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阿姜查尊者  2019/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道。出离心是来自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如实知道事物和爱恨的本质,无动于衷,指我们不再执著,从执著中出离,以平静的心观察,可以去除执著,这种平静是修行所致。

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禅修的要点,他们认为行禅、坐禅和听佛法的开示就是修行,这些只是外在形式。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这是修行之所在,此时,有感官的接触当人们说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时,我们会生气;如果他们说我们喜欢的事,我们就高兴,这就是修行的地方。我们如何修行呢?

如果我们只是跑来跑去,想追逐快乐,远离痛苦,如果这样修行,即使到了老死,我们仍然无法了解法,这是没有用的。当苦乐生起时,我们如何用佛法来解脱痛苦烦恼?这是修行的要点。

通常人们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他们会不开心,例如,有人会说:「不要打扰我,不要打扰我!为什么责备我?」这是自我封闭的人。这正是修行之所在:当人们批评我们时我们应该反省他们说的是实话吗?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和想想他们说的内容,或许言之有理或许我们有该责备的地方,他们可能是对的,通常我们会立刻的生气。如果有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应该努力改正、改进,这是聪明人修行的方式。

混乱的地方才正是让我们平静下来的地方,当我们以智慧观察混乱的外境时,心会平静下来。有些人不能接受批评,他们自大、傲慢,他们会替自己辩护,如果你是一位教师,有时你的学生或许会告诉你不知道的事,因为你是老师,你听不下去,这不是正确的心态。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非常聪慧。有一次,当佛陀在说法时,佛陀问这位弟子:「舍利弗,你相信这个吗?」舍利弗尊者回答说:「我还没有完全相信。」佛陀赞许他的回答:「非常好,舍利弗,你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轻信,在相信或不相信。」

之前,他会敞开心怀去倾听,然后仔细思量那件事情的真相。佛陀为为人师者做了很好的典范,舍利弗的话是真的,他只说他的真实感受。有些人认为,说你不相信老师说的话好像是,在质疑老师的权威,他们会害怕,不敢这样说,他们会赞同老师的说法,这是世人的行为模式,然而佛陀不会生气。

佛陀说:「你无须为那些不是错误的事或恶事感到羞耻。如果你不相信,就说:你不相信,这是对的。在这里,佛陀的行为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有时,你甚至可以从小孩子身上学到一些事情,不要盲目地相信权威。

无论是站是坐或是在不同的地方走动,你总是可以观察周遭的事物,我们以自然的方式,以色、声、香、味等感受或想法来接触所有事物,聪慧的人会去思考。真正修行时,我们不再关心任何外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

修行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一般对初学者,我们比较...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如果研究过唯识,你就不敢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万法唯识,万是代名词,表示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法的...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

控制住散乱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

梦参老和尚《弥陀心法》

错误的观念 没有讲经之前,跟大家说几句,最近一段时...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佛陀开悟之后,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

信佛会让你损失什么

多年前,有个学者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

在家菩萨的不偷盗与不妄语戒

第四有盗心,即内心作种种筹量,意图非理侵损他人财物...

拜佛和拜舍利有没有差别

问: 师父刚刚讲到这个舍利,我就想到几个月以前,这个...

【佛教词典】九有情居

(名数)有情乐住之处有九种也。又曰九众生居,亦曰九...

【佛教词典】旁生趣

【旁生趣】 p0937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九页云:...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推荐】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世间一切苦恼,都由爱欲而起。世间凡夫无法断除爱欲之...

圣严法师《增上缘》

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

妄想的作用可怕在哪里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

禅不是自了汉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

福业与波罗密有什么差别

问: 请问尊者,什么是福业?什么是波罗密?它们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