉,也有菩萨,但是这个量就太少了,太少了。

你说,我十九的时候晚上,我还跟来的香客们说,非常感谢,在我们的生命过往中,在我们的这个世界的因缘里,还能遇到还有四大名山,有这样的住持法道。可是大家想想,有个四大名山已经很了不起了。观音菩萨随便通个消息,露个脸,显个灵,就够我们受用上千百年,香火养成的这个海天佛国,净土气象。你想想,如果周边无量无边皆是罗汉菩萨,这时怎么办呀?前后左右都是,同行的也是,碰上的也是,常在一起的也是,好久不见了都是,跟你作点对的,有点仇的还是。你想想,在这个法界里面,这是什么法界?你能够忍着不去修行?你能够忍得住不去念念念三宝?你忍得住,不去念佛念法念僧,说实在的,那得多大的修行,才能忍得住。所以正面也是修,反面也是修。你修也要修,不修也要修。修了就是往佛道上会,不修了就是往法性上显。就这么个法境。为什么能够圆证三不退?是真的,是真的。

所以,解释说“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大家看,这“并”是什么?是阿弥陀佛因中的愿,大愿大行所成,一成一切成。这个果上所成,是相对因而言的。就是说由于法藏比丘发愿,他发的是这个无碍的愿,无碍的行,所以他显现的果,也是成满了,一现就一切皆现,一行就一切皆行,化成了无量光寿,主伴无量,非算数所能知的这样一种功德海。

所以说,“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大家看,这个很有意思。说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怎么个佛菩萨声闻就各各非自非他?大家想,你比如说就佛而言以这个罗汉为自,菩萨为自,自是他心中的自。怎么叫他心中的自呢?从佛他心中变现出来,我自以为的罗汉菩萨之相。这是自。那就说明自就不是自,为什么?是从佛,佛他老人家现前一念心中变现出来的,以为有我的自。那么他,也是什么呢?非他之他。他是怎么来的?阿弥陀佛怎么呢,也是从罗汉菩萨现前一念自心中所变现出来的他,阿弥陀佛之他。既不是他,也没有自,所以叫各各非自非他。就佛为自,罗汉菩萨为他。那从佛来讲说,虽然是罗汉菩萨是他,也是我自心中变现出来的,不是他啊。就罗汉菩萨为自,佛是他。那么从罗汉菩萨现前心中变现出来的佛,也不是他,还是自呀。所以叫“非自非他,自他不二”自他不二是什么呢?就唯有现前一念的妙净明心,所以才叫做“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你看,“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能令信愿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是前面所讲的所有功德庄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成就了。一念成就,就成就了一念国土,念念成就,就念念皆是国土。这是这一段解释。

好,下面我们再看一下这一段小字,这一段又比较重要。

你看,“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二:初揭示无上因缘。”什么无上因缘呢?就是后面有说,里边都是不退的,还有一生补处的,都数不清。

二特劝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法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全在此二科点示。”那这段话就是明白地告诉大家了,为什么呢?这一部经典一切的不思议的力用,前面我们讲到了,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就是这部经典能在咱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好处,就在下面这一段经文中,作为核心宣说。所以才叫做什么呢,“全在此二科点示”,“如是等胜异超绝”。也就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是一切法门所没有的。没有带业往生这么一说。然后往生了以后,能够顿见四土功德,也没有这样的好事,所有的国土里面,出现不了这种的情景。因为有这两种功德,所以才讲到说什么呀,“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都在这里面。

大家后面的内容,要认真地去体认一下,铭记在心。其实这一些法呢,如果能够相应在心中的话,到时候我们往生的这个相续心,是无比坚固的。你不要看修行,一样的修行,有的人念念念念,念着念着,他还害怕得要命。害怕往生不了,害怕出问题。而且越精进,越修持的,好像时间久了,越害怕出问题。为什么?其实就是跟禅宗一样的道理,在此处的脚跟站不稳,没有这个相续力度。就上一讲,我们给大家讲到的,一念就能顶万念,就在这儿顶。好,我们来看。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这段是经文。这里讲到的阿鞞跋致,我们一般通常就这样念。我记得我那会儿来普济寺学功课的时候,也是跟着这么念。但是有的也说什么,阿鞞(bēi)跋致,反正各种各样。就跟“嗡玛尼贝美吽”,“嗡玛尼贝美牛”这种差别。很多人喜欢在这上面倒腾一下也可以,让他们倒腾,我们就从另外的角度来入法。大家来看,后面蕅益大师讲的。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我们首先,前面讲过说,往生西方,大家一定要记住三个关口。三个关口,我们前面讲的,一个是为什么要往生,二一个是怎么能够往生。但是,为什么往生和怎么往生,直接相关到说往生后的根本利益怎么兑现。就是这里讲到的,最起码的就是不退。是修行人,我们前面已经都给大家讲到了退的苦楚,吃足了这个退的苦头。但是,只要往生者,哪怕你,不管上中下品,乃至下品下生,一入这个净土,永别退缘。也就是我们永远再不做这个轻毛菩萨,飞上去,落下来。

那这里我们从知识上,你看,了解一下蕅益大师说的。如果说位不退的话,就是入圣流了,也就是预入圣流。预入圣流,就是入了我们说的四果里面的初果,就等于说再不堕凡夫了,永远不失这个超凡入圣之位了,了了生死了。这叫做位不退。

行不退,就是发心利益众生了,永远不堕二乘了,永远不失菩萨之行了,发大心了。这叫行不退。

念不退,就是念念不退,永远再不会失去这个中道正念,确证无生法忍。这叫念不退。中道正念才是实相,不能多,不能少。

那么,这里讲到的“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有一个俗名叫做“老般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种智。经典里面常有一个一切种智,就是这个意思。“老般若”就是后得般若。这是叫三不退。

那么,真正的三不退,我们来看,如果按照咱们的国土里边,什么的情况下到此不退呢?你比如说,从位不退来讲,约此土藏教的初果,也就是入预流,通教的见地,第四地,通教里面的第四地,叫见地,见这个真谛理,也入位不退。从别教来讲呢,入初住的发心住,就入位不退了。圆教来讲,初信就算位不退。藏通别圆这四种果位里边,那么必须各个教里面达到这样的,才叫位不退。

那么,从行不退来讲,大家看,“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我们要盯着法本,因为这个教理里边我们贯一遍。就是说,通教呢,因为藏教里已经没有这个位次了,因为它是小乘嘛,所以通教里边必须到第九地菩萨地,才能叫行不退。从别教来讲要到什么呢,要到这个十回向位,也就是十行。十行,别十行,圆十信,这个名行不退,到了十行以后,十行满了不是到十回向嘛,圆教的十信这叫做行不退了。

那么念不退到什么地方呢?必须到别教的初地,和圆教的初住,才能够破无明见法性,这个叫念不退了。这是从咱们这个国土里边来讲。

但是净土是什么样的,“今净土五逆十恶”,你说这能比吗?吭哧吭哧地修,好不容易预入圣流了,还到不了这个地步。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什么啊,其实重在后面的话,“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本应该堕到恶道里边了,受苦无穷了,临终的时候遇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你想想,干过什么事儿,父母亲他都敢杀,砸佛像这是轻的,真正的到了佛前了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盗淫妄无恶不作,就这样的人,能够带业往生,哪怕说下下品,搭上这个船了,怎么样呢,皆得三不退,就即刻跟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就持平了。所以为什么才能够叫圆证三不退,圆见三身,就在这里。所以我们说什么叫做不退转不退转呀,不退转是什么呢,已经得到的坚固,不会少了,没有得到的还能进一步拿来,这才叫不退和不转。也就是说已经得的不会失去了,没有得到的一定能得到,这叫不退转,净土的待遇,皆得不退转。

但是问题是,再往下看,问题是什么呢,说“然据教道”,就是说如果啊,就依着我们通常的来讲,次第上来讲,那么有个进退之间的所以然呀。咱们讲教法次第,在我们这儿也是呀,你当了县长你不能跟省长比呀,你当了省长你不能跟常委比呀,这是有差别相不能够笼统的。所以你看说,“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就是假如果你是一个具足烦恼的人,那你当然就不是初果的圣人。

“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如果你是个但求自了汉,那么你当然不能够自利利他恒常度众生的菩萨,也是不一样的。“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就是说,异生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还没有见法性。虽然也在修行,只能在,没有真正的破无明见法身,那么你是见不到如来的这个中道实相的,还有无明烦恼,这个时候呢就叫异生性,破了无明开始见法身,叫同生性。所以你没有到念不退,那么你还属于异生性,不是同生性,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是从我们这里讲到的说,然据教道,就是依着我们通常的这个说法,从下到上。

反过来从上到下而言,你看,“又念不退,非复异生。”你已经叫念不退了,已经得了同生性了,那你就不是异生性了。“行不退,非仅见道。”你已经是行不退的菩萨,那你已经发了大心,那你就不是说只见到预流圣果的这个小乘的小果了。“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如果你是位不退的圣人,那你就不是具足烦恼的人。你看这样来讲,这两组一说,如果说前一组三句话,那么下位就不可以超越上位,否则你就是未得说得,成了大妄语了。如果从后一组三句话来讲,上位再不可以称下位之名了,我已经当了省长了我就不叫县长了,跟你不一样了,舍去原来的称呼了。所以说“进步则舍故称”。但是,“唯极乐同居”是怎么样呢?“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只有极乐世界的教法就是怎么都行。就这么,就是这样,你不行的我都行,所以叫一切俱是,我这儿的这些你听都没听过,所以叫一切俱非。所以你说这讲到这里,你说跟禅宗的截断众流有什么差别呢?什么截断众流,什么涵盖乾坤,什么随波逐浪,不就这个法吗?一切俱是,一切俱非。

我们再来看,“十方佛土无此名相”,就是听不到这个道。“无此阶位”,就是根本没有这样的这种,我们说的这种座次。咱们这儿坐的话肯定是主席在中间,对吧,两边儿是副的,再往下往下,但是根本就你就他方国土里边就没有这样的一个法,连这个法门,“无此法门”,听都没听过这样的法门。所以大家想想,就只有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就这么一个奥妙无穷的国土中,才能一切都不按寻常理来。一切寻常根本实现不了的,在他那儿可以实现。就这么一个,你看,十方佛土里面,没有这不思议的法境。但是他得益于哪里来的呢?“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你看印光法师赞叹说,蕅益大师古佛再来也没能超过他了,真是如此。

“非心性之极致”,我们现在一起一直此前也给大家讲心性,现前一念心性呀,不在内外中间,俱造百界千如。可是大家要知道一念心性可以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啊,就是说,它能够可以成就一切可以成就的法,还能够成就一切成就不了的法,这才叫发挥到极致了。我们凡夫的手眼中都是认为说只能成就说,哎呀这都极致了,那就是什么都能成就嘛!都能,想到的都能成就,这只能说叫做成就可成就的法。这里的极致就是还可以成就不可成就之法,这才叫极致呀。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是说心性之极致,都是把心性发挥到半吊子了,只能够相信说常规的法、次第的法,不晓得还能够发挥这样绝待的法、超越的法。这才叫把心性发挥到极致了。

也就是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的,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念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弥陀之大愿”,就是弥陀的愿力无所不摄,无所不能,无所不到位。那你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你说怎么能够出现这样的名相、这样的法门、这样的次第?你说这到了什么地步,这跟欺负人一样儿,你说是凡夫吧,他一生就成佛了,补佛位了。你说是一生补处吧,他还是凡夫呀,他一点儿烦恼都没有断,还在带业往生的程度。所以说这个就是心性、持名、愿力,就这三要素。这是此前呢是讲到这个,针对不退而讲的。

下面这句开始呢开始讲到针对补处进行的说明了。大家来看,“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关于这个一生补处之说,可以说是进一步是深劝往生的,大家要知道。就是说往生到彼国,已经到不退的时候已经够意思了,还能够把你推到补处的这个后补佛位。大家知道,后补佛位是什么意思?等觉嘛。等觉是什么概念,为什么要有等觉要有妙觉?等是什么?无上无等等,正等无异。顾名思义,就是什么叫做等呢?马上就要成佛了。这个等觉菩萨跟妙觉佛有一个什么差别相啊,已经在同一个门槛上了大家知道吗。就是门槛高低就这一个门槛,但是等觉呢等于说往进迈,妙觉呢是往出走,各站一步,一个是往里走,一个是往出走,正好里一步外一步跨在这个门槛上,所以叫等觉。

也就是说我马上要成佛了,你已经成了往出去度众生了,但是我进你出的时候,咱们在同一个位次上,这叫等觉和妙觉的差别。那为什么这里用一生补处而成就往生呢?其实也是提醒我们,隔生,就是隔一世转一生呀,对道业的伤害太大了。为什么说一生补处?因为有三世冤的危险。因为苏东坡就是五祖戒变的呀,因为这个鲁公就是草堂清呀,因为曹操当皇帝以后最后千百年了,就转到猪那儿去了,当了猪了,就这么个下场。哪怕你证到什么呢,哪怕你证到预入圣流了,还要有七番生死呀,诸位大比丘僧,预入圣流还要有七番生死。

再往上修,还要叫一来,还要叫不还,这只不过也是了的分段生死而已,孰重孰轻。所以这里才明说一生补处即得成佛,就跟释迦牟尼佛曾经是护明菩萨一样,就跟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一样,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所以说如弥勒,观音菩萨也在极乐世界里。可是“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而且其数还什么呢,太多太多非算数所能知,只能够说你要说呢可以说,你就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说一说吧,就是这样的一个,这样的一个意思。好大家来看,“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这是这一段,主要是解释补处的。

下面开始,“复次”,复次也就是说了嘛,要提出来,既然这部经典呈现出来这样的功德,大家要知道这部经典的地位能够持平到什么层面。大家来看,“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佛说了一辈子的法,说法四十九年叫做时,讲经三百余会叫做教,成佛了以后,他老人家就这段时间讲的这些法,所有的法里面只有《华严经》讲到说,一生圆满成佛的因。那么一生圆满成佛的因,可是大家来看,“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

你看,就说讲《华严经》讲到所谓的别教一乘,所谓的大顿之法,所谓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成就了佛果,一生圆满之因,居然在行愿品中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我让你这么修修修,修了最后,还是让你往生西方。而且不仅仅是劝善财童子,华藏世界海众全部让他们什么呢,用这个前九愿所积累的功德以第十愿普皆回向,求生净土。你想想,这就说明什么?《华严经》所最后末后一着呀,意在于跟《弥陀经》讲的才持平嘛,他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意思,“华严所禀,却在此经”。

可是也在这儿赞叹了,说哎呀,一个凡夫能够列位就一生补处能够坐在一起,这样的一种这个不可思议的这种提倡,这种法真有此事儿,不可测度。但是呢,“天下古今”,从古至今,天下人呢,“信鲜疑多”,就是相信的太少了,易往而无人。怀疑的太多了,怀疑的太多了。所以这里蕅益大师说,“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你看看这祖师们的婆心切切,把心肝儿给剖出来,你看见我的热滚滚在淌血,就是把我掏心掏肺地掏给你告诉你,这就是净土,胜义法门。

好那我们再往下看。这是这段儿。下面开始了先说了这个极乐的超绝,特别是这一段儿,皆是阿鞞跋致,一生补处,非算数所知,那么特劝大家应该什么呀: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从开始“如是我闻”,听到这样的依正庄严,知道这样的大事因缘。我们这个,这么难以听到的消息现在已经被我们听到了。那么既然听到了,大家来看,“众生闻者,应当发愿”,为的什么呀,如果你不发愿往生的话,枉费得闻此经一场。所以大家看到了吗?“所以者何,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也就是说前面的圆证三不退呀,圆证三不退,是他所证的境界上的一个横超待遇。这里的“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从同行善知识上面的一个横超待遇,同行善知识。所以大家来看蕅益大师的解释,“前罗汉菩萨,但可云善人”,就是罗汉菩萨,只能够在这儿来讲呢,只能称之为善人。

“唯补处居因位之极,故云上。其数甚多,故云诸。”也就是说,真正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每天最能亲近的多的,你想亲近,想怎么亲近就怎么亲近,是这么多,已经到了因位之极了,叫亚圣,马上就跟佛一样了,佛是冠,他是亚,同等的圣,所以叫亚圣。所以叫做故云上,上善。其数甚多,故云诸上,诸上善人。也就是说罗汉菩萨呀,在极乐世界都,哎呀,咱们这儿说一句罪过的话了,都不值一提了,不是重点了。属于下善人,罗汉。菩萨也只能属于中善人,只有一生补处的才叫做上善人。如果你的心志再高一点,我跟大家讲,如果你的心志再高一点的话,诸上善人就是说,等觉都看不上了,为什么?

“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一顿饭的功夫,亲近他方十万亿佛。大家想想,这里的诸上善人就是指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随意亲近供养十方诸佛,这才叫究竟圆满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俱会一处。但是我们也想想,你说供养佛供养佛,娑婆世界也是有佛的国土呀,你就非得这儿说了这么多极乐世界,说了这么多往生西方,就是为什么要有这个差别相呢?莲邦莲邦。

蕅益大师后面给大家说明了,我们来看,“俱会一处,犹言凡圣同居。”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俱会一处,也是从凡圣同居的这个层面而言。那么对比一下来讲,大家来看,“寻常”,也就是说通常我们在说凡圣同居,比如说咱们娑婆世界吧,说凡圣同居的国土,一般是指的什么呢,是生在佛前佛后的了,不是在佛出世的时候。佛前佛后,那么通常凡圣同居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大家来看,“由实圣过去有漏业”,就是说,比如说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所谓的圣,是有怎样的一种圣,一个是真实在修行,正是在修行途中,由过去的有漏业拽着他还离不开凡圣同居,还停留在凡圣同居,见思烦恼没有断,是由业给拽在这儿的,这也算是圣,因为他已经证到圣位了,没有断干净。

第二个“权圣大慈悲愿”,咱们这儿的圣人,还有三个国土,常寂光、实报庄严和方便有余土,示现来咱们国土里边,这是由愿来的,由愿力把他拽在这儿的,所谓的感应道交。“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所以我们才说,娑婆世界也叫凡圣同居土,跟极乐世界是一样的,都号称凡圣同居。

可是差别在哪里呢,大家来看,“至实圣灰身”,就是真正修到预流的,慢慢儿能证到阿罗汉了,他就要怎么啊,走,不陪你玩儿了。罗汉不是有一个叫做灰身灭智嘛,就是他要涅槃,舍报,要走,他不以圣的身份跟你凡同居在这儿了,他要走了,要分居了。所以说“至实圣灰身”。“权圣机尽”,就是虽然他是大悲示现来的,可是他所度化的众生已经度光了呀,机缘没有了,他就待不住了,感应没有了,他这个度化众生这个度化之道也要熄灭了,所以叫做“权圣机尽”。便要怎么样?“便升沉硕异,苦乐悬殊。”所以就人家上的上,咱们下的下,不在一块儿了,分道扬镳了,原来虽然在凡圣同居,我们是凡夫,下堕了,人家呢,度化众生的机缘完了,这辈子修行证果圆满了,那么就到圣土去了,我们还往下堕。所以叫做“苦乐悬殊”。所以说这个同叫做,咱们这儿的凡圣同居土叫做什么呀,叫“暂同”,暂时的同居,不是,非极乐世界的什么呀,“究竟同也”。人家叫究竟同居。

所以后面讲到的,这个相对来讲,一个是暂时之同居,一个是究竟之同居,这两个国土呀,“又天壤之间”,这后面是打一个比喻,天壤之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天上人间,差得太远了。这个天就比如说我们讲到的说五不还天吧,不是在修证的这个次第里面有五净居天嘛,五净居天是谁能够住到那里了?证到三果,不还的人,不还的圣人升到五净居天。我们都知道什么无烦天,无想天嘛,色究竟天等等这五个天。这个呢,这五种天啊,大家要知道,在下禅,下面的初禅二禅里面就是听说有这样的天,根本到不了,所以说“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就是听都很少人能够听到,更不要说见到了。

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就是哪怕你真正能知道,还能听到见到,到了那儿,但是呢,你见到那个真正能够天天亲近,久而久之去亲近的,又太少了。就像我们听到哪里有高僧,哪里有大德,那么慕名而去,偶尔地见一面,磕一头就走。那会儿印光法师住在法雨寺的时候不就这样嘛,有的人有来信说,我要求见你,说你不要来了,见面不如闻名,你已经来过了,就不要再几个时久了,人太多了,凑这热闹。他总是这么来给弟子来开示,就是偶尔见一下,一下就隐没了。这是咱们这个国土,所谓的凡圣同居,可不是像极乐世界的同居一样同居。

下面又讲,“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真如瑞,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你看,蕅益大师把这说得多绝,他说虽然我们说佛前佛后,但是在咱们这个国土里面,这么多佛化现的圣人也像珍宝一样太罕见了,不能像极乐世界星罗棋布,像尘土飞扬一样到处都是。

而且还有一点是什么呢,后面,“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大家要跟上,因为这段你把它细掰开来讲呢,很简单,但是你这个次第跟不上的话,会走乱的,它是一卯一环层层递进的。你看前面讲到了说,什么意思,就是说咱们这儿跟人家那儿都叫同居,可是我们这儿的同居就是偶尔的同居,暂时的同居,极乐世界是究竟同居。我们这儿同居见圣人见的就是点点滴滴,人家那儿的圣人是星罗棋布。我们这儿开始是什么呢,所作所办是什么呢,所作所办不同。为什么,圣人是圣境界,凡夫是凡境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大家要知道,我们这儿才叫名副其实的凡圣同居,有名有实。但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叫做有名无实,为什么?所作所办完全一样,完全一样。

你看,“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感生俱会一处为师友,如埙如篪,同尽无明,同登妙觉。家看,同尽无明,同登妙觉是人家那儿的所作所办,一个步调。这里讲到的说如埙如篪,是什么意思,这是两个乐器,不是有一个姓仲的和姓伯的吗,我们说仲伯之间不分上下。其实就是说,大家都在一起,步调一致地作为这个念不退,再在位不退和行不退这样的境界中,直接破无明,直接登补处,人家天天干的就是这个事。观音菩萨也在这个事上,刚刚往生的人也在这个事上,就这么样,所以叫“所作所办皆同”。怎么来的呢,由无漏的不思议业所招感的俱会一处,那大家要同步了,你唱我和,都在一个法上。

所以大家,如果用俗话讲,你想想,极乐世界的这个拉拔劲儿有多大。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根器,你能够怎么往生的,带了多少业,总之是你一往生,一入到这个法境,就什么都不要紧,你什么都可以了。你得什么功德,步调一致,直接就如破无明的的节奏,不管你原来是造业也罢,修了点小行也罢,发了大心也罢,已经入到圣位也罢,反正你不管什么,同会到净土里边来,全部都是直接破无明。有可能你能显现的还不一样,你修你的法,小法,他修他的大道,但是所得的功德就是直接破无明的节奏,就这样。

所以才说,“是则下凡众生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下下的凡夫往生到极乐世界,于念不退的功德中横超四十一位阶位呀,大家知道,四十一位呀。为什么在圆通章里面说,大势至菩萨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五十二菩萨即是这里的四十一位,五十二菩萨只不过是把十住位又给分了十信位,又给派出来,加起来叫五十一,五十二,实际上也是这儿的四十一位,叫横超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的净土法门处处就是带的这个功德,圆证三不退,圆净四土,圆证三身。大家想想,这就叫圆的功德。圆是什么意思,就全面,彻底铺开,放开了去修,任运地去证,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所以下面说,“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大家看到了吗,成时法师在这上面点点儿,如果是凡夫的话,却不经历生死轮回了,不历异生了。“必补佛职,与观音势至无别。”把手同行呀,跟观音菩萨把手同行,想都不敢想,在我们这儿只有顶礼膜拜的位,能听到这个名号都不知道有多大的功德了。

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因为人家等觉菩萨已经断惑证真,业尽都快情空了呀,那你还一身的业力还储存在那儿,怎么办呢,还是凡夫。以凡夫身,又叫一生补处,这个法,这个境,这一门,大家看到了吗,“此皆教网所不能收,刹网所不能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佛说的法门就像这个网兜的那个网一样那么多,所以比喻叫教网。在所有的教法中,都没有这么个名相,你说怎么收进去呢。在十方的佛刹里面,佛土之多无量无边,就像网一样有这么多孔,这叫刹网,但是在诸佛刹中,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名相,这么一个阶位,就没有这样的凡圣同居土在他方国土。

所以大家才设想,为什么千经万论同宣,十方诸佛共赞。就是十方诸佛的国土里面,再怎么美,再怎么妙,再怎么胜义方便,也方便不到这个地步,所以他们只能说出广长舌相,赞叹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也就像我们一样,反正我们每个师父他都有法,都有门,但是他就那个他接引最方便,好了你来了,我劝你找他去吧,就是这意思。所以说,这个教网不能收,刹网不能例。得了便宜就这么乖。人家的,虽然大家都同在华藏世界,娑婆世界也在华藏世界呀,国土本是清净的呀,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业力愿力所感不同,相貌不同。

这个极乐世界它妙在哪儿呢,就妙在从凡到圣的沟通中,这个国土它最具直通能力,其他的国土里面没有,所以其他佛,其他诸佛见到说,他有这么好的因缘,说,哎呀算了算了,当下我也不说我的法了,就替他宣扬吧,讲我的法也可以,把他也带上,你喜欢听我的法也行,完了你转到他那儿。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应化到娑婆世界,唯说弥陀本愿海的最后根本,直畅本怀。所以我们听起来觉得说,那么多的法,比净土法门多多了,难多了,好听多了,为什么就劝生净土呢?不是吹的呀,不是吹的。虽然都是净土,可是没有极乐世界好往生呀,虽然都是修行佛土,可是往生后没有极乐世界好成佛呀。所以在这点而言,就是绝对没有第二个跟它匹配了。

我们再往下看,“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我们把这段儿讲完,因为入冬了嘛,入冬了的话,我们师父们常住上法务也多了,尽量我们在这个暂停之前,能够把《弥陀要解》给大家贯完。平常是一个小时多一点,一刻,最多一个半,可能这几讲我们稍微多一点,各位法师慈悲。

那好我们来看,这个说我们的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了生死成佛嘛。那么最难的在哪里呢,“同居一关,最难透脱”,这个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见思烦恼最难断。刚开始修行的首阶段的,我们说捷报频传,初战告捷,最难的就是出分段生死,为什么,因为业已成习了呀,所以说最难透脱呀,最难透脱。但是只要你往生了,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不存在难的问题,最好透脱了,都不用你透脱,一往生就意味着了生脱死。

所以大家看,这里讲到的“了此”,就是你真正地悟到这儿,信到这儿,明了到这儿了,你才能够知道什么呀,才相信此法。大家来看,“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你相信弥陀愿力的作用了,而且你不但相信,你还要深信,因为这个作用太大太殊胜了,一不小心就怀疑。不但凡夫怀疑,罗汉都怀疑,甚至小位的菩萨都怀疑,因为我好不容易修到这地步了,难道真的有凡夫直入补处的法吗?他怀疑,一犯嘀咕就不相信了呀,所以这里才讲到的,你能够明了到这个地步,到了这个份儿上,你才能相信说,哦,原来弥陀的愿力就有这么个妙用,这么个接引功德。

信佛力”,信佛的什么力呢,信佛的接引力,就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临终靠他来往生,这是他愿力的兑现呀,我既然要对接他这个愿力兑现的作用,那么我就要持佛名号来生这个决定的作用。“方能深信名号功德”,凭念佛来体现信愿的,来得以往生的,就由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来体现的,所以说方能深信名号功德。

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你相信说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心性不可思议是什么呢?怎么个不可思议?就是只有佛号能够体现在正在此时,吾人本有的心性。以这个不思议的心,来持这个不思议的名号,不思议的名号当体就是我们不思议的心。我们不思议的这个心也是阿弥陀佛不思议的心,一切众生的不思议的心,也就是无量光寿心。是无量光寿心,就是无量光寿心里面所具有所有功德的不思议境,不思议心,全就在这句名号功德。所以说“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

后面讲到,“具此深信”你看,信是为什么服务的呢,具足了这样的深信,前面的三种大信,三种深信不是白信的呀,它有一个自然引发力是什么呢,愿力是由信力要引发的呀。我们这个相信阿弥陀佛相信的愿力不是强弩之末,不是自己在那儿吹,拍着胸脯子,这样没有后劲儿呀,它是由信的力量,前劲儿引出来这个后劲儿。所以这才叫做说:“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就是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应当”反而是衬托的,为什么应当发愿呢,因为你信呀,因为你具足了这个心深信呀,应着你的深信,所以你应当发这个切愿。

后面讲到了,“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哎呀,我就悟这个法就悟了很久,说为什么就往生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为什么信愿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真的是阿弥陀佛加持,有一天突然我就发现了,真的往生心才叫做真正的自利利他心。为什么这么说呢,深信就是自利。那么利他是怎么利的,这个净土法门的利他,真的跟我们通途的利他不一样,通途的利他是要你自己修行,然后带动别人修行。净土法门的利他是什么呢,配合着阿弥陀佛的大愿,把自己管好,就等于度一切众生。这个妙妙在哪里呢,你看,深信叫自利,大愿叫利他,以自为他,供养诸位法师。

什么叫做以自为他呢,就是说,大家都听到净土法门了,那么阿弥陀佛的意思是说,大家都往生西方,那么你只要把自己管好,不要管别人哦,把自己管好,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好,每个人就是自,全是他,因为就这么多众生,所以人人皆往生,彻底满了阿弥陀佛自利度他的全体大愿,这就叫无上菩提。我们配合弥陀愿力,当体就是无上菩提。怕就怕你在其中捣乱,不依教奉行,不随顺佛的教法,看上去要度他,实际上是添乱,为什么,因为自己还在这儿。所以很多浅见的人都以为,说净土法门就是自顾自,你光管自己往生,那这么多众生怎么办呀?很多大祖师都是刚开始发愿要生生世世,说的宁愿在这五浊恶世度众生,绝不去莲胞里面享清福,结果最后一病就病得没话可说了。业风一吹,吹不出去呀。所以说“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大家要知道,信愿是净土的根本方向,是决定成就的资本。

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你看,就是由此执持名号,才是把这个法门用在点儿上了,用在刀刃上了。光有信愿不念佛,和光干念佛没信愿,一样的麻烦。特别是修净土的还容易麻烦在哪儿呢,干念,没有信愿,所以蕅益大师后面特别算是末后的嘱托吧。大家来看: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这是祖师的婆心呀。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往生得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以信愿为本的,信愿。否则你就把这个名号持得再怎么绵绵密密,自我陶醉,又念了多少声了,摄心的能力又比原来强了多少了,烦恼少了多少了,美倒是美,没有了,了不了的。为什么呀,因为你还是南辕北辙呀,你还是在做功夫呀,你还是在降伏烦恼,可是你忘记了,烦恼没有,降伏烦恼是用烦恼断烦恼,这才叫横超作竖出用。所以说没有把净土的信愿提起来的话,你念佛是干的,而且起不上劲儿。这就跟我们大家常说到的,你念佛呀,真的是看你怎么念,我也常听师父说怎么念,一个是,我要念得念得念得,把自己念得清净了、无为了、功夫成片了。固然是好,这是对的,念是对的。

可是你要是降伏烦恼的念呢,还是说念佛的时候想着往生西方的这种欢喜的念,天壤之别。就跟一块糖跟一块金子一样,糖也是甜的,吃了就没了,金是不化的,是纯的。如果就怕自己往生不了,每天这样苦兮兮地去对治自己的怀疑怎么,不如说相信弥陀的大愿,全身心地靠到,并且跟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净土中,这就又等于说一块金子跟一个金库一样,心地的差别就在这儿。所以说,这里讲到的说,你尽管这种持法,持得就是非常坚固了,亦无得生之理,念佛的人不可不知。

这里讲到,“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这个就是说在大经里面讲到了四弘誓愿,发愿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我刚才讲到的,那我们往生其实自己就是众生之首,擒贼先擒王嘛;烦恼无尽誓愿断,一入净土,没有退缘,不生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往生西方,总持法门;佛道无上誓愿成,一生补处。正好跟愿生西方净土中合二为一了。

这是我们今天供养诸位的法义。

好,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好,感恩诸位。阿弥陀佛。

0:00 / 0:00
弥陀要解1
弥陀要解2
弥陀要解3
弥陀要解4
弥陀要解5
弥陀要解6
弥陀要解7
弥陀要解8
弥陀要解9
弥陀要解10
弥陀要解11
弥陀要解12
弥陀要解13
弥陀要解14
弥陀要解15
弥陀要解16
弥陀要解17
弥陀要解18
弥陀要解19
弥陀要解20
弥陀要解21
弥陀要解22
弥陀要解23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

多诵经少念佛这样对吗

问: 最近从北京来一位年轻的女居士,叫我们这些老居...

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护念着我们

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亲,系我们当地的习惯称谓)通...

犯邪淫戒后,信愿持名还能往生吗

问: 请问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愿持名能往生吗?...

三福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问: 《观经》中佛告韦提希,欲往生彼国(西方极乐)者...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心灵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美容店,这美容店的作用的确不小...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

百万佛号闭关体会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诸法门中,唯净土为最。生而为...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

【佛教词典】八篇

(名数)具足戒分类为八种谓之八篇。...

【佛教词典】掌果

(譬喻)掌中之庵摩罗果也。以譬物之易见。止观一曰:...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真正修行的人应该做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

准提法门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门,可以使我们常遇诸佛菩萨、丰饶财宝,不...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怎样让生命活得像个生命

在我眼里,生命,是人生的眼珠。 在我心里,生命,是...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

活在当下

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