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宏海法师  2020/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宏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好,请大家放掌。

各位晚上吉祥。今天我们是依旧每天闻法半小时,前十几讲把佛门里边一个善书,劝化善法的这样的一个代表作,《安士全书》,这样算是,实际上是天马行空地这样,拼凑的讲了十几讲。但是我想如果大家能够上心的话,基本上这个内容也够了,因为听的一句、半句,能够入耳入心的话,最根本的作用,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指导着我们去修证。所以由此看来,为什么说听闻法很重要,你如果常能把这个理念铭记在心头的话,他随时随地就是一个老师,他会指导我们自己的心行和言论。

当然,听法很重要,听闻佛法就更重要了。今天我们跟大家开始,算是正式拉开这个结佛缘、法缘、僧缘,也就是结这个三宝缘的一个序幕。所以发心开始讲一部小部头的经典叫《八大人觉经》,有时候也说《佛说八大人觉经》。

讲这个内容之前,我想跟大家先提一下,就是因为毕竟这次不是有我们佛教徒家属听的很多,首先大家一定不要把佛法推到九霄之上,很高、很远、很神秘。实际上,佛法,当时释迦牟尼佛来我们这个世界,作伴吧,就是给人说的,专门针对人说的法,适用于人的法。

那么我们以人的身份,人的思想去听,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只不过很多时候是没有这个因缘碰到一起,实际上这是最难的。而且随着我们的了解,你会发现佛法是特别人性化,我们祖师们也讲过说,人成即佛成,就是要把人做好了,你才能接受佛法的法水的这个灌溉,才能够修证,才能够成功。所以佛法并不远,很接地气,希望我们把自己由来已久,有可能给自己设的一个,推得老远,束之高阁的这样一个习惯性、神秘性,先把它放开,先把它掀开,仔细地来听一听。

当然另外一个呢,我们也不要完全把佛法混在世俗之中。为什么,你看我们昨天讲到一个叫世间,一个叫出世间,就是佛法虽然是给人来听闻,但是他直接把我们的心性导向,是把人这个层面的惯性,要把他作为一个升华。不仅仅停留在人的这种利弊之中,他是彻底要打开我们人的这个本能,然后提升到一个更加,我们说心行也罢,说境界也罢,更高的层次,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这点是最为难能可贵和有价值意义的。

那当然来讲,既然秉着这样,那么我们肯定在接受的姿态上,一个是比如说发心,至少有一种尊敬的态度,不要戏论,不要消遣的一种感觉,这样的话你很难把精神集中起来,很难正确地理解,因为佛法有一个特色,有时候听懂还排名第二,就怕听不对。听不对了,就有可能一错百错,一挫百挫。所以这一点,先跟大家提个醒。

另外一点就是为什么这次挑选了一个这样的一部经典来跟大家讲,实际上从文字上来讲确实也很简单,篇幅也很小,一共就三百多个字。那么也有两个目标,算是双管齐下吧。一个希望初接触者,能够很顺畅地入门。

因为其实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佛法也一直流传在这个世间,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跟它就是,大家同在一个圈地上走,没有交叉,没有碰撞,最近最近的似乎一直也有,像媒体也罢,古来的影视作品也罢,这个文学著作也罢,里边都有讲到佛法僧,讲到佛教。但是我们要么就是说用一种俗眼去,跟它做一种,很多时候甚至是一种调侃也罢,一种戏说也罢,但是很少能够真正的有一个心地上的碰撞,到底佛法讲什么。希望初学者能够容易入门,上道,我们常叫登堂入室,你就是挨得再近,听得再多,假如果你不从门里进来,那么里边所有的场景,你是看不全,看不明白的。这是一点。

再一点,就是希望这不是也有很多修了很久的居士吗,学佛学了,听法也听了,不下甚至十年以上的,都有,希望什么呢,能够让久修者回到初心。初心是很难保持的,大家要知道,一颗新鲜的,一直保持这样的一个节奏的,一个热腾腾滚烫的初发心非常难保持。所以佛门里边历来有讲说,“不忘初心,成佛有余”。这一点大家要,我们说算一个初设置的姿态吧。

那我们既然开始讲,先讲讲这样的一个背景。一个就是说这部经典是佛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有四十九年一直就在讲法,实际上就是在教育。如果有去过印度去旅行,乃至说朝圣的,大家看到有一个地方叫鹿野苑。

鹿野苑这个地方,就是世尊开始第一次讲法,有一个很大的塔,很庄严,很有摄受力,虽然只是一个遗迹。特别是有佛弟子的话,怀着这种宗教情怀去朝拜,你真的会得到很大的加持。

可能不懂的,又常要说什么叫做加持?我们前几次给大家已经讲了数次这个词,加持就是感染力,把我们内心本具的那个,佛门叫功德,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的能量给调出来,让它显现,喷发。

那么说鹿野苑,这部经典不是在鹿野苑讲的,鹿野苑是世尊初登台亮相。这部经典是世尊圆满告别的时候讲的,在印度有一个叫双树林,拘尸那拉双树林。那里现在还有一个叫涅槃寺,有一个大殿,很古老的一尊佛像,释迦牟尼佛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们常有一个话叫做吉祥卧,就是左侧在上,右侧在下,这样躺在那里。是他在走的时候讲的这部经典。

所以诸位可能就意识到了,为什么要讲这个,佛在走的时候讲呢,因为我们设想一下,一个长者,一个智者,一个圣人,他来到这个世间,并不是有所企图,而是完全为了救拔众生,救拔众生。等到他一生的因缘全部已经进行完了以后,最后一次绝唱,大家想想,这个机会有多重要。

意味着诀别的时候,一定会留我们世间人都叫遗嘱,大家谁会把什么家长里短呀,婆婆妈妈的这些事写在遗嘱里边,最后进行这个劝说和告诫,不会的。一定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的,完全是根本性的这些内容,在最后的关口,作为一个我们说遗留也罢,或者说警醒也罢,乃至不断的强调也罢,把它留在世间。

所以这部经是佛陀在涅槃的时候讲的,涅槃。好,可能有的又听到涅槃这个词,那我再插个曲,涅槃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死了。我们讲到涅槃,或者老和尚走了以后说圆寂,这个都不要说不了解佛法的,很多佛教徒还都以为这就是死了,包括我们说往生极乐世界,还是把他等成于说死亡了。

可是我要做一个提醒,死亡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我们下意识地觉得已经了结了,没了,完全在不知道下文的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死亡。那么如果说真正你了解到这个整个身心世界,每个人的身心世界,所有大家的身心世界,公共的世界中,实际上涅槃属于一种最大、最光辉的一种升华,有一个专业的话叫色身融入法界。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来我们这个人世间,进行一生的教化,他等于说是一次演绎,大家还注意到,我刚才讲到的初登台亮相,最后的告别演出,就整个这一出戏里面,他是来演的。入到我们这一个每个人都像一场梦一样,做在这个世间的梦里边,津津乐道,悲欢离合,依依不舍,所有的情节中,我们一般都是这样的心态。那么佛呢,就借我们这个梦呢,他入到我们的梦里边来跟我们共同作伴,然后借机度化众生,称之为,有一个俗话,不是叫点化吗,有时候会听到说,哎呀,大师你应该点化于我,就是来这个。

但是呢,所有的人在这场梦里边,都是把梦当真的。只有佛菩萨,他来的时候是一直在醒着的状态下,装的入到梦里边来了,他的内心一直是醒着的,所以就叫做觉悟者,觉者。他以自己的觉悟的能力,来到这个梦里边,让一切有缘都能够早日到这个梦醒时分,我们叫解脱,叫了生死。

那么,这样的一场配合吧,最后临终的,就是终结的时候,因为他必须要按照梦里面的步骤和次序来,我们这儿的人寿是百岁,八十,八十到一百,他那个时代一般的人是八十岁,他就只活了八十岁,所以当时叫涅槃了。

可是我们切莫以为涅槃是死了,只不过人家不跟你在这一个人的世界里面进行沟通了,回到佛国净土,回到最真理同步展现的那个时空交错。

所以说,我们给大家说一下,是在这样的一个紧急关头讲的这部《佛说八大人觉经》。所以由此我们也能够生起一个对这个,这部经典对于佛法的了解,它的必要性,和这个紧迫感,因为当时佛说了三部经典,一个叫《四十二章经》,还有一个叫《佛遗教经》,跟《八大人觉经》并在一起,我们常把它称之为遗教三经。今天讲的三分之一,最短的一篇。这个给大家大概作一个概论。

其次,我们要讲第二点就是说,这部经典怎么到了咱们中国?我们现在能够学习,有这个法缘,那是谁结的,谁从中成就的?我们常讲到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历代以来咱们只是从电视里面看到,诶呦,西天求经,东土大唐而来,真正历史上的史实是很苦的,很难的。

而且我们一般都是名望更高一点的,像玄奘法师,佛教里面,知道鸠摩罗什,还有义净三藏等等这些有名的大译经师,我们知道的比较多。可是诸位要晓得,印度的经典,从一开始慢慢的雏形的往东土传的时候,是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了,翻译经典,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潮,隋唐时期到达了一个高潮。

我们今天先错开这个经题,我们要知道一下这部经典是怎么到中国的,要看这句话,“后汉沙门安世高译”。大家如果可能拿着手机,链接上面有法本,法本就是这部经典的内容,你们看到有一个《八大人觉经》下面,有一条叫“后汉沙门安世高译”。这个倒是内容值得多讲一点,也有助于我们再进一步巩固我们前面所讲过的内容,因果、轮回、杀生、善恶。

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时间叫后汉,诸位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国,它是有一个朝代的更迭,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在汉朝,这个秦朝后呢,不是有楚汉相争嘛,项羽、刘邦,借着把秦朝推翻以后呢,他们两个开始争天下,那个时候呢,也是很激烈,一个战争要造很多的杀业。

楚汉相争的时候,最后不是刘邦胜了嘛,(建立)汉朝。到了后来,有一个乱世臣叫王莽就篡位,所以就把汉朝给搅局了一下,但是他的,我们讲到的,前面说,福气不够,你要做天子掌江山,他是要有人王的福报的,他福气不够,只大概坚持了五十年左右,又被汉朝的一个后裔叫刘秀,这是又一朝的皇帝,给灭掉了。灭掉了,就开始又把汉朝给续起来了,但是因为有这个历史的隔断,我们把前面的汉朝叫前汉,刘秀呢,叫后汉。因为前面的汉朝,它的首都当时建在西安,所以叫西汉,在西面。刘秀建了新的汉朝以后,它的首都在东都洛阳,在东面,所以俗称叫做东汉。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有一个“后汉沙门安世高”。

当然我希望大家,你听这个,你看我们嵌入了一点点历史故事,可是诸位不要把它当作历史,纯历史纯知识来听,那谁都知道。你再设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时此刻,也是将来的历史,也是过去的未来,在这种人一代又一代的这个生生不息中,就是轮回。诸位听到我们讲后汉的时候,也许我们在后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佛法了,要不然今天怎么会听到后汉这个名字,这就是一种缘分,这个缘分永远都不会乱。

有可能当时我们就是在楚汉相争的时候的其中的一员,甚至这个历史上的典故,什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你都是耳熟能详,就是当时的历史事件是见证者,都有可能,这就是轮回。而且这就是人生,因果,前生后世,一生又一世,历史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讲到“沙门安世高”。沙门,如果我们现在一定要说,就是指的和尚、出家人、僧人、修道的人。但是,一般在佛教里面,因为当时印度出家人很多,可是诸位要了解一点,不一定都是修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教法。还有很多的外道,他们都在寻求人生的真理,苦苦地追寻,但是他们总是摸不到那个最准确的方法,所以我们称之为外道,就是正法之外的修道叫外道,现在到印度还很多。

为什么叫沙门呢?就是所有当时出家的外道都叫沙门,后来到了咱们中国以后,把他称之为释子沙门。为什么这么讲呢,你看这里有一个,安世高这个名字的姓叫安,大家想想他是外国人,他又叫安清,实际上是安息国到咱们中国来的。安息国是何许地方呢?在汉朝的时候,对伊朗的称谓叫安息。唐朝的时候,把它叫做波斯,就是那个地方。他是那个国家的王子,王子不作了,为了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出家为僧作了沙门。

我们注意到,以后可能大家对佛教了解,你去看经典的时候,在那个年代,很多的出家人,要么叫安世高,还有竺法护呀,竺法兰呀,都有,竺就是天竺的竺。古代把印度来的僧人给他起个中国名字,然后前面加个姓叫竺,天竺。

还有一些地方,你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大月氏国,就是那个月亮的月,姓氏的氏,那个叫做月氏。那个国家来的,就给他叫姓支,有的大法师叫支遁,很多给他配一个。还有一个叫康居国来的,就叫姓康了,就哪个国家来的,直接就给他冠以这个名字。大家读《无量寿经》的翻译者就是康僧铠,那就是康居国来的,所以看到哪个国家来的就给他冠个姓什么。

后来到了咱们中国以后,有一个道安法师,他说这不对,乱糟糟的,还是俗家的姓。所以,他当时就说,所有的出家人,既然是随着释迦牟尼佛出家了,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应该叫释子沙门,所以我现在叫释宏海,也叫释迦宏海。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那个时候,因为还没有道安法师这个提倡规定,那依然叫安世高,他翻译的这部经典,后汉沙门。

那就有意思了,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安世高的前生后世。安世高,他作为一个太子,他在当王子读书的时候,就读到很多书。其中,有一本佛经触动了他,马上善根显现就想出家了,但是他的那个时候父王生病了,他没有办法。

你看诸位发现了没有,不管从经典里边,还是现实中,释迦牟尼佛也罢,阿弥陀佛也罢,都是什么呀,都是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不当皇帝,不当太子了,出的家。为什么?因为他的福气到了一定的地步,才能够生起精神境界上的最高追求。我们现在说就是说经济条件达到了,才能够进行什么精神追求,文化生活,实际上这是人类的通法。

他当时因为父王生病了,就抛开了出家的想法,后来就帮助他的父王,去辅理这个政事。后来父王生病了以后他守孝三年,虽然继承了王位,但是,三年后就让给了他的叔叔,他就出家去了,转作沙门了。他这个人呀,天资,就是说天生就是高僧大德来的。

从小他有一个什么功能呢,精通很多国家的语言,而且他不单单精通人的语言,有一次他跟同伴出去遛弯,遛弯的时候,天上飞过来一个鸟,在叽叽喳喳叫,结果他就跟同伴说了,你看,过一会儿有人会给我们来送吃的,这个同伴就很奇怪,说怎么可能呢,他不相信。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莫名其妙的有人来给他们俩送饭,说饿了,就吃点东西,他们把送的这个饭吃了。他说什么呢,就是那几个鸟飞过去的时候,被他听懂了,就这么一个灵童。

后来,大家都知道他有神通了。神通,以后会给大家介绍,现在听了,不要觉得说,诶呦,神通,神叨叨的就开始了,这个通那个通的。但是,他确实有一个本事,就是能够已经知道前生后世了。

好了,那么说到前生后世的时候,那我们要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他来中国?他当时来中国的时候,是发心把佛法传到东土来,他在公元147年的时候,来到洛阳,中国那个时候首都是洛阳,很繁华。洛阳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后来圆寂,就是走在我们现在的绍兴,会稽。一生翻译了二十多部经典,《八大人觉经》是其中的一部。

安世高这位祖师,他说他过去世就是和尚,又要会到我们刚才讲到的轮回。他生生世世是一个和尚,而且跟咱们中国特别有缘,不知道为什么呢,又投胎转世,你看这个投胎转世的幅员有多辽阔。

我们现在一般觉得说,诶呦,这一生遇到的人,一家子,夫妻子女,这个缘分很近,生生世世好像就在一拨人打交道。那为什么大家想想,有一个千里姻缘一线牵呢?就是每一生每一世,你结的缘,你造的业,千拉万扯,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下一念,这一世一走,下一念往哪里投。就像我不知道这辈子为什么投生到陕西陕北,我总感觉到又在浙江生活了这么久,北京住了那么多年,那你想想这个,我怀疑可能是当时认错路了吧。这个安世高,他不会认错路,他是因为到那里作王子有缘,但是他跟中国的很多人过去结了因缘,有顺的,有逆的。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是什么呢,成道的高僧,比如说菩萨,我们讲到《八大人觉经》,大人实际上就是指的菩萨。他知道前生后世以后,他说我哪一世哪一世在哪里欠的债,哪一世哪一世在哪里发了心,哪一世哪一世在哪里欠了这个情,他都清清楚楚。所以成了菩萨以后,他心地清净了,就不会再去欠,只会一味地去还。还的时候,他不起分别嗔恨心了,比如说我欠了别人的命,那我就去还这个命,别人恼我,杀我的时候,我就正好顺势还他就好了,很自在,很欢喜。他就是这么个因缘,来到了中国。

到了东土,他就是先说他来找这个过去一块出家在西域安息共修的同道,可是没有找到,那说既然找不到,他在中国过去说欠了别人的一条命,他就去还。当时在广州,广州有好多的贼寇,乱得很,他到广东了,那个时候就是去找过去的这个命债主,就见到一个少年。

见到这个少年呢,就直心直口,干脆利落,就直接上去说,哎呀,我今天才看到你。那个少年说你是谁呀,我又不认识你,他说什么呢?说我,你不要问我是谁了,我知道我过去世欠了你一条命,我现在还你这个命债来了,你现在可以讨这个债,就把脖子一伸。那个少年因为过去有这个缘呀,那个少年马上就拿起刀子,不容分说,啪,一刀子就把他砍死了。这一条命就还了。

好了,还了以后,神识,我们民间不是讲到灵魂吗,这个灵魂呢就又回到安息国,又投了他这个国王作了王子,成了又一世安息国的王子,第二世又来到咱们中国。来到中国的时候,去哪里呢?去到江西的庐山,去救他前世的同修道友,他知道他在庐山,为什么?因为过去两个人一块修行的时候,都在行布施,培福、修福,我们此前讲过布施,也讲过戒杀,因为他杀生的讨债。

布施的时候,两个人都修得特别好,但是两个人性格不一样,这个安世高修布施的时候呢,怎么样呢?就是非常的欢喜,很恭敬。但是他这个同道修布施的时候,一样跟他布施,很嗔恨,就是一不顺眼就发火,看人家都低人一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因果不一样了,这个同学呢,他因为福报大,就转成一方的一个山神了。

他到了江西,就是九江庐山这里的时候呀,他这个同修就给他托梦说你救救我,我现在因为虽然行布施,福报很大,自己投身色身很长很大,都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呢,现在在这里这个做了山神,但是呢,我成了畜生了,住在这个庙里,很多人到这个庙里去拜佛、祭祀、点香呢都很灵,求什么来什么,说就是我管的。

说我现在看到呢,希望你现在帮我那个超度超度,我过去布施的福报还在,很多珍宝都拥有,但是我的身体很难看。希望你帮帮我,否则我将来还要堕到恶道里边。安世高还问他说你投生成个啥了,说你不要问了很难看,说非要见一眼,最后呢就把头给他探出来看了一眼,是一条大蟒蛇。而且还告诉他,我马上就要死了,你赶紧把我这些布施,给我散出去,给我增加福报,希望我不要下堕,我死的时候呢也不到水边了,因为我的色身太大了,腐烂了以后呢,把这个水给污染了,我到林子里面去。

果不其然,安世高给他把所有的这个布施行了以后呢,当时这个山神就死了,大家在上面的丛林里边发现了一条长好几里的大蟒蛇,就死了。那么一死了以后,这个安世高当天在船上,水上呢,就有一个美少年呢,去给他礼拜,行礼拜,谢完了以后呢,一转眼就不见了。安世高就告诉大家说,他已经脱离了蟒身了,这就是他的化身前来谢我的。

把这个事超度完了以后,他又得去看嘛,看自己还欠了谁的。好了,这个事完了以后呢,他就又去到广州,把他上辈子砍他的那个少年已经成了老年了,叫住了,跟他一说,说我是谁谁谁,诶,这个老年人说这是我少年时候做过的事,他怎么知道的,看来说真的有前生后世,这可能真是他的前世,就带着他呢来到了绍兴会稽,希望你跟我走一遭。

好了,跟他走一遭以后呢,到了绍兴会稽,两个人住在店里面,就跟他说,第二天我出去会被人家打死,但是你一定要帮我去跟官府告,说我这是也是过去欠了他的命,不是说他跟我这个闹斗争打死的,是我欠了他的命,就不要让治他的罪了。果不其然,这个少年时候砍了他,现在成了老年的杀他的这个人呀,跟着他就一起到街上去。

别人两个人在吵架,一个扁担啪地那边掉下去,这边一头翻起来,一头一端呢,啪地磕在这个安世高头上,好了,一扁担,就把他给扣死了。诶呦,这个年轻的时候砍了他头的这个老年人啊,一看说,呀,真的是,确确实实他两生了了两宗这种命案官司,说看来真有轮回,真有相欠相还,从此以后也皈依了佛门就学佛了。所以大家来看,这些大圣者来了以后,他去偿个命债,他还能顺便度人,让人觉悟,这就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他翻译的也是这部经典叫《八大人觉经》。

这是他的,安世高的一些生平,我们挑几个事情,给大家讲讲,从中大家也看了,我们前面讲到的杀业,欠了杀,成了高僧,登了菩萨位,还得去还,只不过我们说的只还不再欠,了了,这就叫了缘。

《高僧传》里,对安世高的评价非常高,说他翻译的风格,特别是义理明晰,用词也非常的允当,虽然这个文辞好,可是也不是那种华而不实,也不是说很野,这里讲到的说,叫做质而不野,不是说完全就是没有一点点文采,那种土话一样的,太俗气了,粗俗,也不是的。

所以实际上这个《八大人觉经》呀,我们从明天给大家讲内容啊,确实如此。它一共是分了八个版块,在文辞上也是四个字一句,一共八个觉悟,也是八种法门吧。你像这里觉悟说,无常无我觉呀,常修少欲觉呀,知足守道觉呀,反正一共这八个版块,很短。

我们今天主要是大家了解一下,一个是这部经典是佛在什么时候讲的,很重要。二一个是安世高翻译的,他是一位高僧,也可以说是一位神僧,他有这样前生后世的灵验故事,那么带着他弘法的发心、愿力,到了中国开始传扬佛法,这才是正事。

大家要知道为什么叫“八大人觉”,当然要讲到觉了,可能大家,特别是新来听法的,说觉,我们觉悟不高呀,我们凡夫俗子。告诉诸位,今天也时间已经到了,那给大家出几个思考题,每个人都有觉的机会,都有觉的时间,都有觉的处所,就是我们的一切生活中,就遍布了可以让你生觉悟的机缘,就看你能不能够觉。

我们今天跟大家讲佛法,讲佛法,可是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约定俗成。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常态中,你想想,习以为常了,就是我们只相信自己的感官,可是真正要觉悟的人圣人啊,佛都说了,像说“汝不可信汝意”,你不可信自己的第六意识,因为我们现在所感受的世界完全是颠倒的错误的,是一种错觉,错觉。

而且我们已经约定俗成了,就是一个人错了还不打紧,几乎全世界的人同步都在这个错误的感官中,在投入,在享受,那么你再要撼动,让他产生觉,大家想想有多难。而且约定俗成还不要紧,最可怕是与生俱来就是生生世世一直这么错过来,你现在要去纠偏,要去纠正,大家想想有多难。所以为什么讲到佛法难信难闻。

当然我们也可以给大家提供觉悟的机会,你首先要对当下我们习以为常、与生俱来、约定俗成,产生怀疑精神,一定要怀疑它是不是对的,是不是真的。

你像我们就从这个题目来开始起觉吧,叫《八大人觉经》,大家想,八是一个什么,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谁规定的,八比九小,比七大,谁规定的。八大,这个大,大这个概念是怎么出来的?我们觉得比小,就大的就大,比大小了,那就成了小了,谁在衡量这个大,八大。人,我们生而为人,你仔细反思一下,我们作为一个人,说人的一生一世,对吧。

好像我从小在哪里生活,一直到哪里,我一辈子好像到过很多地方,像我们和尚的话更是云游四方,对吧。我生在陕西,那么后来陕西也换了几个地儿,又到了,出家到浙江,出家前还从上海走的。那么出家了以后呢,又在普陀山,又去北京念书,又老去五台山,现在又回到普陀山,将来还不知道在哪儿。那你说我们在一生以为到过许多地方,可是大家反思一下,觉悟一下,你动过没有,你的自我感觉到这儿到那儿,你的自我感觉如影随形的动过没有?我们一辈子遇到这么多人,你认不认识他们,认不认识自己。

当然,我们不要把它高推到一种深测的这种高深的逻辑思维中,说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好像怎么深度的一种逻辑上的思辨,你不要那么考虑。就是我们现在平常话说的,你认识吗?我们一生是我们完全沉浸在自我感官中的独角戏呢,还是真是有真正实实在在的,真的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大家设想一下,你最亲最近的,和你这一辈子经过的碰到的人,你真的认识他们吗?或者认识自己吗?我们看到所有的影像,我们以为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里边,很立体,很有触摸感。

但是诸位,你现在看看,你现在就可以做实验,你眼睛看到的,到底是平面的世界,还是立体的世界?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如果你以为是立体的,可是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平面,所有的。你看我看这个香炉,只能看到平面的这个角度,诸位看的话,是在那个角度,我们都看不全它,但是我们以为这个世界是立体的,这就是妄想,幻想,心的念头,爆破出来的场景,一个一个的序幕的滚动而已。但是我们很少去这么启动自己的思维,然后就陷在我们生活的这种假象中,没完没了的一生又一生,生生不息。

所以今天我们开始讲《八大人觉经》,就是要启动我们本来就能觉的功能,大家一定要相信这一点。就是为什么要跟大家说这个,每个人提起,大家要观照呢,就是实际上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觉悟,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不管你现在有没有学佛,不管你能不能听得懂,不管好像你的家人学了很久,你还什么都不懂,这个都不在这个上面论迟早,论高下。我们所有人的觉性一直都在,一直是长存的,我们只不过用这样的分享,跟大家做一个最大能力的调动而已了。当然,最根本的调动,希望念十声阿弥陀佛,再把他作为一个觉悟的最大的埋的伏笔,和现成的受用。

好,一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那好,我们今天《八大人觉经》第一讲就到这里。不晓得大家听的有没有一点小觉,或者感觉吧。不管怎么样呢,因缘开始相续了,明天我们依然是这个点,不见不散。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

三十岁后始觉悟

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 我的人生几乎是从最...

看破,放下,觉悟

俗云:「无事天地宽, 有事天地窄。」这句话是说,如...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菩萨到这世间就是让我们醒梦

菩萨在这个时候,由观照众生的苦来发菩提心。所以菩萨...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现在有不少人学佛是从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如果从功...

和黑王的醒悟

《大乘方便经》上卷中,载有一则和黑王因母亲生病而受...

你们是最快乐的人

至於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佛法点滴之生活篇

我们每天要吃饭,就不能像世间人那样,我们在这个上面...

【推荐】修行就从生活中开始

佛法的智慧体现在生活中。会修行的人吃饭也是修行。很...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的攀缘心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我...

【佛教词典】劳结

(术语)尘劳与结使,皆烦恼之异名。净心诫观法序曰:...

【佛教词典】善守根

【善守根】 p1139 瑜伽九十一卷十页云:于诸母邑,不观...

圣严法师《非干我事》

仰山慧寂禅师问沩山灵佑禅师:「百千万种现象一起来的...

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学佛从来都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怎么去改过呢?不改过怎...

【推荐】应该为现在做点什么呢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此念佛法门的妙用在于,五方轮转避免了止于一点时容易...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从今已后应作厕屋,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开风...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昔日六祖遇卧轮禅师,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

「往生西方,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

近来在净土同仁间, 酝酿着一场往生西方, 是否需心不乱...

善恶会影响寿命的长短

古语道:善恶一念间,境界全不同。善恶不仅属于道德范...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

念佛欲得一心,须发真实心为生死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

如何让父母现世安乐,临终生净土

【原文】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乐,死...

野百合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很多朋友都喜欢憨豆先生,该片票房在欧洲突破1亿美元...